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地图集》 History Teaching Atlas

 严元章藏书0136

 

《历史教学地图集》

History Teaching Atlas

 



《历史教学地图集》涵盖了从史前时代20世纪中叶的广泛历史和地理主题。文本追溯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兴起,例如埃及和苏美尔,以及古典帝国如希腊和罗马的发展和衰落。它详细描述了中世纪的事件,包括英格兰、欧洲大陆的冲突和伊斯兰帝国的扩张,并考察了地理因素(如气候和植被)如何影响人类定居和历史进程。此外,该书还考察了现代早期和近代的重大转变,如欧洲的宗教改革、拿破仑的征战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重组(尤其是在欧洲、非洲和近东地区),并讨论了地图集本身的结构和使用目的。

 

本地图集名为《惠顿历史教学地图集及从上古时期到1938年的英国与世界历史笔记》(WHEATON'S History Teaching Atlas and Note Book of British & World History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938),由G. K. BRAMPTON编写,并附有一份涵盖1938年至今的补充材料。

卷首及总览部分 (Front Matter)

  • 卷首/天气与发现:地图集旨在以彩色图示说明英国和世界历史从上古时期到现代的地理方面。它涵盖了世界及其天气(包括海流和降雨量、等温线、气压、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植被),以及世界及其发现(包括埃拉托斯特尼、爱德里西、贝海姆、巴塞洛缪·哥伦布的地图(公元1503年的大西洋,图10)、罗伯特·索恩的地图(公元1527年的旧世界和新世界,图11),以及陆地和海洋半球的图示)。
  • 经度知识:希腊人在绘制纬度方面惊人地准确,但经度测量直到1740年左右精密时计完善后才精确可行。正是对经度的不了解,诱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并让他误以为自己到达了亚洲。
  • 引言:地图集中的每张地图都旨在说明人类社群生活和工作的土地,并尝试回答历史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土地、居民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地图还有助于理解人们是如何以及为何迁徙到新领土的。研究历史需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早期的日期多是猜测,世界各地计年方法不同(如罗马人从建城算起,中国人按60年周期算)。政治地图应与物理地图进行对比,因为山脉和河流往往能解释许多问题。
  • 史学目的:历史记录了人们的行动,但理解其行动的原因则更困难,这需要积累足够的事实来判断人物或民族的性格。学生应思考征服者或胜利的民族如何利用他们的权力——他们为他人做了什么?

详细章节内容

1. 北极和南极地区 (North and South Polar Regions) (Page 2)

  • 北极:由被陆地环绕的冰封海洋组成。自卡伯特(Cabot)兄弟于1497年横渡北大西洋以来,探险家们一直徒劳地寻找通往中国的北方海路。直到现代科学的帮助下,诺登斯基奥德(Nordenskiöld)于1879年完成了向东的航行,阿蒙森(Amundsen)于1906年完成了向西的航行。皮尔里(Peary)于1909年到达北极,伯德(Byrd)于1926年飞越了北极和南极。
  • 南极:被称为南极洲,是一个黑暗且没有生命的大陆,处于与三万年前覆盖欧洲和北美的冰河时代相似的寒冷和残酷状态。伯德上将通过测量炸药爆炸的回声从硬岩石返回所需的时间,来估计被厚达一英里多的冰盖覆盖的下方地貌。

2. 史前人类 (Prehistoric Man) (Pages 4-5)

  • 历史的开端:历史始于文字的发明,约在公元前3500年的埃及,或更早一点的苏美尔。在此之前是史前时期。
  • 石器和青铜时代:史前人类主要通过遗骸和武器被了解。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包括早期的阿舍利(Acheulean)工业(约公元前200,000年)和后期的索鲁特(Solutréan)工业。中石器时代Mesolithic)以马格德林人(Magdalenian)的文化为代表。新石器时代Neolithic)的斧头(约公元前2000年)通过在砂岩上磨光和抛光侧面而区别于早期的燧石。
  • 金属时代:铜在约公元前2500年已知,青铜(铜和锡的混合物)约在公元前2000年已知,构成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Iron Age)始于公元前800年之后。
  • 文化发展: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将早期的艺术和科学融合进了文明。他们发现了农业,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并驯养了狗、羊、牛和山羊。他们相信来世。新石器时代有两大族群:圆头型的阿尔卑斯人(Alpine People,如赫梯人)和长头型的伊比利亚-柏柏尔人(Iberian-Berber,如苏美尔人、埃及人、克里特人)。

