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林庆文,峇株巴辖,新闻剪报”的博文

峇株吧辖海南会馆百余年沧桑

图片
峇株吧辖海南会馆百余年沧桑 王贻彪先生整理     在 20 世纪初,高瞻远瞩的海南先贤龙鹏时,龙其通,王大纪等人发起组织正式会馆,以团结并照顾南来又初抵步的乡亲。经多番努力后,于 1910 年终于苏亚街租赁一亚达屋充当馆宇,正式成立了“琼州会馆”。在本地中华商会对本地华团发展史略中,这“琼州会馆”是本地华人地缘性组织的领头羊之一;而在我国海南总会的记录中, 1910 年全国经成立的琼州会馆亦不逾 20 间,这足以令本埠海南族群引以为荣。但于 1910 年租凭于苏亚街的亚达屋馆宇竟遭祝融光顾,一切重要的创馆资料,设备等物悉付焚如,殊为可惜。据现尚健在老乡亲的耳闻转述,及一些文稿的稽证,仅知已故龙鹏时乡贤是本馆 1910 年首届总理。馆宇焚毁后,曾有一批乡亲在靠近河边合租了一建筑物的楼上,充当联络和相聚中心,并将之命名为“琼侨俱乐部”。这除了可供乡亲空闲时共聚话常和消闲外,初到本地又无栖身地的乡亲,更可暂宿于该俱乐部,诚属用心良苦。但对于这俱乐部迄今已无任何文献或图片可提供进一步的资料。稍后,乡亲们先后勉强租赁过加烈街一亚达屋 (1916 年 ) ,班底街一浮脚屋 (1923 年 ) 和阿务巴卡一平房 (1935 年 ) 充当馆宇。以上雏形时期的会馆,由于居无定所,一切文献的失落可想而知,故对手本馆最早期领导人的完整名册,实无从考证;仅知龙鹏时,龙其通,龙其昌,龙家芳,龙家福,王大纪,翁荣兰,翁荣萃等老乡贤都是本馆初期的领导人,其中翁荣萃先贤更曾于 1920 至 1930 年间担任过本馆主席和董事等要职多年。 接班人陆续出现     1930 年后,本馆第二期接班人陆续出现。如莫若时,杨明拔,王永官,邢渊平,林绮平,陈治蔚,周怀斌等先贤,都承先启后,陆续费尽心力,领导海南族群共谋群体的福利,他们先后在莫哈末阿基街及苏牙街尾购置过两块地,以备日后建设馆宇之用。 1940 年 10 月先贤们成功购买了苏丹那街牌 58 号的店铺作为固定馆宇,可惜好景不长, 1942 年倭寇南侵,而英军则仓惶回英国去了。先贤们几经辛苦而购置的“馆宇”也与其他多数建筑物一样,毁于战火。战后的馆宇:妻荒寂寥,至今老一辈提起时尚无不悲愤涕泣。经过 3 年 8 个月的蹂躏,会馆的珍贵史料已被摧毁无遗。 ...

