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新文龙海南会馆四庆特刊


2001年新文龙海南会馆四庆特刊

 



2001年新文龙海南会馆四庆特刊》主要纪念新文龙海南会馆成立八十周年新会所落成。内容包括会馆理事会名单、发刊词贺词以及关于会馆历史海南岛祖籍地当地华人社区(新文龙三区)简介等文章。多篇文章强调了会馆在团结乡亲、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教育和参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年轻一代参与乡会活动以确保传承。此外,特刊中还收录了关于天后宫水尾圣娘信仰和一篇海南岛寻根之旅的游记,展示了新文龙地区海南社群的历史、信仰与对家乡的情感。

 

 

一、 发刊词与献词(特刊宗旨与祝贺)

本特刊旨在缅怀过去对先辈的创馆功绩纪念先贤过去对馆务进益,并予后人认识馆史,作为永恒的纪念

  • 背景回顾与时代挑战: 特刊回顾了本馆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期间庆祝建馆八十周年、青年团八周年、女组成立及新厦落成开幕典礼的盛事。先贤移民南洋,大多不愿终老他乡,战后有些衣锦还乡。在时代浪潮中,先辈成立乡团组织和华基政党,以争取华族政经利益。面对国际经贸蜕变和讯科技快速发展,年轻一代需要接受正统科技理念教育,以应对高度竞争与挑战。
  • 新厦落成与团结精神: 许多献词都热烈祝贺会馆八十周年暨新会所新厦落成,称之为双喜临门。新文龙会馆凝聚了新加兰、文律及龙引三地同乡的力量,充分体现了团结精神。新大厦的建立是全体同乡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伟大成果
  • 乡团的使命与传承: 乡团的传统功能(敦睦乡谊、照顾福利、鼓励教育)需要保留。同时,应加强华巫印三族的团结,配合国家政策,积极参与文娱、艺术、慈善等活动。多位领导强调,会馆面临会员老化的潜在危机,必须号召更多年轻后辈入会,培养他们成为思想正确的接班人。乡会是同乡利益的唯一维护者凝聚同乡力量的团结中心
  • 国际视角: 中国驻古晋总领事(梁端)祝贺,指出会馆不仅为乡亲谋福利,还维护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会馆培养了许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包括硕士、博士),对马来西亚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新世纪,希望会馆继续发挥作用,促进海南人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并推动住在国和祖籍国的友好往来

二、 会馆历史、组织与活动

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新文龙海南会馆的起源、新厦重建过程,以及青年团和妇女组的成立与发展。

  • 会馆初期历史: 本馆创立于一九一九年,最初名为新加兰琼州会馆,后改为新文龙琼州会馆,最终更名为新文龙海南会馆。首任主席是陈元典。早期会员主要从事种植树胶及椰子业
  • 战乱与复办: 在日治的三年八个月黑暗日子里,会务被迫停顿。战后于一九四六年复办,但因一九四八年马来西亚动乱事件(紧急法令),土产贱价,导致许多同乡变卖产业迁居或返乡,会员人数锐减(今不足一百人)。
  • 新厦重建: 旧会馆是两间锌板式的旧会馆,八十年来已成危楼。一九九二年经理事会议决扩建新馆宇,尽管会员人数少、经济基础薄弱,但在卢国川、王川洲、符气严、王庆泉等人的努力推动下,获得了各界人士和友馆的慷慨捐献,新厦最终顺利建竣。新厦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落成开幕。
  • 青年团(成立于一九九零年): 青年团的成立是为了响应总会的号召和避免会馆青黄不接,确保有人接班。尽管招募困难,但青年团的成立为会馆注入了朝气。团长林师光强调,青年须集中力量,实现小团结促迓大团结。
  • 妇女组(成立于一九九八年): 妇女组是在八十周年庆典当天正式成立,主任尤金珠。成立初期会员人数少,但在理事们的努力下,会员已增加到将近四十位。妇女组积极与青年团联办多项活动,包括天后诞、水尾娘娘诞、裹粽子比赛、双亲节等,以发扬华族传统节日孝亲敬老文化
  • 卡拉OK成立: 会馆利用政府拨款购置音响系统,并由理事义务协助建造了小舞台,目的是让会员在工余之暇联络乡情、娱乐自己。
  • 双亲节: 青年团暨妇女组举办双亲节活动,旨在尊老敬贤,活动邀请了儿童歌手助兴,并向最年长的父母亲赠送纪念品。

