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精心计划下,私营化打破传统,马经济百花齐放
刘鸣杰
政府的私营化计划推行了近10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也引来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前来取经,向我国学习成功之道。
从最早的马国际船务(MISC),到马航(MAS)、马电讯(TELEKOM)、国家能源(TNB)、巴生装运箱(KCT),甚至是已经企业化的马来亚铁道公司、大马邮政公司及大马机场公司,都证明了以拿督士里马哈迪医生为首的政府,在这方面的眼光独到之处。
政府在私营化国营企业上不仅有杰出表现,在移交私人界发展基本设施方面的成就也广受好评,信手拈来便有全面通车的南北大道和独立发电站等。
首相拿督士里马哈迪医生已经表明,政府将继续推行私营化政策,因为它经为国家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巩固政府的财务状况及为股票市场带来正面的影响。
不过,首相于不久前在吉隆坡为第二届国际电力发展大会主持开幕时,却提出了另一项私营化的崭新概念。
首相当时指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研究及试验性地以非传统和未曾尝试过的方式,来将基本设施发展计划私营化。
尽管首相当时仅仅提出这么一句话,但却反映了他蕴藏在脑海中,通过最有效的私营化方式,来协助推动国家发展的决心。
崭新手法:以地换计划
事实上,首相在提出上述概念予其他发展中国家时,早已在国内付诸了行动,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以土地作为交换发展计划的方式,来取代过去所采用的提供低息贷款方法,如马友乃德(UEM)发展武吉加里尔国家体育中心,换得首都市内的默迪卡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及精武山一带的山地,这是前所未有的私营化例子。
过去,政府把一项基本设施发展计划交由私人界进行时,除了提供低息贷款外,通常也扮演领导的角色,即先行发展,过后交由私人界管理与维修(如把加助大道交由MTD资本去扩充及管理),不然便是直接将国营企业私营化(如马电讯、国家能源及马国际船务)。
政府推行私营化的目的在于减少庞大的发展经费、缩减聘用公务员及经常开销等,进而减轻财务负担,因此如果政府摒弃旧有的方式,不但能为私营化政策注入了新的概念,也能进一步减少所需负担,以及使私人界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它们有更大的自由度。
被喻为北马区标志的槟威大桥,管理公司有权收取过路费至公元2018年,然后才转交给政府。马友乃德已经收购有关管理公司的45%股权,使它最终成为国内主要的高速公路管理及收费公司。
马友乃德所取得的另一项大道发展私营权是新柔第二通道,这条作为新柔长堤的交替公路耗资16亿零吉,也是采用B.O.T.方式来推行。
股市与人民受益不浅
目前在吉隆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打桩工程的轻快铁计划,也是全权交由私人公司去推行,龙马控股(Landmark)在耗资12亿零吉,进行发展首阶段工程的公司中持有30%股权,玲珑集团(Renong)则在耗资逾40亿零吉的次阶段工程中持有显著股权。
随着马哈迪医生提出以非传统及未曾用过的方式来进行基本设施私营化计划后,上述三类方式肯定会在日后受到广泛采用,而最终也可能使其他发展中国家再向我国取经,要求指教私营化之道。
首相重申,基于私营化政策可以协助政府减少开销和使人民受益,政府将会继续实行这项政策。
他说:“政府的财务状况最后将会变得更加良好,因为我们不需要再拨出大笔款项来发展各项计划,以及发薪给公务员。私人公司将负责所有经费和发薪给它们的员工。”
他也说,私营化政策可以确保有关计划可以提前完成,政府也因此能提早取得税收。
“政府的私营化政策也使吉隆坡股票交易所出现了几家挂牌的巨无霸公司,这将为股市带来正面的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政府以各种不同方式推行私营化政策后,各类经济活动将会因此而百花齐放,资金市场也会因融资活动的活跃与增加,而走向更精密与国际化的道路。
(12-09-1994《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