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局势变迁做好准备——谈国家建设的规则方向与重点
罗正文
第8届全国大选后,政治局势渐趋向明朗。在这项竞争空前激烈的选战中,国阵在庞大组织动员力量下,配合凌厉的宣传攻势,赢得政策性和策略性的胜利,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席重掌政权。反观反对党联合阵线,因为策略运用失当,在宣传上也未占有利地位,导致在政见诉求缺乏的困境中,无法突破现有的政治格局。
此次大选关系国阵是否能继续掌握政治优势,对我国的政治权力的整合有绝对的影响,所以这场选战,由始至终格外引人瞩目。在经过8届选举后,国人的政治意识已更成熟。民主是一条长远的路。看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崎岖的民主化路程,使我们更加庆幸自己已经度过了多次的阵痛。如何使我们自己的民主真正落实,并在东南亚的政治转型期中,使我们的政治成就和经济发展成为一种经验的模式,应该是我们今后更须努力的方向。
随着大选结束后,马哈迪重新出任首相,并组成新内阁。往后,马哈迪作为全国最高行政首长,将统领各级行政人员推行政务,服务民众。上届内阁的马哈迪本人,多年来的努力虽已为民意所肯定,但来日方艰,应有更强劲有力的作为,更密切的团队配合,在具体的政策上做机动性变革,方可获民众更进一步的支持。
内阁注入新血
经过这次内阁重组后,一批较年轻的从政者分别接管相关的部门,为内阁注入新血,而各级行政人员也有一些调整,以配合新内阁的政策运作。同时,新内阁也增设国内贸易及消费部,以有别于国际贸易及工业部,使后者更能掌握国际商品交流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另外,更重要的是,着手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我国。
内阁成立迄今虽仅两个多月,但是政府已采取一连串激励经贸发展的措施。我们对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抱持极大的信心,也希望首相署能全盘检讨现行公务人员的素质,加强督导,并提示全国公务人员应有的行政观念与作为,使到政府的每一道政令,都能有效地从上贯彻到下,民众也能下情而上达,政府的施政方针因而能彰显出来。
从现实环境来看,一般民众还是比较关注未来的施政问题。国阵在竞选期间所公布的宣言,预定将付诸执行。我们相信,政府如能切实贯彻上述宣言,朝着经济、教育、政治及文化等既定方向去努力,必能结合民心与民力,从事全面建设国家的工作,从而也一定能够突破当前困境,从根本上解决诸多问题。衡酌各种现实状况,我们以为,在执行未来政策时,至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向与重点。
第一,整体政策的有效配合。
在我国特殊的种族结构社会里,任何政策的重大转变,皆会产生大冲击,其中又以经济与教育政策的影响最为深广。明年度的财政预算案策略,仍然维系以往稳健作风,在目前稳固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发展,即强调维持高成长率、稳定物价、改善收支平衡等。若以这次预算案惠益的层面来评估,这无疑是1985年经济不景气侵袭我国以来,最得人心的预算案。
在全球经济成长受到极大冲击之时,我国今年还能够维持近10%的成长率。政府虽然预测明年的情况可能不如今年理想,不过整个预算案的总开支仍然高达380余亿零吉,比去年增加15%。这显示政府欲极力维持国家经济的持续成长,并致力经济转型,必需部门的快速扩张加上出口部门的强劲成长,使到我国未来能以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创造经济发展上的快速转型,预算案开支逐年增加,国人更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明年无可避免地会面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政府应及早防备。大致上,财政部已拟就数项有效措施,以逐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包括持续推行放宽政策,以整体资源运作的合作调整为目标,并将进一步抑制金融投机为第一要务。
成长高过预期
总的来看,今年成长率高于预期指标,适逢我国步向工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就当前经济环境的诸多现象而言,主管当局实应全面检讨经济情势,从事大幅度的改革措施。经济谘询理事会总报告书,迄今尚未公布,这可能是因为其中若干措施无法达致协议所致。但经谘会所达成共识的部份,应尽早公布,并转化为具体政策。
