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的博文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南院实地考察峇株印证 姚直臣是班卒港主

图片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 南院实地考察峇株印证 姚直臣是班卒港主     由南方学院学术研究主任安焕然讲师所率领的“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的口述历史小组,於峇株巴辖潮人史料的搜集工作已经暂告一段落。在这次口述历史的工作中,我们再次补充及修正了许云樵早期对柔佛港主人名、地名的考证。 潮州会馆发起人     例如许氏误置姚直臣为麻坡班卒之港主。经我们实地考察,姚直臣其实是峇株巴辖的班卒(Panchor,地名相同地点不同)的港主,同时姚直臣还是峇株巴辖潮州会馆的发起人之一。口述历史小组更与其後代姚成源、姚国光进行了口述,印证了姚直臣的港主身份。     另,许氏提到的永平港主巫鲁许,事实上应当是巫许阿鲁。至今永平还有一条纪念这位港主的阿鲁路。口述历史小组也在实地的探访之下,得知永顺利港与张厝港仔的港主姓名,他们分别为永顺利港主巫许回川和张厝港仔巷主张两顺。他们都与永平港主巫许阿鲁同属潮州饶平人。填补了许氏在港主考证上,对这两处港主一直悬而未定,不知为谁的历史缺憾。     除此之外,我们也意外的发现巴力安宁竞有港主的足迹,而港主的姓名则为巫许若东,也是潮州饶平人。这是过去的史籍与文献,所未曾有过的记载。     这趟峇株巴辖的口述历史工作,在峇株巴辖潮州会馆副总务冯笃生、福利主任赵楚生等人热情与积极地协助之下,使这次的田野调查工作取得非常丰硕的收获。原本三天的行程,因为不断有新的发现而延长至四天,即2001年2月9日至2月12日。     2月9日,口述历史小组拜访了峇株巴辖文艺协会,与当地文教及新闻界知名人士林庆文、沙乐夫、林腾飞等进行座谈,询问有关峇县的历史。之後,口述历史小组也走访了以潮人为主而创立的峇株巴辖德教会紫英阁。 四、五月再访     2月10日,沿著峇株巴辖河的其中一条支流新邦干南河(Sg. Simpang Kanan)北上中江与永平。在中江,口述历史小组不但访问了当地耆老,并在前县议员刘惠生等人热心地带领下,走访中江附近的永顺利港的开拓发源地。     2月11日,峇株潮州会馆安排了来自班卒及合春港等地的潮籍耆老接受口述历史小组的访...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安焕然:搜集族群演进史料 有赖热心人士协助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 安焕然:搜集族群演进史料 有赖热心人士协助     (峇株巴辖14日讯)南方学院学术研究主任安焕然指出,要搜集各地区演进发展史料,族群对国家社会贡献的资料,有赖各地热心人士的协助。     他称赞峇株巴辖潮州会馆成员、紫英阁理事、文艺界、新闻界人士及其他团体成员的协助,包括口述历史或提供现成的书册、复印等史料,以供采用或参考。     安焕然及史料搜集助理李文辉与另2位学生连日来到峇株巴辖各地搜集潮州人对本州发展所作贡献的史料,以便编印成书,也顺便搜集当地发展史料。他在交流会上如是说。     安氏说,他们此行乃应柔佛州潮州会馆之托搜集各地潮人奋斗史料。他特别感谢峇株有关人士的陪同带路及进行口述历史,使一行人获得不少资料。     他获悉:在一百多年前,华裔同胞即到峇株河上游各支流落户垦荒,在永平阿依淡路、巴力亚尼郊外、明鲁等地曾留下埋葬古墓,在市郊丹绒拉务路2公里华山亭,也有清末民初古墓包括光绪年代古墓,显示那时已有华裔同胞到峇株巴辖各地发展。     峇株巴辖中华商会成立於1908年期间,清廷也曾赠送“中华商会”金字招牌,并通过海军舰艇运到。     峇株河口在石文丁渔村的大伯公庙,已逾120年历史,这是族群最早到峇株地方之一。     1894年,拿督文达拉鲁哇率众开埠峇株巴辖市区,华裔知名人士出席迎接并积极参与开埠工作,成为今日峇株巴辖市区的面貌。 本篇新闻报导转摘自《南洋商报》<新柔佛>2001.2.15,B6版  资料来源:《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页44。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一百多年前落户拓荒 潮州人发展峇株有功