3. 早期文明 (Early Civilizations) (Pages 6-9)

  • 埃及和苏美尔:古埃及在约公元前4500年由第一王朝统治,并建造了吉萨金字塔,发明了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则可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
  • 赫梯和巴比伦:赫梯人(Hittites)是好战的民族,居住在哈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游之间,可能是最早发现冶炼铁矿石的人。阿摩利人(Amorites)建立了第一巴比伦帝国(公元前2100年),其首位国王是汉谟拉比。
  • 民族迁徙:地图集介绍了主要的语言群体和种族家园:哈米特人(Hamitic)、蒙古人(Mongol)、地中海种族(Iberian-Berber-Dravidian)、闪米特人(Semitic,如阿拉伯人)和雅利安人(Aryan/Indo-Germanic)。雅利安人最大的贡献是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 希腊和波斯:波斯帝国在公元前549年至492年的六十年间征服了马其顿、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埃及等地。但雅典和斯巴达等希腊城邦在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中击败了波斯。希腊人发展了民主,并在艺术和思想上成就巨大。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马其顿帝国将希腊文化传播到远东。
  • 以色列和基督教: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获得解放。大卫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圣经中的犹大和以色列分裂为两个小王国。在罗马人统治巴勒斯坦时期,耶稣诞生。圣保罗的传教之旅(约公元44年以后)将基督教传播到了罗马帝国腹地,他利用了罗马帝国优良的道路和交通系统。

4. 罗马的兴衰 (The Rise and Fall of Rome) (Pages 10-11)

  • 早期罗马:罗马城建在台伯河东岸的七座小山上,是三个不同民族(希腊殖民者、意大利部落、伊特鲁里亚人)的十字路口。罗马最初由国王统治(公元前753年至510年),后驱逐了伊特鲁里亚国王,建立了共和国。
  • 征服西方:罗马在公元前272年控制了意大利。罗马与迦太基(Carthage,由腓尼基殖民者建立,拥有强大海军)进行了两次长期战争(布匿战争),汉尼拔的入侵给罗马带来了巨大挑战。
  • 凯撒和帝国凯撒Caesar)在公元前58年征服了高卢(Gaul),将莱茵河定为罗马与日耳曼人的边界。凯撒被谋杀后,他的侄孙奥古斯都(Augustus)于公元前27年成为罗马第一位皇帝。在哈德良Hadrian)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了最大范围。
  • 罗马的遗产:罗马人保持团结,他们的法律至今仍被欧洲许多国家使用。他们没有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但他们发明了欧洲”——建设了城镇、道路、排水系统,并传播了希腊文化和基督教。

5. 罗马及其继承者 (Rome and Her Successors) (Page 12)

  • 西罗马帝国衰落:公元410年,西哥特人(Visigoths)首领阿拉里克(Alaric)洗劫了罗马,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部落如汪达尔人(Vandals)、伦巴第人(Lombards)、法兰克人(Franks)等入侵并定居,法兰克人(后来的法国人)尊重罗马的一切并接受了基督教。
  • 查理曼帝国和分裂:法兰克人的势力崛起,教皇于公元800年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授予查理曼大帝Charles the Great)。公元843年,查理曼的孙子们根据《凡尔登条约》(Treaty of Verdun)将帝国分裂。
  • 伊斯兰教帝国: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崛起,传播伊斯兰教。他们的征服迅速扩展到法国,直到公元732年被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在普瓦捷附近击退。

6. 黑暗时代的结束 (The End of the Dark Ages) (Page 13)

