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3, 2019的博文

匡时杰医生

图片
笨珍培群独立中学董事长 匡时杰医生 AMN     专业人土,具备热忱参与华团服务者不多,而愿意挺身而出,担任责任繁重的独中董事长更属凤毛麟角,为此,编委走访了笨珍培群独立中学董事长匡时杰医生。     匡医生受访时指出,有三个因素促使他毅然接受出任独中董事长的挑战:     ①全身充满民族意识的细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舆民族感,不是任何势力所能左右影响的;     ②其严父毕生献身教育事业,生长在具有浓厚华人文化气息的家庭,很自然的趋向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自小学至初中都秉受华文教育的薰陶,高中转入英校後,其父从旁指导,自修华文达高中水平。     匡医生指出,现行的教育制度,学校过於注重课本、文凭,品德修养的培育被忽略,这样子,无法造就完美的人才。     谈到独中面对师资素质问题,匡医生认为,一个大学生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因为需要经过特别师资训练,才能在表达技巧,传授知识方面适合学生的水准。目前独中师资训练还不够全面性,庞大的经费是个主要难题。     身为独中董事长,匡医生说,独中办学方针能够适应时代潮流,陆续开办电脑班,职业技能班等。匡医生严正指出,独中并非政府学校落第生的收容所,因独中的课程三种语文并重,惟有真正素质好的学生,才能应付裕如。 编者按:匡医生担任学校、社团、政党要职如下: 1.笨珍培群独立中学董事长 2.柔佛州董联会副总务 3.笨珍中华商会文化组主任 4.笨珍培群校友会副主席 5.笨珍华团联委曾副主席 6.柔佛州职业医生协会理事 7.全国医药协会永久会员 8.淡边精神病院巡察医生 9.民政党柔佛州州秘书 10.民政党笨珍区部副主席 11.笨珍国阵理事会副主席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全国华团华校发展概况(第四部柔佛华团全国华校)1992年

丁子料先生

图片
丁子料先生     丁子料先生,祖籍福建省晋江县陈埭乡人氏,自幼力学不倦,究读售学累载,已擭普通学识,少年立志不凡,决意向外发展。年十五,追随亲属南渡,至柔佛笨珍埠,委身叔父店中,揣摩陶朱妙术,克勤克俭,以忠以诚,为叔父之股肱,当时有少年老成之目,同乡咸认其必成大器。先生心力交瘁于商业场中,十有四载,经验既充,积蓄略有,乃於一九二五年,集资创办联泰树胶厂,运筹帏幄,业遂大振,於是经济基础大定。一九五二羊,再创联丰冰厂,事业逐步扩展,规模日大。先生为人慷慨正直,待人以诚:亲友拜访,不论贫富,一律以礼相迎。慈善教育事业,慨解义囊,绝无悭吝。有无告者,向之请求,尤必使之满意以归,故人咸德之。埠中人士,凡有轇轕不了之事,请求先生调处,每获片言即冰释,先生德行感人之深,有足多焉。先生德高望重,誉满南邦,柔佛政府,倚重尤殷,一九五一年,颁授太平局绅JP荣衔,一九五三年,获英女皇登极勋章,一九五五年,擭柔佛苏丹碹禧勋章,实至名归,华人同胞,莫不引以为荣。渠现为联华戏院股东,联丰冰厂董事,联华产业有限公司量事,业绩俱皆辉煌。先生服捞社会,数十年如一日,从未稍懈。历任笨珍培群中小学校董事长,兼建校委员会主席,中华总商会正会长,马华公会中央委员,柔佛分会副会长,笨珍支会正会长。现任笨珍市政局议员,牌税委员,屋祖评价委员,福利部委员,肺痨院委员,北干那那老人院委员,州籍民语言考试委员,培祥中小学校常务董事,马华公会柔佛分会委员,笨珍支会工作委员,树胶商会顾问,益友互助会名誉会长,仁爱俱乐部名誉主席,南友俱乐部名誉主席,水塘路中华学校建校委员会顾问,峇礼启智学校名誉董事长等重职。先生观年五十七岁,精神健旺如少壮。夫人陈氏,侧室纪氏,举丈夫子五且,女二。长子玉珍於星洲创晋荣南号,经营胶业。二男在莱佛士学院玫读,俱皆俊逸英伟,大好家庭,晚景堪乐。 资料来源:1957年《柔佛州华人工商业指南》

