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7, 2021的博文

一校一庙屹立至今 安和芭经历百年沧桑

图片
 星洲日报2021.02.08 一校一庙屹立至今 安和芭经历百年沧桑 林伟良报导     峇株巴辖昔日的安和芭,如今已发展成繁荣的花园住宅区,但当地的白沙浮新华学校、及安和芭瑞安宫依然屹立至今,默默见证地方上的百年沧桑及历史变迁。     星洲日报《大柔佛》杜区报本期<这些人那些事>,来到位于峇市陈瑞和路及白沙浮路之间的安和芭,即现今的进步花园及金宝花园一带,回溯当地一校一庙与安和芭的历史故事。     老一辈峇株人对安和芭都不会感到陌生,但随着安和芭消失在发展洪流中,该区也成为了峇市新兴商业区及花园住宅区,这个地名早已渐渐被人民淡忘。 原属安和药店东主园地     据史料记载,在大约1900年,安和芭是新加坡安和药店东主吴安和医师的园地,这也是安和芭名称的由来。     当时吴安和在峇市的吝株河畔渡头(现今的永安街口)开设一间安和商店,同时拥有3艘“永安号”火轮船,来往马新运载土产。     安和芭原是一片荒芜的丛林从沼泽地带,由吴安和的次子掌管,芭里住着十多家贫苦农户,他们都以务农为生。     在雨天时,这里便成为泽国,而且泥泞淹膝,交通非常不便,人们常常到附近的一座沙丘(现今的白沙浮)挑沙回来填土.后来村里有了3辆牛车,才更加方便搬运粗重货物。     据悉。吴安和子嗣后来将这块芭地转让给瑞和有限公司,但这里依然被人们称为安和芭,同时也成为诏安人聚居的“诏安村”。 新华学校前身由叶玉寿创办     1930年代,从中国福建诏安南来的叶玉寿在此开办私塾“信轩学堂”(新华学校前身).并以诏安方言授课,教授四书五经、三字经及儒家学说等,最初只有大约10名学生。     到了二战后的1947年.叶玉寿又与吴拔钟、陈水明、胡居火等人共同改组私塾,成为“公立新华学校”。经过历届董家协的努力,该校已拥有堂皇的校舍,企业家丹斯里李金友也是该校校友。 瑞安宫见证地方发展     座落在新华学校旁的安和芭瑞安宫,已拥有约百年历史,当年先辈定居后便建庙供奉神明,该庙不但是地方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当地居民的信仰支柱,每年神诞或中元节庆典时都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