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饭碗新时代中国粮食问题解读 刘慧

 

端牢饭碗新时代中国粮食问题解读

刘慧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作者刘慧通过其著作《端牢饭碗》对这一复杂议题进行了系统性阐释。文章强调粮食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并讨论了大食物观的理念转型,即从单纯关注主粮转向更广泛的食物供给。资料还详细分析了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稳定市场价格以及提升粮食全产业链保障能力的各项政策与挑战,包括耕地保护、科技创新、储备管理和国际合作。此外,它还提及了通过立法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极端天气影响以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关键措施,以期构建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端牢饭碗:新时代中国粮食问题解读》是一本由经济日报社记者刘慧撰写的著作,于202410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新颖的解读方式,系统深入地探讨和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舆论热点、现实焦点和深层理论问题。全书思想性强,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融入对重大问题的分析中。同时,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从粮食生产、流通、储存、加工、消费全链条,以及国内保供和国际贸易等多维度,粮食增产和减损等多层次,全景式展现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特征、核心要义和目标任务。其可读性也很强,通过讲历史、摆事实,语言简洁活泼,例如“‘囤粮致全球粮荒这锅中国不背等篇目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章 粮食安全政策解读 本章深入剖析了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它强调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指出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解决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文章指出,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扩展到书记和省长共同负责,这对于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至关重要。尽管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仍面临诸多潜在隐患,如粮食生产基础不牢、种粮比较效益偏低、耕地非粮化倾向、区域供求矛盾突出以及全球供应链冲击等。因此,未来时期需要关注确立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粮食安全线、有效应对人口变化对粮食安全的系统性影响、提升粮食全产业链安全水平、推动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以及提高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资源配置能力等重大问题。此外,书中还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释放出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本章强调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储备调控、适度进口和开展节约粮食行动等策略。

 

第二章 粮食保供稳价 本章探讨了粮食价格波动及其保供稳价措施。作者指出,粮食价格涨跌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但2020年以来的价格上涨是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国际流动性过剩和投机炒作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粮价上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能影响低收入人群的食物安全,增加粮食加工企业成本,甚至拉动CPI上涨。本章还着重分析了人畜争粮的矛盾,指出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稻谷和小麦被用作饲料替代品,这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助于缓解饲料粮短缺和去库存压力,但并非长久之策,需从国家粮食安全高度综合解决。为应对粮价波动,国家采取了加强粮食市场预期管理、及时投放政策性粮食、打击投机炒作等多种宏观调控措施。作者强调,中国粮价保持稳定得益于高自给率、充足储备和有效调控,与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章 粮食生产 本章聚焦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作者指出,确保粮食增产是全社会共识,尤其是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书中强调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性,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吨粮田创建被认为是挖掘现有耕地潜力、主攻粮食单产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方面,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中国粮中国种。同时,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区和粮食产地烘干的短板。面对自然灾害频发,本章强调了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性,包括完善预案、加强监测预警、修复水利基础设施和研发抗灾品种等。此外,作者指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高起点上再次推动粮食产量跃上新台阶。

 

第四章 粮食生产区域布局 本章探讨了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的演变和优化。作者指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运,粮食生产高度集中在13个主产区,特别是北方七个省份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粮食。这种区域性供给不平衡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如过度依赖主产区、加剧资源环境压力等。因此,本章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只盯着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共同承担责任,稳定粮食生产,保持应有的自给率。此外,作者还提出要支持主产区从大粮仓加速转型为大厨房,通过发展粮食加工业提升粮食附加值,实现粮食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章 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 本章关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和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作者指出,尽管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由于种粮成本(如化肥、农药、人工、土地租金)居高不下,农民可能面临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影响其种粮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构建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在价格方面,通过适当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在补贴方面,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并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在保险方面,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此外,本章强调要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解决产粮大县粮财倒挂高产穷县的困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主销区对主产区的省际横向补偿机制,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缩小产销区经济发展差距。

 

第六章 粮食流通 本章主要围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监管。作者指出,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取消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制度,转变为备案管理,这是粮食流通全面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但放开收购不等于放任不管,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本章还强调了托市收购政策在稳定农民种粮预期、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指出了该政策曾出现的问题,如挤压市场调节空间、导致库存高企等,因此需不断完善。在市场波动时,相关部门会通过亮剑行动,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投机行为。此外,本章还提到在面对特殊情况(如小麦受损)时,要实行敞开收购、专仓储存、定向销售等政策,确保农民售粮有出路和口粮质量安全。粮食加工业的发展被视为提升粮食附加值、解决农民卖粮难的关键环节。

 

第七章 粮食储备 本章探讨了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作者指出,中国已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体系,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其充足的库存远高于国际安全警戒线,是市场供求的调节器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守住管好大国粮仓是粮食行业工作者的使命,因此必须加强监管、严厉查处涉粮腐败案件。书中揭露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的多种手段(如多扣水分杂质、虚增粮食重量、虚假收购等)以及其系统性、塌方式的特点。为杜绝腐败,本章强调需综合运用技术防范(智能粮库建设,实现穿透式监管)和法律防范(强化依法治理和责任落实,严惩腐败分子)。此外,本章还提及构建政企互补的粮食储备格局,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以及藏粮于民意识的提升,作为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的缓冲阀

 

第八章 粮食进口 本章分析了中国作为粮食进口大国面临的挑战与策略。作者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容易受制于供给方。为增强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中国需要开拓多元化进口渠道和品种,减少对单一来源国的依赖,例如从巴西、南非等国进口玉米。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平台规避风险,并鼓励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本章强调了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在保护国内粮食产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不应轻易调整现有配额政策。面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中国需加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确保进口粮食买得到、买得起、运得回,并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加强国际合作。

 

第九章 粮食节约 本章深入探讨了粮食损失浪费问题和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尽管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包括储粮、运输、加工和餐饮等环节,总耗损率高。作者强调节粮减损是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有效的措施,相当于开发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减少浪费,本章呼吁全民行动,建立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的节粮减损新机制,推行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和消费模式。具体措施包括推广科学储粮、现代化仓储设施、适度加工、全谷物食品研发、减少饲用豆粕等。法律法规的作用被强调,如《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本章还讨论了割青苗现象、粮食能源化利用导致人汽争粮的问题,以及通过提高烘干能力解决晒粮难丰收后的烦恼

 

第十一章 粮食领域舆论引导 本章主要分析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舆论攻击和中国的应对策略。作者指出,西方媒体曾炮制中国需求中国囤粮导致全球粮价上涨、全球饥荒的论调,以及中国大规模种植水稻加剧温室效应等说法,旨在让中国为全球粮食危机背锅。作者明确指出,这些说法荒唐且站不住脚,中国粮食自给自足,进口主要是弥补结构性短缺,且在国际贸易中缺乏定价权。全球粮价上涨主要是受疫情、极端天气、流动性过剩和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本章强调,中国通过自力更生解决了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并持续加强粮食储备,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在面对外部质疑时,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粮食安全舆论引导,疏导社会情绪,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刘慧的《端牢饭碗:新时代中国粮食问题解读》一书,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还涵盖了流通、储备、进口、节约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大食物观这一创新理念,旨在从更广阔的国土资源中开发食物来源,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这本书为读者理解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