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快乐星期天__23_11_2025
星洲日报—快乐星期天__23_11_2025
此鼠非彼鼠,小妇,易养爱躲藏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异宠”之所以不是主流宠物,或许就是因为害怕它们的人,终究比喜欢它们的人多。人类始终需要社交和陪伴,但近年来陪伴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与他人相处,甚至不一定互动性高的猫狗相处。作为非主流宠物,异宠正逐步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微笑的守宫,呆呆萌萌俘获人心 走入黄俊赭的家,不见他饲养的守宫身影。随他上楼后才发现,上百只守宫整齐排列在二楼小客厅,这就是他的守宫繁殖和饲养基地。守宫虽是壁虎家族的一员,但外观与家中壁虎有很大区别。正脸看似微笑的表情,是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黄俊赭正是被守宫可爱的外表吸引,开始了饲养守宫的旅程。
迷你观赏虾,外千变万化,培育出冠军级品种 进入位于史里肯邦安的YL Aquatic Studio,首先须要先清洗双手,这是陆祖明和叶杰辉对每一位客人的要求。水下生物对水质都很敏感。陆祖明和叶杰辉共同经营的水族店里,主打商品之一便是体型迷你的观赏虾,还在2025年国际观赏虾大赛获得全场总冠军。这么细小的观赏虾为何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又如何一步步带着这小小身影走向国际舞台呢?
在家养珊瑚,将美丽的海底世界搬回家 店内充斥着蓝光,刚进入时稍微不适应。珊瑚是海洋生态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珊瑚分布虽然仅占据海洋面积不到1%,却是25%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珊瑚虽然看似植物只能固定在一个地点,但实际上它是一种与藻类共生的动物。20年前,刘家伦因潜水发现了珊瑚的美,尽管当时难以获得相关资讯,他仍然一头栽入珊瑚养殖事业。
想养异宠!饲养前,这些事项需要深思熟虑 大众对饲养异宠却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人类和异宠的关系并不必然绑定。正视对饲养异宠的需求,并且教育民众正确饲养的观念,是否才是确保异宠饲养生态健康的方式呢? 宠物饲养不仅涉及伦理考量,还需要遵循相关法律的规定。
长的古 前阵子因为工作关系,去了最爱的槟城一趟,有幸住进峇峇娘惹古宅一晚。感觉在娘惹百年古宅住一晚,就像穿越到当年古宅主人坐在内厅看着滂沱大雨灌进天井的画面。
无厕田野: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许多人对田野工作者抱有浪漫的想像,认为他们能轻易“像土著一样”融入当地,享受非凡的民俗体验和培养独特的观察视角。这种想像多半来自民族志的叙述。马林诺夫斯基的《寂寞田野: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意外暴露出这位“田野典范”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抑郁、挫败、孤独与不适——迫使人类学界首次正视田野背后那些被遮蔽的情绪与挣扎。
快乐就是等到瓜熟蒂落时,马子颂:在种子里发现美 马子颂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研究员,分子生物学博士,也是摄影爱好者。他用显微摄影捕捉种子之美。快乐是偶然发现一颗绝美种子,快乐也是在寻常种子里发现没见过的美。
3号公路,我们勇敢追梦去! 还没启程前,各种建议和劝告虽让“我”和欣倍感压力,也有动摇过,但是“我们”依然坚信──勇敢的人先吃糖。这段4天3夜的旅程,让“我”和欣学习到了很多。我们学会了更勇敢地尝试别人嘴里的不可能的任务,也学会了勇敢地完成自己的梦想。
《洞》是蔡晓玲的散文集 《洞》是蔡晓玲的散文集。这本书广受欢迎,通过独特的文字与情感表达,带领读者进入她个人的内心世界。章节安排精妙,探讨了生命的多重维度,传递了一种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感受生命的温柔与美好。
寻找祖先的利器 1987年台湾结束戒严后,开始有汉人声称他们是“平埔族”。沈建德博士从满清档案中找到证据,说明台湾人在日治之前有95%是原住民。林妈利医生通过基因研究证实了沈建德的历史证据,发现85%台湾人带有台湾原住民或东南亚岛屿族群血缘。
