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地平线》 Education:The New Horizon
严元章藏书0093
《教育——新地平线》
Education:The New Horizon
本书主要概述了英国教育体系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特别是二战后的新教育法案。文本批判了过去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例如狭隘的课程、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恶劣的学校建筑,并强调民主社会对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的需求。作者详细介绍了1944年《教育法案》带来的变革,包括废除学费、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供普及的免费中等教育,以及发展郡立学院和成人教育的计划。最终,文章强调了教育对公民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实现教育改革需要大量师资和资源投入。
该书由哈罗德·C·希尔曼(Harold C. Shearman)撰写,是“新民主”(the new democracy)系列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公民了解社会行动的基础,确保二十世纪的民主适应二十世纪的条件。
I. 引言 (Introduction) (第 9 页)
本章通过描述英国学校的现状开篇,指出全国有五百五十万男孩和女孩在上学,但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理想相去甚远。理想中的学校是宽敞、光线充足、颜色令人愉悦且配备了音乐、戏剧、电影、体育馆和充足工艺品房间的场所。然而,现实中往往是五十、七十或一百年前建造的阴森可怕的建筑,场地狭窄,装饰单调,家具不适宜。
本章还强调了二十万教师所面临的困境。由于战争和战后条件,教师人数不足,且面临着物资匮乏(书籍、纸张、手工材料等)以及需要为缺乏父母额外照料的儿童提供监督的压力。
作者指出,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计划(新的《教育法》)已经启动,但普通公民对学校的运作、控制和问题缺乏真正的了解。
II. 历史背景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第 12 页)
本章回顾了英国国家教育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直到 1876 年才引入义务教育,这比苏格兰(1696 年)、丹麦(1814 年)和普鲁士(1816 年)等国家晚了几代人。早期的教育被狭隘地定义为“读、写和算术的有效初等教育”。
英国在面对“蒸汽时代与民主时代”带来的社会问题时,一开始将教育留给了宗派慈善机构(如英国和外国学校协会)。统治阶级担心教育会“破坏社会纪律”。因此,1870 年通过的第一部《教育法》仅限于“三R”(读、写、算)的狭隘范围,反映了要求受过指导的工人但又害怕无知民主的统治阶级的思想。
这一时期留下了不良的教育遗产,包括“贫困儿童的贫困学校”,以及将儿童视为“小型成人”并在拥挤黑暗的教室中进行“操练、纪律化和‘大规模生产’”。
教育系统在 1902 年《教育法》后开始拓宽,引入了中等教育。这标志着“教育阶梯”的开始,使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充分的教育。然而,中等教育仍然是一种特权,直到 1939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只有 13% 的 14 至 17 岁儿童享有此项教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努力,尤其是哈多报告(Hadow Reports),建议所有 11 岁以上的儿童应转入高年级学校(Senior School),并将离校年龄提高到 15 岁。然而,在 1939 年再次陷入战争之前,这些尝试收效甚微。
III. 教育进步计划:新法案 (A Plan for Educational Advance: The New Act) (第 30 页)
本章详细介绍了 1944 年《教育法》,该法案将在未来多年构成英国教育系统的框架。该法案是一项规划法案,获得了广泛的同意和妥协(尤其是在宗教问题上),避免了此前法案带来的激烈宗派冲突。
新系统将分为“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三个连续阶段。地方教育当局(LEAs)的数量被减少到大约 145 个。中央政府(财政部)将承担主要教育成本的略多于一半。
初等阶段 (Primary Stage):
- 托儿所 (Nursery School):终于受到重视。它针对 2 至 5 岁的儿童,强调健康习惯、社会训练和情感发展。
- 幼儿学校 (Infant School):收容 5 岁到 7 岁或 8 岁的儿童。强调快乐的活动,让儿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阅读和写作,通常在六岁时开始。
- 初级学校 (Junior School):该部门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竞争性的“11 岁以上考试”,转而使用学校记录、教师报告和简单笔试来评估能力和性向。
中等阶段 (Secondary Stage):
- 所有 12 至 19 岁的全日制教育都被定为中等教育。
- 学费取消:所有中等教育学费被废除。
- 延长学年:离校年龄在 1947 年 4 月 1 日提高到 15 岁,并承诺在可行时提高到 16 岁。
- 教育类型之争:教育部设想了三种学校类型:文法(Grammar)、技术(Technical)和现代(Modern)。然而,作者提到,心理学界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将 11 岁儿童分为这三种类型。
- 多边学校(Multilateral School)倡议:作者支持设立综合性高中(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认为这可以避免新的社会分裂,促进未来的学者、技术人员和工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美国的高中教育系统被引为例证。
继续教育 (Further Education):
- 郡立学院 (County College):该法案要求在提高离校年龄后的三年内(即 1950 年前),为所有离校至 18 岁的年轻人提供非全日制教育。这些学院将继续进行通识教育(如英语、体育和公民教育)。
