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研究》第8期

《资料与研究》第8期 
1994年3月1日








编者的话

焦点
文明冲突抑或利益之争  /古来
《文明冲突论》在于维持西方军事优势
亨廷顿高喊“狼来了”    /朱自存
“文明的冲突”有问号  /张碧芳
“文明的冲突”的数个盲点  /郑云城

梅花峰
家庭主妇的天空  /永乐多斯
弃婴、性道德、性教育  /张碧芳
不自知的丑陋  /刘锡通
另一种迷信  /甄供
吉隆坡一梦幻的城市  /陈锦松

新闻橱窗

寻根溯源
几本妈相研究的著作  /苏庆华

专论
马宋西亚宗乡社团
发展动向的观察与探讨  /陈亚才
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  /张灏
宪法第121条第(1A)节与回教法庭职权  /张文光

文摘
植根传统开出新天  /韩淑玲

翻译
《砂劳越华人》第四章
1857年叛变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华社资料硏究中心于2月22日晩间举行新春聚餐与交流会, 中心管委与研究员,斉齐一堂,欢悅地庆祝新年的宋臘,另一方面 对回顾过去与策划未来,逬行坦诚的交流。
华资中心署理主任陈亚オ在会上简报1993年的工作概况,显 帀国内外学者很重视中心在收集资料的工作,外国来访的学者频 緊,而且建立了联络的关系,可以说华资已经面向国际。此外,到 中心参阅资料的人士与学生,越来越踊跃。中心的阅览室经常有水 泄不通的现象。
在会上,对于中心面对的财务问题与研究工作有待加强与扩展 的事,与会的研究员曾热烈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欢悅相聚,迎新送旧;策划釆茲,体现’ー年之计在于春"对 于明天,令人鼓舞。
柏林围堵与苏联’铁幕”崩塌之后,冷战结束了。
冷战姑束,世界的整个政治局势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ーー “文明的叩突?-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的这个论题,震动世界的舆论界。
本刊特激请国内数名知名时评家与有识之士,针对亨廷溢的 (文明的冲突? >,作出评析。本期推出的计有古来的〈文明冲 突抑或利益之争?〉、朱自存的《"文明冲突论”在于维持西方军 事优势,亨廷顿高喊“狼来了” I >、张碧芳的〈“文明的冲 突”有问号〉与郑云城的("文明的冲突”的数个盲点〉。他们 由各个角度,对亨廷顿的论点逬行分析与批评,对于关心世界未 来政局发展的人士,肯定有非常难得的裨益。
还有刘锡通与罗正文撰写的宏论,很可惜,由于篇幅的局 限,不得已要留到下期发表。
本期的《新闻橱窗〉,在摘录新闻讯息与编排方面,作了一 些调整,即以讯息的内容,梢微分类而集中处理。我们希望读者 能对此多提供意见,以便再作改逬。
〈马来西亚宗乡社团发展动向的观察与探讨〉这篇专论,是 陈亚オ受邀出席去年在我国举行的〈国际汉学研讨会〉宣读的论 文。他对我国宗乡社团的历史,以及它在各个时代扮演的角色与 今后的发展,•都有深入与广泛的论述。
"民主”的观念与思想在东方来说,那是西方的舶来品。它 怎样輸入中国?对中国发生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渊远流长的文 化大海里的融汇渗化是怎样的景象?
专论〈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见解精辟的论述, 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深富启迪意义。
此外还须ー提的是韩淑玲的〈根植传统幵出新天〉,他访问 新加坡著名诗人与书法家潘受’谈潘老的书法造诣与特色,倩榛 真诚,文辞优美,在投入严肃而沉着的理性思考与反省的同时, 这篇情辞并茂的报导,帯给你的将是一种洋溢美感的阅读享受。

•编者的话
・焦点
ROSA SINENSIS
出 版:马来西亚华校貪事联合会总会 出版人::叶新田博士
编 辑:《资料与硏究〉缩务诏词委员会 何堪城(召集人);朱自存、
i张景云、季业霧、穿正文、 陈应陈忠登医生、
:苏庆华、海若金博士
主 编:陈思庆 封面题手:何维城 美术设计:叶玉飢 打字排版:华社资料硏究中心长讯徵 发行处:単社貪料研僉中助: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lt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2734035 J Fax: 03 - 2734037 承 印::万兴印务贸易有限公司
:No 3, Jalan SR 3/6
;: Taman Serdang Raya Seksyen 3 ; 梧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Darul Ehsan 出版曰期::1994年3月1曰七 定 价::RM5. 00 ': \
kdn pp 7865/2/94
ISSN: 〇】28-8369
所有来稿反映作者观点, 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4文明冲突抑或利益之争中 /古来
6《文明冲突论》在于维持西方军事优势 亨廷顿高臟“狼来了” I /朱自存
12 “文明的冲突»有问号 /张碧芳
16 “文明的冲突”的数个盲点 /郑云城
•梅花峰
18家庭主妇的天空 /永乐多斯
18拜婴、性道德、性教育 /张碧芳
20不自知的丑陋 /刘锡通
22另ー种迷信 /甄供
23吉隆坡ー梦幻的城市 /陈锦松
•新闻橱窗
34几本妈祖硏究的著作 /苏庆华
・专论
39马来西亚宗乡社团 发展动向的观察与探讨 /陈亚オ
48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 /张濒
56宪法第121条第(1A)节与回教法庭职权 /张文光
65植根传统幵出新天 /韩淑玲
翻译
68《砂丹越华人》第四章
1857年叛变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文明冲突
抑或利益之争?
•古来
自从冷战结束,东西方意识型态之争消退之际,各国学者竞相研讨廿一世纪国际 政治的可能发展趋势。
美国日裔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历史的终结”,认为西方的自由 民主思想先后打败封建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今后不会再 有任何思想体系可以向民主思想挑战。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成为人类社会制度演化的 共同和终极目标,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福山乐观的论断引发许多讨论。然而,当前最具争论性的要算是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这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者在去年夏季号的 (タト交季刊〉(Foreign Affairs, Vol. 72, No. 3, pp22 - 49)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 冲突? ”的长文。他认为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型态或其他矛盾,成为未 来世界最主要的冲突根源。
亨廷顿以历史发展的脉胳以及当前的国际局势来支撑本身的论点。根据他的剖 析,过去君主、民族国家、意识型态之间的冲突,基本上是属于西方文明的内部冲 突。国际政治舞台一向是以西方为重心的。
然而,自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已迈出西方阶段,重心转移到西方与非西方文 明,以及非西方文明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上。换言之,非西方文明开始摆脱西方殖民主 义的笼罩,成为推动及塑造历史的另ー股力量。
在亨廷顿的论述中,世界型态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七、八种主要文明的互动, 这其中包括西方、儒家、日本、伊斯兰、印度教、斯拉夫ー东正教、拉丁美洲,也可 能包括非洲文明等。他在这方面作了冗长的分析。他引用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 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华人社会在经济关系上的急速发展,来说明文化和宗教将构成经 济合作的基础。
亨廷顿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来观察文明的冲突。从微观来说,不同文明间断层 线上的邻接集团,常常会为了邻土和控制权而斗争。在宏观方面,文明相异的国家为 了相关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而互相竞逐,也为了争夺国际组织及第三势カ的控制而斗 争;同时,为了倡议个别的政治和宗教价值而互相角力。
根据以上的观察,再回头看看当前的国际形势,亨廷顿的立论有一定的基础。当
前西方支配了国际政治组织和安全体系,并且与日本控制国际经济组织。西方假借代 表世界整体愿望的姿态岀现,实际上却是利用联合国安理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会等组 织,以作出对西方本身有利的决定;通过这种方式,将本身的霸权和支配地位合法 化。
换言之,西方利用国际组织、军事力量以及经济资源等方式来主宰世界,维持其 优势,保障其利益及宣扬其政治和经济价值。
因此,亨廷顿认为势カ的差异和军事、经济及制度等力量的竞逐,成为西方与其 他文明冲突的来源之一;文化的差异,即价值与信仰的差异,是冲突的第二个来源。 他最主要的结论是:未来世界政治的主轴很可能是“西方与非西方”的矛盾,以及非 西方文明对西方强权和价值的回应。而他引发争议的论点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 冲突的焦点将发生在西方与几个伊斯兰和儒家国家之间。亨廷顿甚至引用一些个别的 例子(例如中国与伊朗的军火交易)说明伊斯兰和儒家国家的军事结合已经形成。这 项结合立意由成员之间获得所需的武器和技术,以便和西方的军事力量互相抗衡。
亨廷顿的论述有几点是值得探讨的:
㈠ 他基本上还是“西方中心者”,致カ于维护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绝对优势。 基于西方利益至上的前提,亨廷顿作了非常露骨的献策,包括主张抑制伊斯 兰与儒家国家的军事扩张,制造伊斯兰与儒家国家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等等。
㈡亨廷顿淡化西方在政治和军事的霸权主义以及经济支配方面一贯来的野心和 殖民心态,反而通过突显文明冲突作为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具有为西方粉 饰和减轻责任的意味。西方世界之所以强烈感受到来自外在的威胁,那恐怕 也是本身势カ日趋衰微所带来的恐慌。实际上西方的殖民和霸权主义是导致 许多国际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㈢亨廷顿观察到文明差异性往往使国际纠纷复杂化的现象,然而这些表象背后 经济与政治的牵扯,往往是使国际纠纷更加错综复杂的重要因素;亨廷顿对 文明之间的互动过于偏重负面的陈述。实际上世俗观念和经济挂帅的潮流已 经使宗教狂热制约在少数国家,而无法形成国际性的浪潮。回教国家之间矛 盾重重,时有纷争,是否能结合成为整体的强大力量去对抗西方,还是一大 问号。另外,有关“儒家国家”的论说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香港和新加 坡是否可称为“儒家国家“ ?伊斯兰与儒家国家联合之说更是牵强。
去年到访我国的法国伊斯兰学者罗杰卡劳迪(Dr Roger Garaudy)于语文出版局 所发表的ー项专题演讲中指出,世界各国之间冲突的关键并不在于文明的差异,主要 还是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想通过各种途径长期支配世界经济,真正的冲突是 经济冲突,更直接的说是利益之争,而非文明的冲突;而所谓的“世界新秩序”,也 只不过是西方根持续其殖民主义而使用的新名词罢了。
罗杰卡劳迪的观点引起本国马来学术界一定程度的共鸣。在回应亨廷顿论说的过 程中,ー些评论者也表现出强烈反西方的情绪,这倒是有必要警惕。亨廷顿提出每种 文明都必须学习与其他文明共存,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国家控 制文明,而非文明控制国家。文明相异的邻近国家之间,可以基于各种利害关系和政 治上的考虑,成为势不两立的仇敌;但相反的也可以发展成为亲密战友或兄弟之邦。
尽管我们不尽同意亨廷顿的论点,但“文明冲突”是ー个值得重视的论述模式。 它一方面敲响西方世界的警钟,另ー方面也促使非西方国家为本身在国际上所扮演的 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努力,但不必然建立在西方相互对抗的基础上。@
乂明冲突论)•在・于维持西方乍事优势
亨廷顿高喊「狼来了 !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以美 国学术界权威身份发表的“文明的冲突 ”,去年在美国〈外交季刊》刊载之后 ,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关注,也带来了不少 批评,针对它的观点、论据,以至作者的 立场,给予否定。马来西亚报章所刊出的 几篇评论文章,则指为基于西方利益出发 的理论。
本人研究了亨文及一些反驳性文章之 后,特别指出ー些其他论者尚未提及的观 点,避免覆述他人的议论。
⑴主观认定东、西方冲突的必然性, 然后找出“文化”(或文明)作为发挥“冲 突论”的基础,再找事实支持其理论。
亨文强调意识形态或经济不再成为世 界冲突的根源,然后把“文化”提出,肯 定它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 根源”。以后行文历历显出它对这种肯定 的加重。
亨廷顿完全不考虑到文化可以融合,
或者是因接触、互相吸收而进行融合的过 程。虽然“普世文明”尚未出现,但并不 就是永远无法岀现。亨文在结束时,虽也 提到“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普世文明, 但他不否认:“有的是ー个包含不同文明 ・ 的世界,而其中的每ー个文明都要学习与
其他文明共存。”悲观论者的看法是:只 朱 能共存;乐观论者的看法是:终将融合。 自 事实上是:只要能共存便不是冲突了!
⑵意识形态或经济的冲突既然过去, 存 ,但经济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地方是:经济冲 突在中止之后必然代之以经济修好,吸取 冲突所带来挫败(也许是双方的两败俱 伤),而寻求共存。因为经济是不会停顿 运作的,寻求共存的结果也避免或防止了 另ー种冲突(比方说文化或文明)的出 现。
儒家文化非排外性
经济区域主义的形成,主要来自具有
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普世文明, 有的是ー个包含不同文明的世界, 而其中的每ー个文明都要学习 与其他文明共存。
亨廷顿
共同利益的众多个体,而不是如亨文所说 的“经济主义植根于共同的文明。”贞德 拉引述东合的经济合作包含了四种不同
“文化认同”的个体(见〈南洋商报》及 〈星洲日报)译论),已驳斥了亨文的“文 化共同"重要论点。而经济出发点的"利益 至上”促使经济区域主义的形成以“共同利 益”为根据,亦证明了共同经济利益除克 服了不同文明之外,比文化更重要的促成 了经济区域合作(或经济区域主义)。
⑶阿拉伯与西方之间的军事冲突,是 基于经济原因;美国和日本之间关系的“愈 形严峻”,亦是由于经济原因。产品(如阿 拉伯国家的石油)与贸易受到显然的剥削 与压制时,反抗随着而来是必然的结果。 由于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来自同 一区域和属于同一文化,并不能以文化相 同为藉口,掩盖其经济地位不利的共同 点,而把抗拒的反经济剥削或反贸易压制 行动,看作是文化冲突。这种漠视经济理 由,强调文化不同的论点,可以解释为西 方维持它在世界上经济霸权的企图,而由 于西方经济的不振,此种企图更加明显。 西方都以文化冲突的名义,掩饰其企图以 武力维持经济霸权的行径。
另一方面,亚洲经济发展亦由于有关 国家处在相同经济地位(从被压制而兴起取 得自由发展,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脱离殖 民统治而取得独立的政治地位相同),而
这样形成“经济集团“ 〇被拉扯到文化方面 关系是牵强的。这也反映出历史上西方军 事及经济侵略东方,当东方国家摆脱了西 方军事及经济控制,开始其本身的经济发 展的当儿,便立i即引起了正处在经济不前 的前殖民主义喜的嫉忌,以文化冲突为藉 口计划另ー项行动,企图阻碍东方国家的 经济发展。
⑷最重要的还是:亨廷顿在他的《文 明的冲突〉中,未能对儒家文化的非排外 性及与西方文化在怎样情形下发生冲突的 理由,深入分析。亨文所提的非西方文化 或文明,冗长的叙述了阿拉伯、回教的情 况,只在最后段落オ提到〈儒家一伊斯兰 的联合〉,把儒家放在陪衬的地位,用作 强调“东、西文化冲突”的理论基础。只看 本文(不去翻看亨廷顿其他作品)便不免使 人发生一个感觉,即是:亨廷顿对儒家的 了解不够深入。
亨文把日本"作为西方的非正式成 员”,认为日本是“非西方国家加入西方 所受阻カ最少的,或是“它被”认为是西 方的“非正式成员” e这种说法亦表现出 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不够。日本如果可以被 认为是“西方的非正式成员”,显然是因 为它的经济地位。在文化上说,日本文化 是东方的,甚至是儒家的。日本在十六世 纪六十年代オ被西方势カ渗入,而在这之 前,日本巳有一千多年浸润在儒家文化
中。关于这点以及儒家文化的不排斥外来 文化和富有融合力,将在另ー节详加分 析。
日本欢迎外来文化
⑸日本文化的演进主要依靠外国文化 的摄取。正如陈永逢教授在〈日本文明开 化史略〉中说:“倘无外国文化之影响于 日本,则今日的日本历史文化可能尚处在 低开发状态,则为可断言的事实。”而日 本文化所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为儒家 文化。即使日本有它自己“形态”的文 化,但儒家文化的精神,永存在日本文化 中。虽然历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时 候,中国文化已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 “弥生式文化”的产生,使日人学习农耕技 术,并使用金属用具。中国方面,儒家先 师(儒家并非宗教,故无教主,亨文译者 用“儒教”名词是错误的)孔子和孟子已 在公元前五五一年及三七二年诞生,在中 国文化传入日本之前,儒家学说在中国本 土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及至公元二八四 年,学者王仁从百济(朝鲜)前往日本, 带入〈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使儒 学经典直接注入日本学术中。自此之后, 日本以儒家思想及日本精神文化方面的中 心思想。(按:日本的佛教亦由中国通过朝 鲜传入的。)不但如此,儒学在中国的流 派:宋代的朱熹(1130-1200)和明代的 王守仁( 1472 - 1528)的“朱子学”和 “阳明学”在日本也被发扬,在十六世纪中 期到十七世纪初期成为“江户时代”的主 要学派,在日本幕府政治中发挥了忠君爱 国的思想。
西方势カ于16世纪60年代进入日 本,挟文化以俱来。葡萄牙人藉通商之 便,把基督教传入日本,当时信奉佛教的 日本人,还认为只是天竺(葡萄牙人葡属 印度的柯亚为基地)传来的佛教另一流 派,也有人信道并受洗礼。在日本山口的
第一所教堂是座庙宇,被日本人称做“南 蛮寺”。通过基督教进入日本的西方文 化,初期受到“诸侯”及“藩主”的欢迎。 直至1587年丰臣秀吉与维护基督教的藩主 织田信长站在对立地位,为了收揽僧侣的 支持而反基督教,当秀吉得势时便下令禁 止基督教。这项措施和以后的一些事件, 都带有国内政治色彩,不能视作排斥外来 文化。德州幕府时代,日本基督教徒对抗 幕府迫害展开斗争,遂带来基督教被禁压 措施。1639年幕府以传教牵涉及“岛原之 乱”为理由,杀戳及放逐葡萄牙人并实行 所谓“锁国政策”,使日本在这之后的二百 余年间,几乎处于完全与世界隔绝状态。 在这期间只有中国与荷兰可以通过在长崎 一地进行贸易。历史学者认为日本在这段 期间,获得充份时间消化中国文化的精 神,纳入日本文化之内,酝酿成具有日本 风格的文化。
美国人于1846年由印度舰队的两艘军 舰打破日本的锁国状态。并进ー步于1853 年以武力强迫幕府打开港口通商。在势カ 悬殊情形之下,日本接受了不平等的条 约。但也因此使日本发生倒幕府的政治变 化。“尊王攘夷”思想的占了上锋,使政权 由诸侯手中归还给皇室,带来了 “明治维 新”,使日本进入现代化。
儒家文化对日本来说,本来便是“外 来文化”,即使它是东方的。儒家文化之 进入日本,完全没有受到排斥。对于西方 文化的侵入,除了因国内政治因素而引起 争论之外,并无引起严重的“文化冲突”。 有的只是“冲激"和因此带来的变化而已。
带有儒家色彩的东方的日本文化,在 历史上未曾与西方文化发生冲突,这是事 实。
中国的例子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融合的例子首先 岀现于国内不同种族之间。汉族与满、
蒙、回、藏等族,语言、文字多所不同。 这些民族在初次接触时虽亦有政治或武力 斗争事件发生,但最终各种不同文化共存 与融合,并构成一个民族:中华民族。这 些不同种族之间的差距,有甚于英国人与 西班牙人或北欧各国人。文化或文明程度 的间隔亦复如是。但这一切并未影响及文 化的融合。也许争论性的辩辞会说:在中 国历史上非汉族的辽、夏、金与蒙古族 人,他们的文化低于汉族文化,所以他们 即使侵入并占据了汉人的领土,但最终被 汉族所同化。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由南亚次大陆传入 中国,为进入中国且影响巨大而深远的ー 种外来文化。初时,佛教只被上层社会的 少数人看成和道教一样的神仙方术的ー种 而已。佛教在东汉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 生的社会环境中,人民感到生命的悲苦而 求解脱,使佛教获得了有利的传播条件, 迅速散布开来。当时儒家学说式微,自西 汉(武帝)以来的“儒学独尊”局面,亦吿 丧失。儒家学者虽亦排斥佛教,指为思想 上的异端,但这只属于思想上的抗争(儒 家在思想上抗争的除了佛教之外,尚有中 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但不能被看成文化 上的冲突。
佛教顺利进入中国广泛流传,并札根 下来的事实,可以说明中国人的不抗拒外 来文化,并成功地完成了文化融合的任务 的实例(佛教在中国华化)。这足以说 明,文化冲突理论不适用于儒家思想世 界。
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由初期的输入 以至随着武力俱来的侵入,和佛教的传入 有不同之处),初时不但未有遭遇排斥, 反而是受到欢迎。1580年耶稣会士罗明坚 和利玛窦先后到中国(他们用华名,像柳 治徵〈中国文化史〉所说的:“习华言,易 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 用”因此受到欢迎),厕身于中国士大夫 群中,使上层社会人士以“与之订交为 荣”。而对于中、下层社会,则以浅白词 语,讲述基督教福音。这些耶稣会士受过 训练,有计划,按步骤而来,故此未引起 冲激或抗拒。因此像沈福伟在〈中西文化 交流史〉中所说的,距明亡前タ(约60 年)中国已有天主教教徒达38,000人。
虽然在1616年(万历十四年)发生了 “南京教案”,部分中国士大夫以“夷人暗 伤王化”,指他们违反中国名教为主要理 由,虽得另一部分士大夫(如徐光启等) 之辩护,多名西方教士终于被(从南京)
《文化冲突论》不过是
西方学者如亨廷顿般 发出的"狼来了”的呼情, 以文化为幌子来掩盖尙武论调, 促使西方保持
军事优势来控制世界的野心
押解广东,寄居教徒家中消声匿迹,但未 完全离境。事实上,这次事件起因于中国 人的思想冲突(保守攻求新),而不能被 看作是中、西文化冲突。
西方教士在清初1664年(康熙三年) 亦遭受一次打击,杨光先官生(知识分 子)引用儒家所谓“祖训”指天文、历法 等知识在孔子所“祖述”的尧、舜时代已 经有之。西洋教士的倡用西历(公元)“必 至短促国祚(国家命运),不利子孙。” 这时候正当满人要笼络儒家学者,于是清 政府乃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述的
:“国朝取其(西洋教士)技能,禁传其学 术。”而被保守派攻击的知名教士如汤若 望、南怀仁等,被拘捕入狱。其中李祖白 等七人被判死刑。汤若望因与太皇后的友 善关系,而免死获开释。教士又一次被遣 送广东,放逐不准出城外。但几年之后, 康熙自己执政(1668年)便为汤、南,李 祖白(判死而未斩)等平反了。再经过了五 十多年,雍正即位,于!724 (雍正二年) 下诏驱逐西洋教士于广州,严禁传教士从 澳门进入。从此一直到乾隆、嘉庆、道光 年代,教士以至外商,都受严密管制。这 项锁国政策,主要是因满洲统治者对其政 权不稳而生恐慌,另ー方面则是传教士参 与宫廷斗争(葡萄牙教士穆经卷入康熙末年 皇子争位斗争),以及教民借天主教形式 展开反清活动(乾隆十七年、1752年4 月,湖北民众准备起义,称西洋不日起 事,兴复明朝。起事民众根据地亦称“西洋 寨”),使传教活动添上政治色彩。因 此,西方文化通过宗教进入,已不单纯是 文化活动了。1850年洪秀全起义于金田, 更是以基督名义与儒家对立,太平天国所 定的“圣理”甚至连西洋教士也“不能表示 赞同”,但清朝统治者将之统统推咎到西 方宗教及文化方面去,此时文化与政治已 混在ー起。
西方文化大规模地渗入中国,是鸦片 战争(1840年)以后的事。当时西方势カ 挟军事胜利,所向无敌地将文化推进。陈
侣い賢圖書館藏却 ヾ貝(27仔。6 -
、妙 & Resea虺ブ 独秀在《新青年》中论东西民族思想时有说 :“西洋民族以战斗及本位,东洋民族以安 息为本位。……西洋民族恶侮辱,宁死 斗;东洋民族恶死斗,宁忍辱。民族具如 此卑劣无耻之根性,尚有何颜面高谈礼教 文明而不羞愧! ”这是颂扬西方,批判东 方的。这种论调当然受到保守力量的反 对,但经不能阻止西方文化的进入。其实 当时西方文化巳像西方军事力量一样,有 了坚强的根据地,旧势カ是难以抵挡的。
东、西文化冲突在中国所引起的论 争,初期集中在东、西文化的异同、优劣 等方面,次期便转到东、西文化的相互关 系,能否及如何调和的讨论。第三个时期 的议论,集中到互相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 性,进ー步关注及怎样去建立新的中华文 化,使中华新文化配合世界文化的发展。 这一切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冲激,而协调以 至融化的过程,旁证了文化冲突在东方儒 家思想世界中是不会发生的。
东方文化却未曾像这样的大规模地 “冲进”西方,东方文化的进入西方便不会 引起冲激,更不用说是冲突了。因此〈文化 冲突论》是缺乏历史根据的。(按s东方文 化的禅理,佛学,孙子兵法等在西方世界 引起兴趣,而不是冲突。)
用文化冲突寓意武力冲突
亨廷顿所看到的文化冲突结果,将是 武力冲突。他认为“那些因为文化与能力 的缘故、不想或不能加入西方的国家,会 藉着发展本身的经济、军事及政治力量与 西方竞争。它们透过推动内部发展或与其 他非西方国家合作来达到这个目标。此种 合作最突出的形式是儒家一伊斯兰的连 结,目的是要挑战西方的利益,价值与势 カ。”又说:“儒家一伊斯兰的军事结合 已经形成,立心从成员之间(主要是指中 国输岀军事及武器技术)获得所需的武器 和技术,和西方的军事力量抗衡。”
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主要为美国) 在军事及武器技术方面,仍是站在霸主的 地位,非西方国家由于摆脱了控制而能够 发展本身的经济、政治力量,并进而加强 军事力量,最大目的只是求取平衡(实际 上还远未能取得平衡),旨在保护本身不 受西方的军事威胁而已。西方指为“有意 扩张军事实カ”,但它们的军事实カ无论 如何不能对西方构成威胁。
亨廷顿从〈文化冲突〉出发;最后提 出了可能带来的“军事冲突”。他除了强 调西方圈子内的国家必须加强合作,并把 可能拉进西方圈子的国家(俄罗斯和日 本)拉拢进去,来对抗儒家与伊斯兰国 家。他又建议西方(美国)保持在东亚与 西南亚国家的军事优势,并且要西方放纵 “削减军事力量”的步伐。他认定儒家与伊 斯兰国家作“假想敌”之后,也要分化它 们,在它们之间制造冲突。
明显的,这是要保持西方在儒家与伊 斯兰文化地区内的军事优势。因为西方的 政治和经济优势,在这些地区已经弱化而 不能再颐指气使别人了。
(文化冲突论〉不过是西方学者如亨廷 顿般发出的“狼来了”的呼喊,以文化为 幌子来掩盖尚武论调,促使西方保持军事 优势来控制世界的野心。
笔者最后还是要强调:不同文化初阶 段接触时所发生的冲激最强,最可能带来 其他(像军事、政治)形式的冲突。不 过,当不同文化经过了接触之后也必然的 减少了冲激,并提供了融化及进ー步融合 的可能性。武力(军事)则不然,初阶段 接触的冲激最弱。在这阶段若无法加以消 弭则冲激愈来愈强,最终是决定胜负的大 规模冲突。
要保护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发展,并终 极的以达致普世文明为目标,人们必须致 力于文化求同、融化和融合。强调文化冲 突的无法消弭,并导向维持军事优势,准 备最后的武力冲突的理论,是ー种极具危 险性的呼吁。
<D
“文明的冲突”
有问号
・张碧芳
人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以上的流血战 争及冷战洗礼之后,好不容易オ抵达ー个 历史分水岭,结束了意识形态的抗争。
正当ー个比较乐观、和谐的世界景象 逐渐在世人眼前呈现之际,美国哈佛大学 政治系的亨廷顿教授,却提出了危言耸听 的论调,说冷战结束后,世界将迈入另ー 种形式的对抗,即“文明的冲突”,并且 预测儒家文明与回教文明会连成一气,对 抗与打进西方文明。
基于“文明的冲突之难于避免”,亨 廷顿于是呼吁西方国家开始提高警惕,采 取必要步骤作出调适,包括抵制回教与儒 家国家的军事扩展、放慢削减西方军事カ 量的步伐、利用儒、回国家之间的文化差 异与冲突等。
细读“文明的冲突? ”后,我的感觉 是:这篇文章可糟透了!不但是作者所釆
用的大前提不正确,就连他所引用来支持 其观点的许多历史资料都不正确,使到这 篇文章缺少了学术价值。
可以这么说,倘若西方国家认同他的 “文明冲突论”,“冷战”可能会持续, 因为,那意味着西方人将抱着窄隘、偏 执、对非西方文明有深切成见而对本身文 •化却具有强烈优越感的态度来看待人类的 问题。这是世界和平的大害虫。
我不是研究历史或政治学的专オ,但 做为ー个向往世界和平、和谐,且深信 “整个世界是ー个共同体”,及“地球的 问题是所有人类共同的问题”之理念者, 我愿以“不吐不快”、“有话直说”的方 式来发表自己的感言。
首先,要指出的是亨廷顿那错误的大 前提(False premise) 〇
⑴文明(Civilizations)
亨廷顿争论说文明是个文化的统ー 体,他不管文化本身是不断在演变的,他 硬硬地把白种人分为西方人,黄种人分为 中国儒家,中东和巴基斯坦分为“回教 人”,印度分为“印度教人”,就好象是 说不管你是大马华人还是美国华人,或是 在天安门广场上争取民主的中国学生,我 们都会以同样的眼光,同样的手段去对待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如果有一天中国军队 侵占大马,我们会保卫大马?还是会说: 哦,侵占我们的是中国军队,我们不必抵 抗,让马来人去保卫国家好了。
亨廷顿也忘了白种人之间的长期战 争,例如: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 的冲突,在德国打了 30年的宗教战争, 英、法之间的成见,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 与波斯尼亚互相倾轧无辞的历史证据等 等。西方人,这个词儿太笼统了。
最糟糕的是他在文章内指出“文明” 内涵的分歧,但对他来说那些与分歧都不 是关键。一方面他说:“他属于的文明是 他最强烈认同的而又是广泛累积的,但另 一方面他又说白种认同是会变的,造成文 明的界线不停改变。说完了这个论点之 后,他却又坚持说,文明分歧是很基本 的,不容易被改变,世界文明交流越广, 本土文明对外来文明的成见就越深,对自 己的所属文明却越来越认同C
照他的意思,即美国的黑人会和非洲 的黑人成为ー个文明;美国的天主教徒和 全世界的天主教徒会成为ー个文明;全世 界的犹太人会心连心;全世界的中国人会 回归为以孔夫子思想为主的文明;世界各 地的回教徒,从温和派的回教徒到极端的 回教徒会成为ー个文明;印度会成为ー个 以印度教为主的文明等等。
...文明分歧是很基本的,
不容易被改变,
世界文明交流越广,
本土文明对外来文明的成见就越深,
而对自己的所属文明却
越来越认同。
ぐ・:

