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明日的教育》 Education:Today and Tomorrow

 严元章藏书0095

 

《今日与明日的教育》

EducationToday and Tomorrow

 



本书综述汇集了今日与明日的教育系列讲座内容,这些讲座于 1943 年秋至 1944 年春在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发表,并由 R. W. Holland 博士进行了总结。该文集汇集了来自教育界主要人物的贡献,包括大学校长、学校负责人和教育官员,他们探讨了英国教育系统的结构和拟议改革。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教育组织和制度,特别是《1944 年教育法》通过后,涵盖了从幼儿园教育成人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寄宿学校技术教育教师培训等特定主题。此外,有两篇讲座探讨了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中使用广播视觉辅助工具,并承认在社会和政治改革时代,课堂内部的进步也同样重要。总而言之,该文集记录了英国教育在历史性时刻的发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必要改革。

 

序言(Preface

序言由编辑R. W. 摩尔撰写,指出了本书的时代背景——讲座系列开始时,R. A. 巴特勒(R. A. Butler)正倡导社会改革,而教育处于先锋地位。序言承认该系列讲座内容具有折衷性(eclectic,并未涵盖整个教育领域,例如,遗漏了非寄宿制男子中学、男女混合教育、宗教教育以及大学等许多重要话题。

序言强调了当时的国家重点在于教育的组织和结构,例如普及中等教育、改善初等教育、增加学前和成人教育的供给,以及减轻教育不平等(如将私立学校与法定体系更直接地联系起来)。编辑还指出,尽管社会和政治改革是当务之急,但课堂内的进步,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同样紧迫。由于讲座发表的时间与《教育法案》的通过和各种官方报告的发布时间(19437月至19447月)紧密相关,序言提醒读者在阅读时需考虑其时间背景。

第一章:英国教育现状(English Education as It is

作者:P. R. Morris

本章旨在描述现有的教育体制,指出其是零敲碎打、逐步发展的结果,而非基于统一、灵活原则的重新设计。

  1. 历史遗留问题: 现行体制带有清晰的等级制度(caste system)印记,无论是最初为大众提供扫盲教育的初等教育系统,还是为中产阶级和少数贫困优秀儿童设计的高等教育系统,都体现了这一点。
  2. 双重控制(Dual Control): 英国教育体制的特点是地方和零星发展,中央政府主要职能是监督、财政援助和制定政策。初等教育的双重控制问题(即公立资金维护与宗教团体所有权并存)是历史妥协的产物,但这一妥协已变得难以容忍,因为宗教团体缺乏承担物质责任的物质资源。
  3. 初等教育(Elementary Schools): 这些学校占学生总数的绝大多数(约500万)。尽管哈多报告(Hadow Report, 1926)推荐的将教育划分为初级和初中后阶段的重组原则是合理的,但进展缓慢。
  4. 中等教育(Secondary Schools): 中学(特别是文法学校)在全国教育中占据关键地位,是通往专业和工商界高层的重要门户。但这种选拔性地位存在弊端,因为选拔基于不可靠的、狭隘的标准。此外,初级技术学校(Junior Technical Schools)被认为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育实验,应发展成为中等教育的替代形式。
  5. 公立和私立预备学校(Public and Private Preparatory Schools): 这些学校通常是寄宿制,虽然历史悠久并强调对国家的贡献,但由于收费高昂,实际上只服务于富裕家庭的极少数人口,并与国家教育系统保持距离。
  6. 成人阶段教育(The Adult Stage): 这一阶段在组织上缺乏连贯性,包括大学、继续教育(Further Education(如技术学院和艺术学院)和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侧重于自由、实践和娱乐指导)。继续教育领域仍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灰姑娘,供给规模严重不足。作者期待未来所有高等教育形式都能统一在成人教育的共同名称下。

第二章:托儿所学校(Nursery Schools

作者:Mrs. G. M. Goldsworthy

本章主要阐述托儿所学校(Nursery Schools)的理念和实践,并将其与日托所(Day Nurseries)和幼儿园班(Nursery Classes)区分开来。

