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育》Soviet Education

 严元章藏书0228

 

《苏联教育》Soviet Education

 



本书对苏联教育体系的全面概述,重点介绍了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结构、意识形态基础和运作方式。作者旨在客观呈现事实,并利用亲身考察(1962 年访问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以及对苏联官方资料、报纸和同行的咨询来佐证观点。文章详细介绍了教育机构的各个层次,包括学前教育、八年制学校、各类中等学校(如中等理工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以及高等教育。此外,该书着重探讨了政治意识形态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诸如中央控制统一课程全面的道德和纪律教育(包括青年组织如少先队共青团)等特点。该来源还将苏联的教育实践与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教育系统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诸如不分流教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等议题。

 

本书由尼格尔·格兰特撰写,于 1964 年首次出版,旨在呈现当代苏联教育的全景概况,主要集中于事实描述,并将结论限制在最低限度。作者于 1962  9 月访问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学校和大学,并参考了苏联官方资料及英美观察家的著作。

第一章:引言:制度的背景 (Introduction: The Background to the System)

本章首先阐述了理解苏联教育制度所需克服的问题与障碍,强调苏联当局始终将教育系统作为实现建立新型社会目标的工具。

  • 土地与民族 (Lands and Peoples): 广阔的地理面积(近九百万平方英里)和气候差异是普及教育的障碍。苏联拥有约 2.25 亿人口,包含一百多个不同的民族。报纸以至少六十五种不同的语言出版。尽管宪法保障民族平等和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宪法第 121 条),但由于俄语是苏联官方语言,学生仍需学习俄语。
  • 革命与战争 (Revolution and War): 革命前,俄国教育落后,识字率可能仅略高于 30%。在亚洲和北方地区,情况更糟(例如,塔吉克斯坦识字率为 0.5%)。1917 年革命和随后的内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 82,000 所学校)对教育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苏联政府致力于快速发展有计划的大众教育系统
  • 教育与意识形态 (Education and Ideology): 苏联教育被视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工具。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知识并准备从事社会有用工作的合格专家和公民。教育必须是政治性的。课程深受苏联原则的浸染,所有科目都尽可能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呈现。政治路线的改变(如对斯大林的清算)会导致教材的彻底修订。教育系统具有大规模性集中计划性。意识形态还导致了对宗教的敌对态度,学校和教会是分离的。

第二章:教育制度:一般特征(第一部分) (The Educational System: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Part One))

本章详细描述了苏联教育体系的核心结构性特征。

  • 中央控制 (Central Control): 苏联教育具有高度集中控制和统一性的特点。政策由共产党中央机关制定。尽管没有全联盟的教育部,但政策通过各加盟共和国的教育部执行。这种制度确保了全国范围内的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相似性。尽管存在一些语言差异和城乡差距,但基本模式保持不变。
  • 科学与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苏联教育持续强调科学和科学方法。在基础八年制学校中,科学科目在第八年占据了近一半的教学时间。高等教育中,对应用科学(如工程学、农学)的偏向更为明显。这既是出于实际需要(培养人才),也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塑造唯物主义世界观)。
  • 多科性教育 (Polytechnization): 这是 1958 年改革的核心之一。多科性教育的定义是基于工业生产基本原理的教育,不同于特定职业技能培训(贸易培训)。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生产的基本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并缩小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差距。卡尔·马克思和列宁都曾提倡理论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男女同校 (Co-education): 苏联一直声称两性完全平等。尽管 1943 年曾颁布法令在城市学校实行性别隔离,但由于在乡村难以实施,且 1954 年再次经公开讨论后,男女同校制度现已在整个学校系统重新确立
  • 综合性学校 (Comprehensive Schooling): 苏联的普通教育学校是完全综合性的,服务于所有年龄组的学生,禁止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分流)。所有儿童都接受相同的课程和进度。然而,这种制度导致了相当高的留级率(在列宁格勒,1962-63 年约有 16,000 名学生留级;全国范围内,1958 年前七年制学校有 20%的学生因留级过多而无法完成学业)。苏联教育者不信任天赋智能的概念,并谴责智力测试为资产阶级伪科学

第三章:教育制度:一般特征(第二部分) (The Educational System: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Part Two))