⑵西方与非西方对抗
竖立了以“文明”为大前提之后,他 的次要前提是“西方”文明是代表自由和 民主的,非西方文明的国家(non-west-ern Civilization)的文明,从回教、儒 家、日本、印度教、佛教或保守文化为代 表的,则和人权及民主观念对抗。“大同 文明”(Universal Civilization)是西方的 概念,和亚洲社会的特定观念格格不入。 以后,这些不同的文明会在世界舞台上争 霸,而现在操纵着经济和军事大权的西方 国家,将会面临非西方文明(非民主文 明)的排战。根据他的论调:
“如果非西方文明国家有一天操纵世 界的军权,那西方文明就遭殃了,因为他 们不会 怜悯’西方人’,不会民主的对 待他们,后果会不堪设想。.....”因
此,他建议北美洲、欧洲、南美洲、日本 和苏联加紧合作,宣扬西方的文明,保持 它们在东亚和西南亚的军事实カ,搪倡对 西方有利的国际组织,让那些亲西方思想
的“非西方文明”的居民加盟此类组织,好 让两文明相互了解到和平相处的优点。换 句话说,短期内,西方国家应备战,长期 内应促进文明的沟通。
很明显的,亨廷顿代表了老一派的美 国学者,他的“文明观”乃引据(Arnold Toynbee)写的“文明的盛衰”的论调作前 提的。其实,他不必用“文明”这个字眼 来分析局势,也不可能用文明来解释局 势。现在的资讯交流那么发达,加上经济 交流能够缓和文化的不同,民主和人权的 观念不再是西方的专有观念。
经济发展和合作是不会造成战争的, 因为各方面都会受益。然而,如果ー个文 化形体被另外一个文化形体迫得没饭吃, 或没机会发展,暴力就会发生。这种暴 力,在ー个国家的内部最容易发生,爱尔 兰,南斯拉夫,南非,以及伊朗,例子多 得很。在国际的范围来说,国与国之间的 战争越来越耗费,多年来的劳民伤财已经 造成苏维埃瓦解,东西德复合,巴勒斯坦 和以色列谈判和平,甚至英国和爱尔兰革 命军也在谈判,南北韩逐渐打开讲和的门
等等。
世界在逐渐转向和平,却有各方面的 中、西、回、印,学者宣扬戒备军カ,扩 充武器储备的学说,国与国的战争也许就 是因为这种无知而产生的。
以“经济”来分析冲突,就如以“文 明”来分析冲突ー样,何谓经济?何谓文 明?倒不如用利害关系来分析局势的发展 〇如果ー个国家或整个民族到了不会再损 失什么的地步,而战争或暴力能够为它取 得它所要的荣华富贵的话,相信它就会选 择用暴力。
如天安门事件,“生事”的是中国大学 生,从初期的抗议党员子弟享有优先权 (利害关系)转为反共,本来不施高压手段 的共产当权派一旦看到自己的地位被威胁 (利害关系)而改变他们的对策。
又如10年前,我们会想象到台湾人到 大陆做生意的情景吗?那些被国民党洗脑 的反共的台湾人会受大陆欢迎?利害关系 嘛。
不难发现,凡到过亚洲经商的外国 人,对亚洲比较没那么的成见,而曾跟外 国人经商过的亚洲人,也比较开通。西方 社会不断地在检验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东 方社会也在不断地检验自己的长处和短 处,回教国家也不断地反省着自己的长处 和短处。回教徒真的是这么可怕吗?每个 非洲人都是那么野蛮吗?每个外国人都象 亨廷顿说那么文明吗?
以前的人也许会在一国的领袖的呼吁 下断送自己的生命,但以后的人应该会冷 静的以人文博爱和平共处做考量,并且扩 展经济的合作,而现在的人应该为这个理 想而努力以身作则,并且教育下一代去尊 敬异已。毕竟,我们都是人。人类如果不 能和平共处,我们只有面临消灭,核子武 器巳经不是小儿科的把战,希望我们人类 永远也不会以经济、宗教、人种、国家和 环境作为藉口,来毁灭人类和这个宝貴的 地球。
通典
SUMMER 1993
1'hc Clash of Civilizations? 1 SAMVKh P. MtJNTtNGTON
S hould Ukraine Star Nuclear?.
A Deltaic JOH Ji J. AND STE-V^N I».
Serbias Profile
AlxEKSA DJJLAS .
Aho an (>:; Hdlhtn
A Brief I I istonr of Ethnic Cleansing The Case for W ar Crimes Trials and UViliam on Bosnia
The Next < »rear Arms Race
Clin ton's EnKfginglrndc Pol i ey
Su perpower Withou t a 膈。「d
XMN TON,幻,
$7,95 IN ひぎ A ' *8.05 t* C A K ABA
记得有人说过以下的话
"武争及无如也戒的"
麻命上苍,亨鬼槌夜"K朗的冲 史”次章的林題上,訂了小问号。
“よ明的冲突?"
—— 那只星一个丸僞了後後与態 观的问号。 @

“文明的冲突” 的数个盲点
・郑云成
.奥连战略研究所所长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预测文明差异将取代意识形 态或经济而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冲突主 因,其“文明的冲突?” 一文引起了学术 界广泛的讨论。
文明的差异,广义而言,通常产生在 不同族群之间。因肤色与血统的纽带关系 而决定。然而纯粹的肤色与血统却不是唯 一的界定因素,它还牵涉到文化、宗教、 语言、习俗、历史,及制度等的共同客观 的各种外在条件。也因为如此,文明的归 属通常混和着自身的认同以及社会的认 同。但往往社会的认同将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人种的区分太简化,而族群可以伸延 到繁多的枝極,亨廷顿的文明界定范围在 世界的七至八种文明上:即西方、儒家、 日本、伊斯兰、印度教、斯拉夫ー东正 教、拉丁美洲及非洲文明等。从作者的划 分讨论,我们不难发现两点:(一)除了 伊斯兰之外,其他的规划带有血缘性的纽 带;(二)基于伊斯兰教国家的宗教意识培 养起来的亲密关系,以及庞大的影响力而 圈定。虽然如此,作者的全文讨论重点却 环绕在西方与非西方,以蛛丝马迹的零星 论据,将之串联成其他势カ的企图凝聚形 成非西方,以对抗西方势カ。例如将中国
贩卖武器及武器技术给中东国家喻为“儒 家与伊斯兰国家的军事结合已经形成”, 就显现作者过于草率的武断。或许我们并 不了解中国是否为纯粹的商业目的或另有 用意,然而,没有实际的军事结盟证据的 表面推测,是不该妄下判词的。
文化异同之亲疏关系
作者强调共同文化的认同跨越了国界 的藩蔥,回教国家伸援回教国家,而相同 的儒家文化促进了中国、香港、台湾、新 加坡及其他亚洲国家华人社会商业活动的 联系。他认为这些相同文化的族群在某ー 族群遭受危难时,最终必站在同一阵线上 与另一个族群对抗。然而,国际形势并未 完全如亨廷顿所描绘的ー样。在实际情况 上,国界仍是一道阻隔的城墙。我们是很 难想象如果新加坡与他国有军事对峙时, 中国或台湾会基于文化的认同而派军助 阵。此外海湾战争时,也并没有其他的穆 斯林国家在危急时给予伊拉克实际的军事 援助以对抗美国,只是表达支持的声明而 已。甚至是ー些奉回教为国教或回教徒占 绝大部分的国度如马来西亚及印尼,在当
时还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保持观望或下意 识的支持美国的行动。在认同宗教的信仰 之后,是否需要放弃原有的文化特质而取 纯回教文化仍是ー些民族内部争论不休的 议题。而回教除了原教旨主义,还有一些 不同的派别国家。因此,简单的将回教势 カ统成一体的分析确有着无可避免的盲 点。
文化的执着与舍弃
在另一方面,语言学家统计,下世纪 将有百分之九十即五千多种的弱势语言将 消亡。这也证明一些国家或民族并不会坚 守本身的文化或语言,在“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的道理下,纷纷放弃了自身的部分 文化,而企图加入强势文化的圈子,例如 新加坡跟着世界经济变动在语言上的见风 转舵,足可证明文化的差异非一成不变, 或是执守成顽疾,而形成国与国之间的流 血冲突。
在意识形态的冲突消散之后的新世 界,经济建设的追逐几乎是大部分国家之 大趋,要让某个国家放弃此想而基于文化 之认同而不顾一切牺牲生命保卫另ー个国 家的生灵是近乎天方夜谭的神话。然而, 不伤及生命流血的经济协作却是大家尤其 是华人这被喻为“经济动物”的族群所乐于 开展的。散居海外移民的华人最能表达他 们的天性——致カ发展财富而不谈政治。
最近美国与日本的贸易会谈破裂,美 国决定批准制裁日本手提电话,以向东京 施压,但是美日这场一触即发的贸易战, 也并不由于“语言不通“或文化的差异所引 起,而是双边贸易逆差所造成。在市场经 济挂帅的趋势之下,我们甚至还看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所种下的种族恩仇早巳烟消 云散,至少在政府与政府之间却是如此, 日本天皇在1992年访问中国,并没有引起 任何的不愉快事件。马来西亚首相更在 80W将日本奉为“向东学习“的对象。
作者将文明的冲突搬上国际政治舞
台,而这篇文章所以引起广泛注意的另ー 个原因或许是作者故意在字里行间谈及西 方文明的独尊地位已经受到“非西方”文明 的威胁。虽然作者将世界文明划分成几 个,但却将其他文明归纳成“非西方”,并 将之形容已逐渐串联在ー起以对抗“西方” 文明,甚至有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之虞。
国际或国内的文化差异
与其将文明冲突的视角放在国际,不 如将之转移到拥有多元文化国家的种族关 系的讨论来得更有意义。毕竟国际间的交 流往往只是在表层浮游,而国内却深沉至 国家的文化政策及民间的生活交融中,因 此文化的差异导致冲突的可能性远远比国 际政治的冲突来得大。波斯尼亚的种族清 洗,中国少数民族与中国中央政府的纠 纷,美国洛杉机黑人暴动事件,苏联的瓦 解,甚至马来西亚“土著”与“非土著”之 分的政策等等,都在在道出了文化差异在 ー个国家之中,可能引发的暴动与流血事 件的潜在危机。而作者在探讨ー些国内文 明的冲突,却将之混淆在国际之间,犯上 划分不清的毛病,因此在预测国际关系上 说服力不足。
多元文化国家的文明差异探讨有着实 质解决种族纠纷的意义,美国纽约教育厅 于1991年公布了 “文化相倚宣言”(A Declaration Of Cultural Independence), 但在学术界与舆论界里却引起了轩然大 波,因为这份宣言的目的旨在提倡多元文 化观点,以纠正美国当前教育忽略非白人 文化的偏失。由于反对声之炽,要到修改 教育课程纲要的阶段仍有好长一段路,这 也让我们看到文明的差异所产生的严重观 念问题是根深蒂固在人民与及ー些“有识 之士”的脑海里,不能真正以人权观点纠 正种族之间的文明优越,特权,或歧视, 必定恶化种族之间的和谐关系。西方与非 西方的文明冲突的国际关系探讨,反而显 得没有什么大意义了。
(D
国郑州大学教授李小江 在〈夏娃的探索〉这一本书中 专辟一章探讨妇女文学。她 说,妇女文学有两个要点,一 是反映情感生活,ー是揭帀妇 女问题。妇女问题,换言之, 也就是妇女生活的基本面貌和 主要追求。
男性作家著作,并不是完 全没有触及这两大要点,但是 他们对待它,还不如女作家那 般执着与重视。一些与女性切 身相关的问题,好比家庭主妇 对家庭的恐惧、厌倦;女性在 田亲这“天职"和现实中的挣 扎,堕胎和領养子女,以及近 期职业妇女家庭,职业如何兼 顾的烦恼等等。男性作家几乎 完全没有兴趣反映,女人的痛 苦、悲伤、挫折、矛盾,似乎
弃婴、 性道德、 我
Jハ!国这些年来,不断发生 弃婴事件,而当事人多芈是女 生,值得叫人担忧,并且对ー 些社会价值观作出反思与批 判。
为什么会有拜婴悲剧? 因为有性关系发生。
发生性关系,有了身孕, 就得把孩子抛弃吗?
为什么不敢或不愿面对现 实,坦然地将生下的孩子留在 身边,抚育他长大?

