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中國南洋交通史

图片
中國南洋交通史 出版社:臺灣商務 作者:馮承鈞 本书以考证见长。作者在撰写本书之前,曾长期从事南海地名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查阅了各种相关正史志略笔记游记等,并着手翻译了海外汉学家有关西域南海的著述,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正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娴熟掌握和驾驭,以及严肃认真的考订分析,作者得以在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了综合考察,对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线上的存疑或不明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序例 上编   第一章 汉代与南海之交通   第二章 康泰等之使海南诸国   第三章 法显之归程   第四章 南北朝时往来南海之僧人   第五章 常骏等之使赤土   第六章 贾耽所志广州通海夷道   第七章 唐代往来南海之僧人   第八章 宋代之南海   第九章 元代之南海   第十章 郑和之下西洋 下编   第一章 扶南传   第二章 真腊传   第三章 阁婆传   第四章 三佛齐传   第五章 南海群岛诸国传    (一)苏门答刺    (二)蓝无里    (三)那孤儿    (四)黎代    (五)阿鲁    (六)监篦    (七)碟里    (八)淡洋    (九)呵罗单    (十)苏吉丹    (十一)新拖    (十二)重迦罗    (十三)婆利    (十四)麻叶□    (十五)假里马打    (十六)勾栏山    (十七)渤泥    (十八)苏禄    (十九)三屿    (二十)麻逸一    (二十一)吕宋    (二十二)文老古    (二十三)古里地闷   第六章 马来半岛诸国传    (一)丹丹    (二)盘盘    (三)赤土    (四)狼牙修    (五)佛哕安    (六)单马令    (七)彭坑    (八)吉兰丹    (九)丁家庐...

赤子丹心~6、王莹女士及赵洵先生访问记

《赤子丹心——新中国剧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 6 、王莹女士及赵洵先生访问记 新中国剧团是从艰难奋斗中产生 全团二十人每人生活都极有规律 为国家民族要流尽最后一滴汗水     王莹女士和赵洵先生,为尽艺术人救国的责任,偕同热心剧运的诸位同志,在热情的鼓励下,便由遥远的祖国到了这椰风花香的南国,经过数月的努力和奋斗,终于使他们的愿望达到目的,正式成立“新中国剧团”而且已逢本月十五日起,一连三天在大世界开始公演过一次,今明两晚,又将假座皇宫戏院,为闽侨各会馆义演募捐,公演《塞上风光》名剧,他们准备着把他们的力与汗,甚至他们的一切贡献给国家民族,记者为要明了他们的工作情形和将来计划,在一个椰风吹拂的黄昏,抱着兴奋的情绪,去访问这剧团的团长王莹女士和赵洵先生,现在把访问的经过,记述在这儿。     记者对王女士赵先生,虽非旧交,但也会过面,所以并不需要那些够麻烦的客套,便开始进入正题。     在星八个月奋斗过程     该团在星过去八个月的奋斗过程,在这八个月过程中,可分成二个时期,从王女士抵星至三月五日欢送慰募演出,可称为第一时期,在这时期中主要活动是准备工作的开展,因为那时抵星的团员,仅五六人,后来,经多方的接洽,得各热心侨领襄助,男女团员,陆续到星,在欢送南侨慰劳团的演出,离时间急迫,人手不够,布景道具也未及齐备,但他们终以最大的努力演出《贼》、《反纳粹》、《放下你的鞭子》三独幕剧,场面布景的成功,获得各方的好评,开始奠定了在马来亚的工作基础。     从三月五日至五月十七日《塞上风光》的演出,可称为第二个时期,在这时期中,他们是极力的多方设法,求上演的实现,期能贡献国家民族的愿望,虽受环境所阻,然而他们毫不松懈地继续为他们的愿望而奋斗,直至应援英义捐委员会马华组的邀请,于五月十七、十八两晚在维多利亚戏院公演《塞上风光》演出成功,为南洋戏剧界放一异彩,更增加了侨胞对该团的高度信仰,在这期间,由于有些侨胞未全了解该团的处境与期望,而致发生误会,但是他们都能任劳任怨,以实际工作答复各方面的爱护与鼓舞,在筹赈会襄助之下,终于正式成立了“新中国剧团”并承蒙当...

