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教育》 Education in Norway
严元章藏书0088
《挪威的教育》
Education in Norway

本书对挪威教育体系的全面概述,主要基于前教会与教育部长 Nils Hjelmtveit于 1946 年出版的文本。这份来自挪威皇家信息服务局的出版物详细介绍了教育的历史演变,从 12 世纪的教堂学校到 1935-1940 年代形成的“统一学校”系统。其中阐述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及类似机构(如技术大学和商学院)的不同教育阶段,并强调了小学(人民学校)作为整个系统基础的核心作用。此外,来源还讨论了教师培训、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公共图书馆以及成人教育等重要方面,最后提供了关于教育资金来源的统计数据。
该书的目录涵盖了挪威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从历史沿革到行政管理,再到各种学校类型(如幼儿园、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教育的财政支持。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插图列表,例如:奥斯陆市图书馆中央大厅、斯塔贝克家政学校、不同类型的城镇和乡村小学、特隆赫姆技术大学以及奥斯陆大学的照片。
1. 历史导论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本章追溯了挪威有组织教学的历史。有组织的教学始于大约 1150 年,当时在奥斯陆、卑尔根和特隆赫姆设立了附属于主教教区的大教堂学校,称为“学术学校” (“Learned Schools”)。这些学校的主要目标是为教会和政府培养官员。中学就是从这些学校发展而来的。
在宗教改革(1537 年)之前,除了教会要求家长口头传授《主祷文》、《信条》和《圣母颂》外,几乎没有针对全体民众的有组织的教育。宗教改革后,人人可读《圣经》,极大激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1736 年引入坚信礼(Confirmation)后,教育取得了更大进展。1739 年颁布的挪威第一部学校立法具有革命性意义,要求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并规定所有儿童必须入学。虽然该法案未能完全实施,但它确立了几个重要原则:国家有权力和责任在教育领域发挥主动性;所有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以及每个教区有责任提供充足的、合适的学校。
1814 年挪威脱离丹麦统治并采用了自己的宪法后,认识到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高标准的国民教育。1827 年的新立法大力推行普及教育,到 19 世纪中叶,挪威实际上已消除文盲。19 世纪的农业政治家积极支持学校发展,提高教师的地位和薪酬。
随着 1848 年和 1860 年新的《小学法》颁布,学校课程增加了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等科目,教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1889 年的法律是公共教育发展中又一个决定性步骤,它延长了义务教育年限、增加了科目、改善了设施,并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薪酬。
中等教育也经历了变革。1869 年的法令将“学术学校”引入了现代课程。1896 年的重组使现代语言和科学课程与古典课程具有同等地位。1921 年,议会决议规定国家补贴只给予以七年制小学教育为基础的中学。这确立了“统一学校原则”(Unity School Principle),成为教育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1935 年至 1940 年间的学校法修订,使得各种学校相互依存,并禁止在所有中小学实行体罚。
本章还指出,挪威的私人学校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围绕公立学校类型进行发展。
2.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on)
本章简要说明了挪威教育的管理机构。大多数学校由教会和教育部管理。然而,某些类型的职业培训学校,则归属各自的行政部门,例如:商业和海员学校归商业部管辖;农业和家政学校归农业部管辖;军事学校归国防部管辖。
3. “统一学校制度” (The “Unity School” System)
本章介绍了挪威教育系统的核心理念。从 1935 年到 1940 年德国入侵期间发生的立法改革,使得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联系,这一体系被称为“统一学校制度”。
自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民学校(即普通小学)已成为挪威教育系统的支柱和所有后续教育的基础。小学的毕业证书是进入所有类型高等学校的“通行证”。该制度旨在确保每个学生在其学业的每个阶段都有机会选择继续深造的方向。
4. 幼儿园 (Nursery Schools)
本章讨论了学龄前教育。在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有许多儿童在达到义务教育年龄之前就读幼儿园或其他类型的幼年学校。奥斯陆和许多大城市设立了市政“日托所”,招收三岁至义务教育年龄的儿童。其他幼儿园大多是私立的,但有些获得市政当局的财政支持。