深夜与灵魂对话 志勇从部落格开始创作,其散文集《漫步修习》得以窥探他敏感又孤独的灵魂。书中记载日常琐事和对人生姿态的思考,面临迷茫与焦虑,质疑自己是否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爱情如何发生? 人们讨论爱情因为它触碰了人类情感中最深层、最柔软的部分,如归属感、亲密感和自我认同。爱情背负了太多期待,如今爱情的固定剧本开始崩塌,人们开始明白爱情不是这些情感唯一的容器,它只是换了名字和样子。
《浪浪山小妖怪》假取经,真悟道 《浪浪山小妖怪》以亲和与幽默俘虏了广大观众,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2D动画。它讲述野生小猪妖冒充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角色在误打误撞之下获得自信和责任感,结局是梦想被彻底打破后的觉醒。
《孤独死又怎样》失去自我比孤独可怕 日剧《孤独死又怎样》探讨了人是否必须通过婚姻与家庭才能避免孤独终老的命运。它讲述了中年独立女性山口鸣海在社会压力下质疑自我选择,最终重新定义“孤独”与“自由”,选择不被社会规范束缚的生活模式的故事。
第一位在奥运会唱歌的本地歌手 此篇文章为〈从IG选曲一窥首相的外交手段〉的第一篇番外。它讲述了首相IG官方账号在东盟峰会期间选择背景音乐的巧思。重点聚焦于Raja Ema的经典名曲〈Mentari Korea〉,这首歌与1988年汉城奥运会有关,Raja Ema是首位在奥运闭幕典礼献唱的本地歌手。
《Macai》 这是导演Sun-JPerumal睽违10年新作。片名“Macai”是粤语“马仔”(手下、跑腿),突显大马多元语境。电影以虚构国度Lingapura为背景,融合了毒品、性爱、公路、兄弟情、命案等议题。
停停走走 作者在忙碌的日常中,需要一些“input”来平衡重复的生活。她享受在马六甲的生活里,每个周末带着孩子走出去,品味在重复的日常生活里那些小小的、微妙的“不一样”。
小学食堂旁大树下开周会 作者回忆起最初进入中华辟智华小读一年级时的经历。提到了食堂的八角碗粉面、老板娘“六姨”,以及在食堂旁的大树下开周会的往事。
有瑕疵才是真货 作者作为审稿人,发现许多文章(包括作者稿件和社交媒体发文)有使用AI的“迹象”。他认为AI的思考是“如何不要产生错误”,但艺术创作有时就是要刻意“犯错”、接地气才有意思。有错误,才是原创;有瑕疵,才是真迹。
孤独 作者回忆起少年时对电影的痴迷,以及四叔对他的影响。他千里迢迢去看《日挂中天》,是冲着张颂文和辛芷蕾的演技。辛芷蕾因在《日挂中天》中的表现被封威尼斯影后。
我的年度关键字 作者回顾过去一年里陆续完成了3篇与“船”有关的报道,这并非刻意策划的系列报道。他先后登上了海洋探索号(科考船)和凯辉恩典号(住宿工作船),并撰写了关于古代沉船(比东沉船)的专题。
猪扒 作者在假日回乡时,电召了当地的平民西餐,发现有猪扒。他讨论了“猪扒”这一港式称法和其起源。海南西餐的猪扒是他唯一有感觉的,其特色在于搭配洋葱、青豆、茄汁豆、马铃薯和加入了酱油的褐色酱汁。
日喀则转经之路 最近流行去西藏转山,但作者介绍了位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旁靠山的转经之路。这是一段2.5公里的转经筒小径,朝圣者可以在此完成虔诚的膜拜,并可俯瞰扎什伦布寺和桑格孜宗堡。
咦,这味道? 作者提到了最近熊猫抵达马来西亚,让她想起了在成都的食旅经验,尤其是麻辣火锅。她比较了台湾麻辣锅(重点在冻豆腐、鸭血)和成都当地麻辣锅(食材生猛,有兔腰、黄辣丁等)的差异。食物会因地理环境等因素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并没有好坏对错。
一场因“纪念碑”引发的学术战争(一) 1995年,巫鸿出版了《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一书,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学术争论,其中RobertBagley的书评最为激烈。巫鸿在使用“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这个概念时,不试图寻求普遍理论,而是在特定的文化和政治传统中探索,以帮助读者反思古代艺术的本质。
吠陀时期的印度教三界诸神 在印度宗教思想的早期阶段(吠陀时期),尚未形成后世所熟知的“3大主神”体系。吠陀教以三界(Trailokya)诸神为中心的宇宙信仰结构,提到了共有33位神祇,分属天界、空界和地界。
叶忠文的舞蹈告白,以独舞修复人生伤口 叶忠文在去年的人生首场独舞演出《黄昏之恋》中,讲述了他跟舞蹈谈恋爱的一生,以及他如何与天生失明的右眼和肝癌搏斗。他懂得放下执念,顺着当下身体的动力去跳,他认为舞蹈是疗愈自己的一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