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3, 2020的博文

十一、H. A. 西莫尼亚:东南亚的中国居民

图片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第五辑  关于东南亚华工的私人著作》 十一、 H. A. 西莫尼亚:东南亚的中国居民 译文原载《南洋问题资料译丛》 ( 厦门大学出版 )1963 年第一期       一、中国居民外移的各种原因 ( 页 6-9)       必须指出:绝大部分移居民都是来自中国南方三省——广东、福建和广西 ( 尤其是前两省 ) 的人民。这是由于: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南方沿海地带的地理上接近和气候上的相似,还由于中国人和外界的最早接触就是通过广东和福建的商埠而实现的。但也应考虑到上述各省居民的生活性质。这些边远地区的地形,是多山和丘陵起伏的。开发这些地方很为困难。所以,居民宁愿从事鱼涝和打猎,而较少从事农业。因此,这些地方的居民比较容易脱离家园,动身前往海外。       马来群岛各岛上的第一批华人居留地是,到 13 世纪时才出现的。最早的居留地之一是三佛齐 ( 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 ) ,该地共有中国人几千人,并且是指定为中国帆船和印度商船的重要停泊港口之一。中国人的居留地在爪哇沿岸地带,特别多。到了 15 世纪初叶,著名的中国将军郑和率领舰队到达爪哇时,他曾在岛上的厨闽。泅水和锦石发现到许多中国人居留地。 13 世纪时,这些地方都是中国人商业活动的主要中心。较晚一些,饶洞 ( 泅水以南,勿兰达斯河畔 ) 以及万丹和雅加达两个王国 ( 西爪哇 ) 内的中国人居留地,也都具有很大的贸易意义,在这些中心地点之间进行着主要的商品是大米、胡椒.食糖等等。除贸易外,中国移民者也从事农业。例如,尽人皆知,在 16 世纪时,他们已在万丹王国拥有胡椒种植园和稻田。除爪哇苏门达腊外,婆罗洲西部沿岸地带也有中国人的贸易居留地。这些地点是三发、坤甸和苏加丹那;而在汶来也有一个相当大的中国人村社。       华侨在马六甲半岛开始定居比在马来半岛晚一些。这里在 15 世纪初期以前,还没有任何大规模的居留地。 1349 年,中国商人及旅行家汪大渊叙述单马锡 ( 新加坡岛 ) 时,只提及该岛有中国人的居留地,而没有引述更详细的报导。郑和屡次下南洋时曾歼灭不少海盗,促进了中国商人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