只有靠女作家作为代言人来代 为宣泄了。
在男人眼中,ー个家庭主 妇不出外工作,生活完全由他 照顾,应该是十分好命了。好 比马来女作家Salmi Manja的 小说〈雨要下,就一次下吧〉 中的丈夫,就对太太说,你在 家里有吃有喝,还有什么不满 意?但是,他们忘了,太太 不是面物,她是ー个人,她不 喜欢日复一日的枯操工作,她 需要关怀,她需要朋友,需要 尊严,也需要一些自己的时 间。
女权运动倡导人西蒙波娃 曾把緊琐的家务比喻为西西弗 斯的惩罚,西西弗斯是希腊神 话里的悲剧人物,他被天神罚 将一块大石由山下推往山顶,
可是每当石头一到山頂,便会 滑下山去,他只有日复一日的 做着同样的工作。家庭主妇, 其实就是活生生的西西弗斯, 衣服、盘碗、居处弄脏了,脏 的洗干净了,日以继夜重复, 她们仅仪为了维持现状便劳碌 ー生。
英国一也社会学家Has-nah Gavron皆著专书〈被囚 禁的主妇〉反映家庭主妇的烦 恼与痛苦。她笔下的女性为子 女、家务忙碌,没有薪酬、没 有社会地位,除了依帳丈夫, 没法真正独立。她们其实也想 有自己的天空,但是孩子谁 顾,家事谁做?丈夫也不见 得会同意。为了对家庭的爱, 她们牺牲自己,将大部份的时 间局限在几十尺的花园内生
活,她们心中盼望的只是家人 的赞美,鼓励与关心。
可是即使要求这般低,一 般主妇还享受不到。因为大多 数男人把主妇持家当作理所当 然,好则应该,做不好则怒目 相待。一些男人更因为太太成 天在家赶不上新潮流而另姑新 欢,主妇的悲歌更是唱不完 了。
家庭事务,男人看作鸡毛 蒜皮,女人却在文学中专心描 写。尽管男性批评家把这类作 品喻为“肚脐眼》,不屑一 顾。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肚脐 眼文学,女性的心事更无人 知,心情更无人了解,而两性 对峙的局面也永远没法解决。
性教育
・张碧芳
这个问题,勾出了许多层 面的社会问题与考量。
从女性的处境而言,她们 一般的心态或作笞,不外如下
(-)婚前性行为,是很 羞家的事;
(二) 未婚先孕,是不道 德之举;
(三) 害怕面对社会及家 人、亲友对未婚妈 妈的谴责。
很多人会问:既然有怕 a,惭棟,畏责的想法,何故 当初允许性行为发生?
其实,我们的社会在处理 拜婴,或涉及到性道德方面的 问题时,总是惯性地扩大及渲 染女性的行为。人格及家庭情 况,对于社会风气、文化、传 媒在性意识和性诱惑方面的长 期推波助澜,却视若无睹,不 以为然。
以最近在吉隆坡增江发生 的"野狗衔女婴”事件为例, 本地其中一家华文报章以女生 的哥哥"永不原谅田亲"为标 题釆处理弃婴新闻,片面且极 误导性的在向社会人士暗而 :“拜婴悲剧是女生的田亲造 成的"〇
(・转第20页)
知的丑陋
・刘锡通
4^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已 经僵化和落后,有碍于社会的 逬步与发展,这是事实。
西方传统文化,有许多富 有活力,符合时需,有利于促 逬国家的繁荣与强盛,这也是 事实。
对于僵化和落后的东西, 我们应该放弃。
对于富有活力,符合时需 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习,大概也 不会有人反对。
百多年来,中国经过鸦片 战争的洗礼,知识分子一直受 到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所困 扰。在中西两种文化的取舍课 题上争论不休,冀望探索出ー 条可行之道,以振兴国家民 族。对于要怎样看待自己的传 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学者的议 论与著述也很多,同时也很广 泛与深入。不过很少看到这些 学者会自我闭塞,去排斥外国 文化的优良部分,反而是ー些

(文接第19页)
要有效控制或灭除诸如弃 婴之类的社会问题,我们有必 要学习先放下性别歧视思想, 以较为平等目中性的视角去对 待及分析问题。
性道德的双重标准,在弃 婴课题上,尤其对女性不利及 有欠公道;传媒在以"狠 毒-、"无情”、"无人性.等 字眼描述女方抛子作为之际, 对男性的下落不明、神秘性、 不负责任、逃避现实等行为, 却极少加以严厉批判,似乎视 女性为罪魁祸首,这显然不是 正确及公正的处理手法。
社会有必要重视性道德偏 差之问题。男性必须要学习善
待异性,在感情及权利上给予 尊重,并且考虑到女方的处境 与前途,以确保未婚妈妈的厄 运不会发生在她身上。
在性诱惑,性暗示处处可 如可闻的今日,除非我{门对性 教育观念有所误解,以有色的 眼光对待它,并视为淫海、污 秽,否则不会肯定性教育的重 要和迫切性。
从未婚妈妈个案中,我们 可大概知悉当事人在“以身相 许”时,所持的心态不外如下
(-)他说若是爱他,就 得献身给他;
(二) 对方当时只是好 奇;
(三) 双方思想状况迷乱 不定;
(四) 女方被迫或幷未同 意发生性行为;
(五) 男方被女方的肢体 语言或讯息误导而
«跨越雷池”;
(六) 双方以为不致于会 那么倒零怀孕。
牲教育的全面推广与落 实,肯定能协助青少年仍对两 性关系内涵、人际关系伦理、 感情及人格净化与提升方面的 认识,尤其为他们提供未来家 庭生活的辅导,以确保未婚妈 妈及拜婴问题之不再产生。
在处理青少年问题上,我 们应该釆用同情心及更宽容的 态度。须知,青少年行为与思 想乃是社会风气及文化的副产 品;先有腐败或病态的社会, オ有所谓"堕落”、“有问 题”的青少年。
弃婴事件给社会带来的问 号是:我们到底为青少年提供 了一个怎么样的生活空
一味固执要使中国"全盘西 化”的学者的议论,引起了问 题,产生了一种民族虚无主义 隻!思想情堵,使民族失去自信 カ。这种沮丧与自我否定的言 论,直到今天还像幽魂ー样忽 隐忽恥
最近中国隆重纪念毛泽东 百岁冥辰,英国广播公司BBC 播出一部关于毛泽东的电视 片,该片刻意描绘这位已故領 袖的性生活,并虚构所谓秘 闻。北京认为此节目故意伤害 中国人民的倩感,因此通过外 交部向英国提出强烈抗议。对 这件事倩,亚洲周刊在一月二 日刊载〈笔锋〉的评论这样说 :BBC虽然用的是英国国库 的钱,但编辑方针一般来说颇 为独立,英国政府也常常奈何 它不得...。北京其实对英
国国情了解甚少...〇大人
物性生活秘闻,一向是英国大 小传播媒介最热衷,也是最卖 钱的永恒主题。英国王室的私 生活不时被传媒翻了又翻,査 了又查....。"它又说
:“BBC电视片中关于毛泽东 性生活的内容,只是传播ー些 野史,并非严肃的历史研究, 史家会对此存疑而不予定论。 但北京如有不满,首先就应拿 出事实澄清,而不是骂人,更 不能抱着为尊者讳的旧传 统。"“因为人民的知情权被 视为很重要的原则。北京当局 如不能尊重本国人民的知情 权,至少不要用自己的国倩作 为西方传媒的行为标准,在国 际社会中自暴其短。”
读过这篇评论,不难观察 出这是一位“西方文化凡是
派"的杰作。其霸道之处是强 人所难,硬要人家接受西方的 垃圾文化Punk Culture ;作 者并且默许BBC为了赚钱, 有恣意诽谤抵毁人家,当人家 提出抗议时,还怪人家不懂英 国国情;同时明知剧倩内容是 野史,还要人家拿出事实澄 清;而诽谤对象原就不分尊 卑,还怪人家抱着为尊者讳的 旧传统;尤有甚者,竟把诽谤 罪偷龙辑凤成为知情权,还要 教人家不要用自己的"国倩》 作为西方传媒的行为标准。这 一切都说明该篇文章的作者, 崇洋思想已经达到极端,不分 是非黑白,把西方文化全盘照 收不误。假如一个人为了赚 钱,用诱人的倩节,将自己的 田亲或姐妹描写得像个妓女, 并乘其不察偷拍她{门ー些不雅 观的照片公诸于世,而其家人 还若无其事,不加以干涉,那 是他家内的事,别人管不着。
但是如将邻居的田亲或姐妹也 给声绘影地描述成为水性杨 花,不顾道德的女性,那他将 自讨麻烦,更遑论要人家拿出
事实澄清。这种做法不惹人家 大动干戈打个头破血流オ怪。 伤害人家的感情以自娱原就是 很缺德的事,更何况其目的只 是在赚钱。把诽谤狡辩成为知 倩权。如果其立论被接受的 话,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知 情权的保护下去诽谤抵毁别 人,这是什么逻辑。
时下评论中华文化与中国 人最具震荡力的学者当推柏 杨,他主张“绝对崇洋,但不 蜻外・,但是绝对崇洋不娟外 往往只是ー线之差。上述的评 论不晓得算不算是!®外。
如果一味以洋人褒贬定是 非,一律以洋规洋矩作标准, 大概也离幵丑陋不远吧。只怕 是!§外而不自知,这正符合柏 老说的:“我们的丑陋来自我 们不知道自己丑飽»,哀哉I
扌艮章揭发某些披着辅导羊 皮的辅导员向女性嗝财骊色的 勾当,的确使许多人大为惊 讶。其实,世间任何一种行 业’都有人假借美名以遂其个 人的私利的。
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1 导这种玩意儿在我们社会流行 幵来,大约是十多廿年的光景 吧。在这之前或者是我青少年 的时代里,是没有听闻过的。 那么,那个年代里的青少年难 道就没有苦恼的么?有的, 但我们依靠的是自己的或朋友 的力量去解决。
或许你会问:浦导是好 呢,还是不好?我的答案是 :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现在好多学校都有妄司辅 导工作的老师,可以为年轻学 子蜉解心中的苦恼、生活中的 难题,这当然是好事。好些团 体也兗相筹办这种活动,这说 明人们对之的重视。于是,有 人觑准机会,设什么中心,创 什么班,招生收费,或者以救 世自况,四处招揺,顺便贩卖 宿命论、宗教意识。好些青年 趋之若奮,一有难题,也不认 真去思索和检讨,就去什么浦 导,以为摸到一把便当的钥 匙,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有 些家长也不善分辨正伪,也不 懂得如何为自己的子女分担忧 患,便糊里糊涂地鼓励子女去 参与,所以一些可以避免的灭 难和不幸便会发生了。现在报 章揭露骗财骗色事件,不过是 一斑而已〇
痈导輔导,它出现了一种 负面的作用,这是人们所忽视
的,那就是:塑造出另一祥迷 信,使青少年懒于思索和自我 寻找解决之道,以为只要找到 导师,辅导一番,就平安大吉 了。
以为人生是一条平坦的道 路,那是心造的幻想;一遇难 题,便垂头丧气,不成人样, 要靠导师来扶来拖,那是展 头I鲁迅当年就告诫过青年 不要迷信什么导师之类,要相 信自己的能耐。爱迪生说得更 为直截了当,他说:’任何问 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 的事是没有的。要是你果真弄 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 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懒汉。"
现在,我们社会出现一大 批“懒汉”式的青少年,是由 来有自的。要而言之,就是这 些青少年没有经历过什么磨 练,也不知人世的况味,眼光 所盯的仍然是鼻端,所以一遇 困难挫折,就容易泡气,容易 揺摆,或往消极方向滑下去, 或等候"导师”救命。西天路 上尙且有妖怪假设小雷音寺吃 人,而人间既非净土,谁敢断 言自称是导师之流不是邪恶的 化身?
我想,与其修修补补,倒 不如做点扎实的工作,那就是 :让青少年多了解现实,认识 人心和世界;点燃他们自强不 息、奋发向上的火炬,让他们 在顺境中稳步向前,在逆境中 敢于独自奋战1
(1994年1月17日夜草, 19日定稿)

一来西亚的首善之区吉隆
坡,近几年来不断的在发展与 建设,林立的高楼大厦、汹涌 的人潮、拥挤的交通、以及快 速的生活步调已直接使人感受 到这个城市充满活力与生机, 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背后,却隐 藏着令人杭心的犯罪与危机。
健全的社会发展应该是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能兼顾与并 逬,但エ业化的商业社会,一 切讲求功利,而衝量一个人的 们值标准也以个人的所得及金 钱来评断。当金钱主义至上的 观念扩散到成为社会上一般人 的价值准绳时,那原有社会的 道德与正义意识必然要解体。
马来西亚严重的失踪少女 问题,已普遍引起教育界及社 会人士的关注,单在1991年 就有一千两百五十七名女性失 踪;换言之,即平均每天有三 至四名女性离幵家庭,不告而 别,这反映传统的家庭功能已 失去子女的信赖,他们出走的 原因,包括有:与家庭成员冲 突、父田关系不和谐、父田管 教不当、田子关系僵化或被虐 待等。
女性失踪问题衍生出另一 个社会问题,即有多少的少女 是最终踏上从事卖淫的行业, 除了一些是自愿下海的之外, 有些是被逼陷入火坑而受涅媒 的控制,成为他们的摇钱树。
梦幻的城市?
早期吉隆坡著名的红灯区 武吉免登路的太阳大厦,不论 是华灯初上或烈日当空的下 午,年纪轻轻的少女,打扮得 花姿招展,穿着紧身衣、露背 装,过着不分昼夜的迎送生 涯,来自印尼、泰国、中国四 川、云南的姑娘也在这大厦逬 逬出出,人们“有色”的眼光 并没有使她们感到难为情。随 着吉隆坡新任总警长的"大刀 阔斧”展幵的扫黄,色情行业 日渐未落,还是化明为暗,走 向更隐麝的地方大张旗鼓,只 有好此道者才知其ーニ。
今年2月1日吉隆坡直辖 区庆祝成立廿周年纪念,市长 拿督马茲兰阿末博士,恳请所 有居住在吉隆坡的市民在这ー 天留在吉隆坡,他希望不论是 游子、过客、在这一天好好纪 念这个充满梦想的都市,了解 它如何从蛮荒发展成繁荣,记 取其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悲与 喜,成与败,把过去的种种教 训、好好温习,怀念与检讨, 共同使其脉搏更充满生机的跳 动,迈向更先逬更成功。
的确,市长感牲的谈话, 目的是要喚起近一百二十万名 住在吉隆坡的市民回溯这个城 市的历史,认同它,把它当作 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然而, 当我们回过来问到底这个五光 十色的大都会是否是个可爱及
・陈锦松
充满文化气息的安乐窝,还是 每逢周末及假日使你不知去 向,只有橡那些喜欢四处游荡 的青少年一样,在百货公司的 橱窗外、电影院门口或电子游 戏机场所留下你的足迹。
吉隆坡要变得可爱,并不 能只用ー块ー块的砖瓦堆砌ー 僮幢的大楼,用物质化的消费 品去刺激更大的物欲,而要引 逬更多的文化活动与表演,更 富有启而性的讲座及艺文展 览,让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及资 料、报刊更具吸引力来使寂寞 的人群可以自由的享用先逬的 设备来消磨时间。
吉隆坡每逢假日就有很多 人回乡,是他们对这个城市没 有感情?还是认为对它没有 留连之处?总想"逃离"这 个繁华而热闹的大都会?如 果我们去关心一下吉隆坡人的 休闲生活方式,或许可以找到 ー些答案。
请问,不回乡,他们假日 在吉隆坡能作什么?

・撅开原史新而
ー支三千多人的队砲, 其代表是来自全国各地华敎 界的组织,在鸟鲁冷岳福建 公会铜乐队及旗队带領下, 由加影育华中小学出发,绕 过加影币游行,然后浩浩荡 荡迈向加影华侨山岗的董教 总教育中心,而在那儿已会 聚了成千上万的同施。游行 队由来了,掀起了 "ーニー 九华教盛会”的序幕。
.ーニー九华教盛会”的 典礼,洋溢着豪情与澎湃的 壮志,震撼人心。它标志着 华文教育已步上一个"展避 待飞”的时代;董教总教育 中心已是建筑竣工的大厦。
董总主席鄭全强说:
’董教总敎育中心的创立并 逬ー步申办学院,是华裔民 族教育发展的ー项重大工 程。在舉府正致カ使我国成 为本区域高等教育中心之 昧,华社要在我国创立二质 华文高等学府,应该不是一 顶遥不可及的事。”
教总主席沈慕羽强调: 董教总申办的高等教育学 院,绝对不是ー间沙文主义 学院,而是ー间釆取客观态 度,推行多种语文教学的高 等学府。
沈慕羽也说:"华文是
华裔的田族语文,因此华裔 学习华文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门不能够做一个没有灵魂
的人。马来西亚又是我国的、ベ 官方语文,不僮国文,便难
于和友族平起平坐,至于英 文,则是国际语文。三语并 重,是有其相当的理由 的 这三种语文就好像 三把钥匙,可以帮助我们吸 收很多新的知识。
"ーニー九华教盛会”掀 开了我国华教事业的历史新 页,且让我们将"咏赞ーニ ー九华教盛会’’纪录下来, 作为历史。

£::~ノ
咏赞ーニー九华教盛会
今天,1993年12月19日,我化I在加影华侨山岗举办 空前的盛会----ニー九华教盛会。
为了发扬林连玉精神,我们庆祝一年一度的华教节; 为了激励未来,我(门纪念华文独中复兴运动20周年; 为了迈向理想,我们欢庆董教总教育中心第一座建 设;
独大独中》]影行政楼的落成开幕。
想起那披荆斩棘的日子,回顾那风雨飘掰的岁月,多 少的皿汗与辛酸,多少的盼望和期待。华教前辈的啊牲和 奉献,激励着我们前逬的步伐;林连玉导帅的崇高理想, 指引我们奋斗的方向。
争取创办独立大学那风起云涌的波涛,催醒了无数沉 陲的心灵;独中复兴运动那震撼人心的浪潮,振兴了华 教。今天,"维护给小,支持独中"的号角响彻云霄,・发 展民族高等教育・的鲜明旗帜,迎风飘扬。"振奋民族精 神,弘扬中华文化”凭谁9 ーー是我们単社和族群I
在漫漫的历史火河申,20年的时间微不足道。回想先 贤南渡,170多年前华教在祖国土地萌芽滋长,这段历史 也不算长;然而,正是这ー百多年的坚持,ー百多年的奋 斗,依靠华社的群体智慧和カ量,依靠董教总颌导的胆识 与远见,华文教育在回流滩头,礁石旋涡中,激发出辉煌 绚丽的光芒1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ーニー九华教盛会,这是一个 空前的盛会,ー个感人的盛会。它标志着的华文教育正业 在ー个展翅待飞的时代,它將以昂扬的姿态,跨越世纪,幵 创ー个崭新的纪元。朋友I这是人民的抉择,世界的趋势, 更是历史的必然。
"茫茫晓雾初开,皓皓旭日东升"经过风沙袭击,我m 的队匝更加壮大了;受过肘代洗礼,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强 了。国际大气候的契机,我们必须及时把握,时代巨抡的转 向,我们一定要跟上I
在这深具历史意义的日子,来自祖国各地的华教儿女, 林着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热爱,欢聚在这青葱翠绿、生气盎然 的华侨岗上。难得的ー次华教盛会呵,让我们满怀激橋,去 迎接下一世纪华又教育的朝阳吧I
八年抗毒官司 村民终于失败
我国最高法院于1993年 12月16日聆审亚洲稀土有 限公司的上诉,保留判词, 而于今日(23/12/1993)1 判。
最高法院的判决是:批 准亚洲稀土有限公司的上 诉,推翻怡保高庭下令该厂 关闭的整个判决及撤消高庭 发出的永久性禁令。
最高法院的判决,意味 着耽皿红泥山等地居民八年 来坚持抗毒的行动失败了; 换句话说,就是亚洲稀土有 限公司有权怏复,生产及操 作。
最高法院也判决红泥山 村民必须负责法院与高庭的 堂费,而亚洲稀土有限公司 可获得损失的赔偿,数额较 后将由高庭评估。
最高法院三司在六页的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亚洲 稀土上诉案,今日(16/ 12 / 93)在吉隆坡最高法院 审姑,法院暂时保留判词。
今早,约有三千名来自 红堀山等地的村民和[«助反 隔射抗塞委会成员,特包租 了四十一辆巴士,以及乘搭 货车与汽车来吉隆坡等候审 讯。
大约在疫晨四时卅分左 右,他们便先后抵达吉隆 坡,一群一群的人在法院四 周或对面的独立「场,等待 法院幵庭。不过,当法院审 讯时,由于席位有限,只有 一百名左右的代表获准旁 听。
亚洲稀上上矫案三千村氏景な听
亚洲稀主有限公司是不 满怡保高庭在!992年7月 11日下令关闭的判决,因此 上诉到最高法院。
怡保高庭承审此案的法 官拿督白瑞真(现已升为最 高法院法官),当时宣判居 民胜诉。判决厂方没有权利 豪兰拿乞红泥山工业区的 地点生产及储藏含有毒性的 瓣射性废料,并发出禁令禁 止厂方、其雇员或代理人等 在工厂内操作、储藏及存放 含有莓性的福射性废料,因 为有关活动已导致帰射气体 泄露到红泥山地区去。
法官也下令亚洲稀土有 限公司必须在十四天内,完 或清除所有含毒性的废料及 癌射性废料,并必须严格遵 守原子能执照局所订下的条 例,把这些废料埋藏在设在 不兰查(Mukim Of Belan -ja)的永久埋藏槽里。
怡保高庭的判决,使红 泥山居民取得一场光辉及历 史柱的胜利。
不过,亚洲稀土有限公 司在等待最高法院的上诉结 果期间,获准暂缓执行高庭 的判决。 6
简短判词中说,高庭裁决厂 方的专家证人黑泽教授所测 量的自然福射水平被人窜改 或操纵是不正确的,因为证 据清楚的显而黑泽教授的测 量数据是经过数年完成的, 数据没有显示有关璃射超出 受允许的水平。
此外,法院说,亚洲稀 土是由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及 原子能执照局发出执照逬行
轎反翩委鐵盟皺牡
毗助反隔射委员会主席 丘运达透露,该会将于2月 13日赴日本要求三菱公司停 止在亚洲土有限公司逬行生 产稀土。
他在15日晩举行的红尼 山居民大会上呼肝居民,不 要因为亚洲稀土案件谕了而 感到灰心。他强调:人民的
操作,除非亚洲稀土遵守法 律需求,否则原子能执照局 是不会发出执照的;同时, 如果亚洲稀土犯法,该局是 有权吊铠其执照的,因此是 由居民说服执照局指亚洲稀 土的操作危害他们的健康。
最高法院指出,总的来 说,对于真实及科学的证 据,高庭的裁决已经犯上法 律上的错误。
力量与日本国内的吏持力量 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他 说,他们反毒的斗争获得日 本廿五个团体的支持,同 时,三菱公司曾于!992年7 月许诺如果人民反对,该公 司不打算继续生产。因此, 居民若继续奋斗,仍然有希 望达到目的。 您)
官司员诋打胜 亚稀广决关削
1982年设于毗助州拿 乞,近数年来引起当地居民 抗争反对继续操作生产的亚 洲稀土有限公司。虽然在上 个月(即23 / 12 / 93)上诉 最高法院得直,推翻怡保高 庭的判决,可以继续操作生 产稀土,但却在今日(18/ 1/94)宣布关闭,停止生产 稀士。
亚洲稀土有限公司董事 都今日的文告指出:亚洲稀 土有限公司于1982年在拿乞 生产稀士。在八名红泥山居 民的兴谈下,怡保高庭于 1992年7月下令该厂停!t操 作。ー个月后,最高法院宣 判哲缓执行有关庭令。不 过,为尊重红泥山社群的感 受,并没有恢复生产。
1993 年 12 月 23 S,最 高法院判决亚洲稀土上诉得 直,推翻怡保高庭的判决, 肯定亚洲稀土厂的操作是合 法的。
文告说,该公司已重估 了亚洲稀土工业在马来西亚 的前景,发现主要原料,即 独居石,一种锡矿的副产 品,在马来西亚的矿业没落 后,已难于获得。这造成在 马来西亚的稀土工业已无法 和世界大生产国中国兗争。
另一方面,毗助反福射 抗毒委会主席丘运达形容, 亚洲稀土有限公司的关闭行 动,对居民来说,是沮来的 春天,但还是值得高兴的喜 讯。

