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中华公会75周年纪念史料专辑
开拓柔佛的先驱--陈旭年
长庚
在柔佛新山,有一条陈旭年街(Jalan Tan Hock Nee),大概不少人都知道:但这条街是纪念陈旭年的,而陈旭年是柔佛的首位侨长(Major China Of Johor),恐怕大家就未必都知道了,新加坡有一间由陈旭年建造的“资政第”,瞢然不知者大有人在;但如果我说介于克里门梭律与槟榔路之间的救世军所在地,却肯定有不少人会知道。这座富有历史性的建筑物约建于1882年,1940年交由救世军管理。1974年被新加坡政府列为我国古迹,其图片并发行过邮票。
当时的“资政第”和昔日的四位潮籍富商各建的大宅,称为“四大厝”。它们就是霹雳甲必丹陈亚汉的儿子陈成宝在禧街的故居,余有进在驳船码头的故居及黄亚佛的位于禧街(现今中华总商会的会址)的故居。除了这间“资政第”之外,其他的另外三间大厝,经已消失无遗址可究了。
那么,陈旭年究竟是何许人也?
陈旭年,原籍潮州彩塘区全砂乡人,生于1827(清道光七年),卒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享年七十五岁。1987年6月2日,中国《汕头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是介绍与纪念陈旭年的。作者蔡绍彬引述了陈旭年的曾孙陈干枢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可说是目前存留的较详尽和较完整的有关于陈旭年的资料了。
陈旭年原名陈毓宜,陈旭年可能是据其英文名(Tan Yeok Nee)译成中文时谐音所致。他于1844年“卖猪仔”到彭亨州开矿,还清债务后,即到新加坡未经营布匹买卖。他每天都到直落布兰雅沿家逐户叫卖,由于生性耿直,老实,甚得当地居民的欢迎。尤其是当时的马来贵族天猛公一家人的欢心,成为他长期的客户,天猛公阿武峇卡和他交情甚笃,于是,结为谊兄弟。
在1855年以前,柔佛州的苏丹是东姑胡仙,他死后,由儿子继承王位,但实权控制在天猛公伊不拉欣(阿武峇卡之父)手里。由于有英国势力作后盾,伊不拉欣自1855年起,已成为柔佛实际的统治者。
天猛公伊不拉欣成为实际统治者后,由于他雄才大略,有意把当时时尚是地芜人稀,属于荒芜地区的柔佛州,全都开放起来。他于是开始鼓励华人迁入柔州,利用华人的努力拓荒,同时,更推行“港主制”有计划的发展柔州。
陈旭年通过天猛公的关系进入柔佛州,是在1853年。这时,他和另一名股东陈万泰(Tan Ban Tye)已取得柔佛河一支流叫做武吉伯兰卡(Bukit Berangan)的港主委任状,进行甘密和胡椒的种植。
所谓“港主”(Tuan Sungai)是指这位华侨到某一条河的河边上,开垦种植胡椒和甘密,天猛公给他们一张档叫“港契”。所谓“港契”(Surat Sungai)是颁给他一大片土地!的保有权,这一大片土地限于一条河的一条支流与另一条河的支流之间的土地。所以在“港契”上所限定的甲河和乙河便是指这主流与支流。支流流入主流处便是一个港,开港者称“港主”。如陈开顺的陈厝港、陈二弟的德兴港、陈敬堂的德华兴港。
第二年,他再向柔佛河的左岸发展。
1862年,天猛公伊不拉欣逝世,由儿子阿武峇卡继承为天猛公。阿武峇卡通晓英文和马来文,同英国王室关系良好。同彭亨州的纷争结束后,自1863年中期起,天猛公阿武各卡便倾全力重组柔佛州行政权,并大力开发土地。自1863年6月至1866年十二月止,共发出四十七个河流的港主委任状(Surat Sungai),范围由柔佛南岸直至峇株一带。
这时,陈旭年虽然只是一位三十开外的年轻小伙子,但却已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在1863年9月5日至11日,短短的一周间,陈旭年取得另四个港主权,这时,他已是一位拥有七条港的大港主了。
其二,陈旭年还获得确定1853年地契及其新领域。
其三,获得柔佛河岸的港主权,其范围自哥打丁宜起至乌敏岛对岸的双溪港主业。