到目前为止,幼儿园在挪威的教育体系中作用不大,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预计未来它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高度工业化、人口稠密且家庭教育条件较差的地区。
5. 小学(人民学校)(Elementary Schools (The People's School))
人民学校是挪威教育系统的基础。它是一所公立、法律规定、强制性且免费的学校。1938 年的数据显示,99.5% 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就读于人民学校。
本章强调,在一个民主国家中,让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儿童在同一所学校就读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社会民主化,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
- 学制与入学: 课程持续七年,入学年龄从六岁开始,平均离校年龄是十四岁。提高离校年龄至十五或十六岁的议题在战后会更被热烈讨论。
- 入学率: 尽管没有强制要求,1938 年估计约有 70% 的小学毕业生自愿继续在某种类型的高等学校接受教育。
- 课程内容: 包括宗教指导、挪威语、算术、绘画、歌唱、地理、历史、自然科学、体育和手工(男生木工;女生针线)。家政学在城镇学校是必修课。英语语言通常在小学开始教授,在城镇和大型乡村地区的最后两年是必修课(每周五课时)。
- 宗教教育: 基于福音路德教义(挪威有国教,97% 的人口属于路德教)。其他教派的儿童可以免修此科目。
- 教学方法: 课程数量较多,旨在为那些不继续接受后续教育的儿童提供所有主要科目的基础知识。教学基础是活动学校原则(Activity School Principle),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 管理与财务: 学校由当地选举产生的市议会任命的学校董事会管理。小学对于所有人都是免费的,包括教科书、文具和手工材料。在大多数学校,儿童还免费获得著名的“奥斯陆早餐”。
- 教师: 永久性小学教师必须在教师培训学院接受过培训。1938 年小学总支出为 7480 万克朗,其中国家承担 3400 万克朗,市政当局承担 4080 万克朗。
6. 延续学校 (Continuation Schools)
本章介绍了小学毕业后的进一步教育。延续学校是公立学校,由地方当局设立、拥有和管理。
- 类型: 地方当局可选择将学校设为自愿性或强制性。如果设为强制性,则实际上将学龄提高到近 15 岁。近年来,自愿性学校有明显转向强制性学校的趋势。
- 学制与课程: 全日制课程长度从三到六个月不等,或通过兼职方式分散在两到三年内。过去有两种:理论型和职业型。
- 战前改革目标: 计划废除自愿性学校,将强制性学校作为唯一类型,从而最终将离校年龄提高到十五岁。新法案要求课程必须综合理论和实践(每种至少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确保延续学校是提供普通教育,而非纯粹的贸易学校。
- 财务: 1939 年有 18,700 名学生。总支出为 210 万克朗。
7. 青年学校 (Youth Schools)
青年学校是针对年轻人的典型学校,主要面向 17 岁及以上的进阶学生。包括民众高等学校(Folk High Schools)、基督教青年学校和郡立学校。
- 民众高等学校: 源于丹麦,自 1864 年起传入挪威。它们强调“口头、生动的语言”的启发力量,反对当时死记硬背的课本学习。核心课程包括祖国的历史和文学、古代传奇、圣经和教会历史。目标是培养具有道德力量、热爱国家、心胸开阔的青年。
- 特点: 青年学校通常是寄宿学校,旨在将校长、教职员工和学生融合为一个家庭。
- 价值与支持: 这些学校对于在投入实际工作前希望奠定更牢固精神基础的年轻人具有巨大价值,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通常是他们的最终教育。
- 财务: 每年约有 6,000 名学生入学。教学是免费的,三分之二的学生获得国家财政支持,以支付部分食宿费用。国家大力支持这些私立教育倡议,前提是其课程必须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并受国家监督。
8. 中学 (Secondary Schools)
本章介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和结构。中学源于 1150 年代设立的以古典语言为主的“学术学校”,主要目标是为大学做准备。
- 学制与类型(1935 年重组后): 现有两种中学:文理中学(Gymnasium,培养学生参加大学入学考试/examen artium,通常在 19 岁)和现代学校(Modern School,提供普通教育,通常在 17 岁)。
- 课程: 文理中学有五种课程,新增了自然科学(生物学)。所有课程的共同科目包括宗教指导、挪威语、英语、德语、法语、历史、公民学、体育等。
- 乡村中学: 针对乡村青年,设有四年制文理中学和两年制现代学校,学生在完成延续学校或青年学校的课程后才能入学。这些学校通常是国家组织的寄宿学校,这是实现统一学校制度的重要政策。
- 考试与监督: 最终考试(如大学入学考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由一个特别的中等教育委员会组织。学校需支付学费,但国家和地方当局提供大量奖学金。
- 质量: 挪威中学被评价为拥有较高的教学标准,培养出了强大、独立、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青年。1938 年有 32,500 名学生。
9. 教师培训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本章关注小学、延续学校和青年学校教师的培训。