- 作者批评郡立学院的计划缺陷在于每周仅限一天的上课时间,这对于拟议的广泛教育计划来说是不足的。
- 高等技术教育:作者提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引用了 Percy 委员会的报告,该报告估计未来十年需要大量工程师,并建议发展少数与大学学位课程标准相当的技术学院。
IV. 行政管理问题 (Problems of Administration) (第 59 页)
本章讨论了教育改革所依赖的行政框架问题。行政改革涉及将较小的教育当局的权力移交给郡议会(County Councils),形成了 60 个郡议会和 83 个郡自治市。英国的行政系统被描述为中央政府(部长)与地方教育当局之间的“伙伴关系”。
师资问题 (Finding the Teachers):
- 实施新法案的首要要求是充足的教师。为了提高一年级,减少班级规模,并为郡立学院配备师资,共需要约 53,000 名新教师。
- 紧急培训计划 (Emergency Training Scheme) 旨在通过为退伍军人和战时工人提供一年的集中培训来弥补缺口,这些新教师被认为将为学校带来更具活力的社会联系。
双重控制问题 (The Dual Control Issue):
- 本章详细介绍了关于自愿学校(即教会学校)的复杂妥协方案。教会学校被分为“资助学校”(Aided Schools,教会出资达到新标准,保留教师任命权)和“受控学校”(Controlled Schools,移交给 LEA 多数控制,教会保留每周两次宗教指导权)。
- 新法案规定,每所学校必须以集体礼拜开始一天的学习。
私立学校和公学 (The Private School and Public Schools):
- 法案规定将对私立学校进行强制检查和登记,以关闭不合格的学校。
- 公学(Public Schools)的特权地位仍然是社会团结教育的最大障碍。Fleming 委员会提议将来自公立小学的学生入学比例提高至至少 25%,但这一提议不太可能在当前形式下被接受。作者认为,真正的民主化并非通过接纳少数人,而是通过将所有人纳入同一体系。
V. 他们教什么——为什么? (What Do They Teach—and Why?) (第 79 页)
本章深入探讨了课程问题。英国教育系统的一大特点是课程不被议会正式规定。课程主要由校长设计,并由教育部长的《教师建议手册》(Suggestions for Teachers)指导,鼓励教师独立思考和创新。
新《教育法》强调中等教育应“适合他们的年龄、能力和性向”(即“三A”)。这标志着教育目的从“发现具有特殊能力的孩子”转向为所有人提供中等教育。课程的定义也从固定的科目列表(如英语、第二语言、地理等)转变为广泛的通识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个体,以适应未来的生活、职业和公民身份。作者批评了传统知识的僵化(如坚持拉丁文),并指出教育不应是保守的,而应是革命性的,用过去的知识武装青年应对未来。
本章讨论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必须为青年做好充分准备,以塑造未来的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公民身份:培养所有公民参与社会责任的能力。
VI. 学校中的健康与福利 (Health and Welfare in the Schools) (第 103 页)
本章着眼于学校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福利。自 1907 年引入学校医疗服务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法案规定,提供牛奶、膳食和其他茶点成为地方教育当局的责任(而非权力)。提供全面的免费医疗服务也成为了法定责任。
作者指出,营养是基础,并强调了战争期间在学校推广餐食的积极影响。为了解决贫困问题,该法案还允许 LEA 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靴子和衣物。
法案中有一项关于提供“娱乐和社会及体育训练设施”的条款,这同样被视为 LEA 的一项责任。然而,作者批评了儿童的最低就业年龄仍为 13 岁的问题,导致许多孩子因兼职工作疲惫不堪而影响学习。
残障学生 (The Handicapped Pupil):本章讨论了对“后进”或“发育迟缓”学生的关注,强调教育改革的精髓在于配备足够的师资和灵活的组织结构,以便所有儿童都能得到所需的关注。
VII. 公民自我教育 (The Citizen Educates Himself) (第 111 页)
本章专门讨论成人教育,认为这是民主成功的基础。成人教育植根于两个主要源流:自上而下的大学推广讲座(始于 1871 年的詹姆斯·斯图尔特),以及自下而上的工人阶级自学运动(如宪章运动者和合作社)。
这两个源流的结合促成了 1903 年工人教育协会 (W.E.A.) 的诞生。W.E.A. 代表了一种学习和共同争取社会进步的“学习团契”。作者强调了成人教育中“联合委员会”原则的重要性,该原则确保了行政机构、教学机构和学生利益的合作,保证了教育的民主性。
《教育法》要求 LEA 制定并实施继续教育计划,包括“有组织的文化培训和娱乐活动的休闲时间职业”。作者还指出图书馆在教育民主化中的关键作用,批评了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悬殊。
VIII. 坚持到底 (Seeing It Through) (第 121 页)
最后一章着眼于教育改革的实施和面临的挑战。教育被视为对国家最宝贵资产——儿童的长期投资。
作者着重强调了教育中的“时间滞后”(time lag)现象:改革的成果需要近二十年才能体现在公民权或政治影响上。他以 1921 年“吉迪斯之斧”削减教育支出,导致托儿所普及失败为例,指出一代人的损失是惨痛的。
作者警告说,除非现在就成功解决学校和教师的供应问题,否则即使是战后出生的孩子也无法充分享受新法案的好处。
作者总结道,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ESCO) 的成立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迹象,教育必须消除文盲,促进机会平等,并取代基于民族仇恨的旧式教科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必须投入与战争时期相似的资源(例如,制造原子弹的 5 亿英镑“曼哈顿区”项目)。
教育的贡献在于培养合作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培养才能,并鼓励原创性探究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为建立世界社会奠定基础。教育的道路是漫长而广阔的,尽管面临困难,也绝不能松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