其四,获山地河,即柔佛河左边港湾地带的控制权。
由于港主权的不断扩大,陈旭年俨然已成为柔佛州最大的头家(Carl A.-Trocki),富甲一方。
当年的所谓港主,是拥有许多特权,如:铸钱、印钞票、开采矿藏、砍伐树木、买卖烟酒、开设赌场、审押居民等,无疑是个封建小诸侯、土皇帝。陈旭年除了拥有七条港之外,加上苏丹做后台,论声势他最大。
1863年9月11日,陈旭年受委为依斯干达布德利(Iskandar Putri)后易名为新山镇(Johor Bahru)的税收负责人。在新加坡方面,陈旭年也没有放弃发展。在1866年,他创设的广丰公司,业务发达,使他成为一名富有的甘密和胡椒商人。同时,他也和别人在新柔两地经营鸦片和酿酒生意。1863年至1866年之间,陈旭年并管辖柔州甘密和胡椒的出口,以及鸦片的入口。
陈氏也在同时期,在新山市中心的纱玉河西岸开辟市场。今天,在纱玉河附近的一条街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也是对陈氏开发柔佛所作出的贡献的一种肯定,这条街名就是陈旭年街(Jalan Tan Hiok Nee)。他也在新山直律街(Jalan Trus),建有一座堂皇的住宅,后来转手予马来人端亚山。1913年,业主将该旧宅租给新创立的宽柔学校为校址,到了1917年第一届高小毕业时,董事部遂以一万两千元,购买该陈旭年故居,作为宽柔学校的永久校址。
到了1870年,陈旭年被授为柔佛侨长(Major China Of Johor)他的声誉地位和事业,可说已发展了顶峰。他是担任侨长职位的唯一华人,自陈旭年以后,就不再有这样的官衔了。1874年,陈旭年又被州议会(State Council)委为议员。
当生意越来越大时,陈氏的事业心重,便逐步移到新加坡来。起初,住在克里门街(Coleman Street)的寓所,该屋后改为阿达菲旅店。到了1885年,他在登路兴建一座中国式大宅,准备作为久居之所,这就是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资政第”大宅。
这座古色古香的中国式建筑物,所有建材与工匠,都是来自中国。年事已高的陈旭年,是想居于此富有中国情调的住宅来修心养性,以享其晚年。岂料,在1900年,新加坡本土的铁路开始铺设,其中一条穿过“资政第”背后,吵声破坏了“资政第”的安宁环境,使陈旭年居住其中,心绪不安宁,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大宅放弃,转卖给铁路局。
陈旭年的崛起,固然是当年的历史因素所促成,因为他是依赖拜把兄弟天猛公阿武峇卡的权势而扶摇直上的,免不了也招致了不少人的妒忌,于是有人把陈氏当作眼中钉,务必拔去而后快。由于天猛公阿武峇卡经常在外,给了要陷害陈旭年的人以可乘之机,1875年的某一天,陈旭年终于被迫漏夜逃回新加坡,使陈氏在柔州的全部事业毁于一旦。究竟为了什么缘故陈氏须漏夜逃亡呢?迄今还是一个谜,令史学家难以讲述清楚。但由于若干史料显示,柔佛州政府通过一些代理人,逐渐取回了陈旭年的产业和港主的拥有权,却是千真万确的。但他的“侨长” 的职位,却一直悬空了。陈旭年离去后,天猛公阿武峇卡曾要求另一个侨领陈声宝(Tan Seng Poh)继其位,也为后者所拒绝了。
陈旭年返新后,在新加坡住了七、八年,郁郁不乐,便买掉归返桑梓,于1902年因患疟疾死于潮汕。享年七十五岁。
陈旭年有五个儿子。他的二公子鼎新曾任江西省南康知府,清廉爱民,为官绅民众所爱戴,可惜英年早逝,令人唏嘘!鼎新令公子振贤,曾加入同盟会,从事光复革命活动。1926年南来。1935年出任四海通银行司理,1937年荣任中华总商会第二十一届会长。历任潮州八邑会馆正、副总理,新加坡参事局议员,南侨筹赈总会常委,以及端蒙、树人等校董事。振贤有子女十四人,其次子翼福曾任自由社会党秘书。
陈旭年在潮汕的曾孙陈干枢,是经济和历史学者,可谓学有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