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低通膨——-马来西亚的经验

   当代马华文存4经济卷• 90年代

高增长、低通膨——-马来西亚的经验

郭洙镇

 

前言

 

1988年至1995年,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每年平均8%,而生活物价指数(CP)都维持在5%之下,这种持续健全的经济增长,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许,也成为各国领导人争相引为借镜的模式之一。

 

在实际的生活素质上,马来西亚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台湾以及西欧等地的企业家和高级职员,在离休之后,他们大多愿意选择马来西亚作为居留地,假如大马政府许可的话;若到外地去旅游而返国,大马国民马上就感到大马生活素质比外地优异了,这客观现实也反映在19954月大选上,执政党总共得到了65%选民支持,还比新加坡执政党所取得的61.2%略高三几百分比。

 

就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受邀到此来谈谈马来西亚高增长低通膨的一些看法和实际的经验,希望能促进经验交流及取得抛砖引玉之效。

 

大马由农转工过程

 

马来西亚曾经是英殖民地,独立之后,在英政府遗留下来的经济、法律、教育等制度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更加完整有效的体制。这一点,大马比前法国或荷兰殖民地略占优势。

 

英殖民地为其本国需要,在锡米、橡胶、洋行土库等有关方面,放足精神加以发展,使大马成为一个农业为基础的原料出口国。

 

1957年独立之后,我国一方面进行农业多元化政策,诸如大量培植油棕、可可等政策,另一方面也在60年代,推展入口替代工业,诸如鼓励粮食、饮料、烟草、印刷与出版、建材、化学与塑胶等工业。

 

70年代,大马鼓励外销导向工业,1971年,自由贸易区法令通过,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在槟城巴央巴汝宣告成立,目前全国已有14个自由贸易区。同时,我们也设有许可制造货仓(licensed manufacturing warehouse)。为了制造就业机会,我国鼓励电子、纺织、成衣等劳力密集的工业。就在70年代中叶,石油和天然气也在大马工业领域内登场,扮演重要的角色。

 

80年代,大马政府鼓励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resource based industries),期望将大马丰富的天然资源深入加工,添增附加价值,逐步减少原材料出口,所以,木材、橡胶产品、棕油产品、粮食加工、化工、金属及非金属等工业,都一一出现,此外,国产汽车及钢铁等重工业也开始了,最大的基建工程(南北大道)也先由国营后转民营了,第1个工业发展大蓝图就在1986年展开,预期在1995年完成。但大部份计划却在1993年间超前完成了。

 

90年代,我国鼓励高科技工业,先进电子业、精密机械、生物科技、自动化生产系统工业、光电、软件工艺、先进物质、航空……等都在鼓励的行列中,为使工业能深入扎根与本土化,我国也大力鼓励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

 

19962005年,大马将有另一个工业大蓝图,在新的工业大蓝图中,除了传统工业及高科技工业外,大马将会在适中的地点建立相关工业集中地,例如石化工业中心、家私业中心、电子与电气工业中心......我们的构想是想把相关与相似的工业集中在一起,让一些大工业作为领导,中小型工业及其他零部件厂商作为卫星企业,方便工业区的市场、工厂、基建规划、研发、人力培训的处理。

 

按罗斯托(W. W. Rostow)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大马已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起飞前的过渡阶段,并且努力促进起飞,但是大马离开成熟经济阶段及高度大量消费时代还远。

 

有鉴于此,大马提出了2020年发展宏愿,力图在30年内(1990年至2020),平均以每年GDP7%的速率增长,10年一翻,一翻为二,二翻为四,四翻为八,30年内共翻三次,期望2020年的各项经济实力是1990年的8倍,大马正式经济起飞,成为工业先进国。

 

2020年宏愿提出前,大马曾在198990年成立国家经济谘询委员会,广邀执政党、反对党、工商、教育、文化界、族群代表一共160名,详尽坦率地提出心愿与建议,然后加以归纳成为一致看法不同看法,再经首相及内阁的最后裁夺,2020年宏愿就成为大马上下一致的宏愿,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大利于政府推行。

 

营造高增长条件

 

许多天然与社会背景和大马相似的国家,并没有取得经济增长,例如西非的几个国家。同时,同一个天然及社会条件,大马经济高增长并没有出现在每一个年代里。关于这点,人的主观能动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经济高增长需要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上下齐心协力,和平建设经济的国内小气候;也需要一个有利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国际大气候。

 

为此,大马在国内采取具体措施来纠正各方面的不平衡,这些政策,旨在解决:

 

(1)种族间不平衡

(2)种族内不平衡

(3)行业间不平衡

(4)区域间不平衡

(5)城乡不平衡……

 

大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种族间、阶级间、行业间、区域间、城乡之间,都出现了祥和的气氛及有利经济建设的气候。