赤子丹心~5、介绍一位时代女儿——王莹小姐

《赤子丹心——新中国剧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 5 、介绍一位时代女儿——王莹小姐     王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艺人,在神圣的抗战没有发生以前,她是一个电影明星,主演过甚多片子,她的事迹、她的生活动态也和其他电影女明星一样,给拍产新杂志流传看,她和别的女明星不同的地方是喜欢写文章,所以人们就给她一个——文艺影人的头衔。后来也许她因为在电影界不甚得志,所以呼一声跳出黑暗的电影圈的口号,跑到日本去留学,在日本大概有一年多吧,又回到上海,而且仍跑进黑暗的电影圈去。七·七卢沟桥的炮声,轰破了许多青年男女的迷梦,王莹女士也就在那个时候结束她的电影生活,投到大时代熔炉,参加神圣的救亡工作,她和在电影戏剧界颇有名气的金山,组织一个救亡剧团,从“八一三”沪战发生后的一星期起,从上海出发到战地去干救亡的宣传工作。     谁都知道戏剧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她和她的同志们,凭着她的演戏天才和一副苦干的精神,在二十个月时间,千万里的征程中,走遍了南北战区,经过八个省份。许多战区民众,受了她们的宣传,而把所有力量献给国家;许多前线的士兵,受了她们的激励而更英勇的作战。而她们在炮火下生活了这许久的日子,艰苦的工作,锻炼成她们铁般的意志,她们站在戏剧岗位,在抗战中起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最近她们和他们——中国救亡剧团,举着鲜明的旗帜,从烽火中的祖国,跑到越南,在越南轰轰烈烈的义演了两个月,她们受越南侨胞欢迎是不在话下的了。现在这位时代女儿,中国救亡剧团团长王莹小姐,已和她的几位同志——中救团的秘书陆知微,女团员秦小竹、姜韵笙、柯刚等来到星加坡,这消息相信是可以激动侨胞,尤其是关心戏剧运动的侨胞们的兴奋情绪的。     昨天下午,大概三点左右吧!我在南天酒店十六号房里会见了这位早就在银幕上认识的王莹小姐,圆圆的脸孔,两道弯弯的眉儿,一双秀目,鼻梁端正,一张笑口,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稍为涂点胭脂的双颊挂着两个动人的酒窝,烫久了的头发,蓬松的拖在肩上,身上穿的是向竹布旗袍,虽然年纪似乎有点大了,但仍一样具有年青女人的风致,从她的打扮和说话的态度看来,电影明星的摩登气习,囿于在她的身上发现,而女战士的英雄姿态,她也并没有表现出来,她有的是“斯文派头”,假如要用比较恰当的名词来形容她...

赤子丹心~4、电影明星及戏剧家

《赤子丹心——新中国剧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 4 、电影明星及戏剧家 金山今日抵星 (1939.10.3) 曾主演《貂蝉》等名片     我国著名电影明星及戏剧家金山氏,为观光南岛,将于今日 ( 三日 ) 搭乘法轮由越抵此。金山氏先后主演名片,计有《长恨歌》、《狂欢之夜》、《夜半歌声》及最近轰动全岛之《貂蝉》等剧。金氏近年致力话剧工作,深有造就,曾领导剧团巡回公演于各战区,最近在香港及越南演出之《台儿庄之春》、《大地劫》、《就义万岁》、《保卫祖国》、《永定河畔》诸剧,均皆震动一时,博得中外人士好评。上述诸剧,即由金山氏导演及主演者。     一九三九年十月三日