本章探讨了教育如何塑造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以及校外力量的作用。

  • 纪律与道德教育 (Discipline and Moral Education): 苏联的纪律旨在促进自我约束,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所有学生必须熟悉并遵守二十条标准的《学生守则》,其中规定了学习、个人行为和礼仪等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规范来源于社会需求。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愿意并能够为共同利益而努力的个体,成为新人。学校通过集体活动、教师榜样、宣传标语社会有用劳动(如收集废金属、协助退伍军人)来灌输共产主义道德。惩罚制度是分级的,禁止体罚。学生同伴压力(集体意见)在维持纪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家庭与学校 (Family and School): 学校努力争取家长作为其工作的积极支持者。每班设有家长会,学校设有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与家长间的永久联系。教师被要求进行家访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尽管大多数父母积极合作,但少数过于焦虑的父母试图利用教育系统确保子女获得白领工作,这带来了挑战。
  • 青年运动 (The Youth Movement): 青年组织是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政治、娱乐和教育功能。
    • 十月战士” (The Octobrists): 年幼儿童的预备阶段,非正式组织。
    • 先锋队” (The Pioneers): 10 至 15 岁儿童的组织,拥有近乎全体的成员资格。他们宣誓热爱祖国和共产党。先锋队提供广泛的课外活动,例如俱乐部、奥林匹克竞赛(艺术、学科)、斯巴达克运动会(体育),并在先锋宫先锋之家举行活动。先锋队是教师在纪律、道德教育和辅导后进学生方面极其有效的盟友。
    • 共青团” (The Komsomol): 15 至 27 岁的青年组织,更侧重于政治工作和理论。成员资格更具选择性,约占适龄青年的三分之一。共青团在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行政事务和组织社会有用劳动,是通往共产党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学校 (The Schools)

本章详细比较了 1958 年改革前后苏联的学校结构。

  • 改革前——旧系统 (Before the Reforms – The Old System):
    • 普通教育学校包括四年制、七年制和十年制学校。十年制学校(从 7 岁到 17 岁)课程高度正规和学术化,目标是成熟证书Attestat zrelosti),为高等教育做准备。
  • 新系统 (The New System):
    • 学前机构 (Pre-School Institutions): 包括托儿所(个月至 3 岁)和幼儿园(岁至入学年龄)。虽然不是免费或强制的,但当局计划到 1965 年将入学率提高到 45%
    • 八年制学校 (The Eight-Year School): 现为所有苏联儿童的基础学校岁至 15 岁),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包括科学科目、外语)在本质上仍具有高度学术性,但主要的变化是加大了劳动培训的力度
    • 中学 (Middle Schools): 针对完成八年制教育后的学生,提供结合普通教育、多科性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课程。包括:中等多科技术学校(三年制,15-18 岁,专注于单一行业,约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工作实习,如在工厂工作)、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元素占主导地位,培养半专业人才,如制图员、护士)、职业技术学校(更专业化,重点学习特定行业技能)和非全日制学校(夜校和函授学校)。
    • 特殊学校与寄宿学校 (Special Schools and Boarding Schools): 特殊学校服务于残疾儿童、军事学员(如苏沃洛夫学校和纳希莫夫学校)以及艺术天才(如音乐、芭蕾舞)。寄宿学校数量迅速增加,优先招收孤儿、寡妇子女和来自大家庭的儿童,旨在将其打造为更有效的社区进行社会和道德教育。
  • 改革背后的原因 (Behind the Reforms): 改革(从十年制学校转向八年制学校加多样的后续教育)部分是经济和现实的:战争造成的人力短缺和普及十年制教育的高成本。但主要动机是意识形态:旧的十年制学校过于学术化,导致毕业生不适应实际工作,并助长了追求白领职业的新阶层技术官僚的出现。改革旨在教导劳动尊严,打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障碍。
  •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教学方法由中央当局详细规定,形式化且过时。典型的课堂是单向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吸收。虽然有人呼吁采用更现代的方法,但教学方式的改变目前仍是缓慢而犹豫的。