- 培训机构: 教师在专门的教师培训学院(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s)接受培训(1940 年有八所,七所为国立)。这些学院是其地区的精神中心。
- 课程时长: 1930 年起,普通课程延长至四年;针对已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的课程延长至两年。
- 课程内容: 1938 年法律规定的课程包括宗教指导、挪威语、数学、历史、地理、心理学、自然科学、英语、体育、艺术和实践训练。入学最低年龄为 17 岁(四年制)或 19 岁(两年制)。教学免费,国家提供奖学金。
- 中学教师培训: 中学教师在奥斯陆大学接受培训,课程持续四到七年。学生必须获得至少三个科目的大学学位,随后参加为期六个月的教育学课程,并在奥斯陆的中学进行实习培训。
10. 贸易学校 (Trade Schools)
本章介绍了职业培训学校。这些学校是公共机构与相关行业密切合作建立的,旨在提升其社会地位,使其与中学并驾齐驱。
主要群体(1938 年数据):
- 手工艺和工业学校(技术学校):102 所学校,15,613 名学生。
- 商业学校:50 所学校,11,043 名学生。
- 农业学校:61 所学校,2,750 名学生。
- 海员学校:39 所学校,约 2,400 名学生。
- 家政学校:68 所学校,2,932 名学生。
11. 特殊学校 (Special Schools)
本章介绍了针对有身体或精神缺陷的儿童设立的学校。包括为肺结核患者设立的户外学校、为残疾人、盲人、聋哑人以及智障儿童设立的学校。总共约有 1,800 名学生就读于这些学校。
此外,还有针对具有反社会倾向和犯罪倾向的青少年的特殊学校,即约束学校(Schools of Restraint)和感化院(Reformatories),它们受 1896 年有关被忽视和误导儿童的法律管辖。这些是免费的寄宿学校,课程与小学相同,但特别注重教授实践工作或贸易,帮助他们成为有用且知足的社区成员。
12. 大学和类似机构 (Universities and Similar Institutions)
本章由 A. Sommerfelt 教授(挪威教育部总干事)撰写。
- 高等教育机构: 挪威只有一所完整的大学——奥斯陆大学。此外,还有一些“高等学校”,它们相当于大学的学院或系,招收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并授予大学学位。
- 高等学校包括(1939 年学生人数): 农业高等学校(198 人)、兽医高等学校(69 人)、特隆赫姆技术大学(892 人)、牙外科高等学校(148 人)和卑尔根商业高等学校(165 人)。
- 奥斯陆大学: 成立于 1811 年,是国家机构,但高度自治。大学的教授和助理教授由国王会议任命,但大学享有高度的学术自由。
- 学生: 1939 年,奥斯陆大学有 4,200 名学生。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总共有约 6,000 名学生(约每 500 名居民中有一名学生)。女性自 1882 年起被允许入学。
- 民主特征: 大学和高等学校的一个显著民主特征是高度的学生自治以及学生代表在行政管理中的公认地位。学生会代表学生与学术机构沟通,处理福利、奖学金和课程改革等问题。
13. 公共图书馆 (Public Libraries)
本章追溯了挪威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上的图书馆附属于“学术学校”和科学机构。奥斯陆大学图书馆同时也是国家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始于 18 世纪后期。19 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Henrik Wergeland等积极倡导在每个教区设立图书馆。
1935 年的法律规定,所有学校,即使是最小的小学,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图书馆。1939 年,奥斯陆开设了一所图书馆学校。1938 年,挪威有 1,189 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为 188 万册。
14. 成人教育 (Adult Education)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日益复杂以及科技发展,挪威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
- 形式: 包括 1880 年代设立的“民众学院”(Folk Academies),用于组织讲座和辩论。19 世纪 90 年代,奥斯陆大学学生开始提供免费夜校课程。
- 函授学校: 挪威函授学校(The Norwegian School of Correspondence)帮助许多人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和获得各种知识。
- 学习小组: 工人信息联盟、挪威青年协会和挪威农民协会等大型社会组织通过组织学习小组(通常 6 到 10 人)推动公共启蒙。
- 广播支持: 1934 年起,挪威国家广播公司通过广播讲座,并提供相关材料,支持这些学习小组的工作。国家对这些自愿性工作提供财政援助。
15. 教育的财政支持 (The Financing of Education)
本章总结了挪威教育的经费来源。
- 主要来源: 绝大部分经常性开支由国家和市政税收收入承担。私立学校多数也获得国家或市政补贴。
- 分配方式: 高等学府(大学和高等学校)的经常性支出完全由国家支付。小学、中学和技术学校等主要群体的支出则由国家和市政当局分摊。国家通过补助教师工资、提供每位学生的津贴或向较贫困的市政当局提供较大补贴的方式进行资助。
- 支出比例(1936-37 财年): 国家用于学校、科学和艺术的支出为 5400 万克朗(占经常性预算支出的 14.7%);市政当局的支出为 5300 万克朗(占经常性总支出的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