大专技术工科 允英文作媒介
首相马哈迪医生
首相与哈迪医生今日 (27/12/93)表而,内阁已 经讨论决定,政府将尽快允 准以英文作为本地大专院校 的工艺与技术科目的教学媒 介语。
他也透露,让外国大学 在本地设立分校的计划,可 能在明年落实。外国大学可 以在无需修改大专学院法令 的情况下,在我国设立分 校,只要它们遵守我国法
あ月推行 珠尊襟在
在各源流中小学推介珠 算课程的计划,明年6月即 可落实推行。
教育部副部长月镇安博 士于今日(29 / 12 / 93)向 南洋商报访员透露,教育部 将拨款568万元,作为推行 此计划的经费。
他说,根据教育部的硏 究,使用算盘可帮助学生掌 握加、减、乘、除的数学原 理,同时有助于启发学生的 思考能力。
律。
首相强调:"我们认为 只有一个民族成功,他的语 文才会被尊重。假如这个民 族不成功,即使他们如何坚 持语又政策,他们的语文也 不会被尊重。»
首相今天是在推展我国 第二种国产车’鼠鹿”的标 示仪式过后,对记者发表上 述谈话。 酒
各源流小学 将共用校园
(吉隆坡三日讯)教育部 长拿督苏莱曼道勿今日披 露,他已经决定将超过ー个 源流的学校集中在同一座学 校建筑物,并归同一个行政 管理负责。
他说,在必要的情况 下,华小、印小及国小将会 设在同一个建筑物下,这些 学校可以共用同一个图书 馆ゝ食堂或其他设备等。这 些学校将拥有各自的校长。
目前,砂券越有十间学 校已经实行这项制度,在柔 佛也有一所学校这么做。@
人耳•后实施 余日制微な
(吉隆坡三日讯)教育部 决心要在公元二千年让全体 人民在不分种族、宗教及背 景下平等的获得受教育机 会,并在所有中小学推行上 午八时至下午四时的全日制 教学目标。
此外,政府将设立二十间 初级学院来取代先修班,以及
兴建三间新大学,包括幵放大 学及学术大学。
教育部长拿督苏莱曼道勿 今日宣布敎育SJ所制定的"主 要教育目标”时也指出,政府 希望在未来六年内的教育政 策,确保所有儿童在5岁就入 学,建立一个国民教育制度, 在团结国民的前提下,将各源 流的小学建设在同一建筑物及 共用设备,例如图书馆及食堂 等。
他说,这项"主要目标” 也计划将师训学院及技艺学院 提升成为大专学院,以及确定 有三十巴仙年齢介于19岁至 24岁的国民,有机会在高等 学院硏读。
拿督苏莱曼今日在教育部 为"教育服务宪章”及“主要 目标”主持推介礼时如是披 露。出席这项推介礼者包括副 教育部长彩麦克杠益、教育总 监拿督莫哈末旺再希、教育部 秘书长拿督莫哈末诺汀、各州 教育局长及官员等,惟另一位 副教育壑长拿督回镇安因在外 而未克出席。
<<中心四足起 段卷中师赍镖セ
设于加影的董教总教育中 心,从4月起将为浊中教师幵 办短期师资训练课程。中国及 台湾的大学已经同意派遣教授 学者教导有关课程。
董忌副主席兼森州华校董 联会主席陈松生在元月十日在
共用商0 4絶 华せ夜孑堂筮
教总主席沈慕羽今日(4 B)认为,教育部长前天宣布 将推行的各源流小学“共用校 园.的措施,是一项重大问 题。他希望董教总、华团、华 人商会与文化机构,必须对此 事件达致共识。沈慕羽 说,早在六、七年前,当拿督 阿都拉巴达威任教长时,已经 提出"综合学校”的概念,当 时董教总都表布不能接受,結 果这项概念改为学生交融计 划,即让各族学生在ー起活 动,例如体育活动、互相交 流。
他说:"教育部长旺天表 帀综合学校拥有各自的校长, 不过却实行中央行政,那么各 校校长是否拥有绝对自主权, 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酒
芙,作出上述宣布肘也指出: 由于筹款成绩已突破预订目 标,董教总教育中心的教师宿 舍,将由四层楼增建至十二层 楼,以便容纳更多海外教育专 家与学者前来为独中教[提供 在职训练。 酒
・教总主席:沈慕羽
每年有两万学生 被拒于大学门外
为了普及我国教育政策, 政府决心在公元二千年之前, 即未来六年间,再建三所大 学,包括师范大学,幵放大学 与普通大学。
副教育部长冯镇安博士今 天(1月13日)作出上述透 露时也说:一旦这三所大学如 期完成后,也将提高我国莘莘 学子逬入大学就读的机会。在 去年与今年申请逬入本地大学 的学生逾三万名。不过,平均 得三名之中,只有一名顺利获 得逬入大学,这意味着有两万 名学生被拒于大学门外。酒)
沙州议会解散 闪电举行大选
沙巴州今日(1〇/ 1/94)宣布解散州议会,并 订3月10日之前举行大选。
这是一项使我国政坛震惊 的消息,因为最近并没有任何 迹象令人预想到该州可能提前 举行大选。
拿督百林領导的团姑党于 1985年上台执掌沙巴州政 权。在1986年的州选举中都 顺利过关。
本届州议会原本是要到 1995年7月オ告届满。
拿督百林在宣布这项决定 时曾说: "他已尝试通知首相 拿督斯里马哈迪有关解散州议 会的决定。但没有联络上。无 论如何,他表而他已将这项消 息作达予首相。”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过后 于今晩表而,他对拿督百林宣 布闪电大选不会感到惊奇。他 说:国阵将竞选所有州议席, 以确保夺回执政权。
其他在野党认为拿督百林 闪电宣布解散州议会举行大选 是时势所迫。
げ巴杳芸百株命佑 穀判保任官职
沙巴首席部长兼团姑党主 席拿督斯里百林,今日 (17/1/94)被哥打京那答 鲁高庭宣判贪污罪状成立,罚 款1千8百元或入狱六个月代 替。这意味着他可以保育出任 国州议员资格及首席部长职。
根据联理宪法,一名 州议员若被判入狱一年或罚款 2千元,将失去州议员资格, 五年内不可参加州议会选举。
国阵承诺沙首长
由三族轮流担任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 今日(1/2/94)在亚底作 出承诺:若国阵在本届沙巴州 选举中获胜夺得执政权,首席 部长ー职将由沙巴华族、卡达 山族及马来族轮流担任,每ー 个种族的任期是两年。
他说,“这是我们第一次 保证一位华人可以担任首席都 长,虽然这不可能是长期的,
■副首相安华依布拉欣
承审法官拿督王友福宣判 时表而,他对控方的指控所提 及的证据感到满意。他相信被 告在批准淡布南第二期店屋发 展给林加雅有限公司承包兴建 时,知道其妹夫在该公司内担 任重要职位。
拿督百林间判有罪时,只 是淡定自如,过后无法控制情 绪而落泪。 酒
但是这对土著也ー样;卡达山 人两年,回教徒两年,华人两 年,总共六年。»
沙巴共有十八种土生士长 的民族,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族 群,他们是非回教徒土著(卡 达山人、杠顺人和毛律人)ヽ 回教徒土著(巴爪人、苏祿人 和米沙雅人),以及大多数居 住在城市地区的华人。g)
“我们一家人”
在去年12月1日受委出 任副首相职应的安华依布拉 欣,今天(5/1/94)以华 语“我们一家人”,强调一家 人的精神,必须在我国这多元 种族的社会加以发扬。
他说,时代与环境的变 迁,我们必须以更积极的态 度,不分彼此地提高国民的生 活,以作为马来西亚人学习的 新文化。我们的国家已发展到 ー个新分水岭,我们必须更加 努力去改善各領域的工作,不 论华人、印度或马来人,都必 须不分彼此的精神,为国家整 体的利益共同作出努力和贡 献。
副首相安华今天是在芙蓉 为振华国民型中学新校舍主持 奠基礼致词时发表上述的言 论。
副首相安単的“我们一家 人”的言论,受到国人普通的 E赏,特别是在华社。这一番 言论,已大大改变了他给华社 的形象。
沙进步党注册 申请一天即准
沙巴团姑党前署理主席, 也是前副首席部长拿督扬德 利,退出团结党另立炉灶,与 其几位前团结党同僚筹新政党 一沙巴逬步党,以便参加沙 巴州议会选举。
沙巴逬步党于正月20日 向社团注册官提呈其申请,隔 天正月21日即获得社团注册 官批准。
一个政党申请注册,在廿 四小时内就获得社团注册官批 淮。这现象创下我国的新纪 录,它使有关者无限欣喜,但 也引起一些质疑。因为,“新 沙统”与沙巴人民组织两个政 党申请注册,却久久没有声 息。
社团注册官查基雅的解释 是沙巴逬步党的申请,符合所 有条件。
・会督百林要命州元首宣誓组 统新政府,在元首府外,不 得其门而入。
沙巴州议会选举在十八、 十九两日举行投票,成绩在十 九日深夜揭晓,团姑党赢得廿 五席,国阵的候选人在廿三个 选区中选。团姑党以两席的微 差,取得多数议席而可以执 政。
不过,在选举成绩撅晓, 团姑党险胜后,该党主席拿督 斯里百林及其同僚赴到元首府 淮备宣誓蛆织新政府肘却不得 其门而入,被挡驾在门外,原 因是卅元首身体不适。
沙巴州此次选举结果,执 政与在野党的议席差距很小, 因此,不论是那个政党执政都 会面对沙巴州政治局势的动荡 与不稳。因为,只要有两个或
以上的州议员叛党,跳槽到另 ー个政党去,整个政治局势就 会发生巨大变化,使政权易 手。
熬夜在门外守候了三十六 小时后,拿督斯里百林经于在 今日(21/2/94)上午十时 左右,在艸元首府内,宣誓就 任沙巴州首席部长,成立沙巴 州新政府。
过后他表而,“我将尝试 尽快会见首相。-以修补团治 党于90年7月间退出国阵所 出现的裂痕。
沙巴巫统主席丹斯里沙卡 兰说,今日成立的团结党政府 将不会稳定,肯定会面对许多 问题。

新闢福
丹州政府训示 戏院男女分座
吉兰丹州回教党政府训 而戏院分开男女观众座位。
马青总团于今日(正月 廿日)谴责此项措施,显然
警方空中偵察 瘦捕琳话妙氏
警察飞行组将展幵全国性 的空中侦察行动,捜捕躲藏在 森林边缘和偏辨地方的非法印 尼移民。原因是警方很难从地 上侦查到他们的踪迹。
目前在巴生河流域展幵的 〈驱逐二号行动〉,自一月逬 行以来,共逮捕二千五百八十
"口 ・' ' \
是在提倡隔离主义及性别歧 视。该团发表文告指出:在 多元种族的我国执意回教 法,不仅影响三大民族的日 常生活,融洽及团结,更使 我国失去多元文化的特色, 鮮阻了外商及国外游客。
马青总团也强调:丹州 回教党政府的这种强硬措 施,明显的是抵触了宪法及 漠视人权,制造了一国两 法,一国两民的混乱局面。
©
(21 / 1 / 94)
名非法移民,大部份是印尼 人。
〈第二期的驱逐二号行 动〉在今日(27/1/9公展 开。警察野战部队中第五及第 六营指挥官阿未.答迪警监主持 仪式。 使ii
46人沉海あ
貧穷不是罪,但却是悲 剧的根源。这就是我们的口 头禅:贫穷的悲歌唱不完。 在这里又有一例证。
12月19日凌晨,在我国 柔州旅游名胜迪沙鲁海岸 外,两艘来自印尼廖内岛的 №»1,在黑夜风浪起伏之海 上相撞。造成其中一艘沉 没,船上的搭客有46人失 踪,另58人安全上岸,幸免 于难。
这两艘载有逾百人的仲 粗的目的地是迪沙鲁附近的 丹绒本那哇。船上的印尼人 是企图偷渡逬入我国谋生。
惨案后,我国警方与海 事局人员即展幵海空搜寻拯 救工作,但至第二天仍未发 现生还者。当局相信失踪的 偷渡客凶多吉少。 @
(1993 年 12 月 20 日)
偷渡船巡艇相撞
距离前宗偷渡客葬身海 底悲剧只短短的8天,今日 (27 / 12 / 93)凌晨,有一 艘载有45名印尼非法移民的 船只,摸黑在乌鲁地南靠岸 时与水警巡逻艇相撞,造成 一人当场死亡,另四人受 伤。
这批人是来自印尼的苏 拉巴耶,每人所缴付的"船 费”是二十万盾,目的是要 到我国来工作谋生。 @
琵视彼鹿服成 黄米發狼爾年
行动党首都武吉免登区 国会议员黄朱强律师,今天 ( 28/1/94)在两顼藐视法 庭罪名下,被高等法庭判监 四年,惟两项处罚,同肘执 行,因此,只须坐牢两年。
另一位同犯,前马婆雇 员黄海光,则被判入狱两个 星期及罚款四万元。
藐视法庭被罚入狱两 年,这是有史以来最重的刑 罚。
黄朱强已由一人以十万 元保释,以便逬行上诉。
如果黄朱强上诉失败, 他将丧失国会议员的资格。
法官拿督安奴亚在宣判 时表而,黄朱强应该受更严 厉的惩罚。他谴责黄朱强在 求倩时,对其藐视法庭行为 不但不覚得懊侮,相反的还 继续指责法庭。
黄朱强除了是一名国会 议员外,也是一名律师,因 此身为法庭的一名执达官, 他有责任维持法庭的尊严及 确保司法公正得以执行,他 必须尊敏法庭,但相反的, 他却完全ネ尊重法庭,公然 的抗战法庭庭令的有效性及 反抗法庭的权カ,这是严重 的罪行。
被判藐视法庭罪名成立 者,可被判坐牢或罚款或两
•黄朱强
者兼施,罚款额与刑期全由 法庭定夺,法律未列明最高 与最低的限额。
黄朱强和黄海光在此案 中是遭马婆控股和马婆金融 起诉,马婆指他们不遵守去 年2月9日法庭发出的禁 令,同时蓄意躲避禁令的传 递。
高庭于2月9日发出的 禁令是禁止两位笞辩人继续 发表不利于马婆的指责。
拿督安奴亚法官在去年 12月31日宣判他们藐视法庭 罪名成立,法官指两位答辩 人的确已违反禁令,和蓄意 躲避禁令的传递,两人因此 须在藐视法庭的罪名下受惩 罚。
拿督安奴亚今天在没有 聆听马婆代表律师的陈词, 只聆听代表黄朱强的林建材 律师及代表黄海光的卡巴星 律帅求情后,即作出判决。尊
斜坡建筑新条例
i
科学、エ艺及环境堡长 拿督刘贤镇今日(4/1 / 94)指出,以副首相拿督斯 里安华的内阁委会已鉴定: 山丘的斜度五至廿度为一般 斜坡,廿至卅度为危险斜 匿,而卅度以上为极度危险 斜坡。
凡是要在斜坡兴建屋 宇,必须提呈环境评估报 告,并在严格调查后オ可展 幵兴建工程。 @
擎方為次证实 帽樓黑48人死
淡江十二层高的高峰塔公 用于去年12月11日发生倒塌 惨剧。不幸死难者的人数,有 :ー种说法已由48人増加到超 过70人。
警方今天(20/1/94) 再次证实,在塌楼惨剧中丧生 仍然是48人。这数目是由失 踪者家属所提的名单计算出来 的。
全国副刑事调查总监拿督 拉吉说警方使用标签系统登记 在现场找到的戸体或碎尸。虽 然有79包,不过却只有48具 完整的尸体。
他说,目前吉隆坡医院太 平间还有两具尸体及十四块人 体残骸。有关残骸根本不能组 成一或两具尸体,因为,它们 只是ー小块皮肤'头发或筋 i骨。至于两具不准領出的尸 体,那是属于刘氏兄弟的尸 体。院方要作逬ー步的调查。
尊根溯源
几本有关妈、祖研究的著作
•耸立在福建省湄峰山岭,高十四米的天后 圣母。
妈祖是中国民间与广大 海外华人信仰的主要神明之 ー。历年来,有关妈祖的通 俗性文章或学术性研究论文,
散见于杂志、报章、学报、 学术集刊者,可谓汗牛充栋。
可是,将这些文字结集出版 者,殊为少见。
琴根溯源
过去研究妈祖的重心在 台湾,近年来中国大陆在此 方面之研究和出版,似有后 来居上之势。这种情况自然 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带动下,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ー步 落实息息相关。就民间宗教 而言,对福建省的几位乡土 神祇,尤其是吴真人(即保 生大帝吴本)与妈祖进行学 术研究的情形最为突出。通 过香火鼎盛,海外信徒众多 的上述二位神祇的祖庙与民 间群众组成的学术团体,如 漳州吴真人研究会、莆田市 妈祖研究会等之配合,再加 上诸如作协、政协等人物之
支持,"纪念吴本诞辰1010 周年学术讨论会”及“纪念 妈组逝世一千周年学术讨论 会”分别于1989年及1987年 召开。而“処祖研究国际学 术讨论会”更于1990年4月21 日至24日在莆田召开。有关 的《论文集》亦于较后时出 版。
笔者曾于《亚洲文化》 第16期(1992 )中为文介绍 了晚近数年(1986-1991 ) 内中国大陆出版有关妈祖研 究专籍及论文。文中指出类 似出版物数量十分少,在新、 马两地不易购得。这里想给 大家介绍的几本有关妈祖研 究的著作,便是在偶然的机 会下收集到的。由于有关著 作之发行量一般在3,000至3, 500本之间,新、马两地的读 者鲜少有机会看到,笔者有 幸得之,不敢专也,遂为文
二;〇
陈2:强上・城 ・ , 妈祖信仰与祖庙 -- ・ 根建景ff肉段11..-
介绍,以与此方面有兴趣之 读者共享。
⑴ 《妈祖的传说》由 王武龙主编,中国民间故事 集成•莆田市卷编辑部及莆 田县江口镇港下华侨理事会 董事会联合编印,1989年12 月出版,无注明价钱。全书 共36千字,厚81页。书首有 福建省作协主席,名作家郭 风先生序文;书名则由莆田 市政协主席林文豪先生题字。 该书共收集了 25篇整理自民 间口头流传,有关妈祖之故 事。兹将篇目抄录如下:⑴ 林默出世(2)窥井得天书(3) 乞鼎砂(4)伏机救案<5) “尝 杯”岛(6)千里眼与万里耳 (7)鲤鱼十八节(8)海帮拜 妈祖(9)收伏晏公(10)哭 脸中军(11)师泉井(12)乾
尊根溯源
隆进香(13)徽宗赐匾(14) 郑和碑(15)天钉(16) 士章 奇遇红衣女(17)康大和(18) 怡山(19)助战收澎湖(20割 股降妖(21)金山妈祖(22) 云船(23)妈祖升天(24)二 圣斗洁及(25)妈祖镜。
本书〈后记〉中指出“妈 祖传说乃妈祖文化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认为这些传说 所“构成之艺术价值”可作 为“研究妈祖文化之艺术资 料,以助人们从某ー角度了 解妈祖信仰形成之轨迹”。 而郭风先生则从这些传说所 表达的“中国人民优秀性格 与道德观、伦理观”足以“开 拓青少年和儿童乃至广大群 众的心智’’的角度予以肯定。
⑵《妈祖信仰与祖庙》, 陈国强主编,福建教育出版 社,1990年4月第1版。根据 该书林文豪先生〈序〉,我 们得悉该书乃妈祖研究会出
版之系列丛书之一,且将作 为向“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 论会’’的献礼。该书各章乃 由周立方、蔡尔鸿'陈宠章、 杨兆添、金文亨、黄谦、叶 文程、陈国强、陈文彬、林 元伯、石奕龙诸氏执笔。全 书最后由陈国强总纂.并由 福建教育出版社蔡尔鸿审定。 全书共133千字,厚168页。
该书内容共分8章,计(1) 妈祖生平事迹的传说、(2)妈 祖信仰的发展、(3)历代对妈 祖的赐封、(4)妈祖信仰在莆 田、(5)湄洲祖庙的历史沿革 与现状、(6)妈祖信仰在台湾、 (7)妈祖信仰的活动与仪式(8) 有关妈祖研究的几本书。
诚如林文豪〈序〉中指 出=是书“文字通俗浅易并 附有一定数量的插图,是向 读者和妈祖信徒提供一本较 简要又系统地介绍妈祖信仰
尊根溯源
源流和祖庙沿革的书,可增 进人们对妈祖信仰的认识。”
(3)《妈祖研究论文集》, 朱天顺主编,1989年7月鹭 江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 乃自“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 年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送 交之60篇论文当中精选出31 篇编成者。上述讨论会经于 1987年10月31日(农历9月初 9)在莆田市召开。
这本论文集所收的论文 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 ー类乃涉及妈祖生卒时间、 妈祖传记演变、文献资料考 察、信仰起源、初期传播、 与中国航海及郑和下西洋等 关系之探究。第二类乃有关 港、澳、深(圳)地区及台 湾妈祖崇拜、分灵及其作为 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等方面 之析论。第三类乃有关妈祖 信仰与东南亚、南洋华侨中 的传播与影响等。全书共171 千字,厚243页。为继肖ー 平、林云森、杨德金编《妈 祖研究资料汇编》(1987年 出版)之后,中国大陆出版 之第一部妈祖学术讨论会论 文集。
(4)《海内外学人论妈祖》, 林文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是书 为1990年“妈祖研究国际学 术讨论会”的论文选集,共 收论文43篇,厚428页,336 千字。该选集内容涉及妈祖 信仰的历史与现状、妈祖研 究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等。 较之肖ー平等编《妈祖研究
资料汇编》与前述朱天顺主
编之《妈祖研究论文集》二 书,本书不论在广度抑或深 度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 展。
该书选辑的论文中,除 了(美国)葛凯伦“为什么 选择ー个女人当保护神? ”ヽ
(南朝鲜)金光亿“象征性 的社会建设 < 台湾海角渔村 的妈祖庙"、(日本)下野 敏见“穿插着中国文化和神 话的海角渔村之民俗”及(日
本)野中正敏“明治之神佛 废止令与日本天妃信仰”数
妈祖研究资料汇编9一
篇乃中外国学者所提呈者外, 其余的39篇则包括了中国大 陆及台湾学者之论文。其中, 较具特色的有朱天顺之“妈 祖信仰应与当前社会协调”ヽ 敦庆文“试论妈祖研究之方 法及当前课题”、欧孟秋及 许更生"试从历代名人诗词 看妈祖信仰”、张荣福“台 湾妈祖庙间层级关系之继断 现象”及张仲“天津天后宫 与天津城市的发展”诸文。 这些论文各别从不同角度探 讨了妈祖信仰这ー独特的文 化现象于上下逾千年的时间
暨遍及世界各地之空间上所 产生之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我们期待,在海峡两岸 妈祖研究热潮的带动下,能 将这ー扎根于民间的妈祖信 仰文化之学术性研究推向另 一高峰,令吾人了然此一富 强韧生命力之草根性信仰如 何于高科技发展之今日世界 继续展现其魅力与调适能力。
,界:ー九九二年七月
a.
Assurance
AGENTS' DIGEST
掌握部屬創新機 挽留人材有要訣
•挽冒人««1« «attsswa

