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中的「积极同意」文化:预防性骚扰培训手册

 

工作场所中的「积极同意」文化:预防性骚扰培训手册

 


1.0 引言:为何在工作场所中讨论「积极同意」至关重要

本手册旨在阐明一个核心理念:「积极同意」(Affirmative Consent)不仅是个人关系中的概念,更是构建一个安全、尊重和高效工作环境的基石。在当今的职场中,理解并实践「积极同意」对于预防性骚扰、建立团队间的深度信任、以及维护积极健康的公司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重要性。

简单来说,「积极同意」是一种在进行任何互动前,获得对方明确、自愿且持续的许可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我们将沟通和尊重置于首位,确保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个人界限都得到清晰的认知和保护。

为了真正理解「积极同意」的价值,我们需要回顾其概念的演变,了解我们是如何从一个被动的模式,转向一个更加主动和清晰的框架的。

 

2.0 「同意」概念的演变:从「不等于不」到「是才等于行」

理解「同意」概念的演变,对于认识到「积极同意」的必要性至关重要。这一转变标志着我们对人际互动中尊重与责任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深化。本章节将追溯这一转变的历史背景及其背后的逻辑。

2.1 “不等于不模式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遵循不等于不No Means No)的观念。这种模式虽然意在强调拒绝的权利,但其内在逻辑却存在巨大缺陷。它将责任错误地放在了需要拒绝的一方身上,并默认沉默等同于同意。然而,沉默可能意味着多种复杂的情绪,如不确定、困惑或深度的不适,它绝不代表默许。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设想一位同事在午休时热情地向你推销他业余时间销售的昂贵保健品。你出于礼貌没有立刻拒绝,只是沉默地听着。如果他将你的沉默解读为感兴趣,并在下班后将产品直接送到你的工位上要求付款,你就更能体会到没有说不同意之间的巨大鸿沟。在这种情境下,你的沉默源于社交压力和避免冲突的愿望,而非购买意愿。

2.2 “是才等于行模式的诞生

不等于不模式的反思,催生了积极同意Yes Means Yes)这一更清晰、更主动的理念。这一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0年,当时美国安蒂奥克学院(Antioch College)的一群充满行动力的女权主义学生,因对校园内多起性侵事件感到失望,率先提出了这一革命性的构想。

他们的核心主张是:同意必须是主动给予的,而不是被动推断的。换言之,没有得到明确的,就应该被视为。这一理念在最初被提出时,曾遭到从《周六夜现场》到《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嘲笑,许多人无法想象在互动前需要明确询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同意从一个被嘲笑的概念,逐步成为主流,被众多高校、企业和政府采纳,甚至写入了法律条文。近年的“#MeToo”等社会运动,更是凸显了这一明确定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积极同意的确立,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了一套更清晰的行为准则。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具体的核心原则。

 

3.0 「积极同意」的核心原则:清晰的行为准则

本章节旨在将积极同意这一抽象概念,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原则。这些原则将为员工在日常工作互动中提供明确的指引,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真正基于相互尊重的沟通环境。

  • 原则一:同意必须是明确的。
    • 沉默、被动或缺乏抗拒,绝不等于同意。有效的同意必须是清晰表达出来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人在面临威胁或巨大压力时,可能会出现生理上的冻结模式freeze mode——一种无法说话或移动的非自愿生理反应。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即使内心极度抗拒,也无法说出。因此,我们绝不能从没有拒绝中推断出同意。
  • 原则二:同意必须是针对具体行为的。
    • 对一种行为的同意,不能自动延伸至另一种行为。例如,同事同意与你一同加班完成项目,这并不意味着他/她同意在此期间发生任何形式的非必要身体接触。每一次行为的升级或改变,都需要获得一次新的、独立的同意。
  • 原则三:同意必须是持续且可撤回的。
    • 同意不是一张一经签署便永久有效的合同。过去的同意不代表未来的同意,任何人都有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改变主意并撤回同意。一旦同意被撤回,无论互动进行到哪一步,相关行为都必须立即停止。
  • 原则四:生理反应不等于同意。
    • 在某些非自愿的情况下,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无意识的生理反应。必须明确,这些反应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无关,绝不能被错误地解读为同意的信号。判断同意的唯一标准是对方清醒、自愿和明确的表达。