第五章: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本章考察了苏联大学和学院的扩张、目标和结构。

  • 发展 (The Growth of Higher Education): 自 1914 年以来,苏联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学生人数增长显著。到 1959 年,共有 766 所机构。由于巨大的经济负担,未来扩张将主要通过非全日制教育(夜校和函授)来实现。
  • 目标 (The Aims of Higher Education): 旨在培养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精通科学技术并熟悉生产实践的高素质专家。高等教育机构还承担着重要的研究工作和传播科学政治知识的任务。
  • 结构 (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苏联高等教育机构比英国更专业化,通常将纯科学/人文学科(大学)与应用研究(技术学院、医学院等)分开。主要的 VUZ (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Universities)、技术学院(Technical Institutes)、农业学院(Agricultural Institutes)、医学院(Medical Institutes)、师范学院(Pedagogic Institutes)、经济学院、法律学院、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
  • 入学与维持 (Admission and Maintenance of Students): 入学竞争激烈(通常录取率在三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之间)。入学资格由竞争性考试决定。现在,退伍军人或有至少两年实际工作经验的申请者享有优先权。所有学生免学费,并对保持良好进度的学生发放助学金,但助学金通常不足以支付所有生活费用。
  • 课程、教材与毕业生分配 (Courses, Curricula, and Assignment of Graduates): 课程通常持续五年。学生时间安排紧张,教学时间总量约为西方学生的两倍。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并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课程(约 300  600 小时)。毕业生需完成毕业论文Diploma Thesis)。毕业生(非全日制学生除外)将被分配工作,在苏联任何地区工作两到三年。
  • 高等学位与研究 (Higher Degrees and Research): 设有科学副博士Kandidat nauk,相当于 Ph.D.)和科学博士Doktor nauk)学位。研究被视为至关重要,并与工业企业紧密合作。

第六章:教师 (Teachers)

本章考察了苏联教师的培养、地位和工作条件。

  • 培训 (Training): 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提供学前和小学教师培训。师范学院Pedagogic Institutes)提供高等教育课程(通常为五年),培训中学专科教师,并逐步接管小学教师培训。师范学院的课程包括政治、教育理论(如巴甫洛夫心理学、教学法、道德教育)和专业科目。学生被要求修读两个或更多专业。大学也培训教师,但教育学课程较少,实习时间较短。
  • 进修课程与研究 (Advanced Courses and Research): 设有资格提高学院,为在职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和咨询,要求教师至少每五年参加一次。俄联邦师范科学院Academy of Pedagogic Sciences)进行高级教育研究、传播信息,并出版教育期刊(如《苏维埃教育学》、《家庭与学校》)。
  • 教育工会 (The Educational Trade Union): 教育工作者工会是一个拥有超过四百万成员的组织,包括从院士到学校清洁工的所有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工会提供福利服务,并出版报纸《教师报》(Uchitelskaya Gazeta)作为投诉和争议的平台。
  • 教学负担与班级规模 (Teaching Loads and Class Size): 教师基本工作周为中学 18 小时,小学 24 小时,额外时间有偿。教师还需承担家访、家长会和课外活动等职责。全国平均师生比为 17:1,平均班级规模超过 30 人。
  • 校长 (School Directors): 校长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教学任务(最多 12 小时/周),并进行大量的组织和行政工作。
  • 薪资与养老金 (Salaries and Pensions): 教师薪资受学历、所教班级、服务年限和学校地点等因素影响。小学教师月薪约在 60-90 卢布,中学教师在 85-150 卢布之间,通常低于熟练产业工人。服务满 25 年可领取养老金。
  • 社会地位 (Social Status of the Teacher): 尽管薪酬较低,但苏联政府持续通过宣传和授予荣誉(如列宁勋章)来提升教师的地位。由于教育是晋升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第七章:总结与评论 (Conclusions and Comments)

本章对苏联教育系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 意识形态与教条主义: 观察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限制了建设性思维,尤其是在哲学、历史和艺术领域。
  • 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尽管道德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其效果并非普遍有效,社会上仍存在腐败和青少年犯罪,且过于强调社会服从可能导致投机分子盛行。
  • 统一性与僵化性: 严格的中央控制和统一性虽然有助于在历史困境中实现快速扩张,但也被认为限制了富有想象力的教师的创造力。
  • 对英国/美国的启示: 苏联的经验值得借鉴的方面包括: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青年组织在教育中的整体作用对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强调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推广,以及分流和天赋智能概念的谨慎态度
  • 女性地位: 苏联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高(约占一半),且在工程、医学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不存在针对女性的配额或保留职位,这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 总体成就: 尽管存在许多缺陷,但苏联教育在消除文盲、普及免费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以及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苏联将教育视为国家头等大事,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

总结类比:

苏联教育体系就像一台精密、庞大且由中央严格调控的重型工业机器。它的目标(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是明确且宏伟的,因此在设计上强调效率、标准化和大规模产出。这使得它能在短时间内克服巨大的历史障碍(如文盲和战争破坏),快速生产出合格的专家和忠诚的公民。然而,这种对中央指令和教条的过度依赖,也像工业装配线一样,限制了个性化和创造力,使得其教学方法显得形式化且僵化,并可能牺牲了部分零部件(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灵活性。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知识百科(全) 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