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效生产管理体制加强人力培训纺织工业才能应付挑战

南洋商报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六日 建立有效生产管理体制加强人力培训纺织工业才能应付挑战 杨国瑞在高科技与技职教育讲习会指出 (峇株巴辖十五日讯)我国的纺织工业,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有需建立起有效的生产管理体制,加强技术人力的培训。积极地在我国发展纺织技术学科,培训中级和高级的技术人员,为发展中的纺织工业提供有技术训练的人才。 这是国际著名的赫司特染织技术经理杨国瑞昨日在高科技与技职教育讲习会上所指出的。其讲题是『马来西亚纺织工业的发展与人力需求』。他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化工系,从事化工事业二十多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工商界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及分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辟的见解。 此项讲习会由柔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与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联办,峇株五校董事会协办。 大马纺织工业背景 杨氏首先讲述马来西亚纺织工业的发展背景。他说,在一九五七年,我国第一间纺织工业由第一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新山主持开幕,其它纺织工业如纱笼织造,针织内衣等,也随着在半岛北部设立。虽然在七O年代的上半叶,有许多现代化的纺织工业在半岛设立,但是进展十分缓慢,与同时期的纺织工业国家如港台、泰、印度尼西亚相比较,我国的纺织工业似乎失去发展方向,而且几经挫折。 他继称,终于在七O年代的下半叶,面对着世界性纺织业低潮,许多纺织工业在萎缩的市场惨淡经营,再加上内部管理失策,使到许多纺织工业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有些工厂倒闭被接管,有的转换了业主,有的工厂减产裁员,被企业界视为『夕阳工业』。 八O年代的下半叶,世界经济开始转好,纺织市场渐露曙光,在冬眠中的马来西亚纺织工业,再度活跃起来,尤其是针织工业,更从过去的过度依赖本地市场的营业方针中改变过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提高针织品的质量。 到了八八年中,许多纺织厂已从过去银根紧缩的经济困境中解困出来,于是添置新机器,改进生产方式,新的国外投资奖励条例,吸引许多新的投资,如台湾和香港集团的投资。本国的新投资,积累了巨额资金,使到纺织工业从单纯的依赖工人的手动加工中解脱出来,逐步实现动力驱动,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程序的集中性生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