这些原则是建立尊重文化的基础。但要真正应用它们,我们还必须学会识别那些可能让同意变得复杂的情境。

 

4.0 识别复杂情境:当同意不再简单

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权力关系、文化压力和社交场合等复杂因素,会使判断同意的真实性变得极具挑战性。本章节旨在提升我们对这些潜在灰色地带的敏感度和判断力,确保每一次互动都建立在真实自愿的基础之上。

4.1 权力不平等的影响

当互动双方存在明显的权力不平等时,同意的真实性很容易被扭曲。例如,在管理者与下属资深员工与新员工之间,下属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绩效评估、职业前途,或仅仅是害怕触怒上级,而违心地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口头表达了同意,但由于其并非完全出于自由意志,因此这种同意是无效的。一个真正的必须是在没有任何压力或操纵的情况下自由给出的。

4.2 文化与性别脚本的压力

工作场所中潜藏的性别脚本gender scripts——即社会对不同性别所扮演角色的刻板期望——也会对同意构成压力。这些无形的脚本会迫使员工为了迎合期望而做出非自愿的同意。在工作环境中,这些脚本可能表现为:期望女性同事主动承担会议记录、组织团建等辅助性关怀性任务,而她们可能因不想被贴上不合群难相处的标签而默认同意。同样,男性员工可能感到压力,必须参与下班后的酒局或表现出对某些话题的兄弟般的热情,即使他们内心并不情愿。这些都是脚本压力下产生的无效同意,损害了员工的真实意愿和心理健康。

4.3 酒精与社交活动

在公司团建、晚宴等包含酒精的社交活动中,酒精会严重影响人的判断力,使得判断同意变得异常复杂。202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饮酒量相近,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同意能力的判断也可能存在巨大偏差。在这种环境下,反复确认对方的意愿和状态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澄清式的问题来做到这一点,例如:

  • 你现在感觉还好吗?
  • 我们需要暂停一下吗?
  • 你确定要这样做吗?

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表现。同样重要的是,也要时刻反思和确认自己的感受。在任何社交互动中,问问自己:我真的对此感到舒适吗?’‘我是否还想继续?尊重自己的界限,是实践积极同意文化的第一步。

识别了这些复杂情境后,我们的目标是积极地构建一种支持真实同意的文化。这不仅能规避风险,更能为组织带来巨大的积极效益。

 

5.0 超越合规:构建积极同意文化的价值

本手册的最终目标,并非仅仅是教会员工如何避免违规,而是要与全体同仁一道,共同构建一种以积极同意为核心的、更加健康和高效的工作场所文化。这种文化所带来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满足合规要求的范畴。

  • 提升心理安全感与信任
    • 当员工确信自己的个人界限会得到无条件的尊重时,他们会感到更强的心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团队信任的基石,能够显著降低内部沟通成本,激发创新思维,并提升整体协作效率。
  • 促进开放与尊重的沟通
    • 将积极同意的沟通模式融入日常工作,有助于培养一种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沟通风格。诸如我们可以这样做吗?我希望……”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再是犹豫或软弱的象征,而是专业、清晰地表达需求、自信设定界限的有效工具。这能让团队协作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
  • 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
    • 研究表明,同意与满足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将这一结论引申至工作环境: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能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当每个人都感到被看见、被倾听、被尊重时,团队的凝聚力自然会得到增强,从而创造一个所有人都乐于为之奋斗的工作环境。

积极同意不应被视为一次性的培训内容,而是一种需要我们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职业素养。

 

6.0 结论:将「积极同意」融入日常工作

我们必须认识到,积极同意是一项终身的、持续的实践。它并非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不仅是防范工作场所骚扰的坚实护盾,更是通往更佳人际关系、更高团队效率和更强组织文化的门户

在此,我们呼吁每一位员工,将这些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每一次互动中都践行尊重与沟通,共同营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感到安全、受尊重和被支持的卓越工作环境。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