廿九个华侨殉难墓碑血迹斑斑 煌军暴行铁证如山

图片
南洋商报1993.10.23 廿九个华侨殉难墓碑血迹斑斑 煌军暴行铁证如山 陆积明报道     迄立在马来半岛各地的日治华侨殉难公冢或纪念碑,是华社兴建以追悼在“昭南时代”遭日本蝗军屠杀、拘杀、捕往暹罗失踪或炸死的华侨,表彰殉难烈士义勇情操。     当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侥幸在蝗军枪口或祭刀下逃生的华侨,怀着悲愤的心情,为殉难侨胞收集尸骨开立碑纪念,将数不清的殉难侨胞姓名、籍贯、年龄、殉难年月,地点及情形,一一记录下来,以慰忠魂。     日治华侨殉难公冢或石碑,除让后人拜祭与悼念亡魂之外,却也是控诉日本蝗军暴行的铁证。研究日本在东南亚屠杀华侨暴行的外国学者,便主要是依靠墓碑上的记载为线索,收集蝗军暴行证据。     五十一岁的日本高中地理教师高岛伸欣,自一九七五年便开始在马来半岛作实地研究考察,目的是收集日本蝗军屠杀华侨暴行证据,以带回日本公诸在国民眼前。 廿九个公冢纪念碑     在过去十八年来,高岛的足迹几乎走遍马来半岛各州,深入穷乡僻壤,共发现廿九个散布半岛各地的日冶华侨殉难公冢与纪念碑。     “华侨殉难公冢或纪念碑,其实便是指证日本蝗军暴行的最好证据,它可向日本人民展示旧日本军在第二世界大战期间干下的疯狂暴行。”高岛指出。     他说,由于墓碑多是建在屠杀事件发生地点,且多有刻上发生时间或殉难华侨人数,因此是研究日军屠杀暴行最好的资料来源。     “由于事隔近半个世纪,景物或许依旧,但人事已皆非了,当年目击者多已作古,这使到调查日军屠杀暴行历实的工作遇上许多困难。”     “但是,华侨殉难墓碑却提供许多寻找屠杀事件目睹人的线索,因为墓碑多是建在事发地点,一些当年屠杀劫祸余生者,可能还住在附近地区,他们可亲口道出许多日军屠杀华侨的故事;其中一些受害者可能便是他们的家人、亲戚或朋友。”     十八年来,高岛一直默默从事研究日军屠杀东南亚华侨工作,每当听说有新墓碑的消息时,不论路途多遥远或偏僻,他都想方设法找到有关墓碑。     回国后,高岛都会将新发...

煌军“谎言陷阱”屠杀

图片
南洋商报1995.12.03 煌军“谎言陷阱”屠杀 李浩财报道摄影     新加兰武吉峇株广福义山的“华侨殉难公墓”建成于1948年,碑上除了“华侨殉难公墓”几个大字之外,尚有“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八日日寇南侵新文龙三区”及“公葬委员会立”字样。民国三十年是公元1941年。1941年12月8日,日本陆军中将山下奉文率领的侵略军兵分3路,从北部入侵马来亚,其中两路借道泰国,在宋卡及北大年登陆。另一路在哥打峇鲁登陆,势如破竹般把毫无斗志的英军;追击至新加坡,于1942年2月16日占领新加坡。     碑上“新文龙三区”,指的是新(加兰)、文(律)及龙(引)3地。     根据目前住在文律的中年周正钦(58岁)说,大约5岁时,他在新加兰振顺春油泵附近玩耍,见到军官乘坐黑色轿车前来,把他父亲周经烈及伯父周经谟反绑双手带走。他回到家(咖啡店)时,见母亲在哭泣,伯母也哭成泪人,当时他母亲身怀六甲。 到医院探询不得要领     他母亲颜成花(现已86岁)曾携带他到警局及医院探询,但不得要领。他的伯父周经谟后来自新加兰警局获释,听闻周经烈被关押在峇株巴辖。     据颜成花说,她的丈夫和丈夫的哥哥是在吃午饭时,被5、6名日本兵带走的。她曾尝试去峇株巴辖探听丈夫下落,但到了半港(现称KORIS)时,公路因大雨而淹水,不能通过,后来就没有了丈夫的任何消息。     根据吴桂兰1993年9月20日在<新明日报)发表的文章,日军于1942年3月9日包围新加兰,把男女老幼集中到日落东日本园内杀害。     颜成花的丈夫被拘捕时,年龄是41岁,她本人则是35岁。     文律居民杨易松(75岁,裁缝)一家人,除了他之外,几乎都在1942年3月8日(民国31年正月20日)的一场大屠杀中丧生。     当年二月间,杨氏一家自文律市区疏散到巴力沙央,其他华裔市民也搬到乡区躲避残暴的煌军。 枪尾刀贯穿腹部     杨氏说,3月8日那天早上,日军到各条巴力(沟之意)搜寻华裔,命令他们到市区巴刹集中,到了黄昏时,把已绑好的人们分批押送到...