•增强83国国心力
•自克自爱カ求完貳 Rl-fl好主付
•寧匙都m的心腰
翳•二九八六年二月
本定期刊物全體編探人員以最専業最好的資訊 專業的雜誌專業的形象
爲您服務
•發・行•全・馬・
•歡・迎•訂・膳・
代理員文摘(馬)有限公司
AGENTS' DIGEST (M) SDN BHD
36A, Jalan Brunai Utara, Off Jalan Pudu , 55100 Kuala Lumpur.
Tel: 03-2442886, 2446984, 2488345 Fax: 603-2429151
專論
马来西亚宗乡社团
发展动向的观察与探讨
・陈亚オ
專論
在东南亚地区,宗乡社团的创设 与延续及其数量之多,可说是海 外华人社会的一大特色。
(-)
在中国大陆,宋代的杭州就已经有 民间地缘性组织为同乡提供服务。当时 来自各省各府县的人士,为了考试、旅 游、经商或任官等原因而到京城、各省 省会、繁荣的都市或海外新拓的地区。 同乡组织提供他们停留、住宿、聚会或 推进业务之用。“会馆”二字迟至明代 永乐年间(1403-1424)オ岀现,即从 安徽省芜湖人俞谟在京城捐资购屋创建 "芜湖会馆”开始。由于这种组织能协 助解决思乡之愁和难题,更能增进同乡 的情谊,因此,以后其他从各地到京城 的人,纷纷建立他们的会馆。
华人南移至东南亚,最早可追溯到 公元1〇世纪,但大批迁移则是在19世末 至20世纪初之间;而且以来自广东和福 建这两个沿海省份的占绝大多数。移民 浪潮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中国内地政治 动乱、经济困顿以及殖民地因经济发展 而产生对劳カ的需求等因素的推动。血 缘性和地缘性观念强烈,是传统中国社
会的特征。早期南来的华人,基本上延 续了这种传统,华人聚居的地区,往往 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作为组织原则,建 M不同的志愿团体(Voluntary Associa-tions),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的内部结构, 以之维持华人社会的正常运作。在东南 亚地区,宗乡社团的创设与延续及其数 量之多,可说是海外华人社会的一大特 色。
本文所指的宗乡社团,包括地缘性 和血缘性这两大类组织。除了历史背景 的叙述之外,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宗乡 社团自1980年代以来的几个主要发展动 向。
(-)
马来西亚的地缘性组织一般称为会 馆,也有的称为同乡会、联谊会、公会、 公所,它是根据中国的省、州府、县属 及乡镇的行政区域为单位而组织起来。 省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单位。在本国,以 一省组成的会馆有广东会馆、广西会馆、 福建会馆。广东暨汀州会馆则是由广东
函)
專論
马来西亚各帮邑人中,客帮最早
成立会馆,即在1801年创立槟
人和福建汀州邑人组成。
州府是每ー个地方群或方言群的重 镇,由州府组成的会馆有福州会馆、潮 州会馆、琼州会馆、嘉应会馆、漳州会 馆、雷州会馆、冈州会馆等等。
县属的会馆在国内为数相当多,例 如兴安会馆、番禺会馆、台山会馆、东 安会馆、清远会馆、安溪会馆、晋江会 馆、永春会馆、南安会馆、金门会馆等 等。乡镇属会馆最少,河婆同乡会是其 中的例子。
早期有的会馆用"公司"的名称出 现。最初成立的ー些会馆与私会党活动 有关,ー些会馆领导人也是私会党领 袖。1889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社团法 令》,并在1890年正式执行。这项立法 旨在控制私会党的非法活动。ー些私会 党在当时开始登记注册成为合法的团体。
马来西亚各帮邑人中,客帮最早成 立会馆,即在1801年创立槟城嘉应会馆, 其前身为仁和公司。广帮的槟城广东暨 汀州会馆也在同年成立。其他较早期成 立的还有福帮的槟城汀州会馆(1819)ヽ 潮帮的马六甲潮州会馆(1822)、琼帮 的马六甲琼州会馆(1869)等。
(三)
为基础,超越地缘和方言群,因此,在 ー个姓氏组织里,包含各种籍贯的成员。 这些姓氏组织一般都有宗祠祀奉各别的 神祉。
以单姓组成的宗祠有林氏宗亲会、 颖川堂陈氏宗拘、谢氏联宗会、戴氏家 族会、马氏宗亲会、谭氏宗亲会等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姓氏组成的宗祠计有 荣阳堂郑潘池联宗会、辛柯蔡济阳公会、 至德堂(包含12个姓:吴、周、蔡、翁、 曹、辛、柯、洪、江、方、龚、汪〇)、 刘关张赵古城会、徐余涂余同宗会等等。 有的姓氏宗祠由于组织内部发生摩擦、 方言群之间的分代、地理分布及历史等 因素,同一地区有时岀现好几个相同的 姓氏组织,槟城陈氏便是其中一例子。
1857年槟城就成立了陈氏宗祠,称 为颖川堂陈公司。该宗祠的20名信理中, 有18名是福建人,潮州和广府人只是各 占一名,结果引起一些不满。粤籍同乡 较后成立纯广东人的庇能广东陈氏宗祠 ⑻,琼州人组织了槟城琼崖陈氏宗祠, 福建南安潮塘乡人则组织陈氏潮塘社, 惠州人成立宗盟社陈氏宗祠,福建十县 人组成陈氏联宗社,还有不分籍贯的陈 氏宗义社;此外槟城威省有陈氏颖川堂、 大山脚陈氏颖川堂,合计槟城共有9个 陈氏组织。该州的林氏宗祠更多达14个。
血缘性组织即是姓氏宗祠。以姓氏
專論
早年宗乡社团成立 的宗旨,整体而言, 主要是照顾同乡福
利,联络感情,协 助新客适应热带新环 境。
(四)
女姐的成立,以及活动的多样化,为宗 乡社团增添活力。
然而在新的社会情势下,也有不少 宗乡社团陷入发展的瓶颈。组织老化、
早年宗乡社团成立的宗旨,整体而
管理落伍、会员减少、内部纷争以及存
言,主要是照顾同乡福利,联络乡谊, 协助同乡适应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热 带新环境。宗乡社团的功能和角色包括 安顿同乡新客、推荐就业、救济乡梓灾 民、排解纠纷、举办慈善事业,祭拜共 同神祉、购置义山、安葬乡亲,此外也 开办私塾、义学,教育同乡子弟。由于
早期官方的行政职能尚未健全,对华人 社会的内部事务较少直接干预,或通过 委任华族领袖协助处理族群事务,因此 华人社会自成体系,拥有相当大的自主 权,宗乡社团在这种背景之下得以有效 地扮演上述角色、发挥较大的功能,排 解纠纷便是其中的例子。
随着移民浪潮的缓和至中止、英殖 民政权的结束、马来亚独立建国与发展, 宗乡社团也随着时代的转变,在蜕变和 摸索中寻找新的出路。一些宗乡社团在 组织和活动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配 合新的环境和需求。整体而言,其演进 的脉胳基本上是从地方性的结社,发展 到成立全国性的联合总会;从着重联谊 和提供福利,尝试跨越到政经文教领域 寻求突破;从加强国内各社团之间的联 系,进ー步放眼世界,促进国际间同乡
在价值无法获得年轻一代的普遍认同, 是当前许多宗乡社团的写照。于是要求 开放与革新的呼声不时出现,合并的主 张也被提出。
(五)
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自70年代以来便 已经成为会馆领导人普遍关注和最常讨 论的问题。这是有感于宗乡社团的领导 层逐渐老化,而年轻人参与社团的热忱 不高,造成青黄不接的现象。宗乡社团 的活动量减少,因而显得暮气沉沉,年 轻一代甚至存有一种成见,以为宗乡社 团只是中老年人的交谊中心。
在"培养接班人”的概念之下,宗 乡社团从1970年代开始纷纷成立青年团; 而妇女组大部份则迟至80年代オ开始出 现。宗乡社团通过这两个附属组织,推 动各类比较配合年轻人兴趣的活动,例 如成立歌咏队、舞蹈团、球类活动、书 法班、绘画班、太极班、韵律舞、交际 舞、烹饪班、汉语拼音班、戏剧组、文 化演出、讲座、郊游、研讨会、生活营 及领袖训练班等,倡导健康及有意义的
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此外,青年团和妇
活动,同时吸引年轻人加入乡会。许多
專論
会馆都有能力承担一般的活动经费,有 的甚至拥有雄厚的资产、堂皇的会所和 宽敞的活动空间,只是设备没有得到充 份及有效的使用。
青年团和妇女组的成立,使宗乡社 团的活动量增加,显得较为活跃,较有 生气。然而整体而言,年轻人对宗乡社 团的疏离仍然明显。究其原因,其中较 为普遍的可综合以下几点:
⑴年轻一代绝大部份是在马来西 亚土生土长的,他们对中国的 家乡印象模糊,祖籍宗乡观念 较淡薄,对宗乡社团成立的背 景与存在的价值缺乏认同感。 而且新一代的教育程度普遍提 高,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他们 不像先辈那样需要依赖会馆或 宗祠。因此,是否参与社团, 对他们而言显得无关重要;
⑵会馆的领导仍保留家长式的作 风,个人财富依然是担任重要 职位的条件。这一点虽无明确 规定,但已形成不成文的传统。 因此宗乡社团的领导者和积极 参与者,多半是经济条件属于 中上的商人或专业人士。同一 领导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颇为普 遍;
<3)年长的ー辈与年轻人在思想意 识上有某种程度的代沟,对问 题的看法有一定的分歧,关注 的事务和兴趣也有一定的差异。 会馆的内部纷争和保守作风, 往往使年轻人退避三舍。ー些 会馆因利益问题、人事纷争及 处理事情的歧见,甚至闹上法 庭;
⑷会馆,宗祠原是华人社会最基 本的传统组织,但随着社会的 复杂化,各类社团林立,以华 裔为主的组织包括文化、商业、 体育、宗教、福利团体、校友 会、综合性的中华大会堂等, 当然还包括政党。这些组织在 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原本由宗乡 社团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若 再加上多元种族的民间团体, 那数目就更多了。无形中年轻 人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不一定 投入宗乡社团,甚至完全不参 与任何组织。
(六)
如所周知,宗乡社团的领导层主要 是以商人和专业人士为主干。社团通过
專論
支持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是宗乡 社团的特色。他们通过兴学办 教、发动筹款资助教育经费、提 供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以及 关注官方的教育政策及行政措施 等方式,来表达对教育事业的关 注和支持,尤其是华文教育。
组织和会员的力量,积极参与商业活动 是ー项新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可追溯到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自1969年“五一三种族冲突”之后, 政府为了改善马来人的经济地位,便从 1971年开始推行为期20年的“新经济政 策”(New Economic Policy) 〇 在此项 政策下,政府通过各种管道大力扶助马 来族群,包括通过公共企业机构或国营 公司向各经济领域进军,收购和控制了 许多公共公司的股权,并在适当的时候 转售予马来人,使他们在国内许多重要 的行业,例如银行、金融、种植、锡矿、 运输、保险等,有更大的参与和控制权。
一直以来以小资本经营生意为主的 华人商家,感受到族群的经济权益面对 巨大的挑战,不免对前途感到忧心忡忡。 以华裔为主的政党和华团,基于振兴民 族工商企业,巩固经济地位的前提,大 カ鼓吹华人社会积合游资,组织控股公 司进军大企业。
ー些历史悠久、财力雄厚的会馆及 姓氏组织对这项呼吁作出积极的回应。 琼州会馆联合会率先在1978年4月19日 成立美华合作社,并在第二年9月正式 营业。惠联合作社也在1978年成立。福 联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在福联 青的推动下,第二年成立福联合作社; 其他先后出现的有河联控股有限公司、 埔联控股有限公司、南联控股有限公司、 江夏企业、广西控股、马潮控股有限公
司等。
会馆领袖为了筹聚资金和广招合作 社社员动全国奔波,动用乡情以及“提 升华人经济地位”的诉求,取得相当良 好的反应。以琼州会馆联合会所成立的 美华合作社为例,其社员有2万4千名, 社员缴足资本为570万,全马有24家分 行,存款额7千1百20万。就社员人数和 资产而论,它曾是全国20间最大的合作 社之一;若以华人资本为准,则仅次于 马化合作社而排名第二・
政府在1986年8月8日基于营运有问 题及存有舞弊的现象,宣布冻结23间以 华人资本为主的合作社。这ー场“合作 社风暴”给华人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不但打击合作社的发展,同时也使公众 人士对合作社产生信心危机。经此打击, 再加上经济萧条,会馆所成立的控股公 司及合作社大部份业务停顿,面临关闭 的厄运。
平心而论,宗乡社团筹组控股公司 及合作社,以期振兴民族经济,为同乡 带来经济利益,动机虽良好,然ー些主 其事者的素质和操守颇有问题。控股公 司及合作社的管理层多半由会馆领导人 兼任,这ー种安排流弊很多,包括管理 者因身兼数职,分身乏术,无暇顾及业 务;再加上裙带关系,所托非人、投资 失误、管理不当及舞弊等因素,使会馆 在参与经济发展方面吸取了惨痛的教训。
从80年代步入90年代,配合国内外
经济的蓬勃发展,乡团会馆重新出发, 筹组公司参与商业活动,一方面是发展 原有的产业,包括将会馆改建为现代化 商业大楼,以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则是 进行其他商业投资。在中国投资热的当 儿,好些宗纟社团成立的公司也向庞大 的中国市场进军;或与外国公司从事联 营企业。乡团会馆领袖也在各个场合呼 吁通过乡谊促进国内外的贸易联系。
若与前期相比较,宗乡社团在90年 代参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扛起“振兴 民族工商企业”的大旗,而是在商言商, 强调盈利和收益。
(七)
支持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是宗乡社 团的特色。他们通过兴学办教、发动筹 款资助教育经费、提供奖学金、助学金、 贷学金以及关注官方的教育政策及行政 措施等方式,来表达对教育事业的关注 和支持,尤其是华文教育。这种热忱从 过去延续至今。宗乡社团在协助推展华 文教育方面,的确有其不可抹杀的贡献。
文化活动基本上还是处于推动普及 工作的阶段。除了与华族节庆有关的庆 祝活动之外,音乐、舞蹈、话剧等表演 是另一重点;此外便是举办以青少年为 主要对象的各种学艺比赛,例如作文、 绘画、书法、演讲、诗歌朗诵等。较具 深度的学术性活动和推广工作,目前仍
未成气候,例如出版基金的设立,以雪 兰莪潮州人邑会馆为先河,继之有福联 会和雪兰莪福建会馆的“文学出版基 金”,但只此二家。财力雄厚的宗乡社 团比比皆是,但对学术性活动极不重视。
至于政治事务,宗乡社团往往采取 相当谨慎的态度,在立场和态度上保持 温和中庸,通常止于表明立场、传达意 见或做一些呼吁,不扮演压カ集团的角 色。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一般都是附 和华社领导机构(例如中华大会堂或董 教总)的立场。宗乡社团最常用的表达 方式有:(一)在报章上发表文告,
(二)在常年大会时列出ー些涉及政经 文教的提案,在会上象征式讨论并逐条 通过,(三)在各类宴会或活动的集会 上发表演说,(四)通过以上三种方式 或通过在有关备忘录、文件上签名盖章 以附和或响应其他团体的主张和号召。
以《全国华团联合宣言》为例,这 份在1985年由27个主要华团联署发表的 宣言,是我国华人社会的ー份重要宣言, 它反映华人社会对各领域冋题的看法和 意见。参与签署的宗乡社团有7个,即 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马来西亚广 东会馆联合会、马来西亚广西会馆、马 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马来西亚琼州 会馆联合会、马来西亚嘉应会馆联合会、 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有许多个别的会 馆お表文告公开支持《华团宣言》,并 呼吁以华裔为主的政党支持《华团宣

專論
馬來西亞
全國華團聯合宣言
(ー九八五年)
宗乡社团对于政治事务往往采取谨慎 的态度,在反应方面,通常止于表明 立场、传达意见或做ー些呼吁,不扮 演压カ团体的角色。
雪関莪中華大冷堂出版
言》,协助落实宣言中所列的要求。
当1990年全国普选出现“促成两线 制’’的口号和竞选运动时,华人社会意 见分歧,缺乏共识。社团内部出现争论。 于是便有“超越政党,但不超越政治” 的口号出现,即主张社团不偏袒任何朝 野政党,不把政党色彩带入社团,但社 团本身必须关心政治事务。
(A)
1980年代中期以后,宗乡社团,尤 其是血缘性组织,开始与其他国家的同 乡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国际性的联谊会 或恳亲大会轮值在世界各地举行。除了 派代表出席国外的恳亲大会外,近年来 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宗乡组织恳请大会计 有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第二届代表大 会(1984)、第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1985)、世界林家宗亲会第四届理监 事联席会议(1991)、世界谢氏宗亲总 会第二届第二次代表大会(1991)、马 新第四届辛柯蔡济阳宗亲联谊会暨世界 辛柯蔡宗亲恳亲会(1992)'世界福州 十邑同乡大会(1992)、世界梁氏宗亲 恳亲大会(1992)、第二届世界林氏恳 亲大会(1992)、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第九届国际会议(1992)、雪隆东安会 馆第一届世界恳亲大会(1992)等等。
与世界各地宗亲的交流,其中一个
重大意义在于拓展宗乡社团的活动空间, 从地方性走向国际性,不但加强了彼此 的情谊,与此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本国的 旅游事业,在经贸方面开拓联营投资的 机会。这种做法正好配合我国官方当前 的政策,因此,官方也乐见其成。"舜 裔世界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正是想借 助乡情建立经济合作的尝试。就现阶段 的发展而言,各国宗乡社团之间的往来, 基本上还是以联络乡谊为主,至于经贸 或文教方面的实质合作,尚处探索和起 步的阶段。这类合作和发展,也只限于 少数组织较健全、庞大,财カ较雄厚的 宗乡社团〇
(九)
宗乡社团是历史的产物,因着客观 的需要而组织起来。从70年代开始,有 关讨论宗乡社团未来前景的文章就已经 出现在报章和社团特刊上。呼吁同乡积 极参与活动以及号召年轻人加入社团, 已经成了社团领袖演讲内容的重要部分。 从80年代步入90年代,情况并没有显著 的改变,基本上还是限于个别关心者撰 文论述,或是个别领袖抒发个人感触, 缺乏有组织性的研讨及行动方案。相对 而言,新加坡在1984年对会馆前景的讨 论值得作为借镜。
一直以来,ー些学者和华社领袖都
專論
认为地缘性和血缘性团体的存在,导致 小群意识浓厚,对促成华人大团结的努 カ是ー项障碍。因此,不时听到主张解 散宗乡社团或将它们合并的言论。大马 堂联总会长林玉静曾在1992年9月间提 出华人社团大合并的主张,建议将华团 减少到400至500个,减少华团领袖出席 会议的时间,以集合人力、财力和精力, 为华社干一番事业。
大马会宁总会会长张荣业也提出相 近的看法。他建议冲破地缘性和血缘性 的藩篱,解散各州现有的宗乡社团,合 并起来组织ー个马来西亚华人宗亲联合 会,并在各州设立分会,以团结与凝聚 全体华裔的力量。
将华团从现有的四、五千个减少至 四、五百个,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及 由谁去鉴定那些社团应保留,哪些社团 应解散或合并?强制解散有违结社自由。 虽然我国华裔社会中帮派及姓氏本位观 念有淡化的趋势,然而一旦涉及彼此之 间的竞争取舍,本位意识会相应的被激 发,产生自我防卫的心理。就当前华人 社会架床叠屋、各据山头的组织状况而 言,大合并固然是个良好的构思,但缺 乏具体的执行方案,,显得不切实际,
因此一般宗乡社团对这个主张反应冷淡。 宗乡社团若要维持其存在意义和价 值,就必须在组织与运作方面作适当的 调整,以配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否则它最终将名存实亡。针对宗乡社团 现代化的问题,学者曾提出推行“五化 计划”,即观念现代化、管理专业化、 组织年青化、活动多元化及体系制度化。 通过这五方面的改革和强化,使宗乡社 团更加健全发展。
总而言之,宗乡社团有必要扩大其 关注面和照顾面。若是过去局限于以同 乡为对象,现在及未来应提升到以华人 社会甚至国家为重心。在实际做法上便 是通过门户开放,在活动和资源设备方 面让不同籍贯的人参与和受惠。宗乡社 团的关注面也应从同乡福利扩展到国家 社会政经文教各个领域。至于活动,项 目多样化之外,也有必要关注其广度和 深度,及树立本身的风格,特别是在文 化及学术活动方面,值得进ー步加强。 惟有如此,才能吸引学有专精的人士投 身宗乡社团,发挥所长,作出一定的贡 献。而宗乡社团则在不同的时代,完成 不同的使命和任务。(注释从略)鈴