  1. 托儿所学校的理念: 核心方法是引发或引导drawing out),而非形式上的灌输。它旨在发掘儿童的天赋,培养其成就感、社交意识和领导能力。
  2. 日常实践: 作者以自己在伦敦一所托儿所学校的经验为例,描述了精心规划的日常生活,包括早上的个人欢迎和清洁检查、通过家务工作培养责任感、非正式的感恩与自然教育、以及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玩具和集体活动(如形体舞、唱歌游戏)发展儿童的心智和身体。
  3. 卫生和护理: 强调了专业护士在日常检查、疾病预防和与家长合作方面的重要性。
  4. 年龄范围的建议: 作者强烈认为5岁是错误的转学年龄,主张将托儿所学校的年龄范围扩大到27,以保持医疗监督的连续性,并避免儿童在情感上和身体上的快速成长阶段突然从亲密、自由的环境转入小学的大集体中。

第三章:小学(Primary Schools

作者:R. N. Armfelt

本章侧重于711岁或12岁的儿童的教育,主要讨论初级学校(Junior Schools)。

  1. 历史沿革: 小学最初以传授“3 R's”(读、写、算)为核心目标。1902年教育法案后设立了中等教育系统,导致11岁以上的优秀儿童被选走,留下来的初等学校反而不再是纯粹的初级学校。
  2. 哈多报告的影响: 1926年的哈多报告推动了学校重组,将11岁设定为小学阶段的上限。然而,直到二战前,仍有近一半的初级儿童在非纯粹的小学(即收容所有年龄段的学校)中接受教育。
  3. 教育目标演变: 早期教育更多是为成人社会服务;哈多报告则强调小学应一心一意致力于满足儿童当下的需求,理解儿童活泼、好奇、充满想象力的本质。
  4. 体制的挑战: 历史遗留的影响包括对“3 R's”的过度关注、为中学奖学金考试做准备(导致课程受限和扭曲),以及许多学校建筑老旧、设施不足(例如许多学校仍在黑名单上)。
  5. 学校类型对比: 作者对比了老式的乡村全年龄学校(通常建筑老旧、师资混杂、受到传统观念束缚),与现代化的纯初级学校(通常拥有开放式设计、充足空间和全合格师资)。

第四章:女子中学(Secondary Schools for Girls

作者:Miss E. Strudwick

本章回顾了女子中学的历史,并对新法案提出了尖锐批评。

  1. 历史与发展: 女子中学历史较短(不到一百年),但发展迅速,早期学校(如北伦敦学院和切尔滕纳姆女子学院)致力于提供高标准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逐渐区别于男子学校,尤其在体育教育(Gymnastics/Physical Education)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采用了更科学的方法。
  2. 教育价值: 作者强调了第六年级(Sixth Form)的工作对女生人格成熟和兴趣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对未来的最佳投资。
  3. 对教育法案的批评: 作者认为《教育法案》没有首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她主要批评了以下几点:
    • 班级规模: 初级学校的班级规模过大(有时达7080人),导致教育效率低下,令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感到厌倦。
    • 三元划分: 将儿童分配到文法学校、技术学校或现代学校的三元划分不受欢迎,特别是现代学校可能被视为中央和高级学校的另一个名字,地位较低。
    • 智力测验: 她认为智力测验不可靠,有时测试的是机灵slickness),而非真正智力。
    • 教育资助: 她主张教育费用应由中央税收承担,而非地方税率,因为地方税率会阻碍改进。

第五章:寄宿学校的未来和功能(The Fu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oarding School

作者:Hugh Lyon

本章探讨寄宿学校的教育价值,并讨论其如何融入国家教育系统。

  1. 寄宿学校的教育优势: 寄宿学校提供了一种不间断的生活节奏,没有通勤干扰,有利于身心健康。它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社区(self-contained community,能让学生学习忠诚、宽容和无私,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2. 社会排他性: 作者承认大型寄宿学校的排他性是一个弊端,但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是必要的。他指出,寄宿学校收费高昂是因为它们是昂贵的机构,而非刻意保持社会排他性。
  3. 融入国家教育的建议: 作者建议增加寄宿学校在国家教育系统中的供给(从100所增至500所)。在实现这一目标前,可考虑:
    • 营地学校(Camp School): 允许学校在夏季学期搬迁到乡村,作为寄宿教育的补充。
    • 寄宿宿舍制(Boarding Hostel System): 在日制中学推广,解决路途遥远的问题。
    • 国家奖学金: 招收国家奖学金学生(state scholars),以消除教育机会的排他性,但这面临选拔困难和可能削弱日制中学优秀学生源的问题。
  4. 选拔标准: 作者反对将寄宿学校保留给潜在领导者的精英主义观点。他建议,一旦有足够的寄宿学校,应优先考虑居住地离日制学校较远的儿童,以及父母希望他们就读的儿童。