另外,一项备受争议的新教育法令草案仍在研拟中,它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教育主导功能,并广泛为各族群所接受,仍然有待考验。在心态上,我们认为今天对教育的革新,已不必再花费太多心血为现有制度辩护,而应当尽一切能力于建立起全民对教育制度的信赖。教育既然是为全民服务,首先要建立的就是能融合不同族群的教育制度。自从经谐会召开以来,董教总等华团代表对新教育制度下某些措施深感疑惑,包括华小与独中往后的发展及其考试制度,可能会受到某些限制。诸如此类的议论,是华社不得不关注的。政府应对独中教育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各源流教育能顺其自然发展,大家各得其所,不要因枝节问题而影响到彼此的和谐。
在未来的国家建设计划中,实际上涵盖范围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建设。而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建设,与政治、国防、外交、教育、文化等政策,密不可分。是以,若要使国家建设计划真正能够发挥主导功能,首要前提就必须国家各个层面发展之政策能作长远规划,并密切配合。也惟有在此一前提下,这5年计划的研拟,才有最大的意义。
重视均衡发展
此外,5年计划虽属中长期计划,但期间并不算很长,不能不考虑现实问题,尤其目前正面临可能延续一段时期的景气衰退问题,如何使长期建设方针与短期政策作有效配合,也将是计划能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第二,重视全面的均衡发展。
国内经济与社会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总的来看,其实就是一个全面失衡的问题。除了在未来政策中,要建立一个爱心社会,表示政府要纠正文化教育失衡现象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失衡问题,如公私部门失衡、贸易失衡、金融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土地利用失衡等,几乎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地方都有失衡问题,而且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全面均衡发展,检讨每一层面、每一个地方失衡的根本原因,厘清因果关系,拟订全面对策。也唯有朝着全面均衡的方向努力改进,才能建设一个健康与完善的现代化民主国家。
谈到失衡问题,最令人关切的,应该是副首相嘉化峇峇不久前所说的对外经贸严重失衡。他说,国内逾五成货物输往新加坡、日本、美国三国,这最终将使我国在出口业方面须冒很大风险。他也促请国内企业家尽量开拓新市场,使出口产品在多元化的市场有更好的出路。上述问题已存在多年,国内企业家有必要改变重欧美、轻亚非的错误观念,加强与近邻如印尼、泰国等的关系。
第三、厘清政府与民间的角色与功能。
国家建设体大复杂,千头万绪,政府以有限之人力、物力与财力,不可能事事投入,处处皆管。所以,要以有限的政府资源获取最大的成效,就必须厘清政府与民间的角色功能,为其所必为,管其所必管。首相马哈迪推动国家建设计划时曾表示,一些基本公共设施因投资庞大,回收不易,欠缺利润,民间无意兴办,所以必须由政府提供。这种作法是正确的。近年来,政府推展私营化计划,将一些有高营利价值的公共设施,改由民间兴办经营,如电信服务及部份交通设施等。过去政府皆以职责所在,一力承担,结果供应的数量与品质皆未能提升,在这方面,政府应赋予民间更多机会与责任,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检讨私营化后所可能引发的弊端。
另一方面,政府过去对民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管理,有的限制过严,使其毫无发展空间,或转而成为地下活动,而对一些期货公司、舞厅、酒吧、非法赌博等,则管得不够严格,遂衍生其他弊端;凡此,都是政府角色功能的未能适当把握,不但扭曲了国家资源的有效运用,而且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严重妨害经济与社会的健全发展。所以,国家未来建设计划除了硬体公共建设的提供,也应该把整个经济与社会软体制度与法规的健全,列为重点工作。
期望务实作风
在以上几个重点与方向之外,最近还有预算配合问题,此与公共建设的提供,关系尤其密切。明年度财政预算案为384亿7000万零吉,比今年増加50亿零吉,金额相当巨大。像这样庞大的预算金额,如以政府收入支应,当然是不够的,势必转以扩大公债发行来支应,而这对财政与经济的安定性也将构成很大冲击。是以,如何配合预算收支,规划妥适的实质建设计划,恐怕也是未来计划现实性的关键之处。
现在正是政府推行具体政策行动的开始,我们寄望首相马哈迪能以其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致力于行政上应兴应革之事,并希望他所领导的新政府未来能排除一切阻力,将竞选宣言彻底落实;同时也希望朝野各方能摒弃党派私利与成见,共同携手走上建国的康庄大道。
(01-01-1991《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