严元章博士会见记

图片
严元章博士会见记 刘尔云 与严博士合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峇株与龙引两区的师训班同学由江视学官率领下分乘两辆巨型巴士车洁浩荡荡前往参观本坡华侨中学,并专诚聆听华中校长严元章博士作关於教育问题之演讲。     我们首由严校长引导下次第参观华中之化学室,物理室,生物室,美术室,图书馆及新近落成之现代化教室等等。严校长以极谦逊和蔼的态度,为我们叙述和解释关于各种设备之问题和校中之各种动态。众所周知,华中自严博士长校以还,在他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之下,不惟校风一新,校务进步,而各种实验仪器,软学设备亦日见充实。教师待遇亦大为改善。巍然矗立於山坡上之新校舍更是象征着华中逢勃新生之朝气。发出隆隆(口旁)机声之掘泥机正在开山填谷,又准备建筑新校舍了。据严校长说,华中地理环境实优美,大可发展,诚青年学子探研学术之圣地。     参观毕,严校长备汽水相招待。少顷,全体集中大礼堂,聆听其演讲。     严博士说:近年来华校小学方面有了两点重大的改变,即(一)课本的改编。(二)实行新薪金制。课本改编,目的是在实行教育马来亚化,培养各民族效忠马来亚的基本观念,这一个改变对华校可无伤大稚。至於实行新薪金制,则改善了华校枚师一般的待遇……。目前好些华校为欲高中毕业生参加剑桥试,因而尽量提高英文程度,於是在初中一起一切课本除国文外均采用英文本,所聘英文教师数倍於中文教师,而其薪俸则由政府担负。在这种情形下,中文无形中被淘汰了。此等学校非变相之英校而何?华校名存实亡矣。要知道,如欲一个青年学子同时把数国语文修好,这是不可能的事。而惟有将母国语文之基础打好後,始专心研习他国语文,方期有所成就。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折畏办法:即华校高中制度照旧,学生毕业后另开英文专修班,专为欲参加剑桥试者攻读,至达与英校九号班同等英文程度时始参与剑桥试,如此则中英文都有了相当基础,不致有厚此薄彼之虞。严博士继言,将来之华中,即欲采取此种办法。     严博士继被询其对马来亚华校之前途看法如何?严答以其对华校之前途看法表乐观。然强调吾人不但宜继续维持现状,且应积极振作,改进现状。自身要力求进步,赶上现代教育的水准,从积极方面想办法。严博士继而抨击会考制度。他说:一个人之...

【笨珍】香蕉屿的传说

图片
【笨珍】香蕉屿的传说 洪祖秋 香蕉屿上的灯塔。 (图片来源:洪祖秋摄)     香蕉屿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为什么除了汉使之外,连在公元1405年到1433年,总共28年,七下西汗,庞大舰队航行遍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的郑和,也在他的航海地图里,把这个充满神秘色彩,曾经引起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争议的无人岛屿,画进他的航海图里,说明在六百年前的郑和,也可能曾经踏足笨珍,在这个沿海的小渔村里添加补给?     据说,这些航海的宝船队会停在这里补给,可能是与在这一带非常活跃来自Balini,Sulu,Siatan,Kesang以及Bugis的海盗有关吧。由于这些海盗的出没,大笨珍跟小笨珍就被称为Perhentian Besar跟Perhentian Kecil,意思是大停泊站跟小停泊站,过后慢慢才变成今天的Pontian了。在《郑和航海图》里,香蕉屿被称为“毗宋屿”,其地理位置就在“满刺加”(马六甲)及“射箭山”附近的海上。“射箭山”根据史学家的考察是Bukit Banang,座落于谷株吧辖县内,也就是今天的武吉万兰,而“毗宋”又与马来文的pisang同音,属于音译名词。因此,可以推断郑和当年也曾经在“皮宗国”,也就是柔佛内陆的笨珍靠岸过。     香蕉屿是笨珍县除了龟咯岛之外,一组充满神秘色彩的岛屿。说是一组,因为其实这个岛屿是由4个岛组成的,最大的是大岛是Pulau Besar,岛上设有指引来往船只的灯塔,另外3个小岛是Pulau Sauh,Pulau Kemudi跟Pulau Tunda。这些海岛的名称,显然都是采用渔船上的器材名称。大岛上的灯塔高52尺,属于圆柱型钢骨水泥建筑物,1914年完成,灯塔每10秒闪烁一次,灯光射程达20海里,由新加坡港务局负责操作,灯塔座落在大岛最高的地方,每晚都向马六甲海峡来往的轮船发出闪烁的灯光,指引彼等往来海上。大岛山顶有一块约三尺高长柱型三角石碑,屹立与灯塔后的草地上,上面画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尼三个国家三角鼎立,虽然新加坡曾经争执并意图以长期管理灯塔及香蕉屿来作为争取的理由,唯岛的拥有权日的还是属于马来西亚。     笨珍的开埠史除了官方的源自龟咯外,就是源自香蕉屿,马来民间不孝子不认父母的传说了。据说,当年一个叫着史丁远到...

