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社会与宗乡会馆

 

华人社会与宗乡会馆

潘明智 编著

玲子大众传播中心


 

目录

前言

第一部份 华人称谓、华人社会

移民地位的提升:既不是华侨,也不是华人——王赓武著、吴藜译

华侨华人的称呼是科学的概念——杨山

有关海外华人称谓之议论——诸家

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及与中国之关系——梁英明

记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崔贵强

吉兰丹华人社会与华文教育——小木裕文

泰国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沈立新

缅甸华人社会沧桑——赵敬

柬埔寨华人社会的恢复和发展——邢和平

菲律宾华人的形象——洪玉华著、黄滋生译

汶莱华人人口、社团组织与经済活动——饶尚东

印度尼西亚的华人社会——廖建裕著、杨启光译

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日本华侨社会——朱慧玲

遽变中的加拿大华人社会——黄吉生

变化中的纽约的华人社区——罗慰年

 

第二部分 华族方言群及其扮演的角卷

福建省侨乡区的地理考察——其地区特色和海外侨居地的相互关系——山下清海著、潘明智译

泉州学及其研究——陈鹏

闽南乡音传四海——李原

东南亚华人社会与中国侨乡——以潮州人为中心的事例——山下清海著、潘明智译

十九世纪末期与二十世纪——新加坡潮人组织与演剧活动——田中一诚著、谭惠芳译

新马早期客家方言组织(18001900年)——颜清湟著、陈翰译

本世纪初新加坡大埔邑人的文教与政治事业——杨进发

客家文化在海外华人中的继承与发展——李定国

历史呼唤着海南学的学科建设向前推进——周伟民

从移民历史与社会组织——看早年新加坡的海南人——山下清海著、谭惠芳译

新加坡的兴化人社群:一个小方言群的社会经济适应史的研究——钟临杰著、项琰译

砂劳越福州人的移殖、经济活动与社会组织的论析——田英成

诗巫广东垦场与一个族群的个案研究——朱敏华

 

第三部份 古往今来话宗乡会能组织及其功能

新加坡宗乡会馆创立前的历史背景——从庙、亭与私会党演变到会馆——郑普洛

新加坡宗乡会馆的历史演变——郑普洛

从历史角度看新马宗亲会的发展和前途——颜清湟

社会变迁与新加坡华族宗乡会馆的延续——钟临杰著、冰川译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走过的十年岁月——从纪念刊与会刊说起——潘明智

几本有关新、马、汶会馆的书刊——潘明智

百年会馆沧桑史,尽在纪念特刊中——潘明智

跨越半个世纪,从特刊看会馆的成长——潘明智

 

后语

 

封面

坐落在新加坡直落亚逸街的天福宫

 

封底

新加坡宗乡会馆大厦(部分)外观 


前言

 

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意思就是华人分布世界各地,天涯海角都有华人的踪影和足迹。

 

又有人说: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会产生华人社会,人多好商量,因此,就有了华人组织。不论是称之为会馆、联谊会、宗亲会或公所等,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团结华人社群,为谋求共同利益。

 

就是因为分布地域广,来自不同省籍的组织,各有差别;又因为在居住国各种差异的条件,如政治权益、经济势力、入籍问题,民族感情、种族歧视、认同需要、异族同化等,使华人问题面对更复杂化。

 

不论是从宏观或微观来探讨研究华人移民的历史和现状,都得从各类资料中去寻找,或亲临当地调查,进行田野工作。

 

我们时常阅读到一些散篇或一、二部有关的著作,但还是不能满足对各地华人课题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因为这些著论有之分、之别。不管怎样,我们还是需要多涉猎、多读、多看,以増进我们对问题的知识和分辩。

 

基于这个理由,本文集的编辑工作成为编者的最大目的,以期达到介绍华人社会、华族方言群及会馆的过去与现在的愿望。还让大家可以从这些论文和资料中找到一点补遗。

 

本书的内容,概括地分为三个部份,以下作简单的说明:

 

(一)华人称谓、华人社会,不论是海外华人、华人、华裔都是在不同国度和不同情况下,所釆用的称呼,提出来探讨,听听不同的见解,总是好事。但因客观环境的差别,不可能有一致的结论。

 

关于华人社会文稿,选择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原因是早年以来,这里曾经受到西方殖民的统治(泰国除外)。是以华人移民组成的社会。因二战结束后,各地情势起变化,民族主义兴起,独立国家纷纷出现,华人的处境就因为当地政府的政策,使华人在这几十年中,有着好坏参半的际遇。此外,本书再选登亚洲的日本和北美的加拿大与美国,可作为比较。

 

日本有15万华侨,分布在四岛各地。老一辈的移民和新的一代,已因价值观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华侨社会正处在转变期。而作为西方国家的加拿大和美国,很早以来招募华工受雇建桥造路工程,作牛作马,受尽苦难,遭到剥削和虐待。回顾历史这是一幕可悲的史事。

 

一直到近三十年来,美、加被视为移民的天堂,有所谓“经济移民的出现,成为一些人响往的目的地。不过这三个地区的华人,始终不愿见到自己的下一代断了根、失了源,致力对母语教育的重视。

 

(二)方言群中的多篇文章,包括对福建、潮州、客家、海南、福州、广东省籍邑人等。看他们如何移居海外,被,卖猪仔,和欺榨,又怎样在居住国生活,又如何在当地披荆斩棘,努力奋斗创业,对社会、国家扮演怎样的角色,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而成为当地公民。

