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黄润岳的文字交往

我和黄润岳的文字交往 黄吉生 南洋商报的读者,对「黄润岳」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为南洋商报撰稿,至少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那时,我在中学念书,就常常拜读他的大作。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他在《教师杂志》写的有关,林连玉和严元章博士两位前辈的事迹及交谊。 一九六八年,我在《蕉风月刊》拜读了他的长篇连载〈龙引十四年〉,被那充满人情味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恨不得早日把全文读完。可惜连载还没登完,我就来了加拿大。 大概是一九七五年吧,听说润岳先生提前退休,来渥太华和儿女团聚。有一晚,我去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看电影,润岳先生也在场,经朋友介绍,大家第一次见而,寒暄了几句。我提起我是念经济学的,他忙说 : 「这样我们算是同行了。」他在中国国立政治大学获得法学士学位,相信必须修读不少经济学的科目。以后大家同在一个城市在了十多年,竞没有机会再见面。 南方学院一线牵 一九九一年二月,加拿大南洋大学校友会决定为南方学院筹款,便在渥太华的社区中文报发表一封公开信,吁请华人同胞捐款支持。几天后,校友会秘书郑声彬来电提到润岳先生交给他一张支票,托校友会转交给南方学院。忝为加拿大校友会会长,凡是非校友捐款交持南方学院的,我都代表校友会 — 一去信致谢。我给润岳先生的信中提到:「……作为退休的教育界前辈,您对大马华教仍然这么热心,使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促使我们要将这次的筹款工作做得更好。这里我谨代表加拿大南大校友会同人向您表示感谢。……我在新马念书时,很爱阅读您的作品。一九六八年在《蕉风》读了您的连载大作《龙引十四年》,可惜那篇连载还没读完,就来了加拿大,至今仍觉若有所失。如果您不介意,改日想向您商借《龙引十四年》。 把信寄出后,我有点后悔。第一次给他写信,就要借书,未免过份。两天后,接到润岳先生的电话,说收到我的信了,大家又谈了几句客套话。又过了两天,收到一个邮包,打开一看,原来是润岳先生送我七本大著:《教育业谈》、《独中论业》、《基督教与华人文化》、《古稀探秘》、《信心与得救》、《龙引十四年》和《此生此旅》。每本书的右上方写着『吉生同学惠存』,左下方写着『润岳敬赠』和日期。书内还有一封短信和一份复印的大作:《我的朋友林连玉》。收到这些著作,真是如获至宝,即刻打电话向他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