  • 北欧人(诺斯曼)的扩张:维京人(Northmen)在公元814年查理曼去世后横行欧洲200年,他们到达了冰岛、格陵兰甚至北美。他们在诺曼底和那不勒斯定居,并在斯拉夫人中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基础。最终,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共同作用下,欧洲进入了中世纪
  • 基督教西班牙:查理大帝的征服帮助了基督徒重新进入伊比利亚半岛。通过收复失地运动,形成了葡萄牙、卡斯蒂利亚(Castile)和阿拉贡(Aragon)三个主要国家。伊莎贝拉女王通过与阿拉贡的斐迪南联姻统一了现代西班牙。

7. 欧洲与十字军:远东 (Europe and the Crusades: The Far East) (Page 14)

  • 十字军:始于1100年左右的中世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由于塞尔柱突厥人(Seljuk Turks)关闭了耶路撒冷的圣地。十字军沿着叙利亚海岸建立了拉丁耶路撒冷王国。
  • 早期中国:中国在公元前3000年后围绕黄河和长江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0年),开始修建长城,并销毁旧典籍。汉朝后,中国分为36个省。
  • 早期印度:印度教的种姓制度阻碍了政治统一。阿育王Asoka)在公元前264年至227年间试图统一,但后来放弃了流血,转向佛教。

8. 中世纪亚洲 (Medieval Asia) (Page 15)

  • 东西方联系:公元200年和650年的地图展示了东西方联系。匈奴/蒙古人的压力推动了日耳曼部落进入西罗马帝国。
  • 蒙古帝国:在伊斯兰教和中国衰落时,成吉思汗Zenghis Khan)在喀喇昆仑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范围从北京到黑海(约公元1300年)。他的继承者们征服了俄罗斯、中国,并迫使小亚细亚的突厥人服从。

9. 中世纪晚期欧洲 (Europe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 (Page 16)

  • 分裂与统一:中世纪欧洲各国分裂,部分原因是教廷的政治权力。婚姻促成了波兰-立陶宛、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统一。法国驱逐了英国人。
  • 突厥人的推进:东罗马帝国无力抵御,奥斯曼突厥人(Ottoman Turks)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并于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他们在1481年建立了强大而统一的帝国,并在一个半世纪内威胁到维也纳。
  • 选帝侯和教皇国:地图标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和教会领地。教皇国在查理曼统治之前就已经出现。

10. 中世纪贸易路线 (Mediaeval Trade Routes) (Page 17)

  • 贸易中心:十字军东征后,欧洲贸易增加。热那亚(Genoa)和威尼斯(Venice)垄断了地中海贸易,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控制了北方贸易。随着鲱鱼迁移和新航线的开辟,汉萨同盟衰落,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崛起。
  • 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座建在礁湖小岛上的城市,没有道路,只有运河,曾在1450年左右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他们是第一个建立大使馆的外交服务体系的城邦。

11. 罗马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 (Roman, Celt and Teuton) (Page 18)

  • 罗马统治不列颠:公元43年,罗马人征服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哈德良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北方的皮克特人(Picts)。
  • 盎格鲁-撒克逊入侵:公元410年罗马人离开后,朱特人(Jutes)、撒克逊人(Saxons)和盎格鲁人(Angles)从东方入侵。他们摧毁了许多罗马建筑,但罗马道路保留下来。

12. 征服前的英格兰 (England before the Conquest) (Page 19)

  • 基督教化:基督教的到来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后最重要的事件。它从坎特伯雷传向北方,又通过爱尔兰传回。罗马和凯尔特神职人员于664年在惠特比(Whitby)会议上会面,罗马传教士胜利。
  • 统一与征服:阿尔弗雷德大帝阻止了丹麦人的入侵。后来的丹麦人斯韦恩(Sweyn)和克努特(Canute)彻底占领了英格兰。1066年,哈罗德(Harold)失去了对多佛海峡的控制,导致了诺曼征服。

13. 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 (Medieval England at Home) (Page 20)

