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Some Thoughts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严元章藏书0225

 

《关于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Some Thoughts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理查德·利文斯通爵士 1947 年为国家图书联盟发表的年度讲座,题为《关于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讲座的核心观点是,尽管现代大学在规模和资源上有所进步,但在本科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过度专业化导致学生缺乏对人生哲学、道德和精神价值的关注。作者认为,大学作为现代文明的中心,未能像中世纪的教会在精神上引导世界,因此呼吁对本科课程进行改革,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宗教或哲学,以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好成员。作者还提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为推行通识教育所做的努力,以此来支持其关于教育应包含人生基本问题研究的观点。

第一部分:引言与对现状的肯定和批判(段落

作者首先承认,在过去四十年中,大学取得了稳步的进步。这种进步体现在规模和资源的增长、设备和组织的完善、教学和研究科目的大幅增加,以及学生数量的激增和阶层的广泛化。作者描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

然而,尽管前景乐观,作者认为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需要改革。他明确指出,未来的世代将会惊讶于我们未能纠正现有系统中的严重弊端。作者强调,他的批评主要基于个人经验,但所阐述的总体原则是合理的。

第二部分:大学的核心地位与魔鬼代言人的批判(段落

利文斯通爵士将大学置于现代文明的中心,指出它们创造知识、训练思维,并塑造受过教育者的世界观,进而影响政治、行政、专业、工业和商业。如果想要摧毁现代文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废除大学。

随后,作者引入魔鬼代言人的角色,提出了一个尖锐的局限性批判:大学对世界的精神和道德生活,以及受这些力量驱动的政治生活,影响力严重不足。

他以历史对比: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后来的牛津和剑桥曾对精神生活起到主导作用。但现代大学在面对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等改变世界的新观念时,却未能创建或塑造它们。相反,大学像雇佣兵一样,服务于当时的统治者,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武器。在这些哲学体系之外,大学也未能提供替代的哲学思想来抗衡。作者引用诗句指出,现代思想之王沉默不语,因为他们不将精神理想视为自己的职责,只提供文明的工具,却不提供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指导

第三部分:大学的辩护与纽曼的更高目标(段落

面对来自自由资产阶级和基督教批评者的双重攻击,大学为自己辩护:其所崇拜的神祇是真理,而非功用、成功或社会进步。大学存在的条件是拥有看清事物本相的完全自由,其理想是苏格拉底的跟随论证所至。大学认为,追求知识本身就是道德品质(勤奋、公正、真诚)的来源和父母。

然而,作者认为这并非一个完整的答案。鉴于世界状况和人类思想的混乱,大学的成就和目标必须更高。他引用纽曼(Newman)在 1852 年的定义:大学课程的实际目的在于训练优秀的社会成员。大学应该训练学生不仅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还要像柏拉图所期望的那样,旁观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存在。如果大学不承担起指引人生哲学的任务,国家最终可能会像在俄罗斯和希特勒的德国那样,规定一种生活哲学;或者社会将陷入漫无目的的漂泊。

第四部分:失败的原因:随意发展与过度专业化(段落

大学未能实现纽曼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对于本科教育,大学缺乏清晰的思考。本科教育是随意发展起来的(漂流),其发展受到惰性、环境压力和各学科争夺资源的影响。

塑造这种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1. 对知识深度和彻底性的重视:这是一个合理的和好的影响。
  2. 知识的巨大增长:这使得专业化成为必然条件。今天的物理学家或历史学家必须深度专业化。

然而,也存在负面且不必要的因素

  1. 高度专业化的奖学金考试:这导致学生在很早就只专注于单一领域。
  2. 财务动机:荣誉学位在社会上更具市场价值,导致许多能力不足的学生被驱使去修读专业荣誉课程。

这些压力导致了极端的专业化,这是大学教育的弱点。专业化造成了社会中的离心力。

作者指出,科学专业化(关注自然,忽略人)是最危险的。它不直接关注人类问题或人类价值观(善与恶)。专门研究原子和元素对理解人类问题毫无帮助。鉴于科学的影响力日益增长,补救措施不是增加人文学科毕业生,而是确保科学家的教育中包括人文学科的训练,使其能够以公民和政策指导者的身份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作用。