古钟古墓提供历史研究

图片
星洲日报1998.08.31 古钟古墓提供历史研究 谢立娟报导     有谁能够为谜一般的历史揭开真相?     就在难逢的机缘巧合之下,一座古墓外加—个古钟,期待成功促成峇株巴辖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载。     古墓位於丹绒拉务路的华山亭公墓,古钟保留在大马路旁的普陀寺内,过去一直未曾被发觉具有考究历史的重大义意和价值。     如果不是中华公会在本月26日举办『义山的历史文化价值』讲座艺,主讲人雪华堂青年团团长陈亚才在这之前受邀到华山亨实地考察和了解该座百年公墓,相信也就不会有此意外收获。     几乎走遍和研究国内华人义山的陈亚才在该项讲座会上,当提及他在华山亭两个小时的行程,除了发现好几个值得一提的古墓之外,还有一个古墓令他和随行的中华公会总务张瑞金及文教组主任苏文忠皆感意外。     该座古墓的石碑写明立於共和国民年间(约在1913年前后),乜就是袁世凯在位的时期,这一点令陈亚才深感兴趣,因为根据他的了解,共和国民的年号一般上很少出现在墓碑上,有此年号的墓碑简直是凤毛麟角。     与此同叶,墓碑上注明埋葬在此的是『万丰港港主刘成美』,则令张瑞金和苏文忠感到万般讶异。根据碑文显示,该墓是由已故刘成美的一对儿女所立。     万丰港到底是在峇株巴辖的哪一个角落?已故港主刘成美又是哪一号人物?在这之前,根据史书记载,似乎没有提及峇株巴辖有一个万丰港,相信也没有人知晓港主刘成美是谁,如今通过华山亨古墓的揭发,也许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并且展开这方面的彻查工作。     另一方面,对峇株巴辖开埠历史颇有兴趣和研究的林庆文,当被询及万丰港确切存在与否时,亿起他在大约8年前的一次意外发现。     林庆文带领《大柔佛》记者前住本坡大马路的普陀寺,因为一个已有将近70年历史,与万丰港有关的古钟仍然收藏在此。     该座古钟高约4尺左右,重约百多公平,由铁所造,本来是一个不甚起眼的古钟,如果不是仔细—看,不会发现古钟上也同样刻有『万丰港』这个地方。     根据古钟上的字迹...

明察暗访蒐集开埠史 林庆文撰写峇株情

图片
星洲日报1998.09.22 明察暗访 蒐集 开埠史 林庆文撰写峇株情 谢立娟报导     峇株巴辖一名退休多年的历史导师林庆文,不但只对地方和人物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把本市的开埠历史编写成书,虽然篇幅不是很多,史料也未必齐全,却肯定是他的一番心血结品,对他个人而言绝对有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也是峇株巴辖文艺协会会长的林庆文,从事教育工作长达31年,其中25年是在国民小学(还未改制之前则在英小)执教鞭,由於当年历史和人文是其主要教科,所以接触很多相关书籍,无形中也激起他尝试进行相关工作的兴趣。     林庆文说,真正激发他搜集和提笔撰写峇株巴辖开埠历史的原因,是因为过去绝少有人这么做,但是有关的史料如果未能够加以记载,对下一代来说肯定是一种损失,对族群而言尤甚。     “华人对地方上所作出的贡献多寡,先贤领袖扮演了重耍的角色,无论从地方建设、社会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林氏形容华裔早期的领袖林份、林有谅、陈瑞和、赵平阶等人不但领导华社,对本地区的开埠作出贡献,同时在促进与友族的和谐以及亲善方面,也扮演一定的角色,这一点实是勿用质疑。而且也具有相传下去的价值与意义。 访先贤后人     林庆文告诉《大柔佛》,通过明查暗访、先辈的口传历史、访问相关华裔先贤的后人,都是他获取宝贵史料和图片的来源。     “马来社会的开埠功臣诸如文达拉鲁哇、峇株巴辖地名的由来、过去的开埠历史,除了大部份是取自历史书籍之外,我过去结交不少马来朋友,从这些人的口中也获益不少。”     当峇株巴辖在1994年12月庆祝开埠100周年纪念的期间,由林厌文撰写的本地区开埠史记更是“红极一时”,因为已经成为各华文报章报道相关题材之前。参考的主要资料夹源。     与此同时,其中一则有关林份的人物特写,也被翻译成为马来文,并在100周年纪念的展览会上展示,让巫裔同胞有机会了解华人的开埠先贤,令他颇感与有荣焉。     除此之仆,也有大学生和中学生曾经先后拜访过林庆文,以便获取完成沦文和历史课业的宝贵资料。 ...