  • 诺曼征服的后果:威廉一世将英格兰王国与诺曼底公国分开。爱德华一世通过修建城堡征服了威尔士。
  • 金雀花王朝的冲突:强大的贵族家族(如格洛斯特、莫蒂默)参与了国内政治冲突,导致了《大宪章》的签署、国王的废黜和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
  • 都铎王朝的解决方案:都铎王朝通过建立北方议会(Council of the North)和威尔士议会(Council of Wales)解决了对地区的控制问题。

14. 中世纪的英格兰海外 (Medieval England Abroad) (Page 21)

  • 亨利二世的帝国:亨利二世继承了英格兰和诺曼底,以及法国的许多土地(图73)。
  • 百年战争:约翰王失去了法国大部分土地。英格兰试图通过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夺回失地,但最终只剩下加来(Calais)。

15. 教会与国家冲突 (Church and State in Conflict) (Page 22)

  • 修道院的解散: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1537-1539)创造了新的土地所有者,为查理一世的覆灭铺平了道路。
  • 内战:苏格兰人的介入(查理一世攻击长老教会)导致了内战(Civil War)。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指挥下,通过控制战略要地击败了王军。

16. 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Page 23)

  • 光荣革命及其后果1660年后,君主制、上下议院、英国国教和普通法得到恢复。1688年革命在苏格兰和爱尔兰被视为征服。
  • 爱尔兰和苏格兰1707年《联合法案》使苏格兰获得了宗教承认和贸易自由。爱尔兰则经历了殖民化、贸易限制和惩罚性法律,导致了后来的民族主义运动。
  • 伦敦的发展:伦敦的迅速发展始于1601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增长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定都。

17. 经济和政治发展 (Economic and Political Growth) (Page 24)

  • 农业和工业革命1700年之后,英国开始更好地利用土地(农业革命)。1760年后,机器(水力、蒸汽动力)的使用引发了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工厂区。
  • 政治改革: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议会进行了改革(1832年),废除了腐败选区Rotten Boroughs),给予新兴城镇代表权。
  • 现代基础设施:电力网络(Electric Grid)的完成使工厂可以在任何地方设立,改变了传统工业区靠近煤田的格局。

18. 早期海上发现 (Early Discoveries by Sea) (Page 29)

  • 葡萄牙的航线:由于突厥人威胁贸易路线,葡萄牙人(在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影响下)探索南线,于1487年到达好望角,1498年到达印度。
  • 哥伦布的航行:哥伦布于1492年横渡大西洋,相信地球是圆的,但错误地将新大陆当成了亚洲。
  • 环球航行:麦哲伦(Magellan)是第一位环球航行的人。
  • 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1580年,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吞并了葡萄牙,统一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全球殖民地。同年,德雷克(Drake)完成了环球航行。1588无敌舰队Armada)的失败标志着大英帝国海外扩张的真正开始。

19. 中南美洲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Page 30)

  • 征服和独立:西班牙宣称对中南美洲拥有主权(除了巴西属于葡萄牙)。在1823年左右,欧洲的控制结束,西班牙殖民地宣布成为主权国家。
  • 前哥伦布文明:科尔特斯(Cortez)和皮萨罗(Pizarro)征服了玛雅Maya)和阿兹特克Aztec)帝国。墨西哥人拥有高度文明(图片文字、精确日历),但缺乏铁器和家畜。

20.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Napoleon) (Pages 34-35)

  • 革命爆发:由于歉收和封建税费,法国农民起义。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决后,法国被敌对国家包围,但法军普遍成功,边境推进到莱茵河。
  • 拿破仑时代拿破仑Napoleon)的能力在立法、指挥和统治方面无与伦比,他给法国带来了统一和效率。他早年成功(如马伦戈),但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失利。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被毁,法军受挫。最终在1815年滑铁卢战败。

21. 1815年及之后 (1815 and Afterwards) (Page 36)

  • 维也纳会议1815年,维也纳会议重塑欧洲地图。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都获得了领土。法国被恢复到1792年的边界。
  • 民族主义兴起19世纪(1815-1914),德国和意大利完成统一。奥斯曼帝国衰落,新的民族国家出现(如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
  • 一战后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WWI)后,德意志、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的王朝崩溃。地图(152)展示了1938年的欧洲,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实施。

