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的游荡文化——《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出版后的断思
当代马华文存 社会卷 90年代 出版的游荡文化——《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出版后的断思 曾庆豹 “无声文化”、“游荡文化”已成为我们社会的焦点新闻;或者说,在一片选举报导消息的汪洋大海中,一切选举以外的事务和活动都显得格外 “ 无声 ” 、 “ 游荡 ” 。《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这本书出版了。在现代都市的杂音和浓烟中,显得有点异常;也许学术本来就是 “ 无声文化 ” ,出版这类书籍也接近一种 “ 游荡文化 ” 事业。 《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收集了 2 次研讨会的 8 篇论文和 8 篇评论,作者都是当今华社学术精英的一时之选。这是一本华社知识份子交给华社的一份成绩单,几经耕耘的一点小成果;当然,也代表着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关怀和看法。无论我们是否同意他们的论点,但起码他们表达了他们的见解,也反映了华社仅有的一份学术成果,而且就我个人的感觉,它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份 “ 有水准 ” 的成果。如果把它和一些热闹的文化节庆相比较,可谓 “ 无声胜有声 ” 。 知识分子不受华社及国家重视 知识分子在华社的处境和遭遇是尴尬的。在国家发展的主流思想中,相较于马来知识社群,我们是 “ 主流之外 ” 的;在华社诸多领导的权力意识型态中,我们是 “ 边缘之外 ” 。我们的处境即是 “ 双重流放 ” ;外部即是国家主流之外,内部即是在边缘化的华社中再次的被边缘化。其实,华社一向来就不乏知识分子,但一直都无法纳入国家主流和华社领导群中,报章报导的消息都是高度 “ 政治挂帅 ” 的官场文化和官样文章。我们的社会尚未成熟到把知识分子纳入社会整体运作中。最终,学术仅仅只能以 “ 活动 ” 的方式开始,以 “ 热闹 ” 的方式落幕,华社领袖并未曾真正看过知识分子的言论,我们习惯冠以“高调”、 “ 理想主义 ” 、 “ 反对分子 ” 的负面标签,我们从来就未真正评价过知识份子言论的对与错。 马来知识社群在马来社会和国家发展主流中获得重视,是因为他们的领导层也是知识分子为主。而华社则在 “ 重商主义 ” 的情结中,知识分子就显得苍白和无力,他们的言论并未真正有机会传达到领导阶层内,作为华社最大政党的马华公会也常视知识分子的言论是 “ 有害 ” 的、 “ 消极 ” 的。所以,我们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