在这篇短文里,我想就转型时代的 民主观念作一简要的分析,所谓转型时 代是指1895年至1925年前后大约30年的 时间。这是由传统过渡到现代思潮承先 启后的关键时期。首先,就中西文化接 触而言,在1895年以前虽已有半个世纪 以上的历史,但西方文化的散播只限于 沿江沿海的几个大商埠,对于中国士绅 社会及传统儒家思想的主流并无显著的 影响。西方文化真正有广泛而深入的渗 透与冲击,造成全国性的影响,是始于 转型时代。同时,由于这影响,转型时 代的思想在好些方面岀现ー些模式,不 但对于当时,就是对于整个20世纪的中 国,也很有代表性。就这两点而言,民 主思潮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转型时代 是民主思潮由广泛传播而开始定型的时 代。让我从两篇文章说起。
1897年梁启超在《知新报》上发表 〈说群〉一文,在这篇文章内,他提出 “群术”这个观念,以别于他所谓的“独 术”,后者是只靠ー个人单独的力量来 维持群休的生存与处理群体的事物,也 就是传统的专制制度。而群术则是指靠 一群人的共同的力量来维持群体的生存 与处理群体的事务。这种"群术”显然 是指当时オ从西方输入的民主观念。1920 年,毛泽东以ー个五四知识分子在《湘 江评论》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 在这篇文章内,他也以“群”这个观念 来说明民主的涵义。他认为民主就是将 组成人民的大小群体层累地集合起来, 组织起来。这两篇文章在转型时期一前 ー后地出现,很能大体代表这整个时期 对’’民主”所形成的观念:民主是以群 体意识为前题的。
專論
中国人如何从群体意识岀发去了解 民主?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基本的了 解。
一•近代西方民主观念的两个基 本类型
民主观念,在西方发源甚早,古希 腊即已岀现,但它在西方传统的政治思 想发展中,常常有毁多誉少。民主观念 在西方受到一致的肯定是18世纪中叶以 后的事。从那时到ー次世界大战可以说 是民主思想定型时期,一次世界大战以 后到现在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民主理论发 展的时代,影响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观念 主要是前者。在这ー时期,西方的民主 思想,大致而言,出现两种类型:高调 的与低调的。
⑴向调的民主观
这种民主观的前题是:民主是为实 现ー种道德理想而产生的制度。它在西 方近代思潮里相当普遍,例如在ー些重 要的流派里,如共和主义 (Republicanism ),法国大革命前后的 激进主义(Jacobinism ) , 19世纪的新 黑格尔主义(Neo-Hegelianism ),以及 社会主义ー无政府主义等,都有其显著 的形迹。这ー型的民主观,特别是透过 共和主义这ー传承,对于西方民主参与 以及立宪政体在思想发展上曾有很重要 的贡献。但同时它也往往带有集体主义 与乌托邦思想的倾向。卢骚与马克思的 思想就是显例。
卢骚的民主观念,是基于他对自由 的两种观念:自然的自由与政治的自由 (又称人的自由),前者是指个人不依 靠别人而只求个人的自然冲动与情欲得 到满足,后者则是指只有在人类群体的
•梁启斐
生活中才能实现的自由。这ー自由观念 的前题是,人有超乎自然冲动之上的道 德品质,这种品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 这种人道的实现或完成就是卢骚所说的 政治自由,也是他所真正重视的自由观 念。他这种自由观念是针对现代文明有 感而发,,他认为现代人的生活沉沦而且 分裂,没有一个真正人应有的高贵与完 整的道德品格。政治自由就是指从现代 生活的沉沦与分裂中解放出来而体现道 德的品质。因此,他的政治自由观念是 含有极强烈的道德感,是以他所说的“人 的自由’’取代“自然的自由’‘。
卢骚相信政治自由在古希腊罗马的 城邦政治里曾经真正实现过。古代城邦 政治的最大特色是造成一种环境可以使 城邦居民超越自然情欲而认同群体的普 遍意志,由此而促使个人道德自我的完 成。实现这超乎个人私意、私欲之上的 普遍意志就是古代共和政治的最后嶄向。 而卢骚的民主观也就是根据这古典共和 主义而构想的。因此它是以集体主义为
马克思早年曾深受德国唯心论的 影响,醉心于ー个充分体现人道 的社会。他强调他所追求的不只 是“政治的解放”而是"人的解 放” 〇
基调而又非常理想化的:在民主共和政 治之下,不但人人自由而且个人自由的 归趋是一个和谐无私的社会。这是ー种 接近乌托邦的民主观念。
对于民主的了解,马克思与卢骚颇 有类似之处。他对于当时“自由主义式 的民主”(liberal democracy)诚然是抨 击不遗馀カ,认为只是资产阶级的工具, 因此是虚假的、有名无实的制度。但他 并不自认是反民主,诚如他在早期作品 中所言,他所追求的是ー种“真民主”
(true democracy)。他这种观念发之于 ー种道德理想主义,马克思早年曾深受 德国唯心论的影响,醉心于一个充分体 现人道的社会。他强调他所追求的不只 是"政治的解放”而是“人的解放”。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是与他的理想背道而 驰的ー种制度,因此必须推翻,然后建 立他的理想社会。在这理想的社会里面 不仅每个人有自由,而且全体有自由, 个人的意志与卢骚所谓的全体意志达到 完全的契合,而“真民主”也就是所谓 的"直接民主”,便是到达这个理想社 会的必经之路。因此马克思与卢骚ー样, 认为民主是为实现ー个道德理想而设的 制度,在这种制度构思里面是含有强烈 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乌托邦主义色彩。
⑵低调的民主观
这种民主观不认为民主是以实现道 德理想为目标,而是针对人性的有限而 构想的一种制度。西方近代思想中对人 性的有限的自觉有两个源头,ー个是来 自犹太教与基督教传统的人性罪恶观, ー个是来自西方近代自文艺复兴以来对 人性观察所积累的现实观。这二者在思 想内容上尽管有限大的不同,但都对人 性有一个很低的估价。根据这种观点, 人基本上是ー个自私自利,非常有很的 东西,你无法对他期之过高。以此为前 题,低调民主观认为民主只是一种制度、 ー种程序,ー则为保护个人的权利不受 外来的侵害(不论这侵害是来自其他的 个人或政府专制或多数群众的独断), 二则为让自私自利的庸庸大众,不论是 个人或团体,能够把他们彼此冲突的权 益,以讨价还价、你迁我就的方式,互 相调节,彼此妥协,和平地共营群体生 活。因此,民主没有什么崇高的目标。 诚如英国19世纪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詹姆 士 ・弥勒(James Mill)所强调,民主 不过是为了适应人性的自私自利而发展 的一个勉强可行的制度。这种思想在18
專論
世纪末叶的美国制宪论文(Federalist paper)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人的自私自 利是本于天性。因此结党营私,争权夺 利是很自然的爭。我们既然无法在本源 上根除人的自私自利,只有以制度在效 果上去求绳范与疏导,这就是民主政体 的功能。这显然是与高调民主观很不同 的ー套民主思想。
二・中国知识分子与高调的民主 观
中国知识分子大规模吸收西方民主 思想开始于转型时期。在吸收过程中, 他们对民主的认识大约而言是倾向于高 调民主观,而对于低调的民主观则甚少 措意。前面论及西方的高调民主观有两 个特徵:ー个是乌托邦的倾向:另ー个 是集体主义的精神。需要强调的是:这 两个特微也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民主 思想中出现。这种高调民主观的岀现是 由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ー些特有的思 想趋势。
⑴从民族主义的观点去认识民主
在转型时期以前就已经有少数的官 吏和士大夫认为西方的富强之道在于议 会,因为后者可以造成“君民一体,上 下一心”(陈炽语)。转型时代初期, 民族主义大量散布,许多人从民族主义 的立场岀发去肯定民主。梁启超和严复 都曾在他们的言论和著作中,强调民主 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不可少的条件。 辛亥以前的革命派,虽然因种族革命的 立场,而对民族主义的内涵与梁、严等 的改革派持不同的解释,但是就“民主 救国”这ー观念而言,并无异议。邹容 于1903年在“革命军”中强调西方的民 主思想是中国“起死回生之灵药”。在 当时的革命派中,他这种观念是具有代
表性的。
五四时期,在中国知识界里,民主 的涵义扩大,但民族主义对中国人的民 主观念仍有其重要影响。
(2)
資统道德的社群取向去认电集賢圖•書館藏 氏王 (2718O6-T)
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枢纽 的德性伦理,而后者有一个根深柢固的 社群取向。在儒家传统里,德性伦理是
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紧结在ー起的,因 此它认为宇宙的真实是超越个别形体的 大化之全。而就其价值观而言,德性伦 理的终极标准也是超乎个人的社会全体。 因此不论从宇宙论或道德论的观点,儒 家的基本取向是超越个体而肯定那共同 的宇宙或社会整体。而“公”这观念就 代表这种整体取向。转型时期,德性伦 理虽然在动摇中,但这社群取向,仍然 深植人心,有意无意地决定着中国人对 事物的看法。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就常常是以这社 群取向为出发点而认识民主的。在他们 看来,民主是代表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 这种精神可以与民族主义结合,视民主 为ー种群策群カ、团结爱国的思想。它 也可以与乌托邦主义结合,因而视民主 代表ー个民胞物与、’丁’在抱的大同社 会。这种乌托邦式的民主思想虽与以民 族主义为目的的民主思想在形式上很有 不同,但却同样地表现了集体主义的精 神,值得注意。・病恫病鳏
乌托邦式的民主思想在转型时代初 期即曾出现,康有为与谭嗣同的思想里 都有很强烈的这种趋势。他们分别以儒 家“仁”的理想为基础,来吸收西方的 民主思想,因此,他们的民主思想都呈
现两个特徵:ー个是世界主义,ー个是 集体主义。不错,他们的著作都有要求 个人独立自主的理想,但是这些理想主
要是针对传统的束缚而发。当个人从传 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后,必须进ー步 融化于ー个亲爱无间、圆融和谐的理想 社会。因此,他们的民主思想主题是含 有浓厚的乌托邦精神。
这ー类型的民主观念也多少见之于 辛亥革命以前的革命思想。邹容与陈天 华对革命的热情就含有乌托邦式的民主 思想,他们认为革命以后,建立民主共 和的政体,诚如邹容所说:中国可以“起 死回生,还魂还魄,出十八层地狱,升 三十三天堂...”陈天华也预料,“民
主革命的结果是宣布自由,设立共和, 其幸福较之未革命前,增进万倍。”
革命派左翼无政府主义的民主思想 中,也有同样的“高调”倾向。刘师培 当时的思想演变就是ー个很好的例证。 刘早年深受儒家教育的薰陶,在道德理 想主义的影响之下,向往一个乌托邦的 世界 —— 他所谓的“完全的社 会”。1902年卢骚的《民约论》译成中 文,刘读后深受震撼,写成《中国民约 精义》ー书。书中不但反映他对卢骚的 民主思想无限向往,而且甚至将此种思 想与儒家的道德理想如“公”及“大同” 相提并论。1906年,他东渡日本,很快 变成无政府主义的信徒,在这新的信仰 影响之下,他对当时现行的西方代议政 体颇为有反感,因而与其他的无政府主 义信徒一样,很少直接肯定民主。但是, 因为他努力鼓吹极端的自由平等思想, 他不啻在间接提倡ー种激进的民主解放 思想----种当时无政府主义者称之
为“平民革命”的思想。
这种“平民主义”诚如刘师培在当 时所强调,不是来自以个人主义为前题 的无政府主义,而是来自后者与共产主 义相结合的集体主义。在克鲁泡特金 (Kropotkin)、巴枯宁(Bakunin)、普 鲁东(Proudhon)的思想笼罩之下,中 国的无政府主义替当时的民主观念更增 强了乌托邦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激进色彩。
这种激进的民主思想,在五四时代 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四时代的民主 涵义,当然远较以前扩大。五四初期, 英美式的温和民主思想与以无政府主义 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思想都在时代的空气 里激荡。但是五四后期,激进民主思想 大盛,当时的知识青年如傅斯年、罗家 伦、毛泽东等都认为民主主义是当时的 历史不可抗拒的潮流,这种民主潮流, 诚如李大钊所指出,分成两方面同时并 进:一方面是解放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人,如妇女、儿童、工人等 分别从传统的制度与思想枷锁中解放出 来。他说:"现在的时代是解放的时代, 现代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人民对于国 家要求解放,地方对于中央要求解放, 殖民地对于本国要求解放,弱小民族对 于强大民族要求解放,农夫对于地主要 求解放,工人对于资本家要求解放,女 子对于男子要求解放,子弟对于亲长要 求解放。现代政治或社会里面所起的运 动,都是解放的运动!”
因此,民主政治,照李大剑看来,"就 是解放的精神。可是这解放的精神,断 断不是单为求一个分裂就算了事,乃是 为完成一切个性脱离旧绊锁,重新改造
專論
ー个普遍广大的新组织,一方面是个性 解放,一方面是大同团结。这个解放的 运动,同时伴着一个大同团结的运动。” 毛泽东在当时也有同样的响往,这“大 同团结的运动”,他认为就是民主,就 是他所说“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人类 “群”性的充分体现。很显然的,这种 民主观是以自由解放的观念为起足点, 而以乌托邦精神与集体意识为归宿。
三・民主与全民主义
前面提到转型时代的高调民主观含 有集体主义倾向。必须指出的是,这倾 向常常表现为全民主义(Populism)。 这个观念是指ー变种的、卢骚式的民主 思想。在ー个民主社会,人民全体是至 高无上的政治主体。此处所谓的人民全 体不是指社会中全体人民总数的集合, 而是指一个道德的总体,有其独立的生 命与意志。因此人民的总体意志不是全 体个人私意的总和,而是指一个存乎其 中而又驾乎其上的道德意志---公意。
民主政治就是求这公意的表现。
这种以全民主义为内涵的民主观念 发源于近代欧洲,而常见于20世纪的亚 洲及拉美地区。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 这全民主义最早岀现的时代就是转型时 代。
在转型时代,这种全民主义是以反 抗传统儒家的精英权威主义的思想面貌 岀现。它一方面舍弃以往精英主义认为 圣贤君子是政治主体的观念,另一方面 它强调有别于少数精英的人民大众オ是 政治的主体与历史的动カ。从转型初期 开始,一般知识分子都认为全民主义就 代表民主思想。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 输入中国以后,这种全民主义演为ー种 在政治上认同一般低下层劳苦大众的意 识,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 影响,至深且镇。
虽然全民主义,相对于传统的精英、/ 主义,是ー种崭新的思想发展,但二者 ’ 也有类似之处,不可忽略。首先,从传 统精英主义的观点岀发,个别的人民不 是政治主体,因此在政治上也无足轻重。 而从全民主义的观点,普通个人也不是 政治主体,因此在政治上无足轻重。全 民主义不是以个别的人民而是以群众的 整体代替传统的精英先进。总之不论就 传统的精英主义或新的全民主义而言, 个人在政治上都不是终极价值,都受到 忽略。再者,传统的精英政治的目的是 发挥少数精英的精神领导,因此培养精 英先进的道德素质是传统政治的着重点。 而现代全民主义的着重点是提高群众的 精神与道德素质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 动カ。因此,这两种政治观念都是以强 调道德与精神的重要性为前题,而有忽 略外在制度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多少反 映出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中国政治文化 都有对人性过度乐观与信任的倾向,因 而忽略人性中的阴暗面在个人与群众之 中同样有其危险性。
更重要的是,在转型时代,精英主 义并未被全民主义所完全取代,而往往 只是暂时被它所掩盖或吸收。因此,在 当时知识分子的民主观念的表层之下, 往往隐藏着精英主义,与全民主义形成 ー种吊诡的结合。例如梁启超在转型时 代初期,鼓吹他所谓的“民权”思想, 强调国民的总体是政治的主体与历史的 动カ,但同时他也写大量中外英雄豪杰 的传记。他写这些传记固然一部分是为 了宣传新的人格理想,灌输新的道德价 值,但多少也反映他认为少数的精英是 推动历史的动カ。他在《新英国巨人克 林威尔传》中,就曾极カ推许卡乃尔 (Carlyle)的英雄崇拜论。他说:“徵 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 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 惟以其国民之知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專論
在他当时写的《自由书》中,同样的论 调也屡见不鲜。例如,他在论“豪杰之 公脑"ー节下面有这样的话:“世界者 何,豪杰而已矣。舍豪杰则无有世界。 一国虽大,其同时并生之豪杰,不过数 十人乃至数百人止矣,其馀四万万人, 皆随此数十人若数百人之风潮而转移奔 走趋附者也。”
这种精英主义不仅反映传统的圣贤 崇拜,同时也反映一种客观环境的现实 需要。梁启超与严复等人提倡民权鼓吹 群众的言论常常是伴以提高“民智、民 德、民力”的呼吁。这显示当时知识分 子的ー种困境感。一方面在理论上他们 强调群众是神圣的,人民的.’公意”已 取传统的天意而代之。另一方面,就实 际情况而言,他们也知道人民大众的愚
昧与落后,需要提高他们的“德、智、 体”各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他们在理论 上宣扬群众是历史的动カ,社会的巨轮, 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一般人民在现实情 况下,往往不是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而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基于这种困 境感,他们有以“先知先觉”自居的需 要,去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群众 的素质。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到五 四的《新青年》,转型时代的知识分子 积极从事文字宣传及言论鼓吹工作,都 或多或少地有这种精英先进的自我意识。
因此,在群体意识中,全民主义与精英
权威主义往往有吊诡的结合。
这种吊诡的结合使转型时代的民主 思想带有相当的不稳定性与脆弱性。因 为精英权威主义的逻辑加上危机时代的 种种客观环境,很容易使人感觉需要一 个强有力的政治中心,以应付危机与变 局。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已经时而有这
种政治权威主义心态岀现。在当时的改 良主义里面,梁启超的思想演变就是ー 个很好的例子。他在1899年至1903年间 大力宣扬民权论旨时,他的思想就含有
浓厚的全民主义的倾向。1903年以后, 他日感中国人民大众的文化教育水准落 后,不能行使民权,需要精英领导,终 而提出“开明专制”的主张。在革命派 里面,前有陈天华,后有孙中山都有类 似的思想演变,衍生出政治权威主义的 趋势。五四时代,陈独秀最后走上马列 的政治权威主义的道路,也多少与他思 想中的全民主义与精英主义的吊诡结合 有关。他在1920年前后,公开指出中国 的人民是“ー盘散沙,ー堆蠢物”,因 而需要“开明专制”与精英领导,而就 在那时他舍弃民主立场,接受马列的“民 主集中论”,绝非偶然。
上面,我指出民主观念在转型时代 所展现的ー些思想倾向,诸如群体意识, 以及随之而来的高调民主观与全民主义。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倾向,不只限 于转型时代,在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 主观念里也常常出现。因此,它是我们 认识整个20世纪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起 足点。根据这些民主观念的倾向,我们 可以理解为何在转型时代民主思想大量 散播以后接着而来的是ー个政治权威主 义笼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一先ー后、 相继而来,表面上看去似乎是一个吊诡, 而实际上是有其思想内在的联系。就是 今天在海峡两岸的民主思潮里面,我们 也不难发现这些思想倾向依旧隐然在那 里发酵,有其不可忽略的影响。 @)
编者按:张海,1937年生,安徽滁县 入,毕业于台湾大学、哈佛大学。曾 著有《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危机意识》、
《批判意识与烈士精神:谭嗣同思想 研究》、《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中 英文等书。现任教美国俄亥俄州立大 学历史系,于199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 研究院院士。
び救%入也
掌握 双月刊
《机彳入也》
资讯:
管教孩子, 指导学生, 得心应手。
▲在教学上遇到困难,有什么有效的教 学方法?
▲学生的行为很糟卷,他们需要哪些有 用的辅导?
▲语文这么难掌握么?如何教好语文科?
▲教学生活中有哪些趣闻,您知道么? ▲孩子的叛逆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孩子会面对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教育天地》双月刊的内容丰富,包括了生活辅导、心理教育、行政管理、校园文艺及教学艺术等的 文章,使您在知识浩瀚的学海中,尽flt掇取您所婴的资讯.
ロ订阅《教育天地》
口 一年(6期) 口二年(12期)
ロ新订 □续订(订阅编号:_________)
口附上划线支票/ 汇票/ Wang Pos
列号_____ _____款额 -_________请日
由199 年一 月起至199______年____月止共___•
收款人: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姓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机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 _
由仁区う码:________电话J____________
订阅热线: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THE UNITED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321-D, Lrg. T. A. R. Kan an Satu, Off Jin. Tuanku Abdul Rahman, 50300 Kuala Lumpur.
Tel: 03-2985759, 2912372
Fax: 2927948
日期: 签名/盖章:
△请勿寄现款。外坡支票须附上银行手续费RM0.50。
订阅价格 一年(6期) 二年(12期)
马来西亚 RM15 RM30
新加坡 S$25 SS50
專論
均回教法庭职权
・张文光
1 . 引吕
回教法庭(Syariah Courts)对华族 同胞深信是陌生得很;我们可能很熟悉 推事庭,地方法庭,高等法庭,及最高 法院,因为很多轰轰烈烈关乎国家大事 的案件都在此承审。然而回教法庭却甚 少出现于非马来语报章里。原因很简单, 因回教法庭不同于以上所说的几个法庭。 回教法庭纯粹是ー个宗教法庭,只能审 判回教徒;而以上所说的四种法庭却是 可以审判任何宗教人士的公众法庭。在 法律术语里,这些法庭称为民事法庭 (Civil Courts) 〇
2.回教法庭的组织与民事职权
在我国,回教法庭是由州政府通过 援用各州的《回教法律行政法令》而设 立的。各州的回教法庭目前无职权管理 发生在其他州属的事务。在1991年以前: 一般上,回教法庭分为两种,即大宗教 司庭(Court of Kadhi Besar)及宗教司 庭(Court of Kadhi)。在这两个法庭之 上是个上诉理事会(Appeal Committee) ,它充当上诉法院的角色。自1991 年起,有些州包括联邦直辖区开始重组 回教法庭。回教法庭不再归属州宗教事 务局之管辖,这样ー来,回教法庭就较 为自主、独立。在等级方面,回教法庭 也分成三级,初级回教法庭(Syariah Subordinate Court ),回教高等法庭 (Syariah High Court )及回教上诉庭 (Syariah Court of Appeal) 〇 也有人建 议在回教上诉庭之上成立一个联邦级的 枢密院,专听最后上诉。
回教法庭是由宗教司(Kadhi)所主 持。在马来西亚每ー个州,宗教司是由 该州的统治者所委任,而在联邦直辖区、 槟城、马六甲、沙巴及劳越则是由最
專論
高元首所委任。法令里并没有规定宗教 司的最低资格。
在职权方面,宗教司庭有权承审关 乎订婚、结婚、离婚、分居、婚姻财产 的分配、赡养费、抚养权、监护权、马 来共同财产(Harta Sepencharian)、回 教的捐项如慈善捐款(Wakaf或Nazar) 等民事事务。在刑事法方面,宗教司庭 有权听审一切家庭暴力事件,如虐待妻 子、性犯罪如奸淫、家喻户晓的幽会犯 罪(Khalwat),卖淫等。此外,回教法 庭也有权审讯ー些关乎宗教禁忌的过失 如喝酒、买卖烈酒、不出席回教祈祷会、 没有缴交回教教义里所规定的款项如慈 善捐款(Wakaf)、禁食节应交的义款 (Fitrah )、回教赈济穷人的捐款 (Zakat)、擅自执行宗教教师及圣职人 员的职务等。
有一个鲜明的原则为这些过失必须 是由回教徒所犯下,而其提控也必须是 在回教法庭进行。倘若非回教徒触犯了 《回教法律行政法令》里的有关过失, 他不可被带上回教法庭。这是下一段所 讨论的课题。
3.回教法庭无权审判非回教徒
在现今的宪法下,回教法庭的职权 (Jurisdiction)是由宪法第74条及其有 关之第9附录第2单表所确立的。第9附 录第2单表提到多项州议会有权对之制 法的事项,其中一项为“回教法庭的设 立,组织及程序,(这法庭)只对那些 信奉回教的人士拥有职权....”这原
则也是各州《回教法律行政法令》所认 可的。典型的例子为马六甲州之条文:
“140(1)条 > 除非另有明文规定,这部 份的法令只能实施于回教徒。”法庭也 曾使用这原则,阻止回教法庭审判非回
回教法庭是由宗教司(kadhi) 所主持。在马来西亚每ー个州, 宗教司是由该州的统治者所委 任。
非回教徒触犯了《回教法律行政 法令〉里的有关过失,他不可被 带上回赦法庭。
專論
回教法庭无权审判非回教徒,只 有民事法庭有权如此作,但这不 意味著民事法庭也有权听审那些 关乎回教的案件。
教徒。举个曾经发生在吉打州的最佳实 例! .
ー个名叫阿都拉欣的人士,被吉打 州回教事务局逮捕。他被指控分发ー些 有关一个叫做“阿玛迪” (Ahmadhi) 宗派的宗教册子及传单,而在回教法庭 被控触犯《吉打州回教法律行政法令》 第163第⑴及第(2)节。阿都拉欣于是向 吉打州的高等法庭申请ー项禁令,以禁 止回教法庭承审此案,原因为他不是ー 名回教徒,因此回教法庭无权审他。事 实上,吉打州的回教理事会已在阿都拉 欣未被捕之前,发岀ー项裁决(Fatwa), 判定任何相信阿玛迪支派的信仰者已不 是回教徒,而是一名叛教者。
承审法官慕士打化胡先(Mustapha Hussain J.)下判道吉打州的《回教法 律行政法令》第41条第(3)节只授权回教 法庭审讯回教徒,因此发岀禁令禁止回 教法庭继续审讯阿都拉欣。
4.回教法庭的刑事职权
回教法庭的刑事职权是由联邦法律, 即国会所通过的法令所赋予的,这是宪
法第74条及第2单表所规定的原则。国 会因此通过了《1965年回教法庭(刑事 职权)法令》(Muslim Courts (Crimi-nal Jurisdiction) Act, 1965),授权回 教法庭审讯ー些触犯回教教义但同时有 立法限制的过失。法令第2条,经过1984 年的修正后,提高了回教法庭的刑事职 权。现在回教法庭有权审那些能被判最 高徒刑不超过三年或罚款五千无,或鞭 笞六下,或以上三种刑罚的组合的犯罪。
这修正法令于1985年1月1日生效。在未 修正前,回教法庭只能承审那些最高徒 刑半年,或罚款不超过一千元,或两者 兼施的刑事犯罪。很明显的,虽然经过 一番修正,回教法庭的刑事职权仍然是 有限的。
5. 宪法121条的修正及它对回 教行政的影响
回教法庭无权审判非回教徒,只有 民事法庭有权如此作,但这不意味著民 事法庭也有权听审那些关乎回教的案件。 举个最近发生的案件,在ー个称为“曼 苏敏莫打希尔对吉打州彭但县宗教司及
專論
另一人” (Mansor bin Mat Tahir v. Kadi Daerah Pendang Kedah & Anor)的 判例里,申请人曼苏在泰国遵照回教礼 仪与一名女人结婚,但当地的宗教司拒 绝注册这桩婚事,申请人恼羞成怒,向 高等法庭申请强制遵行令(Mandamus), 以迫使宗教司注册这婚事。高等法庭拒 绝其申请,原因为当事人为回教徒,此 案又关系回教徒的个人法律(Personal Law),因此高等法庭无权过问。
这原则也是宪法第121条(1A)节所清 楚确立的,这条文是由1988年宪法修正 法令所纳入。这修正法令也修改宪法121 条有关司法权的条文,其意义非常广 泛。121条(1A)节规定:“民事法庭无权 审讯任何隶属回教法庭职权内的事项。” 回教法庭有权审的事项当然是那些列在 第9附录第2单表内的事项。这修正法令 的实际后果就是挪去民事法庭对回教事 务的听审权。然而,必须提醒的是回教 法庭只能承审回教徒,倘若打官司的其 中一方是非回教徒,那回教法庭就无权 审此案。在这种情况下,这诉讼必须由 民事法庭听审。
1988年修宪法令的另ー项修正是关 于宪法第5条。宪法第5条是关乎人身自 由。以往的宪法规定倘若某人被捕他必 须在廿四小时内被带上推事庭„1988年 之修正法令把回教法庭也加进去,意思 是说如果被捕者所犯的过失是回教法庭 所能听审的,那他可被带上回教法庭, 而不只是推事庭,以决定扣留是否应延 长。这也提升了回教法庭的地位及权カ。
宪法第121条(1A)节的规定,其明显 的用意是要避免回教法庭与民事法庭的 职权冲突(Conflict of Jurisdiction)。 以往就曾发生这类的案件,而使到回教 徒很是不悦。举个例子,在“马丽安对 阿立夫” (Myriam v. Arift) 一案,宗 教司法庭已经很清楚地发岀双方同意的
谕令,把孩子的抚养权归于父亲。过后, 这名妻子重婚,而要求这些孩子的抚养
权,因此她向高庭申请要回孩子的抚养
权。法庭当时援用《雪州回教法律行政
法令》第45(6)条,而宣判如果回教宗教
司庭的判决与民事法庭的判决冲突,民 事法庭的判决为最后判决。换言之,这
项民事法庭的判决是超越回教宗教司庭 的判决。
6.宪法121条(1A)节的诠释
宪法第121条(1A)节是在1988年6月10 日开始生效,至今虽只有五年的历史, 但已发生多宗涉及此条文的案件,其中 包括轰动ー时的李绍基案(本地华文传 媒用了一个骇人的名称来称呼此案一 争尸案)〇
此案目前仍在等待最高法院的最后 裁决,我们甚难预测最后的判决会是如 何。然而,最高法院已曾在一个叫做“莫 哈末哈比布拉敏玛木对花丽娜敏地拿督 达立’' (Mohamed Habibullah bin Mohmood v. Faridah bte Dato Talib) 之案里,对宪法121条(1A)节的意图及涵 义做了清楚的阐释。我们且先看“李绍 基案”,然后オ讨论“莫哈末哈比布拉” 案。
在李绍基案件中,李绍基的遗孀向 高庭申请要求法庭宣判其丈夫生前及未 死前是一名佛教徒,她也申请禁令要求 直辖区的宗教局把其丈夫的尸体交回予 她。整个案件显示回教宗教局争说李氏 曾皈依回教,因此必须以回教仪式收殓。 宗教局的代表律师所提出的ー项“事前 反对"(Preliminary Objection)是高等 法庭无权听审这宗案子,因为它涉及了 回教法庭才能听审的事务。听审法官尤 索夫金最后判法庭有权听审,理由是回
專論
本国的回教徒是受制于回教的个 人法律及家庭法律,这些法律早 在回教于15世纪传入这个国家 时就已经存在。这些法律不只是 由回教法庭实施,也由民事法庭 实施。宪法121条(1A)节所 做的就是賦予回教法庭在回教事 务的实施上,独一无二的职权。
教法庭的职权必须是由州议会所通过的, 或者是由国会所通过的法令所赋予 (confer)的。.而有关法令即《1959年 雪州回教法律行政法令》内的有关条文 赋予回教庭ー些职权,但这职权并未包 括听审这宗有关一名回教徒真正身份的 问题。
直辖区宗教局不服所判,已经上诉 至最高法院,到截稿日为止,最高法院 仍未聆听这宗上诉案,我们也未知结果 会是如何,但最高法院曾在一宗叫做“达 立科对大山脚县警察局"的判例里(Dalip Kaur v. Pegawai Polis Daerah Balai Polis Daerah, Bukit Mertajam & Anor) 说道:有关一名回教徒是否已放弃回教 的问题,唯一适当裁决这问题的法庭是 回教法庭。我们且看最高法院在李绍基 上诉案中是否仍采取这种看法。
“莫哈末哈比布拉案’’涉及一名回
教妇女花丽达向吉隆坡高等法庭申请禁 令,以禁止其夫莫哈末哈比布拉继续殴 打她。承审此案的高等法庭法官拿督林 明春法官(Dato Lim Beng Choon J.) 在1989年10月14日批准这名妻子的申请, 而发岀禁令予作丈夫的。其夫不服所判, 因此上诉至最高法院。其理由为高等法 庭无权审讯这宗案件,因为双方都是回 教徒,而遵照宪法121条(1A)节之规定, 高等法庭无职权承审ー宗归属回教法庭 职权内的案子。最高法院聆听了双方的 陈词后,在1992年12月15日一致批准丈 夫的上诉。法院的三司即哈仑哈欣最高 法院法官(Harum Hashim SCJ),莫哈 末亚兹米最高法院法官(Mohamed Azmi SCJ)及颜质端最高法院法官认为高庭 无职权听审此案。在聆听上诉时,法官 也对宪法121条(1A)节做了一些重大的诠 释。
哈仑哈欣法官首先援用了以上所说 最高法院的前例:即“达立科对大山脚
县警察局”案而判道:“很明显的,国 会通过121条(1A)节的意图是要挪走 (Take Away)高等法庭对那些归属回 教法庭职权内的任何事务之职权”«法 官接着详细的査阅了有关的《1952年雪 州回教法律行政法令》而下结论道,有 关妻子的申诉是包括在这项法令的第127 条内(127条规定任何人虐待妻子可被 罚款或被判监禁),而回教法庭在107 条之条文下有权发出禁令,因此无可质 疑的回教法庭已被赋予(Confer)有关 的职权。哈仑哈欣法官也说道:“用ー 个客观的看法来看待宪法,很明显的, 宪法的草拟者开始就清楚意图本国的回 教徒应受到回教家庭法的管制,这意愿 也由宪法第9附录清楚反映出来。.....
的确,本国的回教徒是受制于回教的个 人法律及家庭法律,这些法律早在回教 于15世纪传入这个国家时就已经存在。 这些法律不只是由回教法庭实施,也由 民事法庭实施。宪法121条(1A)节所做的 就是赋予回教法庭在回教事务的实施上, 独ー无二的职权。换言之,宪法121条 (1A)节是ー项避免民事法庭及回教法庭 之间职权冲突的条文。”
莫哈末亚兹米法官也说道:“简单 的归纳,任何通过合法途径而授予(Vest In)回教法庭的职权现在只能专归属回 教法庭。当然某项职权的授予是否合法 是ー项可在宪法第4(3)条下受到挑战的 事项。”
颜质端法官也判道国会及宪法已经 宣告,打从1988年6月10日起,民事法 庭不应对回教法庭属内的任何事务再享 有职权。他因此也仔细査阅雪州的《1952 年回教法律行政法令》以鉴定回教法庭 对那些事务享有职权。颜法官最后判定 回教法庭只有职权听审由双方都是回教 徒所提呈的ー些特定民事诉讼,而这些 特定的民事诉讼已清楚列在4 5 (3 )(6涤里。
这不包括妻子起诉丈夫民事侵权(Tort) 的事项,因此,高等法庭仍有职权听审 这类妻子起诉丈夫侵权的案件。但是颜 质端法官接着说,他也需要探讨另ー个 课题,即夫妻是否可以互相起诉的问题, 那就是《1957年已婚妇女法令》是否赋 予花丽达提出有关向丈夫索取因人身受 攻击而引起的赔偿。颜法官的判决是否 定的。如果我们详细研读颜质端法官的 判词,我们肯定会发觉他并没有提到其 他两位法官所提到的127条。颜法官似 乎也认为高庭仍有职权听这宗案子,但 花丽达上诉失败,因为《1957年已婚妇 女法令》第9条并没有赋予一名妻子权 利起诉其丈夫以要求得到被殴打的赔偿。 法官判道该条文只允许一名妻子向法庭 起诉她的丈夫以保护她的财产,除了这 特殊情况外,夫妻不可互相起诉。
在这宗重要的判例里,三位法官都 有参考另ー个判例,这判例叫做“沙合 明对亚 斯玛” (Shahamin Faizul Kung bin Abdullah v. Asma bte Haji Junus) o在这判例里,法官认为单是修 正及通过宪法121条(1A)节,而没有修定
冷战结束!
人类要面对的是“文 明的冲突”!?
亨廷顿的理论《文明 的冲突》引起各国舆论界的 骚动与哗然。
•加C!血送口'Ztt地iMi
文章选辑・ • Selected Articles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编
Huazl Resource i Research Ccnrrc Bhd.
1994
《文明的冲突》/文章选辑
收录了亨廷顿的《文 明的冲突》的原文,以及国 内外学者,时评家的论述与 批评。欢迎购阅!
订购处: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1964年司法法庭法令》(Courts of Judicature Act, 1964 )第4 条并不能剥 夺民事法庭对回教孩童抚养权的听审职 权。,在这宗案子里,一名回教徒父亲向 槟城高等法庭申请“人身保护令”,欲 索回自己的亲身孩子。当时孩子的母亲 已去世,而与外婆住在ー起。这项案件 所涉及的ー个重大问题就是民事法庭是 否有权听审这个案件,因为这是关乎回 教徒的家庭问题。法庭于是研究了槟城 州有关回教法的法令,即《1957年回教 法律行政法令》 (Administration of Muslim Law Enactment, 1959)而宣判 该法令并没有清楚地规定孩子抚养权的 问题是专属于回教法庭职权内的事,因 此,民事法庭仍有权听审。法官也认为 除非以上所说《1964年司法法庭法令》 第4条被修正,不然宪法121条(1A)节并 不会影响民事法庭现有的职权。因为第4 条条文规定任何与这项法令(即《司法 法庭法令》)相抵触的法律,除了那些 在这项宪法121条(1A)节是在1988年6月 1。日オ开始生效,因此《司法法庭法令》 内有关高等法庭职权的条文即23及24条 仍居先。这两条条文赋予高庭职权聆听 有关抚养权及其他民事诉讼。
在“莫哈末哈比布拉案”里,三位 法官都认为“沙哈明对亚斯玛"里法官 对《1964年司法法庭法令》的诠释是错 误的,这项法令不应高过联邦宪法的121 条(1A)节。法庭判道任何修正宪法的法 令是可以违反原有的宪法条文的,但任 何不是修正宪法的法令则必须符合宪法, 因此«1964年司法法庭法令》第4, 23 及24条并不能超越宪法第121条(1A)节。
(注释从略) @
(本文为作者即将出版之新著《承袭, 调和与稳定大马法律系统简介》ー书 的部份内容)
植根传统开出新天
・韩淑玲
(-)
著名老书法家潘受先生,现年83岁。 睿智、开朗,性情率真,胸怀磊落。他 被誉为新加坡艺术界的国宝。他同时以 杰岀诗人、学者而受到人们的敬仰、推 崇。
潘受书迹遍传世界,近在亚洲的中 台日韩,远至西欧美澳,深受行家钦仰。 文革后,山川恢复灵气,文运复苏,中 国的山川古迹,如河南汤阴的岳飞庙、 温州瓯江孤屿的文天祥祠堂、山东曲阜 的孔庙、西安碑林、云南碑林、福建南 安郑成功故居等地,都有他题的诗、写 的字,或刻石勒碑,或收为文物馆的文 物珍藏,竞相以得他的诗文墨宝为江山 历史增色。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国内诗、・ 书界都称他为“独步天南’’ヽ“海外奇 人”、“南洋一人”。近年,在国际书 法交流展中,他的字更是众所瞩目。日 本书道大师青山杉雨、村上三岛,乍见 潘受这样俊逸潇洒的书法,都觉得非常 意外,对于他源自深厚传统而又完全自 具面目的风格,惊叹之馀,只能说 ・ “潘 受的字,就是潘受的字。”
g-
(-)
饰"借1懐寫为惴担全1
公X藻の
f 楽<«
堂カ冶4
阳;^V 鳳物 J?!科 し (1 体^京・湯«性リ±.パH潇徳 父哲,褚世司斷^鶴い布銘。
潘受《学书二首》之一云:
服官服贾两无オ,
尽有闲愁笔拨开;
毕竟学书输学剑,
君看刘季斩蛇来。
其实当官作贾何难?抡剑提枪又何难? 所难者在不随俗颠三倒四,也不诬白成 黑,说非成是而已。艺术之所以是“苦 闷的象徵’',是因为它在灵魂的孤绝中 修持人间的净土。艺术家最高境界在于 有强烈的艺术感知,垄自珍读陶潜诗的 感受与千多年来所有的人不一样,故云:
"不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中华书法所以是ー门艺术,因为它 不仅只是笔墨功夫,还包含了时代的内 容,人生的阅历,以及个人性情学养志 节等一生修持。
潘受书法的内容,写的大半是他的 诗、文、联、语....。他的思想感情
先通过他的诗文才流于书法的形式。潘 受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他更希望人们 了解、喜爱那些字的内容。文心、诗境、 书法,一以贯’之,正是他的生命艺术, 也是他的艺术生命。
(=)
举ー个例,有一件在新加坡、日本 等地特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那是 1982年,由于新加坡全岛各处挖掘岀许 多日本占领时期被日军无辜屠杀的人民 骸骨,中华总商会在焚化了这些骸骨, 安魂超渡的同时,还在南部海港对着太 平洋的海岸上,立起一个大公墓,由四 根高入云霄的大石碑柱组合而成(代表 四大民族的死难者)。这座“日本占领 时期新加坡死难人民纪念碑”在立碑时,
本来有碑志和铭文。而碑志铭文,正是 邀请潘受执笔的。中华总商会还请名家 译成英文,准备把两种文字同时刻上。
但是,等到纪念碑揭幕,却只见碑 石,而不见铭文,原因就不得而详。更 没有想到1985年,日本教育当局竟修改 了历史教科书,不承认有过侵略战争的 行为。潘受于是从旧稿堆中找岀了当年 这篇碑铭的原稿,ー并收入他的书法集 子里行世。东京大学一位教授读到了, 译成日文,不胫而走,引起《朝日新闻》 组了一支釆访队到新加坡考察真相,回 去之后马上长文刊载,还登载了潘受的 照片,铭文碑志的全文、纪念碑的照片。 这等于把那篇沉痛感人的碑志与铭文全 部刻在碑上了,而且加上日译全文。它 不但不曾影响两国友好关系,反而有助 于促进两国友好与和平的深切谅解。
与潘受相交多年的老画家刘抗说:“潘 受的书,含蕴着诗、文的性灵;流露着 社会活动的オ华;以及天禀的超卓气质。 他的字,就是整个人格的表现。”
(四)
潘受书法予人的感受是“笔カ圆劲, 沉著飞翥”;“豪迈遒劲,潇洒俊逸”; “雄肆中有俊秀,,;“用笔淡逸古拙之 中,透岀潇洒意趣";“蕴藉自然。观 之如饮山泉佳酿,清冷醇厚;如赏枯藤 坠石,朴茂天成。”
一般论者说他的体势颜筋柳骨,兼 山谷波磔,南宫风神,虔礼草法三昧。 或把他比拟何绍基、钱南园。或说参以 钱南园、何绍基、翁同诸家体势神韵 而变化。而总的说他其实已跳岀鲁公、 越过道周,自成家数。说他下笔多藏锋、 绞锋、裹锋;逆入落笔,一波三折行笔, 回锋敛势收笔;上翻下带,便转自若, 刚柔并济,拙中见巧;篆情、隶意、草
韵,尽在锋颖之间。说他的作品浑然ー 体,ー气呵成,动中法度;通篇疏密错 落,灵动圆融,字字不相属,笔笔意相 连;空间的分布和感情的驾驭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钱钟书也说他“书迹古媚馨 逸,融篆隶入行草,安吴、南海见之, 当艺舟共载。”
潘受写字先学颜真卿、褚河南、虔 永兴;稍长,转临汉魏六朝碑帖,又进 而临钟鼎石鼓;中年起研究草书,取径 孙过庭、怀素以窥二王;近年则专作行 书。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及《祭侄 稿》,最为他所喜爱。至于有人说他的 书法像何绍基与钱南园,这是相似则有 之;若说取法于他们,则潘受表明非也, 只因渊源相同,或因此而某ー些地方不 期然而有所似。他是不主张只专学一家 一法的。
潘受书法从继承深厚的传统而来, 所以无ー笔不是传统而处处示人以规矩 法度;但又已经完全是自家面目,独擅 风华。
g
牛皮
成乙心綱は誑8傍 へ絮当#援n f筮 ・字!2い站者'吋ダ 多e 兩£貝熠ふ…
(五)
潘受先生说,书法的学习如果不从 继承传统下功夫而侈言创新,不流于俗 必流于怪。他对书法的体悟是:
不专学,不能入;不博观,不能出。 入以求人,唯恐失人;出以求我,唯恐 失我。既有我矣,则人为我用,千碑万 帖如水之就壑,交汇于我,是谓有家数。
(《答人问“学书"》)
“专学”即是临摹古来名家,“博 观”,则谓不可受一体一家所囿。等到 各体各家都能精熟,便能够得心应手, 灵活变化:“于是得心应手,左之右之, 变化之。各视其オ禀年カ而不可穷极。” 有“家数”,就有了源头活水,像朱熹 《观书有感》的读书心得一样:
问渠那得淸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潘受先生勉励后辈,也是如此:
学古而不落前人窠臼,创新而不为 风气所囿,可谓豪杰;然ー切艺术,不 从基本工夫下手,终无是处。(《华翰 特刊题辞》)
书虽小道,亦岂易言?不临池,不 法古,不足以言书;徒临池,徒法古, 亦何遽足以言书?不法古为无人,徒法 古为无我;无人是无传统风范,无我是 无自家风格。二者缺ー,皆不足以卓然 有立于书家之林。...法之精熟至于
极,如无法;人我相辅相成至于极,如 相忘相一。天机一片,纯以神行,是书 之极诣,亦一切艺术之极诣。(《序声 桂书法集》)
(六)
在执笔运腕上,潘受主张“笔要正, 腕要悬或提”。因为笔不正则锋偏,腕 不悬不提便不能使转。他又说“书贵中 锋”,因为锋偏则墨不赴笔,纸不受墨, 则为涂为抹矣;中锋则能够墨随笔行又 随笔止,得心应手。他作了很生动的比 喻:
腕之所以当悬,....腕卧案而颠
倒于案,则滞矣!腕滞则疯痹蔓于腕, 不能押阖而纵横...欲为南宋偏安且不 可得,况吞六国,括四海耶?学书者, 参此腕禅,思过半矣!(《答人问“学 书”》)
潘受写字的神态,十分端庄潇洒, 中锋、悬腕,洋洋洒洒,气韵流丽。
(七)
潘受强调学书者要能够知道刚柔雅 俗。刚柔相济是天地之道,也是书法之
道。他说: 徒刚则无肉,徒柔则无 骨;徒刚则无情,徒柔则无カ;徒刚则 无韵,徒柔则无气。(《答人问“学 书”》)
刚与柔又互为表里,所以他又主张: 以骨 肉,以肉卫骨;以カ摄情, 以情御力;以气生韵,以韵足气。(同 上)可见刚与柔的主从关系是刚(骨、 カ、气)为主而柔(肉、情、韵)为宾 的。
潘受先生的字外柔内刚,显得遒劲 而飘逸,正所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 婀娜”。
潘受非常反对造作而强调“自然”。 自然就雅,造作一定俗不可耐。他说 “雅”就是“正也、常也、从容也、有 典有则也”。“俗”就是“习也、欲也、 庸鄙也、矫揉造作也”。他认为天地间 自然而然存在的ー梅一菊、一松一竹、 ー石一沙、ー云一霞,都雅;如果加以 人工化,就难以尽雅了。人的一言ー动 合乎情契乎理,都雅;如果出不从容之 怪声怪状以哗众取宠,以离典叛则,以 不合情不合理来标奇立异,就俗。
书法的雅,就在和谐、自然、统ー。
(八)
十年文革斯文尽, 今日修文一局开; 如见雪消春水涨, 书坛滚滚后生来。
这是潘受《读启元白论书绝句百首 奉答十首》中的第九首。潘受对十多年 来学书风气渐盛而终于成为目前ー股热 潮的期勉是:热潮是个好现象。但是至 今我们的水平还不如三、四十年前高, 所以应在提高水平方面努力,那么再过 ー、二十年,中国书法可望在艺坛上大 放异彩! 酒)
議蹈遍顏謎原寃…齒幾,
漆喇網瓣部保圈脳舞彝稿宝斂豹a 個濺翼滴9強防上圖聯6
>蟲諷藏瘋爨凝9癞疆緋斧尋虱 多尋寺就。[
窮噩渴齧B :
寧蠣臟噩腿
i] s Maa 叫
Wi 8鍵邈’德・@贓 鼬》8丞洋制®^
叛变前タ与三合会
1841年,詹姆斯•布禄克自拉惹慕 达哈欣与其他汶莱王室中的人手中取得 实权,成为砂劳越“拉惹”。当时只有 距离西婆罗洲三发较近的砂劳越河上游. 有华人的踪迹。华人“公司”在那儿开 采金矿。这些人翻山越岭,先在邦加兰 德邦立足,然后向北朝石隆门推进以开 采金矿与梯矿。就像他们的西婆罗洲同 胞ー样,他们身兼二职,既开矿也务农。 一到了新的栖身处所,他们便ー边开芭, ー边寻找黄金、踊与钻石。他们用的是 洗琉琅和设水闸的方法。人口增多以后. 便组织“公司”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到了 19世纪50年代初期,砂劳越河 上游的华人人口已增加到四千人。接着 就岀现两种情况。ー、西婆罗洲的华人 矿エ知道在詹姆斯•布禄克的统治下, 砂劳越多年来第一次取得政治稳定。二、 英国人“拉惹”也对华人前来开芭和采 金的事采取容忍的态度。与此相反的是 荷兰人加紧压迫他们。荷兰人身为西婆 罗洲的新主人,对华人矿工科以重税, 终于彻底毁灭他们的“公司"。这触发 了两次大移民,一次在1850年,另一次 在1854、1855年间。1850年,巴孟卡有 一大群隶属“三条沟公司”的矿エ因为 站在荷兰人ー边,而遭受“大港公司” 的袭击。“三条沟”的人战败,只好逃 往砂劳越。1854年轮到“大港公司”被 荷兰人击败,其剩余分子也逃了过来。
“三条沟”与“大港”在石隆门内 斗结束之后,矿エ们便着手组织ー个大 “公司”,并在“公司”的旗帜下开始 在石隆门、北历、砂南坡、短廊等地开 矿。他们沿袭西婆罗洲旧“公司” •的组 织与行政格式。在与“拉惹”政府的交 往中,他们尽力保住自主权。不久"公 司”发现,虽然“拉惹”允许他们开矿 与务农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拉惹”却
OU
完全不想看到“公司”享有自治的权カ。 如果我们想彻底了解1857年“公司”叛 变的动机,我们必须先记住这一点。
石隆门“公司"的成员来自中国的 同一个地区,所讲的方言大同小异,因 此能够自成一体,这样“公司”很快就 壮大起来。
开矿是他们的主要职业。其次是务 农。正如它在三发的前身那样,石隆门 "公司”也鼓励其成员种植粮食,饲养 家畜,以达到自足自给。至于那些独立 种胡椒与甘蜜的农人也得到“公司”的 帮助。
自18世纪中叶开始,西婆罗洲的“公 司”因为在西海岸的三发与坤甸占据有 利的地位,得以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建 立贸易与文化联系。在荷兰人得势之前, 当地的苏丹承认“公司”的自主权,使 那些较大的“公司’’能够创设自己的巴 刹与货仓,同时也对数量庞大的出入口 货征抽关税。1834年在“大港”盛极ー 时的当儿前来访问的埃尔,一方面称赞 “公司”政府组织完善,一方面又因为 荷兰人的干扰使他无法促成“公司”直 接与新加坡贸易而大失所望。在荷兰人 得势之前,多年来三发的“公司”都将 黄金与土产输往印度支那与泰国,以换 取泰国丝绸与烟草。
石隆门’‘公司"建立于河边,这几 条河都流入南中国海,本来可以在对外 贸易方面大显身手,但詹姆斯・布禄克 不想看到它太过强大,所以始终不给它 机会。“拉惹”最多只将这些从三一发逃 过来的华人矿工当成难民,如果他硬心 肠一点,甚至会将他们当成逃避荷兰人 法律的罪犯。他准许他们留下来开矿只 因为他们的劳カ为砂劳越带来巨大的经 济利益。华人对茶、烟、鸦片和酒有所 偏爱,又喜欢赌博,要抽税并不难。詹 姆斯•布禄克在1839年第一^:访问砂劳 越的时候,曾到过石隆门,在该地取得
有关“公司’’的第一手资料。他亲自看 过ー个小,,公司,,如何操作,对矿エ的 效率和勤勉留下深刻印象。他决定让“公 司”继续存在,但矿エ们必须严格遵守 他所订下的法律,必须经常纳税,并对 他与他的政府表示效忠。简言之,因为 “拉惹”规定他们必须在砂劳越境内的 商店取得供应,又必须将产品在本地出 售,不得外销,这使到矿エ们的权利丧 失殆尽。“拉惹”不但垄断鸦片与酒的 供应,还牢牢控制各赌馆与当铺。!856 年随着慕娘公司的成立,矿エ们感到有 朝一日会连他们开矿的权力也被剥夺。
本来"公司"与政府的关系良好, 矿エ对“拉惹”也并无反感。他们按时 缴税,处处与政府合作,显得温驯。但 他们又同时与边界另ー边的同胞秘密交 易,由此获得那些在砂劳越被人垄断的 物品,包括鸦片、枪械与子弹。
中国天地会的影响
在此必须提到中国的三合会与其对 婆罗洲的"公司”,特别是对石隆门的 "公司”有什么影响。三合会又称天地 会,乃是在17世纪明朝覆灭之后成立的, 以ー些反清志士为骨干,并以反清复明 为宗旨。三合指的是天、地、人,中国 人相信此三者结合必能带来和平与安宁。 他们的口号是“替天行道”。最初聚集 在它的旗帜下的不只是战士,还有爱国 学者和政治家。他们的秘密革命活动使 清廷大为震怒,派人四出搜捕,其领袖 若被捕必遭处决,那些受怀疑的人被放 逐,也有些逃出中国,飘洋过海到南洋, 在那些地方早就有他们的同胞定居。他 们来到位于东西方交通十字路口的新加 坡,也有些选择荷属东印度群岛,因为 已经有华人在西婆罗洲开采金矿并成立 "公司”。“公司”拥有自主权,组织 又完善,领袖也都很开明,故此被认为
OQ------------
最适宜重建三合会。所有“公司”的矿 场工人都是华人,自然倾向中国,也关 心中国的命运。“公司’’原本的领导层 是由读书较少的粗人所组成,三合会领 袖虽然不比他们勇敢与富有独立精神, 但在加入之后因为学识丰富而大受欢迎。 这些人的精明能干很快受到注意。’不久 ー些三合会的人便顺理成章的做了 “公 司”的头目,有些更成为首领们的顾问, 他们的意见对“公司”政策影响很大, 有了他们,后来“公司”オ会采取某些 行动,譬如武装反抗好像荷兰人那样的 外来侵略者。不过却没有足够证据显示 三合会的人完全接管西婆罗洲或石隆门 的“公司”。唯一有可能的是17世纪前 后有一些三合会的首领或同情者在到了 婆罗洲之后,决定改变或伪装自己以适 应当地环境。
不管“公司”是不是受到三合会的 控制,看来三合会的领袖很快就改变他 们在海外处理会务的方针。他们知道无 法实现当年的理想,也无法返回中国。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改弦易辙,组成一 个从事慈善工作,并以无政府主义目标 为内涵的机构。砂劳越的三合会跟这些 散布于远东各地的同类机构的庞大网络 有所联系。各地的三合会到头来还得听 命于中国的总会,虽然总会受到满洲人 的残酷镇压,却仍然很活跃的进行地下 活动。三合会原本就是ー个秘密会社, 其入会以及其他仪式都极为秘密,而叛 徒又处以严酷的死刑,这使它更具神秘 色彩。
尽管原先的口号是“替天行道”, 海外的三合会都朝向另ー个方向发展, 其首领都为个人财富与权カ而奋斗,以 期在同胞之中高高在上。他们有组织的 给予别人保护,并且包娼庇赌,从事包 括枪械与鸦片在内的走私活动。因为有 金矿“公司”给三合会成员作避难所, 又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公司”的各项活
动,不久他们就变成不可忽视的一群, 他们有足够力量反对合法的统治。如果
“公司”的领导层是没有效率的,或者 "公司”已经彻底的被渗透,可以肯定 的是,三合会的人一定会利用他们的影 响力控制“公司"的命运.这样做并不 会使他们的权カ受到削弱。他们只是用 美丽的外衣来遮掩邪恶的利爪,就好像 意大利的黑手党那样。三合会的影响カ 遍布远东、欧洲与美洲各大都市。他们 以"洪门’’为名,仍然秘密行事。
拉惹与公司的关系
在1850年以后的那几年,石隆门“公 司”业务看来蒸蒸日上。虽然矿エ对“拉 惹’’垄断鸦片的售卖,并对三合会势カ 在矿エ当中不断增长釆取严厉行动,一 般上,石隆门华人还是喜欢“拉惹”的 统治带来稳定,这使他们可以安心工作, 开矿也就有利可图。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这种看法。有一小撮的三合会成员因为 其活动受到“拉惹”的严重打击,也就 心怀怨恨。几年后,有记录显示“拉惹” 曾针对三合会的事给予“公司”的几个 主要领导人警告。那些领导人充耳不闻,
“拉惹”于是下令逮捕并监禁一名由新 加坡潜入石隆门的三合会代理人,罪名 是他引诱和恐吓别人,使他们加入组 织。1852年,“公司”试图阻止一位政 府官员逮捕一名犯法的人。“拉惹”派 其外甥査尔斯•布禄克带兵前去强迫“公 司’’交出那个人。在这次事件中,"公 司”让步。为了惩罚华人,“拉惹”命 令华人在石隆门下游的比里达建立一座 堡垒,并负责供应其中的设备。此堡垒 用以监视他们的活动。査尔斯・布禄克 也下令华人必须将一百枝枪交予政府, 但“拉惹”取消这项命令。
上述惩戒行动使矿エ对“拉惹”与 其政府更为不满,而鸦片供应的垄断更