图片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 一百多年前落户拓荒 潮州人发展峇株有功     (峇株巴辖13日讯)潮州人於一百多年前已到峇株巴辖落户拓荒,峇株河上游地区过去许多港主都是潮籍人士,他们对峇株的发展,功不可没。近年来峇株潮人在政坛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     峇株巴辖潮州会馆史料搜集组对访客作上述表示。     南方学院口述历史委员会,受柔佛潮州会馆之托,到州内各县搜集潮人南来对地方开拓发展的贡献,也搜集其他史料。 南院一行人莅访潮州会馆     连日来到峇株巴辖搜集史料者为南方学院学术研究主任安焕然,搜集柔州潮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专职助理李文辉及另2位学生蒙爱云、林惠芳等。     一行人前日上午莅访此间潮州会馆,受到会长赵金彪、副总务冯笃生、福利主任赵楚生及其他成员与老前辈的欢迎接待。     安焕然在致词时,说明柔佛潮州会馆与南方学院合作展开史料搜集工作的意义,以便编印成书,表扬潮人对本州发展所做的贡献。他们也顺道搜集当地发展史料。     此间潮州会馆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百多年前即峇株市区未开埠之前,潮人已到峇株河上游新邦支里河及新邦干南河地带垦荒,有些被尊为港主。峇株开埠时,出现一些潮籍名人参与活动,日军南侵时,潮籍侨领也遇难。     战後以来峇株潮人在各领域的贡献,尤以在政治方面更特出,已故拿督陈炳坤及如今的拿督蔡细历都荣任柔佛州行政议员。而柯嘉逊现为新纪元学院院长,商界钜子林甲岩、企业人士陈宗正、陈华德等都是此间潮籍人士。潮人在工商界,近几年来表现不俗,後起之秀众多。在文学、书画、音乐等文艺领域也有名气。     在峇株的潮人受封勋衔者比别籍贯者为多,荣膺拿督勋衔者最少有6人。以潮人为市区街道命名者包括平阶路、拿督锦标路、阿茂路,在阿巫峇加路与罗加也街交界处潮人聚居的地方俗称潮州村。     潮人在峇株从商众多,从事杂货零售商尤为普遍,一些公会社团理事以潮人为多,包括小贩商业公会、杂货零售商公会,而德教会紫英阁及柔佛诚敬善堂的理事也以潮人占多数。除华语外,交谈也多用潮语,显示潮人在峇株巴辖的影响力。...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拓荒丰功编印成册 峇株文艺界赞南院

图片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 拓荒丰功编印成册 峇株文艺界赞南院     (峇株巴辖10日讯)峇株巴辖文艺界及新闻界认为,百多年前华裔同胞到峇株巴辖拓荒建设的丰功伟绩及勤俭苦难情景,这些史料值得收集,编印成册。     他们称赞南方学院学生口述历史委员会一行人一连3天到峇株巴辖搜集峇株巴辖开埠史料、华裔包括潮州人在峇株的奋斗发展史。     南方学院学术研究主任安焕然、专职助理李文辉及另2名学生,在此间潮州会馆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昨午访问峇株巴辖文艺协会,与协会主席林庆文、副主席沙乐夫、秘书冯笃生、新闻界林腾飞等交换意见,以了解峇株巴辖100多年来发展事迹,华裔领袖包括潮人领袖对峇株巴辖的贡献。     较早时,安焕然致词,阐述该历史委员会到州内各地搜集史料的意义,希望各地同胞提供有价值的地方发展史料及华裔同胞包括潮人的奋斗史,编印成书,留给後代。     一行人在文艺协会兜留2小时後,即前往德教会紫英阁,由该阁教育主任苏华贵及董事赵楚生口述40多年来的发展史,并提供复印的史料。     次日及第3日续程到潮州会馆、中江、永平潮籍乡亲与中华商会、益群书报社及中华公会访问,搜集史料。 南院潮人史料合作计划执行主任安焕然赠送南院学生论著予峇株巴辖文艺协会, 由主席林庆文接领。 本篇新闻报导转摘自《南洋商报》<新柔佛>2001.2.11,B2版 资料来源:《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页42。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访峇株巴辖的第一天

图片
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 访峇株巴辖的第一天 安焕然     二月九日,南院《搜集柔佛潮人史料计划》口述历史小组往峇株巴辖进行实地考察。这次出发,是口述历史小组正式出发的第二站。惟这次仅四人,除了我,尚包括助理李文辉,及两位南院中文系二年级学生林惠芳和蒙爱云。     至於另一位中文系二年级学生陈彩雁,则於同一时间,单枪匹马往丰盛港和兴楼进行探路及寻访口述对象 ( 因为丰盛港并没有潮州会馆等潮人组织可供我们接洽 ) ,为二月廿三日至廿五日我们第三站的口述历史做准备工作。唉!也真够难为、辛苦她了。学术研究工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工作,在冷气房“读书”就可以承担的事。它更是在“知”的基础之上,要有“行”的实践,需忍受烈日当空下的曝晒,以及要有能独立作业的智慧和勇气。     由於二月四日刚从麻坡实地调查回来,成员多累倒病倒了。即使是这次要出发前往峇株的组员,林惠芳和我都还带著医生给的药,而李文辉更是死撑著不肯去医院,出发时还发著高烧,声音沙哑。     就这样带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开著我那马力有限的白色小灵鹿,上高速公路,下亚逸依淡休息吃包,约中午时分到达峇株。在峇株市区,我们彷佛处在迷宫之中,道路的规划很奇怪,转来绕去的。当地人笑说:“其实峇株市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 JALAN SEHALA( 单向道 ) 。”     下午二时,抵达峇株巴辖潮州会馆,负责接待我们的潮州会馆副总务冯笃生及福利主任赵楚生等人为了等候我们,竟连午饭也还没有吃,实令我们内疚不已。但他们的热情却是令我们感动的。     我们发现,负责《搜集潮人史料计划》的峇株区潮州会馆的工委们,都很有文化气质。冯笃生是退休校长,也是文人。赵楚生与王亚平也都对历史与文化的事情,颇为关注,所以吃饭聊天时,话题契合,言谈甚欢。 访峇株巴辖文艺协会     下午三时拜访峇株巴辖文艺协会,受到当地文教界及新闻界知名人士:峇株文艺协会主席林庆文、副主席黄良佐 ( 笔名沙乐夫 ) 和南洋商报的林腾飞的恳切招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