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conomic Review《全球经济评论》 2006年第35卷第1期

 

Global Economic Review《全球经济评论》

2006年第35卷第1

 


这是《全球经济评论》杂志,该杂志每年出版四次,涵盖了经济学的广泛主题。文章内容包括对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影响的评估,特别是与美国、新加坡和泰国的协议,其中指出这些协议在创造贸易的同时也导致了贸易转移。此外,资料还探讨了亚洲经济增长中教育的作用**,强调初等教育支出和中等教育入学率对增长的显著积极影响。最后,还有一篇论文分析了韩国银行业信息技术投资对其绩效的影响,发现资本预算对银行回报的影响最强,且大型银行和批发银行的IT投资效果更为显著。

 

 

《全球经济评论》是一份由韩国延世大学东西方研究所出版,并由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发行的学术经济研究期刊。该期刊致力于发表理论和实证性的经济研究,重点关注与亚洲及全球企业、政府和决策者息息相关的问题。期刊特别重视以政策为导向的研究,突出韩国和东亚经济体及产业的动态。其覆盖的主题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发展与增长、区域一体化、经济合作、产业战略、比较经济与产业研究、经济和金融治理、经济改革,以及韩国和东亚其他经济和商业相关问题。期刊由延世大学的Kap-Young Jeong担任主编,并拥有一支来自全球知名学府和机构的强大编辑团队,包括来自IM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布鲁金斯学会和哈佛大学等机构的学者。

 

2005年标志着《全球经济评论》的重要转折点,期刊显著调整了其关注焦点和范围,转向国际/全球经济问题,并增加了对韩国和东亚国家的区域性强调。同时,2005年也开启了与Taylor & Francis作为新出版商的合作。这些重要的改变旨在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曝光度,并期望其成为韩国和东亚经济与商业相关领域的领先期刊之一。本期编辑部也对提交文章的审稿流程进行了改革,目标是在两个月内向作者提供最终决定,以期通过快速周转吸引该领域最新和最令人兴奋的研究。

 

本期(第35卷第1期,20063月)主要文章概览:

 

本期收录了多篇对亚洲及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证研究,内容涵盖自由贸易协定、教育投资、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信息技术投资与银行绩效以及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等议题,为读者提供了对当前经济挑战和政策选择的深刻见解。

 

  • 《澳大利亚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经济评估》 (Australia's Involvement in Free Trade Agreements: An Economic Evaluation)
    • 作者:Mahinda Siriwardana
    • 该文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评估了澳大利亚与美国、新加坡和泰国签署的三项自由贸易协定(FTAs)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这些双边贸易协定对澳大利亚的GDP影响甚微,但对特定行业的产出和出口扩张产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例如乳制品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澳大利亚-泰国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收益可能高于与美国和新加坡的协定。文章指出,所有三项协定都导致了重要的贸易转移效应,主要影响了中国、北亚(日本和韩国)和欧盟等非协定伙伴地区。
  • 《亚洲教育扩张、学生人均支出及其对增长的影响》 (Education Expansion, Expenditures per Student and the Effects on Growth in Asia)
    • 作者:Katarina R. I. Keller
    • 该文研究了自196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单独影响。研究发现,对初等教育的支出以及学生人均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相比之下,对更高阶段教育的支出似乎效率较低。中等教育的入学率在提高增长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入学率,特别是初等教育入学率,通过降低生育率等途径显示出显著的间接效应,这些间接效应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 《分解埃塞俄比亚城市地区性别工资差异:来自雇主-雇员链接(LEE)制造业调查数据的证据》 (Decomposing Gender Wage Differentials in Urban Ethiopia: Evidence from Linked Employer-Employee (LEE) Manufacturing Survey Data)
    • 作者:Tilahun Temesgen
    • 该研究估计了埃塞俄比亚制造业部门的性别工资差异。结果显示,男性平均工资比女性高出高达30%。然而,在控制了一系列个人和企业特征后,男性相对于女性的工资溢价接近5%。在这部分溢价中,接近60%可归因于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即男女薪酬结构差异)。研究还发现,企业层面的特征对总歧视成分有重要贡献,忽略这些特征可能导致歧视水平被低估约50%
  • 《韩国信息技术投资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 (The Nexus between IT Investment and Banking Performance in Korea)
    • 作者:Sangjoon Jun
    • 该文探讨了韩国银行信息技术(IT)投资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IT投资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资本预算(用于硬件投资)与提高银行回报之间的关系最为显著,这表明资本预算对提升银行回报具有最大影响。此外,大型银行的IT投资对提高银行回报的积极影响强于小型银行。专注于公司贷款的批发银行的IT投资对银行盈利能力的积极影响大于零售银行。
  • 《东亚新兴市场资本流动性的实证考察》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apital Mobility in East Asia Emerging Markets)
    • 作者:Ying Huang & Feng Guo
    • 该文通过储蓄-投资相关性和有担保利率平价(CIP)条件,考察了八个东亚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性程度。研究发现,香港和新加坡拥有相当高的资本流动性,而其他国家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金融开放性。结果还表明,在金融自由化之后,这些市场之间的金融一体化普遍增强。然而,除香港外,所有市场的资本流动性程度尚未恢复到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 《金融重组与泰国经济增长》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ailand)
    • 作者:Sajid Anwar & Desh Gupta
    • 该文关注泰国经济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强劲增长。文章深入分析了导致危机爆发的因素,例如过早的资本账户可兑换性和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鼓励。作者指出,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策在短期内加剧了经济收缩,但其强制实施的破产法和外国人法的放宽等改革措施,可能有助于泰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文章建议,发展中国家应推迟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实施,直到其金融市场获得足够的深度和健全的审慎监管机制。此外,还应消除所有实质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障碍,并允许管理浮动汇率,以减少未来危机的风险和严重性。

 

总的来说,本期《全球经济评论》深入探讨了亚洲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机遇,从宏观政策到微观绩效,从金融市场到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多角度、高质量的实证分析。它不仅反映了东亚经济评论领域的前沿研究,也为区域内外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