第五部分:人文学科内部的弱点(段落

人文学科(文学、宗教、哲学、历史)理应训练优秀的社会成员,因为它们关注人类的问题和冒险。

但是,人文学科也有其缺陷:

  1. 范围狭窄:某些人文学科(如通常讲授的经济学)只涵盖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其作用可能不比化学或物理学更有用。最理想的是结合历史、哲学和文学的学科(如牛津的古典学)。
  2. 沦为技术:教育往往退化为技术,失去了其生命力。例如,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它涉及关于美好生活的最深层次问题,或者读历史时只关注法律和战争,而听不见人类悲伤的静默音乐
  3. 现代学术的负担:为了追求准确的知识,现代学者必须掌握大量的技术和细节(如语言学、古文字学)。虽然这可以产生伟大的历史著作,但研究材料的重压也可能压垮学生,让他们的想象力变得迟钝。
  4. 知识成为目的:学者可能被技术所诱惑,将知识本身视为目的,而不管其价值如何。这会导致失去对更大世界的比例感。

作者强调,尽管专业化和细致研究是必要的,但他提醒人们警惕人文学科发展出其不那么人道的一面,并使所有学科都与生活失去联系。

第六部分:美国的尝试与生活哲学的必要性(段落

作者重申,大学的影响力受限是因为它们太少关注目标、人类价值和生活哲学

随后,他考察了美国的尝试。由于美国中学教育基础较弱,大学(学院)需要承担部分通识教育的责任。美国人认识到,本科生比中学生更能理解哲学、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

哈佛报告的计划尤其值得关注:它建议所有本科生都应全面学习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物理或生物科学),以了解现代文明的主要问题。

作者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如何生活这个最大的问题,并提供指导。他引用柏克利主教(Bishop Berkeley)和伯克(Burke)的话,强调思考上帝、人心和至善 (Summum Bonum) 的重要性。这种沉思能够解放思想,提供透视感,区分偶然和本质,帮助我们从所有时代和所有存在的角度看待现在

这种沉思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生活哲学——一种理性的理论,用来指导品行,在疑虑时参考,并提供挑战和动力。如果高等教育让学生缺乏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行为准则,那将是灾难性的。

第七部分:解决方案:纳入宗教或哲学研究(段落

作者指出,目前的大学环境很少鼓励这种沉思。直接的途径是宗教或哲学,但大多数学生因为要准备专业学位而被排挤在外。只有在苏格兰,哲学被认为是普通文学硕士 (M.A.) 的必修课。

哈佛的解决方案是要求学生在头两年学习文学伟著” (Great Texts of Literature),包括荷马、柏拉图、圣经、但丁、莎士比亚等。但哈佛出于审慎而非教育原因,忽略了宗教,并将哲学作为选修课。

利文斯通爵士认为应该更直接:将宗教或哲学研究作为所有大学课程的必修要素。他强调,无论观点如何,宗教(对宇宙的终极本质和生活方式的思考)是历史上和本质上最重要的科目。

面对学术界可能提出的反对意见(例如:没时间、学生不获益、难以进行基础教学),作者一一驳斥,并指出对于我们的目标而言,伦理学是重要的哲学科目。

他特别推荐柏拉图的《理想国》作为引入这些问题的最佳读物。这本书源于实际需求,直接探讨了什么是善?如何在国家中实现美好生活?以及教育的正确形式等最重要的个人和世界性问题。

总结:大学必须重新审视本科课程,纳入对宗教或哲学(或两者)的研究。这不是灌输信仰,而是确保学生在最高阶段的教育中考虑所有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发挥更重要的影响力,培养出不仅能使用和改进生活工具,还能指导和激励生活目标的人。


类比总结:

如果将现代大学比作一个巨大的工具制造厂,那么它在生产精密的螺丝刀、先进的测量仪和强大的机器(知识和技术)方面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利文斯通爵士的批判是,这座工厂虽然生产了世上最好的工具,却没有附带一份指导手册,告诉使用者应该用这些工具来建造一座医院还是一座原子弹工厂。大学提供了手段,却忽略了对目的的教育,这导致了社会在道德和精神上的迷失方向。他认为,加入哲学或宗教研究,就像是在工具箱里增加了一把道德罗盘,确保使用者知道正确的方向。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知识百科(全) 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