新加坡国立图书馆馆藏南洋研究中文资料目录

图片
新加坡国立图书馆 馆藏南洋研究中文资料目录 前言     新加坡原有两所大学,即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1980年8月,两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肯特岗为新校址。共所藏中文资料约三十万件汇集一起,蔚为今日之中文图书馆,附设于总图书馆大楼之顶层。1983年杪试行中文编目自动化,但限于技术问题,初期的资料档只键入汉语拼音。1986年收到南洋工商补习学校移赠中文书刊一千余册,其中不乏南洋研究文献,且多为二次世界大战前之出版物,殊为难得。因而决定优先整理所藏有关南洋研究资料,建立地区研究文献档。截至1987年止,共得目录四千八百余条,编成这本《馆藏南洋研究中文资料日录》,应用电脑排印出版,以供教学和研究的参考。     木编只收录我馆有关藏书的大部分。其他资料如报纸、杂志等,以及政府出版品皆未迫收入。因截稿时间关系,其1987年以后入编资料,只好留待以后出版续编。     本目录是中文图书馆编纂南洋研究书目的初果。共编纂系由许统义馆长(时兼中文图书馆主任)策划并领导,主要由助理主任余秀斌女士进行编纂,书记张莱英女士进行键入。而在其他同仁的通力合作与支持之下,这艰巨的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庆贺。并感激他们在工作上所表现的敬业精神。     在编纂过程中,总馆各组人员,尤其是自动化组全体同仁,都提供了有力的协助,又承蒙中文系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一并特此致谢。 图书馆总馆长  梁慧珠 1989年11月

赤子丹心~3、再见王莹(1939.10.1)

《赤子丹心——新中国剧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 3 、再见王莹 (1939.10.1) 郁达夫      前天在吉隆坡就听见人说,王莹女士,也许会在这一两天内到星加坡来,昨晚由马六甲回家,在珍珠巴刹吃过晚饭后,又听一位同事说,王莹女士来了,就住在南天的二楼。     同家人等上南天去一看,王莹女士果然就在那里,同时还有许多同业者,也在她的那间房间里访问她,和她又一年多时间的不见,王莹女士却又老成了许多,女子的进步,的确比我们男子来得快,尤其是像在王莹女士的那一个年龄的时代。     我在上海,初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以后听见她去日本念了书,回来后,也曾上过银幕、写过剧本、演过话剧。     去年夏天,大家流亡到武汉,记得她也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剧艺,因为祖国当这个危难的时期,尽她的一份力量。我在武汉五六个月光阴,正像一场大梦,上战线上跑的时日,比安居武汉公寓里的时间还要多,可是每次从前方回来,渡江到汉口去的时候,总有机会和王莹女士相见,尤其是在实时咖啡店的冷特置的客厅里,我们谈的那些,关于文艺、关于祖国前途的话,现在回想起来真像是隔世的事情,其后王莹女士上了前线,我要转 XXX ,从东战场而出闽粤,再一帆远渡来到南洋,在南天旅店我和她的这一次忽然相逢,论时间只隔了一年,但因为在这一年之内,国事家事的变化太多了,身世悠悠,真有点“仁见诩疑梦,相悲各间年”的感觉。     王莹女士是长成了,她的政治见解,她的文艺修养,以及她的阅世经验,在这抗战的两年零三个月里,真有惊人的进步,我不敢再以从前对一位娇羞的小姑娘那样的态度对她了,她在这个大时代里,已经找出了她自己的应走的路,而且也已经尽了她国民一分子应尽的责任。     她的此来,是为求艺术的深造,一方面原为移历,一方面也想对她所已得的经验学识,再加以锻炼。这一种精进不已的精神,在一个青年女子的身上看见的时候,真是如何可以使人兴奋的一件事情。正如一位西洋记者所说的一样,中国在抗战中全民族都前进了,尤其是民族中间的一些女子们。   ...

赤子丹心~2、著名戏剧家王莹女士 今晨可登星岸(1939.9.30)

《赤子丹心——新中国剧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 2 、著名戏剧家王莹女士 今晨可登星岸 (1939.9.30) 王女士近著《台儿庄之春》一剧 极为剧人所爱好,演出不下百次     素负盛名之戏剧家王莹女士,数年前曾在我国电影界主演甚多名片,继复留学外国从事文艺著作,返国后即本其丰富之戏剧经验,领导话剧团体,遍游各省,做巡回公演,备获中外人士之好评。王女士近著《台儿庄之春》一剧,尤为国内外剧人所爱好,先后演出不下百次。此剧在国外演出时,曾由王女士亲任剧中主角,扮许肖然,演技老到,实足表现其对于艺术修养之湛深。顷悉,王莹女士为观光南岛已于昨日下午搭乘法轮巴实基号到星,该轮因行抵海港时,已近傍晚,须待今晨受移民局查验户口手续后乃可登岸。 一九三九年九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