冲出大马,奔向世界
郑赤琰
马来西亚的华人应该放眼世界的课题,是很关系到我们华人自身,也很合乎时机的做法。以下且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且来看看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因为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会被请来?我们为什么又会在此扎根?我们便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其实是应该时时记住,我们努力寻求方法把我们的关系尽量与世界联系起来,把我们的眼光放在世界上。
谈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尽管很早一-这可以在马六甲的青云亭与那里的公墓看到,但大量移居这里,还是在英国在此建立经济开发基地之后的事。当时英国在静雳州发现丰富的锡矿源,于是决心在此发展,可是由于政治与社会的原因,更加上当时英国已在中国发展,知道那里的工源又好又便宜,于是便鼓励华人契约劳工来马,协助他们开矿,以供应他们的世界市场。也正是因为当时英国放眼世界资源,欲取得世界市场,所以才急须人去与他们合作,否则马来西亚的锡矿也就无从被世界发现,马来西亚也就无法在世界锡市场上扬威了。
树胶之所以扬名世界,也是同出一辙。这东西原非本地特产,是由西人科学家在巴西发现后移来马来半岛,后来经英人大批耕种,因而发展起来的。今天马来西亚的胶产能在世界无敌,占约八成,是当时英国有志开发世界资源,开发世界市场有以致之。
从经济思索出路
综观这两样东西,它们令我们看到,是因为其在世界资源上的重要,因此历史把我们带来,也把我们植根于此。胶锡之所以发展,全是因为世界市场有这需求,所以我们在此的地位便被肯定下来,历史是如此在过去发生,今后也都会为此发展。这不是说,今后如果世界不需要胶锡,我们在此的地位便不被肯定?我们在此的政治地位早已在独立之初被确定下来,那是不能被否定的。但是历史启发了一个事实:如果我们要继续加强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我们便应该从我们的经济地位去思索出路,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减轻种族之间的矛盾,用我们的优点来争取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尽管有人再在鸡蛋里去挑骨头,也是无济于事的。
过去的历史,因为胶锡世界市场的殷切,而把我们在此的地位植根下来。过去曾因为这两样东西在经济上占有重大的地位,华人在这两个行业上占有重大的经济权益,所以在国家经济所有权的分配问题上,很引起纠纷。再加上在世界市场上,这两样东西的经济地位在“花多眼乱”的形势下,地位也不那么明显,因此,我们也就碰到了在世界市场上走下坡的困境。显然,我们再不能“守株待兔”。要突破困境,我们应从历史里吸收经验,踏过胶锡的历史途程,再往前寻求新的资源突破,寻求对国家作出新的突破。要如此,我们便得时刻放眼世界,在世界上找合作,在世界上找市场,我们不怕没出路!
经济权益分配
其次,谈到马来西亚的种族问题,正如许多华巫领袖所指出的,种族问题虽由种种原因所造成,但基本上还是经济的问题、经济权益分配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富有了,把贫穷两极拉近了,就算经济权益分配差距再大,冲突也都会相应减少。因为大家认同了这个问题,所以建国以来,华巫两族的领袖,都设定政策努力寻求本国经济致富之道。虽然大家方法可能不同,步伐不一致,但目标却是一致的,而事实上,到今天,两族之间的经济差别缩小了,国家的贫富差距也就不那么令人紧张了。
但目前的成就不能保证我们永远不落后,也不能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满足于我们的成就。要寻求安定,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寻求我们的经济成功。要做到这不断的成功,我们应放眼世界,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机会与能力,毕竟有限,必须靠多个国家与多个民族,机会与能力才会更大。加上在冷战过后的世界,大家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寻求新的经济秩序,寻求新的经济结合。
这世界的重新组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放眼世界,无视于新世界秩序的新组合,我们便会错过机会,被摒诸任何组合的门外。
打入世界组合中心
反之,如果我们能放眼世界,像过去的经济所揭示,如果我们能打入任何一个世界组合的中心,使我们成为一个重要的成员,那么,我们的机会便不限于本国。机会创造能力、栽培能力,只要机会扩大,我们的能力也就相应加强。有机会有能力,我们的财富资源也就扩大,只要在这方面扩大,所谓“面包加大了”,享有的人的份量也就加大了。只要经济权益增广增大,吵架的机会便会缩小,所谓中产阶级寻求稳定,少闹社会剧变,便是这个道理。
(16-03-1992《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