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弦歌忆旧游从西南联大到金色的晚秋_赵瑞蕻文汇出版社上海

赵瑞蕻的文学回忆录《离乱弦歌忆旧游 —— 从西南联大到金色的晚秋》,书中记录了作者从 1935 年到 1999 年的人生经历,特别是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众多名师大家的交往。书中包含回忆文章、诗歌、书信和游记等多种文体,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此外,文本还包含了作者对朱自清、闻一多、吴宓、钱钟书等名师的怀念,以及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深情礼赞,以及对燕卜逊的回忆和其作品的评论。 部分内容以图片形式呈现,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这部文学回忆录是赵瑞虨先生晚年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与总结,以西南联大求学经历为核心,辐射到他参与的革命活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教学生涯以及对师友的深切怀念。全书不仅是个人回忆,更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西南联大的精神与影响: 师生情谊: 赵先生着重描绘了西南联大浓厚的师生情谊,许多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还对学生关爱有加。 “ 我们文科学生就在这许多教授的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中,尊师爱徒的优秀传统下,受到了亲切的教育。 ” ( P.26 ) 学术自由: 联大兼容并包,鼓励自由探索的学风,师生之间可以就学术问题激烈辩论。 “ 他们越吵越有劲 …… 最后,大约又吵了半个多钟头,我听见华先生说: ‘ 快十二点了,走,饿了,先去吃点东西吧,一块儿,我请客! ……’ 这事足可以说明当年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 ”(P.13) 多元文化: 联大汇集了中西兼通的学者,文科教授大多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又熟悉西方文化。 “ 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文科的教授,大多数是中西兼通的学者。 ” (P.26) 爱国情怀: 抗战时期,联大师生心怀国家命运,弦歌不辍,坚持学习和工作。 “ 在敌机经常空袭,乱轰狂炸下,联大师生同仇敌忤,坚持学习,坚持工作,怀着 ‘ 日寇必败,抗战必胜 ’ 的强大信心,弦歌不辍,实在难得。 ”(P.31) 文学创作与追求: 对诗歌的热爱: 赵先生热爱山水诗,并身体力行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在书中收录了大量自己的诗歌,还重译了雪莱的《西风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