xro
是火上加油。1842年鸦片战争导致签订 《南京条约》。从那时候起,便不再禁 止将鸦片售予中国人。这种吸了会上瘾, 又会伤害身体的毒品在各阶层中国人当 中广为流传,上至达官显要,下至贩夫 走卒,都吸鸦片以麻醉自己。詹姆斯・ 布禄克一方面提出要改善人民的生活, 一方面又不反对入口鸦片以供华人之用, 因为那样做可以增加国家收入。他也决 定华人社会可获得多少鸦片,并从中抽 税。在石隆门"公司",矿エ所买的鸦 片比规定的数量少,这使“拉惹”怀疑, 在三合会的怂恿下,“公司’’一定曾自 外地走私鸦片卖给矿エ。他于是下令, 不管矿エ买下多少鸦片,“公司’’必须 依照规定的数量付钱。1857年正月,“公 司’’因非法走私鸦片而被判罚款ー百五 十英镑。“公司”缴了罚款,但对布禄 克政府更为不满。
以后发生在砂劳越的事也不是跟中 国的局势完全没有关系。1856年10月, 广州的中国人再度与英国人发生冲突。 姓叶的道台公开悬赏凡呈交英国人头 颅者可获奖金三十大洋。不久南洋到处 流传英国人在广州被赶尽杀绝的谣 言。1857年正月,新加坡华人起义受到 镇压。石隆门"公司”听到这些消息, 又听说“拉惹’’在英国受到皇家调查委 员会针对他镇压海盗的事对他进行调查, 使他大失面子。于是"公司”判断英国 不会派兵援助“拉惹”。
公司叛变•占领古晋
“公司”华人认为“拉惹”只以粗 暴与不公平的手段对付他们。在这时候, 三合会的人便扇风点火,使到“公司” 长期以来很想推翻“拉惹”政府。为了 达到目的,他们秘密收集军火武器,计 划攻其不备,ー举将“拉惹”及其欧洲 同僚加以歼灭。他们倒不是为了接管政
自短廊出发乘船前往古晋。他们
在午夜过后抵步,立即分成两
队,ー队攻打砂劳越河左岸"
“拉惹”住宅,ー队攻打右皐痣’ 府公署与商业中心所在地。(ミ(集賢圖書龍’ 垠※四。。。-[ゝ
府以建立新的行政体系,他们主要是-----
了确保“公司"那ー套旧的生活方式得
以继续。
“公司”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动员 六百名壮丁,于1857年2月180 ,在缴 付ー百五十英镑之后ー个月,自短廊出 发乘船前往古晋。他们在午夜过后抵步, 立即分成两队,ー队攻打砂劳越河左岸 的“拉惹”住宅,ー队攻打右岸政府公 署与商业中心所在地。詹姆斯•布禄克 虽然接获矿エ即将有所行动的情报,但 他总以为那些人没有胆量对古晋发动攻
势。他措手不及,只得仓促逃生,躲在
小船之下,游过一条小溪,逃到一位官
员家中避难。有数名欧洲人,包括两名 儿童,被叛变者杀死,数人受伤。“拉 惹,,与一些官员所住的屋子被夷为平地。
另ー队攻打古晋的人毫不费力便占据了 法院与其他政府建筑物,只在两个地方 受到抵抗。这些华人并没有摧毁法院, 也没有攻打马来甘榜与巴刹的华人店屋, 虽然他们知道当时古晋的大部分华人都 拥护“拉惹”。那些屋子未被烧毁的欧 洲人携带家眷集合在基督教主教佛兰西 士 •麦陀莪家里,此人不但是宗教领袖, 也是一位受尊敬的内科医生。到了清晨,, 古晋已经完全落入叛乱者手中。黎明之 后,有一个七人代表团到主教家中要求 医治华人伤者。他们对主教保证他们要 对付的只是“拉惹”与其属下,而不是 全体欧洲人。较后时,华人领袖召见以 下人士 :曾与石隆门“公司”有过生意 上来往的慕娘公司经理路维克•兴姆斯,

