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的教育》Education in an Era of Transition

 严元章藏书0089

 

《过渡时期的教育》Education in an Era of Transition

 



《过渡时期的教育》的作者是I. L. Kandel,该书于1948年出版,由教育年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发行。这本书收录了作者于19482月在伦敦大学发表的三场讲座的内容,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重建的原则、出现的问题以及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核心主题包括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教师专业地位和培养的重要性、民主理念的教育,以及教育在促进国际理解与和平中的作用,强调教育体系必须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核心,而非仅仅服务于国家需求。

 

该书是基于他于同年2月在伦敦大学发表的三场讲座。全书的核心思想是:历史上教育的重大进步总是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危机而发生。二战这场全球性的战争不仅考验了各国的教育体系,还加速了教育改革的进程,并促使世界人民寻求保障生存的途径。

第一章:教育重建的提议 (Proposal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核心观点: 本章提出了指导教育重建计划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教育哲学的根本性转变——国家至上转向个体至上

背景与推动力:

  • 战前批评: 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教育传统就受到了批评。针对按社会阶层划分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为大众和少数精英提供的教育)的攻击开始出现。
  • 心理学影响: 现代心理学对学生成长、兴趣和学习过程的理解,促使人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审查。
  • 平等运动: 旨在扩大教育机会平等和适应个体差异的运动兴起,例如法国的单一学校Ecole Unique)、德国的统一学校Einheitsschule)以及英国的普及中等教育
  • 二战影响: 全球性战争促使人们认识到,扫盲不仅是理解的基础,也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此外,战争的破坏性使世界认识到教育必须成为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工具。

重建目标与价值:

  • 人力资本观: 战后教育重建计划普遍强调教育是投资于人力资源。各国文件均指出,民族的青年是其最大的国家财富,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一财富。
  • 民主与个性发展: 民主国家的计划以充分发展个体为根本原则。英国《教育重建白皮书》(1943)强调教育改革旨在确保儿童拥有更幸福的童年和更好的生活开端,并促进他们充分发展天赋,从而丰富国家的财富。
  • 对比极权主义: 这种民主目标与苏联俄罗斯(1943年)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将教育的首要政治目标明确定义为培养爱国精神和对领袖的狂热崇拜。
  • 道德与精神价值: 几乎所有作者都强调需要更加重视性格培养,减少对传统智力训练的侧重,并迫切需要在教学中灌输精神价值。

实施的挑战:

  • 重建的核心在于实现教育机会平等,但难题在于如何应对受教育者在能力和天赋上的差异。
  • 教育必须培养个体成为社区中智能且合作的成员,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多大比例的教育应是通识教育,多大比例应是专业化教育。
  • 最终任务是发现并开发指导技术,以确保合适的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

第二章:出现的问题 (Emerging Problems)

核心观点: 本章深入探讨了在实施教育重建原则过程中出现的社会、政治和专业挑战。这些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公众和专业人士的理解与支持。

主要问题:

  1. 公众理解的缺乏与对地位的执念:
    • 改革不能仅依靠中央当局推动,必须获得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理解。
    • 社会群体因长期阶级分化导致的教育组织形式,可能认为教育平等的机会并非为他们准备。
    • 许多人将教育机会平等误解为教育形式相同,坚持认为只有传统学术课程(即特权阶级享受的教育)才是唯一的标准。中等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获得地位(白领工作)的途径,任何其他类型的教育都被视为劣等替代品。
    • 作者指出,如果没有公众的开明支持,教育改革的推进将非常缓慢。美国通过各种宣传和组织(如家长-教师协会、服务俱乐部)积极争取公众对教育的支持和资金投入。
  2. 中等教育的重构难题:
    • 确定中等教育的性质是重建中最严重的问题。
    • 为实现平等机会,教育必须实现多样化,但这种多样性不能损害教育体系内的社会统一性。兰格万项目(Langevin Project)将其称为公正原则”——平等和多样性是互补的。
    • 解决办法通常包括:设立综合性中学(如美国模式)或多边学校(将学术、现代实用和技术课程集中在同一地点或学校)。
    • 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准确地确定最适合11岁学生能力和天赋的教育(教育指导/分流)。教育指导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挑战,需要心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共同关注。
  3. 教师队伍的地位与准备:
    • 任何教育计划的成功,教师是首要保障。
    • 教学职业长期缺乏统一性,其地位和报酬往往根据教学级别来确定。
    • 二战期间及战后,美国教师流失严重,凸显了提高教师薪资以匹配其准备和工作社会重要性的必要性。
    • 教师培养的改革: 目标是引入大学教育的精神。未来的教师工作将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需具备灵活性和足智多谋,基于对儿童发展原则和教育社会目标的理解。
    • 教学方法转变: 强调从被动学习、灌输和外部纪律转向主动参与、基于兴趣的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和自我约束。教育被普遍认为不仅是智力训练,还应包含身体、精神和审美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
    • 国际责任: 教师负有新责任,通过教育培养下一代意识到世界人民的相互依存性,并促进国际理解与和平。

第三章:教育研究 (The Study of Education)

核心观点: 本章为教育研究设定了新的方向,主张将教育研究提升到更高的学术地位,并要求教师的专业准备必须具备新的广度和深度。

对现代教师的新要求:

  • 教师必须不仅精通教学科目,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身体、心理、能力、天赋,以及他们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所处的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有深刻的理解。
  • 教师的角色扩大了,他们现在被视为教育过程中三个要素(学生、环境、教师自身)的调解者

教育研究的内涵:

  • 价值与哲学: 在价值观普遍受到怀疑的时期,教育必须解决关于教育目的的明确信念。教育家必须从哲学中探寻指导原则,确定教育应培养的价值观,例如对民主理想的深刻理解和信仰。
  •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 教师的准备必须包括广泛的通识教育,这不仅是所有受教育者必需的,对于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他们将工作与整个教育过程联系起来,并防止陷入常规实践。
  • 跨学科性质: 教育研究本质上是衍生性研究,必须借鉴多个学科。
    • 社会学与政治学: 必须理解教育与社会及政治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教育反映并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目标和文化。
    • 心理学: 教师应学习成长心理学、兴趣发展和学习过程,并具备诊断能力,利用客观测试来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困难。
    • 比较教育: 通过研究决定各国教育体系特征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来了解教育的意义,并促进国际理解。

专业地位的提升:

  • 教育研究正在逐渐确立其作为大学研究学科的地位。作者指出,柏拉图的《理想国》将教育视为支撑公正国家的基础,这表明教育研究要求高标准的学术水平。
  • 由于教师职责的扩大,要求教师准备的学制(如中等教育后的两年准备期)已不足够。未来的教师准备应借鉴其他专业(如医学、法律)的模式。
  • 将教师准备置于更高的专业水平,是允许教师享有更大专业自由的必要保障,因为教育行政管理应成为教师贡献专业见解的合作努力。

总结: 在这一过渡时期,教育不仅关乎国家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统计和测量技术虽然有价值,但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意义拥有最充分、最丰富的理解。第一章提出的教育重建基础原则要求培养出一批能够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和教师。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