第六章: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

作者:J. Paley Yorke

本章追溯了技术教育的发展,强调了其核心价值以及未来潜力。

  1. 历史背景: 技术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对航海数学的需求,以及18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对新技能的要求。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传授原理知识knowledge of principles,而非仅仅车间实践中获得的手工技能manual skill)。
  2. 体制发展: 1851年大博览会揭示了英国技术教育的不足。通过科学与艺术部(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Art)的考试系统,以及伦敦城市同业公会(City and Guilds)组织的工艺考试,技术教育逐渐发展。后期的发展有赖于慈善机构和《1889年技术指导法案》带来的威士忌基金
  3. 初级技术学校(Junior Technical Schools): 这些学校最初是作为贸易学校trade schools)设立的,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功的替代性中等教育形式
  4. 技术教育成功的关键: 成功在于其目的性(sense of purpose、拥有具备工业经验的教师,以及技术中学与配备高级设备的技术学院(Technical Colleges)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继续在同一学院进行高等教育。
  5. 未来展望: 作者预测技术教育将有光明的未来,建议将技术学院定位为成人教育中心,并整合青年学院(Young People's Colleges)和技术中学。他强调,必须消除教育是国家非生产性部门的观念。

第七章:教师的培训(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

作者:E. R. Hamilton

本章探讨了教师培训的基本原则以及战后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培训的两个基本原则:
    • 培训必须符合学校中能提供的最佳教育,即基于健全的教育哲学。
    • 培训本身必须是受训者的教育性体验,要顾及青少年后期的心理。
  2. 职业与文化: 作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培训与个人教育(或通识教育)之间不存在严格区别,强调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3. 应对变革: 培训必须使教师具备建设性和进步的态度,能够教育学生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发挥创造性和负责任的作用。
  4. 大学与培训学院的关系: 作者指出,培训学院的地位目前低于大学。他提议将所有晚期青少年教育和培训(包括培训学院、技术学院、大学)归类为第三阶段教育,并主张培训学院应在行政上成为大学的分院。
  5. 师资招聘: 战争结束后需要大量新教师。作者提出了两条必需措施:拓宽招聘范围(例如从技术学校毕业生或具有非学术职业经验的成熟人士中招聘),以及大幅提高薪资

第八章:学校广播(School Broadcasting

作者:A. C. Cameron

本章将学校广播视为一种现代教育工具,强调其辅助作用。

  1. 广播的角色: 广播是现代科学的产物,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工具。它使课堂与校外生活中的兴趣相衔接,并帮助培养学生的选择性倾听和判断力
  2. 组织体系: 英国学校广播采用双重制度dual system),由中央学校广播理事会(Central Council for School Broadcasting,教育家组成)制定政策,然后由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学校广播部门将政策转化为系列节目。
  3. 辅助作用: 广播不应取代教师,而是提供补充材料。广播的优势在于提供教师难以复制的内容,包括:
    • 戏剧化(Dramatization): 以生动的叙事和戏剧场景重现历史或异国生活。
    • 专家之声(Voice of the expert): 带来专业知识或时事评论。
    • 表演(Performance): 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戏剧等表演。
  4. 未来挑战: 作者提出了诸多问题,包括广播是否应恢复视觉插图手册、如何利用电视、以及将广播的使用纳入所有师范院校的培训课程中。他还强调了研究的必要性,例如研究学生如何通过语言理解视觉内容,以及确保高质量接收设备和课堂布线。

第九章:军队教育(Army Education

作者:Basil A. Yeaxlee

本章将军队教育视为成人教育和公民教育领域的一项独特且意义重大的进步。

  1. 战争推动教育进步: 英国教育政策的三大进步(1902年《巴尔福法案》、1918年《费舍尔法案》、现在《巴特勒法案》)都与战争相吻合。战争使托儿所学校、青年服务和成人教育被视为完整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军队教育的规模和性质: 军队教育在战争环境下得以实施,使数百万军人被迫参与教育活动。它通过中央咨询委员会和区域委员会,将军队、大学、地方教育机构和志愿组织联系起来,共同进行公民教育。
  3. 教育活动多样性: 活动包括大量讲座、有组织的讨论(如A.B.C.A.英国方式与目标计划),以及提供技术、商业、艺术、手工艺等方面的课程,许多课程在技术学院和大学实验室中进行。
  4. 教育效果: 军队教育使普通人提高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军人变得讲座意识lecture conscious),批判性判断取代了偏见,政治意识觉醒,个人责任感增强。
  5. 对未来的影响: 军队教育为战后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它预示着一种更广泛的成人教育概念,将学术工作与艺术、手工艺和科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将产生对继续教育的有效需求。