 

在国际间,大马对东合、共和联邦、南南、亚太、东亚、联合国,不论是双边或多边关系上,都以促进和平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目前国际大气候虽有利,但大马还时时关注着各种事态的发展,在国际上积极活动,争取天下朋友。

 

大马在具体问题下,把经济性与政治性的因素都联合起来考虑,我们希望每一个决定都能在政治上过关,同时在经济上是个良好的决策。大马的经济体系既属于自由市场体系,又属于宏观调控的体系。

 

一般上,宏观调控都由中央政府财经部门去执行,自由市场体系则在企业界内运作。

 

大马中央政府拥有最高权威的部门和机关,一切所得税、营业税、海关出入口税,车辆公路税都由中央政府鸠收与分配,中央政府有颁发营业执照,调节工业及厂商的各种权力。除了202030年宏愿大计,大马还有10年计划及5年计划,每2年半还有中期检讨,每年有预算案。

 

为了使经济増长高低得以调控,大马首相署及财经部门都不断地收集各种统计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

 

换一句话说,大马政府机关拥有相当足够和及时的统计数据作为决策,拥有足够的财力资源去进行调控,拥有各种权力去实施、监督及执法。

 

企业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其独立自由的操作。政府只能依法行事,不能干涉企业内部的运作规划、创业、市场、制造、价格等等,政府最大的责任,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企业发展与谋利的环境。企业必须获利,否则国家社会将有大难,企业获利,才有税可缴,有资金再投资、进行研究开发、照顾员工福利,促进社会安全。

 

企业家乐意在大马投资,长留此地,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才具备良好条件。

 

周详规划,细心调整

 

大马70年代的GDP增长在1975年出现一个大转折,当年的GDP只增长不到1%,幸好大马发现石油及天然气,才把这一低增长的现象扭转过来。

 

80年代的GDP增长在19858687面对严峻的负成长及低成长,百业萧条,公司倒闭,企业家破产,银行及合作社面对问题,执政党内党争十分激烈,南北大道工程中途停顿。待工业大蓝图一出,政府为吸收国内外的投资,放宽了工业政策,工厂逐渐加多,才解救了这一困境。

 

90年代已过了一半了,大马的经济增长仍然持续不断地维持高增长,并且没有出现75年及8586年的大转折,这是许多外国客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其实,大马并没有什么秘诀,我们只是客观地分析经济出现大转折的各种因素,并且设法加以克服,使它不会“历史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8586年的大转折,我们在8384年就隐隐约约地有了预感。当年,大马的出口货品的结构以农林矿为主,工业制造成品的比例偏低。农林矿的物价操纵在几个大国之手,一直都处在波动的状态中。国家的经济命脉也处在不受自己控制的波动状态,外国一打喷嚏,大马就要伤风了。到了8586年,国际农林矿的物价长期偏低,作为大马经济主力的锡米已经冬眠,橡胶在低价格水平上挣扎,棕油下跌到连成本都收不回,独剩下木材业和石油业勉强支撑,加上一些大型项目的投资,在私人企业出现疲弱状态中,政府失去了调整的能力,所以南北大道工程只好延搁下来。

 

为了使经济能持续健全的增长,基本上大马采取两个策略:

 

(1)长期发展策略及

(2)短期权宜之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期计划做得越精细,短期权宜之计就能取得更好效果。一般上,如果整个发展能够有80%以上,按照计划完成,剩下的20%还能应付,如果发展的情况和长期计划差距太大,政府失去了控制,危机将是严重的。

 

19891990年的经济谘询委员会费时2年的讨论,订下了长远发展的方向。

 

发展的速率也经过讨论,我们观察70年至90年的每年平均GDP的增长率为6.9%,其间有忽高忽低的现象。因此,我们将未来30年每年平均GDP增长率订为7%,并且研究提升至8%9%10%……所带来了的各方面的正负影响,也研究降低到6%5%,又出现什么问题,最后,大家都同意7%的长期持续健全的增长,对国家经济及企业界的影响是比较良好的。GDP增长率太高,没有持久的能力,若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对企业操作者的伤害很大,对国家社会也带来负面影响。当GDP增长率过低,经济低迷不景,也不是好现象。

 

大马是综合政府与企业的力量来发展经济,但真正发展企业的火车头是私人企业,政府的公共开支是扮演调节的作用,政府在理财时,一般上都要不断开源节流,储蓄一些力量以供不时之需,每个年代都会出现经济景气与不景的问题,当统计数据指出私人企业过于强劲时,政府的公共开支就要拉住缰绳,不要火上加油而是趁机储蓄力量;当私人企业疲弱现象出现时,政府的公共开支就要及时放出,使经济增长持续。