峇株巴辖工商指南 一书在手受益无穷

图片
星洲日报1995.06.23 峇株巴辖工商指南 一书在手受益无穷 谢立娟特别报导     有一本电话簿在手,总是会提供不少方便。     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如果身旁备有一本记录通讯电话及地址的电话簿,万一要查询急需的资料,肯定能够帮得上忙。     一般上,每名电话用户都能够免费享有一本由电讯局出版的马来文电话簿。     但是,如果这本电话簿的范围能够缩小,专门记录专属地区的通讯电话及联络地址,肯定能够为地方上的居民提供更大的方便。     『峇株巴辖工商指南』记录花园住宅区地图、厂商通讯及商业广告,对于本坡的市井小民来说,正是在这一方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出版这本『峇株巴辖工商指南』的是曾经执教鞭及从事新闻从业员多年,目前担任峇株巴辖文艺协会主席的林庆文。     事实上,在目前新鲜出炉的这本『峇株巴辖工商指南』,已经是林庆文所著手编写的第五本手册,是一本集工商及资讯于一体的手册,由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流传的范围相当广泛。 穿插简图     除了记录本地商家的通讯电话及联络地址,这本工商指南也穿插本坡市区主要花园住宅区的平面图,同时也附有峇株巴辖县地图、县的邮区编号及市区的简图,好像一本旅游手册一般,可以指引方向,为有这方面需要的人提供很大的方便。     主要的政府部门、马来西亚电讯公司、国家能源公司、邮政公司、水务有限公司、银行、金融、律师馆、公共交通服务、旅游社、旅店、酒楼、餐馆、药房、学校、教育及校友会团体、宗教及慈善团体、文化、青年及艺术团体、体育会、俱乐部、宗及乡亲会及商业团体等等的通讯电话,也都记录在案,可供查询。     另一方面,峇株巴辖西区县议会的商业区、车辆修理店、烘烤面包、理发店、工厂、小贩、饮食业、乾粮及鲜食店等的普通条规,也可在这一本手册内查获,有关业者不妨仔细一读。 沿街挨户查询     出版这样一本手册。事实上所耗费的精力及时问相当大,林庆文受询的时候披露,他利用过去逾二年的时间查询及整理相关的资料,尽可能做到不挂一漏万,...