22. 现代俄罗斯的崛起 (The Rise of Modern Russia) (Page 41)

  • 从蒙古统治中恢复:俄罗斯从长达两个世纪的蒙古统治中恢复,从莫斯科开始。哥萨克人(Cossacks)向东扩张,吞并了西伯利亚。
  • 俄英竞争1815年至1914年间,俄罗斯寻求控制旧蒙古帝国领土并夺取君士坦丁堡。英国和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竞争,直到1914年结盟对抗德国。

23. 1914年及之后 (1914 and Afterwards) (Page 42)

  • 世界大战:德国的野心促成了两大军事集团(1914年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奥地利大公遇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英国因德国入侵比利时而参战。
  • 民族自决:战后,欧洲地图(1925年)主要反映了人民的自决意志,哈布斯堡、霍亨索伦和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结束。

24. 国际联盟 (The League of Nations) (Page 43)

  • 凡尔赛条约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割地、支付巨额赔款,并被迫承认对战争爆发负全部责任。
  • 国际联盟:伍德罗·威尔逊(Wilson)促成了《国际联盟盟约》的签订,各国承诺放弃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但美国参议院未能批准。

25. 当今近东 (The Near East To-day) (Page 44)

  • 权力复兴: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的开通增加了该地区的战略重要性。1919年后,埃及、伊拉克等独立的穆斯林王国崛起。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冲突不断。

26. 苏联 (Soviet Russia) (Page 47)

  • 政治统一:苏联的统一基础是忠于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列宁(Lenin)的思想,旨在成为沙皇俄国的对立面。1917年沙皇退位后,列宁迅速而持久地获得了成功。

27. 中国和日本 (China and Japan) (Page 48)

  • 日本的崛起1853年美国佩里(Perry)准将的到来使日本对西方开放,随后的明治维新Meiji Era of Enlightened Peace)促使其迅速吸收西方文明的物质方面,成为1905年后唯一的非雅利安人种大国。
  • 现代中国:鸦片战争(1839年)迫使中国割让香港并开放港口。1911年,满清王朝崩溃,孙中山领导革命,成立了共和国。

补充部分 (Supplement, Post-1938)

28. 中欧和巴尔干地区(1945年后) (Central Europe and the Balkans (after 1945)) (Pages 70-71)

  • 共产主义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欧和巴尔干地区经历了边界和政治结构的巨大变化,尤其是苏联影响力的增强导致了该地区共产主义的蔓延。
  • 德国分裂1945年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被盟国分为四个占领区。东部边界被重划,东普鲁士北部归苏联,其余地区和奥德河以东土地归波兰。俄罗斯退出四方控制委员会后,西方三个占领区合并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苏联占领区则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未被西方政府承认)。
  •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这些国家在战后均受共产主义影响,并采取了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新宪法或政府控制。
  • 奥地利1938年被德国吞并,1945年解放后被盟国分区控制,直到1955年签署《奥地利国家条约》,恢复其独立的民主地位。
  • 南斯拉夫:在铁托元帅(Marshal Tito)的游击队运动领导下,南斯拉夫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并被宣布为共和国。

29. 非洲和近东的民族自决 (Self-Determination in Africa and the Near East) (Pages 72-73)

  • 民族主义觉醒:科学发展、运输和通信的便利,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唤醒了非洲和近东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渴望获得国家独立和在国际上得到承认。
  • 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国家(如叙利亚、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获得了独立。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带来了繁荣,使它们能够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改善计划。
  • 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英国对埃及的兴趣主要围绕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埃及于1922年获得自治权,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Col. Nasser)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引发了国际危机,导致英法介入,但最终在联合国压力下停火,运河由埃及控制。
  • 塞浦路斯:塞浦路斯于1914年被英国吞并。1954年提供新宪法后,发生了暴动和恐怖袭击,民族主义者要求独立,导致冲突不断。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知识百科(全) 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