 

大马若在80年代初年采取这种做法,在1984年放出许多重大政府项目,可能解除1985/86年的经济衰退的现象。但是,我们那时没有这种长远的策略准备,到了必须放出公共项目时,国库应付不了,不放反收,使衰退情况更加严重。

 

90年代开始,大马时时都在关注着经济增长高低,私人企业界所面对的各种情况,我们的南北大道大工程,带领了经济增长,避开了919293年的欧美日本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1994年南北大道工程完毕,建筑承包商争相投标,标价甚低,若长此下去,企业界定会出现大风波,新的重大项目就一项一项推了出来,吉隆坡国际机场、吉隆坡市中心、共和联邦运动村……都扮演着调整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如果建筑业和制造业每年以14%左右增长78年,就出现了原料和人力短缺的问题,政府只得鼓励技术与资金密集的工业,并且在水、电、电讯、交通、航运、港口、机场、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做出必要的准备,又在人力培训及科研做出必要的投资,才能迎接高科技工业时代的到来。

 

有人问:现有大工程都在1998年完工,那么1998年后,大马经济会不会出现转折呢?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目前,正在策划的还有几条东西大道,海边大道,吉隆坡Putrajaya,全马公路网络等等,除了工程项目之外,工业项目也不断地增多,相信1998年后仍然是一个稳健增长的年代。

 

大马控制通膨的经验

 

通膨影响国家和民生,人尽皆知,德国在19141924年的恶性通膨,人们要带了一车钞票去买几条面包,结果是希特勒上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解放前夕的上海,通膨也十分恶劣,一大袋的钞票买不到几个饼干。有些经济学家也认为,198964日天安门事件的起因,也是通膨对固定薪金收入的人民的影响,有以致之。

 

根据统计数据,大马只有在1973年及74年出现10%以上的通膨;在1980年至82年出现5%以上的通膨,其余的年份都维持在5%以下。

 

大马控制通膨也是从传统的方法引伸出来的,通膨的起因不外是(1)需求拉动,(2)成本推动,(3)需求拉动在先,成本推动在后,(4)不受控制的偶发因素。

 

应付需求拉动通膨,还是采取芝加哥货币学派傅利曼教授的理论,减低货币增加量的速度,提高利率,降低消费者消费欲望等等。此外,大马还有一个国内贸易部,专门管制物价,某些货品被列为受价格统制的统制品,或长期或短期,具有针对性的作法。例如新年快到了,鸡鸭鱼虾等食品可能涨价,政府早在去年10月间就有了对策。大马设法使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品保持物价稳定,关于需求拉动通膨,大马的财政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经验,目前,管理得还顺手。

 

应付成本推动通膨就不是临时应急所能凑效的,基本上,提高生产力是最良好的办法。要提高生产力,可以从注入资本引进技术一方面着手,另一方面是提高操作者本身的生产力,大马在引入资金技术方面做得比较顺手,在提高操作者生产力方面就要牵涉到各层教育及培训,研究与开发,公开性的经济,市场竞争,管理与效率,政府都在不断地朝这方向努力。

 

大马推动外销导向工业,激励国内厂商采用最先进的管理与生产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品质,增加数量,降低成本,以争胜于国内外市场。同时,大马也推动自由化的国际贸易,本身率先减低了数以千计的入口税,来迎接东合自由贸易区及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挑战。

 

大马以免税退税或低息贷款等措施来诱导企业提高生产力。只要企业界有些先行者带动,群起直追者居多,追不上时代而淘汰者也有。

 

有时,政府也通过税收措施来调节物价。例如屋价不断上升,外国人购买者挟其汇率的优势,蜂涌前来购屋,连带也拉起了中廉价屋子,对国人不利,所以才提出外国人必须缴付10万元才可买屋的决定。另一方面,政府依然要求屋业发展商建造30%廉价屋,而廉价屋价格为25千元,从70年至今,依然不变;接着,政府鉴于廉价屋供不应求,准备另一个大计划,全面发展廉价屋,使屋子价格不会不断攀高,使产业不致成为泡沫经济的根源。

 

还有,大马至今仍将一些主要原料与货物列为统制品,凡该类货物要起价,厂商必须据理力争,政府仔细考虑之后才加以决定。

 

通膨在马来西亚都受到政府密切的关注,设法把它压在5%以下。就算是3%,也算是通膨,只是温和偏低的通膨,国家与人民还有承受力。我们要避免物价的抬头,更要避免恶性的通膨。最近,零度通膨被提了出来,有些人不相信做得到。在历史上,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一些经济学获奖者莫里斯阿莱,就写过《无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给予理性与客观的思考,就算没有零度膨胀,大马若能长期维持低通膨,也是一件好事。

 

28-01-1996《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