峇株人写峇株 四书充满乡土情

图片
中国报1994.10月1日 峇株人写峇株 四书充满乡土情 林庆文; 五十五岁; 音乐学院院长、通讯员     他生长於峇株,对家乡的人物、历史、发展了如指掌;十数年来,他将收集的资料一一写成书,让年轻的一代更认识乡土。     时光一去不复返,自古多少英雄人物随著时光洪流淹没,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文物,你知道先贤在堑这块土地上所做的贡献吗?     你或许知道拥有悠久历史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可是却对本身乡土先辈们如何开辟出美好家园的事迹而丝毫不晓得,这是多么感慨!     林庆文早在几十年前就身怀这份感慨,於是就开始著手进行收集本坡峇株巴辖资料的工作,然後又剪辑成几本书籍,好让年轻的一辈们能更进一步了解到家乡的历史发展。 市民必备     林庆文这方面的剪辑作品共有(一)峇株巴辖风貌,记录峇株巴辖的历史由来,(二)峇株巴辖指南,记述峇株巴辖的社团史,(三)峇株巴辖地方与人物志,记录峇株先辈华裔人物的功绩与留名史,(四)峇株巴辖工商手册,列入峇株巴辖市区与各花园住宅区的简图。四本作品分别出版於一九八三年、八五年、八八年及九一年。     这四本书已经可说是峇株巴辖各家各户必备一本的宝贝,因为,这些书带给了峇株市民的方便,除了记载峇株巴辖的历史外,也记录了峇株各行各业的通讯电话与地址。林庆文本身好学不倦的精神才致使他能够完成如此辛苦的收集工作,他就曾为了查证资料的真英雄,参考了很多书籍,其中甚至有爪夷文书写的书籍,时日长後,林庆文竟也撰写过一本教人如何学习爪夷文的参考书,并且这本书还受过前教育部长胡申翁的赞赏。 写第五本     五十五岁的林庆文表示,他从中学时期开始就喜欢上含有浓厚乡土之情的地方上研究工作。他曾执教卅年许,并且负责教导历史科目的原因更使他对这方面的工作拥有浓厚兴趣。     林氏现在是中国报的通讯员,早期也当过通报与建国日报的通讯员。他也是峇株巴辖文艺协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目前也受到中华公会,中华商会与福建公会委任为峇株日治时代蒙难家属的收集资料主任。     同时,林庆文也是峇株维也纳音乐学院的院长,其太太是一名小学...

重温先贤开埠史 老峇株受促现身

图片
星洲日报1993.11.19 重温先贤开埠史 老峇株受促现身 谢立娟     时间的洪流一去不复返,却留不住曾经的人与事,故人往事皆尘封,凭着追忆,记载历史的文物最能够勾起昔日景与物。一些人一些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形成当地的历史人物与遗迹,然而,一切如果没有记录在案,一旦要再追忆,这趟回忆之旅的列车又该从何出发?     峇株巴辖筹备庆祝一百周年纪念的仪式庆典之际,将会设有—项历史展览会,展览的内容是以展出各民族为峇县开埠及初期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物资料为主,藉此机会推祟有关人士的功迹。     历史展览会是一项深具意义的庆典,至少可以让年轻的一辈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先贤们如何开辟自己家乡的事迹,然而,收集展出的资料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负责收集华裔人士资料的林庆文而言,更是花费许多精力才告完成。     林庆文接受《大柔佛》访问时说,华裔人士对于峇县的开埠及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少,然而,在这方面记录在案的资料却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他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于进行收集工作,恐怕届时在筹备参加一百周年纪念的历史展览会,将会遇到更多困难。     有鉴于此,林庆文在此呼吁峇株巴辖华社,尤其是老前辈们踊跃提供更多正确的资料,这样一来将有助他更全面的收集曾在峇县开埠初期作出贡献的华裔人士的资料,并且参与此次的历史展览会。     基于个人对研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林庆文早在几年前已经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并且把所收集的资料剪辑成几本书籍,不过,有关书籍也包括了作出贡献的马来同胞等的资料,为此,他曾经参考过很多书籍,包括以爪夷文书写的书籍。     早先曾经担任过教师,并且负责教导历史科目的林庆文表示,地方上的研究含有浓厚的乡土之情,而且历史的收集工作是由近而远,近的历史资料由此更显得有收集的必要。     然而,收集近的历史资料并不见得是容易的事,尤其是面对必须从零做起的局面,此事曾经令他陷人无限的感触,巫裔同胞在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工作显然做得非常出色,所以,他有需要保留华裔历史人物资料的念头,尽管他知道此路不易行,也甚少有人帮得上忙。     俗称峇株巴辖州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