第十章: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

作者:Sir R. W. Livingstone

本章表达了作者对英国教育体系的批判,并为成人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辩护。

  1. 批判现有教育: 作者认为英国的教育系统存在严重缺陷,80%的人口在14岁时停止教育几乎不值得开始接受教育。他指出,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获得知识兴趣,只有在面对实际问题后,学习兴趣才被唤醒。
  2. 成人教育的挑战: 尽管新法案为成人教育提供了机会,但过去的设施利用率低,例如工人教育协会(W.E.A.)只接触了全国人口的极小部分。
  3. 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作者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丹麦)的成人教育取得了成功,其中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自愿参与。成功的关键在于寄宿制(residential,这提供了一个专注于学习、摆脱家务、并拥有社区交流机会的环境。
  4. 课程核心: 作者认为成人教育应广泛,但历史和文学是必需的核心科目。他建议采用新的教学技巧,将这些科目与受众的生活品行conduct)联系起来,而非采用传统学术方法。
  5. 目标: 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寄宿制度,并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使全国大众都接受成人教育,因为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此。

第十一章: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作者:R. W. Moore

本章探讨了视觉辅助工具在教育中的作用,并警告了不加批判地使用新媒介的危险。

  1. 视觉辅助的复兴: 视觉教育的讨论已超越黑板和图表等传统方式,主要是因为电影(film)的发展,它提高了所有视觉表达形式的重要性。
  2. 原则与危险: 视觉因素的忽视是危险的,但盲目增加和应用视觉辅助工具的危险更大。视觉辅助工具的使用必须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
  3. 视觉辅助的使用原则: 它们应该有趣(接近真实)、比说明点更简单、从属于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且是准确的。
  4. 视觉辅助的类型: 作者将视觉辅助工具从具体到抽象分为11个等级,包括纯粹的实物(如实地考察)、物体(Realien)、模型、立体透视模型(diorama)、动态电影、幻灯片/电影胶片、地图、图表/符号(如Isotypes),以及最后的词语。作者认为黑板工作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好的视觉辅助工具。
  5. 电影和胶片的运用: 电影(motion films)容易阻碍反思,并可能被视为教师的替代品,但它可以通过改变节奏、插入图示(kinetic diagram)来增强教学效果。电影胶片(film strip)则易于使用,可以灵活控制画格和时间,更容易与课堂教学协调。
  6. 学科应用: 科学、历史和地理从视觉辅助中受益最大。但对于历史而言,由于其混合性质,很难找到合适的辅助材料。

第十二章:总结(Summary

作者:R. W. Holland

本章对前述讲座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教育法案实施的担忧。

  1. 主要主题: 贯穿整个系列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教师的任命和薪酬问题。这表明,尽管有新的立法,但持续了400年的教育缺陷可能难以消除。
  2. 法案的潜力与风险: 作者认为《1944年教育法案》可能是社会立法史上最伟大的法案,但也可能成为英国公众遭受的最大欺诈,这取决于公众的态度和意愿。
  3. 教育组织: 总结强调了对教育组织的关注,包括对班级规模的批评、对新的现代中学(modern school)地位的疑虑。
  4. 各阶段总结:
    • 学前教育: 赞同戈德沃西夫人(Mrs. Goldsworthy)提出的托儿所学校应关注儿童身体、心智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 小学教育: 重组的失败导致初级学校受到影响,许多学校的设施落后。
    • 教师培训与方法: 认同汉密尔顿(Mr. Hamilton)关于大学应监督教师培训的观点,并强调广播和视觉辅助是补充教师工作的工具,而非替代。
    • 技术与成人教育: 指出技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军队教育和李文斯通爵士(Sir Richard Livingstone)强调的成人教育在民主社区中的重要性。
  5. 结论: 《教育法案》旨在将零星的机会转变为系统化的规划,提供了一条宽阔的教育大道,儿童将根据其能力和兴趣在这条道路上前行。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