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教育”的博文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简史~第二章 巩固的时代

图片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简史 作者:郑良树 第二章 巩固的时代 引论     从 1920 年至 1943 年的二十余年,是华教的巩固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华教走过峡谷,山石嶙峋,坡窄谷深,惊险万状,令人却步,于是,华社手携手引吭高歌,唱的是一支激昂的行军进行曲,声如洪钟,响遏行云,在历史的长廊里流下永无止息的回响。     教育作为延续性特强的一种文化,华教从开辟时代接手过来的当然是中国意识及中国色彩非常浓厚的传统,这个传统使华教紧紧地跟在中国内地教育的后头,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作“超地域”的运作及茁长。     华教超地域运作是不经意的;然而,殖民地政府却开始展开一系列经意的措施。他们强烈地认为,华教已经超越专业的底线,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安的动流,不但威胁社会的安宁,也和其他民族的意识、理想及行动南辕北辙。于是,本阶段一开始,华教前个阶段不经意的各种“言行”所种下来的强烈效应一一殖民地政府精心策划的学校注册法令,竟像轰天炮般地向华社轰击过来。华社创办华教,华教考验华社。没有人知道注册法令将会有什么结果,也没有人知道华社应该怎么走;然而,许多人却知道,华社必须团结起来,统一意见,坚持华教的存在。     学校注册法令推出之后,尽管华教领袖被逮捕、驱逐出境及华教团体被封禁,尽管殖民地政府被迫注册法令一再展期执行,实际上,并不出现谁蠃谁输的局面。殖民地政府低估了华社的反抗情绪及组织力量,华社高估了各种反对手段的效果,结果,双方都“热热闹闹”地演了一场你攻我守、你守我攻的文化战;最后,华教依然是华教,殖民地政府依然是殖民地政府,只不过棋盘上大家撤掉几粒卒子而已。     然而,对华社而言,这场文化战的意义却非常重大。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让华社学习如何产生一个“由小团结到大团结”的全民运动。在这之前,华社地方上的团结多如牛毛,血缘性及地缘性的小团结,地区上的小结社,响应中国反日反帝的小团结,无时无刻不出现,然而,在学校注册法令冲击之下,华社为自己区域内的文化“背水一战”的大团结,恐怕还是第一遭。在这段风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