一位名叫鲁佩尔的英国商人,麦陀莪主 教,马来领袖拿督班达。他们先要求这 些人宣拆效忠“公司’',否则当场处死, 然后他们清楚说明他们无意接管政府。 他们企图委任兴姆斯与鲁佩尔治理当地 欧洲人,拿督班达则治理马来人,不过 “公司"应被视为最高统治者。在场人 士抓紧机会提醒华人,“拉惹”仍然健 在,他的外甥端慕达以及支持者不过暂 时留在实克朗,即将回来报复。华人领 袖有点害怕,便写信给査尔斯•布禄克, 提出“井水不犯河水”的建议,只要他 留在他管治的县内不来侵犯,双方就可 以相安无事。
第二天,华人退回石隆门,从古晋 带走他们得自欧洲人住家与政府建筑物 的战利品。不久他们听到“拉惹”即将 反攻的谣言,便大量增兵重返古晋。他 们继续留在古晋,直到査尔斯•布禄克 自实克朗带兵抵达古晋,局势オ有所改 变。査尔斯・布禄克带领手下左右夹攻。 这时,慕娘公司的轮船“詹姆斯•布禄 克”号及时自新加坡赶到,詹姆斯・布 禄克在船上直接发号施令,以强大火力 炮轰叛乱者。“公司”华人溃不成军, 急急往上游退回石隆门,“拉惹”的人 穷追不舍,一直将他们赶过边界逃往三 发。数以千计的人被杀死。三发华人不 欢迎他们,对他们所带来的灾难十分愤 怒,也将许多残余分子加以杀死。荷兰 人政府取得叛乱者所携带的ー些战利晶, 将它们送还给砂劳越政府。
叛乱症结互不尊重
以上是历史所记载的关于这次叛乱 的大致情形さ西方学者不免会以殖民统 治者的观点来看待这次事件,于是就倾 向于将"公司”华人描绘成一群逃避荷 兰人司法公正的罪犯,要不然就形容他 们是三合会的人,这些人对“拉惹”不
满,只因他们从事勒索与反社会活动受 到“拉惹”严厉惩罚。这种轻描淡写与 偏袒一方的说法多年来使砂劳越历史上 的这ー个阶段变得烟雾弥漫,模糊不清: 幸好近年来涌现ー些质素较好的学者, 他们不断发掘新的材料,オ得出更公正 平衡,不偏不倚的结论。
石隆门“公司”华人不能逃避叛乱 的责任。这次叛乱造成人命财产的巨大 损失,也将砂劳越华人与欧洲人的关系 向后拉,同时更破坏了当地的经济进展, 以致元气大伤。但如果公平分析当时的 局势和事态发展,则“拉惹”与其政府 也不是完全没有错。来自西婆罗洲的华 人矿エ曾经是自治社会的一份子,他们 也因此引以为荣。他们有古老的文化传 统,在婆罗洲曾有过自治的经验。是的, 他们知道自己是难民身份,对“拉惹” 政府他们心存感激,但他们也希望得到 公平待遇,因为他们曾听说这位英国人 统治者以慈悲为怀而出名。结果他们发 现"拉惹”对他们疑神疑鬼,勉强容忍 他们,一旦触犯白人的法律便加以严厉 处置。在另一方面,詹姆斯•布禄克本 身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只看到英 国人的高度成就以致国誉如日方中。他 在本质上是一位殖民主义者。就像其他 来自欧洲的殖民主义者ー样,他有他的 ー套价值观。这套价值观强调白人及其 文化至高无上,其他文化包括华人,文化 在内都是次等的。詹姆斯•布禄克比别 人更加是ー个理想主义者,他以为有责 任以人类的“正统”文化取代华大的次 等文化。他与他的官员从不想法子了解 华人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只要华人敢轻 举妄动,他便给他们无情的镇压。如果 他试过研究华人的需求,并为华人所面 对的问题提供正确答案,使他们不会失 去人类应有的自尊,同时双方互相依赖 互相尊重,则不难找到更理智的解决方 案,这样叛乱也就可以避免。 扇)

EDUCATION
3月19日隆重推出 欢迎大家订购
定价:RM25 21cm X 30cm 560 页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ir03 2734035 Fax: 03-2734037
郑 重 推 介

兩撥千斤
n
小企業成功之遺
你面对生产线上的难题束手无策?
你的企业三年后在同行中排行老几?
为提高业绩挖空枯肠?
与其终日惶恐,倒不如马上行动,为你的企业升级找方法。
华资中小企业辅导处郑重向您推介台湾中国生产カ中心(CPC)出版的《崖雌生産力》月刊。
这本管理杂志内容丰富札实,理论实务并重,璽略生産力提供您:
①新观念及论点评析、特别企划、人物特写; ②技术突破; ③经营战略;
@大陆经贸动态、个案报导; ⑤训练走廊;
⑥ 管理锦囊、第三产业、商业小说、等等。
欢迎企业界的朋友订阅或邮购共同
•出版 中国生产カ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马来西亚总代理;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资) iluozl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 ,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ia Lumpur
Tei: 03-2734035 Fax: 03-273イ037
北马代理;
温馨苑
Home Dynamic
17-c, Jalan Barrack
104 50 Pulau Pina ng
Tel: 604-2281890/7 Fax: 604-364677
南马代理: -
垸艺传播有限公司
T & T Variety Ikoudway Sdn. IMd.
1 〇-B, Jalan Perang, Taman Pelangi, 80,100 Johor Bahru, Johur.
Tel: 07-3イ 5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