我国的第一条铁路

图片
我国的第一条铁路 太平火卓站在一八八五年开幕时的盛况。     太平(Taiping);是霹雳州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槟城与怡保之间,是霹雳州旧首府,开埠至今已接近130年历史。     太平是我国其中一个极独特的城镇,这个目前拥有约10万人口的城市,由于其开埠历史较其他城市来得早,因此市内保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资产,促成它拥有全国30余个全国第一,包括:博物馆(1885年),法院(1879年),警察局(1879年),铁路(1885年),医院(1880年),纽俱乐部(1885年),市政草场(1890年),太平山避暑胜地(1888年)等。     太平另一个可以令华裔感到自豪的是,它的名字在国内大城小镇中,是唯一采用华文命名。当然,在众多个第一当中,全国第一道铁路的出现,也非太平莫属。     太平铁道的兴建,主要是由当时最热门的原产品锡米催促而成。在1840年左右,太平发现藏量富饶的锡米,吸引了许多华人劳工南来,这些劳工乘船至槟域后纷至沓来谋生,并组成了两个会党——海山与义兴,且在过后因为争夺锡米地盘,而爆发了史上著名的“拉律战争”。     战乱导致锡米的开采受到干扰,结果在英殖民地政府干涉下,各造于1874年1月20日签署了“邦略条约”。在条约中,英国人将拉律地区内的克连包改名为太平,希望此地此后不再有战乱,永远和平之意。     英国人藉此理由建议霹雳州苏丹接受英国人参政,掀开了马来半岛内陆在日后陆续被殖民势力入侵的序幕,以至1895年霹雳州、雪兰莪州、森美兰州及彭亨州共同成为英属四州府。     英国人成功介入霹雳内政后,便重新规划太平的行政与设施,包括交通设备等,因此我国首道铁路,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筑建。     在当年,太平的交通在海路方面主要是依靠帆船及蒸汽船只,陆路则依赖牛车和马车。大部分的物资是从槟城海路运抵马登(Matang)码头,再由牛车或马车转运到太平市。因此,当时的马登人来人往,已是相当热闹的小市镇。     至于太平所生产的锡米等物品,同样由牛、马车运到马登码头,再由船只载往槟城。由于海陆颠簸引起诸多不便,加上陆...

柔佛哥踏丁宜培华公学开幕纪盛

图片
南洋商报1923.09.26 柔佛哥踏丁宜培华公学开幕纪盛 哥踏丁宜培华学校,于九月年号十时行开幕礼,全体学生九十余人,聚会者有本地文武官员,各学校代表,各社会代表,本埠全体职员,及英人园主共二百余人,奏乐后,总理宣布开幕理由,全体对国旗行三鞠躬礼,唱国歌,向来宾职教员行一鞠躬礼,学生行相见礼来宾相续演说,学生唱校歌,职教员致训词,礼毕摄影茶会,闭幕时已一句余钟,在会参观者,人山人海,咸谓开埠以来,未有之盛典云。

坝罗/怡保华教的发展过程

图片
坝罗/怡保华教的发展过程 华文学校的草创     本邦华文教育在英殖民地政府的统治下,由于政治因素,不但不能自由地发展,反而遭受到长期无理的打压;但由于华族对本身语文的热爱与坚持,以及适应环境的民族韧性,华教还是在恶劣的石隙中扎根、茁壮与发展。华教先贤的伟大奉献,后人绝对应该珍惜!     本邦早期的华教,始自私垫。先是一些有钱人聘请塾师在家里教导子弟。后来,一些塾师自己则开班授业;另一些则在神庙或会馆设班上课。     这些私垫大多数是沿袭了中国的老八股,所教导的不外是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幼学琼林等,另加珠算、尺牍、以毛笔书写大小楷……是经典的私垫教育。     至中国革命成功、民国成立后,原乡教育制度改革,本邦华教也以之马首是瞻,教育方针、课程纲要、课文编撰及课本也跟着改变。此后,这些教育场所则一律改称学堂或学校。 坝罗/怡保华教的发展过程亦如此 育才学校     1908年创立。创办人是胡子春、李仪坡、姚德胜等先贤。最先,由姚德胜借出拿乞路的3间店铺作为临时校舍。后来胡子春捐赠休罗街一地段作校地之用,校舍于1910年8月落成。     后来,得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总理周建生(周佳)、陈汝绳等人发起捐资置业,并于1916年购置位于江沙路一段30英亩之橡胶园名为育才园。     1924年1月,增办初中班;1934年,由蔡任平长校,开办简易师范班;1940年,增办高中班。本邦沦陷时期,学校停办,至1945年10月始复校;1948年7月,中学部迁往江沙路中华大会堂上课,中小学正式分家。 明德小学     1912年,为霹雳嘉应会馆领导人创办,校舍设立于会馆内。学校于翌年年底正式开学,为坝罗初期华文名校之一。     本邦光复后,由梁典元、陈鼎义任正副董事长,学生多至千名。之后,生数渐减至300名左右。后,学校迁移到华林市,新校舍于1966年春落成。 霹雳女子学校     为怡保第一所尚存之华文女校。本为霹雳女子中学(创办于1918年)之附属学校,原名为怡保公立女学校,设在坝罗古庙(即大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