三、 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

  • 天后圣母(妈祖): 凡有琼籍人仕聚居的地方就有会馆,会馆通常设有天后宫供奉天后圣母及水尾圣娘。天后圣母是北宋时人,名叫默,出生于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因屡在海洋上显灵护航,被朝廷赐封,是南方海上的神祇。郑和七次下西洋时,也曾仰仗天后圣母的庇佑。
  • 水尾圣娘: 水尾圣娘是海南之灵神,起源于文昌清澜港。传说她源于一块被渔民打捞上来的灵异木头,后以女身显灵,当地人称她为圣娘。每隔两年,农历十月十三、四、五日是圣娘宝诞,举行 军坡” 祭祀活动,场面隆重。她常显圣保护船只。
  • 海南婚礼习俗(文昌椰乡): 传统的婚俗中,男女很小就订婚,男方需送 订婚椰。迎亲时,女方需将新婚椰带回男家。婚礼仪式包括向祖先牌位行三鞠躬礼 。结婚第二天,新郎新娘会一起种下椰子苗,象征多子多福、白头偕老。

四、 祖籍地介绍(海南岛概况与旅游)

  • 祖籍地信息: 海南岛古称珠崖、琼州,简称。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1988年成立海南省及经济特区。历史上名人辈出,包括黄道婆、海瑞、宋庆龄等。
  • 旅游路线: 海南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旅游路线分为:东部(海口、三亚等地,以滨海观光休闲为主,如亚龙湾);中部(以原始森林探险游为主);西部(以黎苗风情民俗游为主)。
  • 主要城市简介: 特刊详细介绍了海口(椰城,省会)、琼山市、文昌市(华侨之乡、椰乡)、琼海市(海南东海岸的明珠)、万宁市(海南最大南药生产基地)、陵水和三亚市(东方夏威夷)的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和著名景点。
  • 博鳌: 琼海市的博鳌港(或称博鳌市)因主办国际政治人物论坛会议而驰名中外。

五、 探亲寻根之旅

这一部分是特刊主编张介日撰写的关于答株吧辖海南会馆组织的探亲寻根团的见闻。

  • 目的: 组团探亲寻根是为了弥补年轻一代对认识的不足,拉近他们对海南故乡的距离。
  • 行程: 20人组成的探亲团从吉隆坡出发,经广州抵达海口。途中参观了海瑞墓、五公祠、东坡书院等历史文化景点。在屯昌县看到大片橡胶园,但在琼中县看到了较为贫困的景象。
  • 民族风情: 参观了黎寨和苗寨,了解到当地黎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政府开辟水田、部分青年赋闲在家)。
  • 现代化城市与农场: 参观了位于五指山区的凉爽山城通什市;三亚市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都市,拥有天涯海角和亚龙湾等景点;兴隆农场由印尼归侨开创,在橡胶等农作物研究方面取得了成绩。
  • 个人寻根: 主编张介日回到了阔别五十七年的家乡琼海县阳江镇。他凭吊了父母的坟墓,感慨父母在文化大革命缺粮的苦日子中作古。他欣慰地看到家乡的亲人通过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在经济改革后迈向小康之家。

六、 新文龙地区概况与地方志

  • 新文龙定义: 新文龙是 新加兰(Senggarang)、文律(Benut)和龙引(Rengit) 三个地区的简称。这一地区以独特的合区方式联合办教育(如新文龙中华中学)和组织乡团。
  • 新加兰: 位于柔佛州西海岸,市容整洁。名字来源于巫语“senggarang”(凶猛动物,鳄鱼/老虎)。开埠先驱包括福建人和海南人。曾是土产(槟榔质量最好)和河运(码头)中心。现今交通便利,并有著名的巍峨水闸调节水量,水闸据说曾受神灵护佑免于日军轰炸。
  • 海南港与臭头港: 新文龙地区琼籍人口的集中地之一。海南港(Parit Hailam)与臭头港(Parit Botak)的由来,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贸易商和大量招募来的海南劳工。
  • 文律: 位于笨珍县北部的一个重要小镇。市区中心称为丹绒。交通方便,车站有巴士和德士通往各大城市。

七、 社会与家庭观

  • 人才与教育: 主编强调在全球重视人才的趋势下,教育的重要性(国贫子读书,穷也不能穷教育)。特刊刊载了会员子女大专院校毕业荣归者芳名录,以鼓励下一代继续深造,成为专业人才。
  • 女性角色: 青年团团长林师光指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时代已过去,男性需要配合女性,并以身作则进行身教。妇女组主任尤金珠讨论了现代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并认为女性的成功在于创造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 新时代夫妻: 两位女性撰稿人(张莉菁、符才香)均强调女性能顶半边天,现代女性应勇敢走出厨房,参与社会活动。提倡 夫妻同心,泥土变成金” 的观念,共同分担责任、创立事业。家庭主妇的角色不应被轻视,她们通过打理家庭和参与慈善,为社会温馨和谐做出贡献。
  • 海南话的衰落: 王香媚对海南话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消失表示担忧,呼吁会馆在活动中使用海南话作为沟通语言,并多注入海南传统文化,以 复兴咱们的海南文化”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