 

几年来,掀起的对各方言群的“学问”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学人重视和兴趣。

 

不管“海南学”、“潮州学”、“客家学”及“泉州学”,都各自成为国际学术研讨会追踪目标,这些学问揭示了各方言群在祖籍地和居住地之间建立了关系,从而由此再发挥它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本集里缺少了对潮州学客家学的介绍和讨论。

 

(三)会馆组织及其功能,主要是畅论新加坡宗乡会馆的历史和它的前景及如何寻找未来的新方向。

 

新加坡宗乡会馆从最早的1819年和1822年开始,便已诞生了。

 

以血缘(宗亲)、地缘(宗乡)、业缘(行业)的组织陆续组成。它们的功能在当时主要是照顾来自中国的宗亲与宗乡,为后来者找住所、寻职业,安定生活,又得照顾同业利益。在博施济众、扶困济贫、延医诊治的种种援手下建立了乡情、亲情的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华人先贤及会馆领导人,从1849年(崇文阁)和1854年(萃英书院)开创学堂,随后(自战前到战后)各会馆继续开办了学校,课室设在会馆内,为的是培育英才,造就子弟,贡献族人及社会。华人办学的最高潮,就是创办了南洋大学(563月开学)。它成为全东南亚华人、华文最高学府。

 

宗乡会馆在日治时期,会务完全停顿,重要的文件与纪录都遭毁。战后复苏,再度活跃起来。这个阶段更有了新会馆的成立。(参考第三部分资料)

 

十年多前,当新加坡宗乡总会出现之后,会馆的步伐有了调整,活动也増加,但面对的问题却一一被发觉:

 

1)会馆领导人的老化,非吸收中年人参予理事会不可;(2)会员日渐减少,影响会务的展开;(3)怎样以弘扬华族优良传统文化作为指标,吸引年轻人人会;(4)如何在旧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形象、面貌,加强和扩大会员的信心。

 

果然,宗乡会馆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那就是以推广华族文化、艺术(书法、音乐、绘画、舞蹈等)、举办学术研讨会、华语讲演会、文化讲座、开办文史、电脑班为前提。本书中的彩照和黑白照,让大家体会到各会馆在实践中取得的一点成果。

 

另一项正在推行的是,举办世界联谊大会,从狮城奔向世界,或让世界宗亲、宗乡涌到狮城来,不仅加强了凝聚力,还希望从经济领域寻找可以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不过,依目前的现实环境、现实社会、功利主义和物质享受高于一切及精神文明丧失的情势下,上述的可行的道路奔向世界”,未必能扭转宗乡会馆继续发挥它的功能的劣势。因为新加坡城乡居民的生活结构已改了观,甘榜精神已起了变化。开放的社会,涌入了来自西方的各种文化及其影响;而在西风强势下,再加上杂碎华语大行其道,华文水准已江河日下,不读、不学历史,培养不出国家意识,缺乏社会凝聚力,更何况不少的华族年轻人,对寻根一无所知,又不感兴趣,到会馆来吸受优良的传统文化更觉得毫无味道。所以,宗乡会馆要求生存和谋发展,非检讨会务活动内容,釆取新的策略不可。


编著者简历

 

潘明智出生于1929年,新加坡公民,南洋大学文学士(史地系第一届,1959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南大地理系助理教授,南洋华侨中学校长,小学教员,服务教育界,从中学时期开始,便参与写作活动,撰写文章,笔名有:徐达、杨木、川流、温德、温文等。多年来经常发表与我国和东南亚有关问題的论著,也对新加坡华族宗乡会馆的历史和发展,作了相当的研究。且富有编辑刊物经验。为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现任南洋学会、亚洲研究学会理事,新加坡宗乡会馆朕合总会会刊《源》前执行締辑,也担任过亚洲研究学会出版物《亚洲文化》、《亚洲研究学会丛书》执行编辑,1993年获新加玻文艺协会第二届文艺的敬礼表扬,并获贈纪念盘。1996年受邀访问天津南开大学,并作学术演讲。已出版:《东南亚历史地理译丛》(与张清江合译)(1989年)、《樱花岛国记当年》(1994年)、《从新加坡看世界》(1995年)。

 

华人社会与宗乡会馆

编著者:潘明智

执行编辑:陈思齐

责任编辑:  林得楠

出版/发行:玲子大众传播中心

Blk 1, Thomson Road, #03-338D

Balestier Hill Shopping Centre,

Singapore 300001

Tel:2592303 Fax:2592313

电脑排版:蔡珠月、白丽

封面题字:潘受

封面照片:  潘安川

印刷:国色印务包装私营有限公司

版次:第一版

规格:635x902毫米32

国际书号:981-00-8032-8

出版日期:199610

定价:S$25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图片:

华族文化艺术放出异彩

中华文化艺术遍地开花

华族传统节日在狮城

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我国三大寺庙

祭祖·寻根

唐人街、中华街、华埠

汶莱各县区及主要都市分布图

在日华侨组织(会馆)

海南学学术研讨会与讲座

诗巫广东垦场发展图

新加坡宗乡总会纪念刊与会刊

新、马、汶华族会馆论著

新加坡宗乡会馆百年史纪念特刊

新加坡宗乡会馆跨越半个世纪纪念特刊

百年会馆旧馆址何处寻?

华人为了培育下一代:开学堂、办大学

宗乡会馆:新方向

凝聚宗亲、宗乡之情的世界联谊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