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航海史(修订本) (孙光圻)
%20.jpg)
孙光圻教授《中国古代航海史》修订本的目录和部分节选内容。 节选内容涵盖了从原始社会到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各个时期 , 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的航海活动、航海技术、航海路线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 。 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 , 以及对航海地理知识和天文导航技术的深入探讨 。 附录部分提供了主题索引和古今航海地名对照表 ,方便读者查阅。 梳理《中国古代航海史》一书(根据提供的文本内容判断)中的核心思想和关键事实。该书探讨了中国古代航海从早期简单的漂浮工具到复杂远洋航行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技术进步、社会因素和文化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二、 早期航海的起源与发展 人体泅水与借助漂浮物 : 作者认为,人类最初的浮水方式是泅水,之后为了节省体力,开始寻找自然界中具有漂浮能力的物体。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长期探索过程。 “ 也许他们站在岸边时发现 , 有一根树干、竹子或一堆苇草正在颠流漂荡 ; 也许他们不慎将采集到的葫芦或树叶等植物丢落在河流里时发现它们依然浮在水上 ; 也许他们在一次洪水袭击时 , 正好挣扎着抓住了一棵被冲倒的树木而幸免灭顶 ……” 原始浮水器具 : 最早的浮水器具包括葫芦、皮囊、树干和苇草堆等。《物原》记载, “ 燧人氏以匏济水 ” ,《易经》有 “ 包荒冯河 ” 的说法,都表明远古时期的人们已经懂得利用外界物体增加自身在水上的漂浮能力。 独木舟的出现 : 浮筏虽然是人类在水上航行的开端,但其半浸润状态和操纵性差的缺陷促使了独木舟的出现。独木舟具备了干舷这一重要特征,使得 “ 人类不但在漂浮容器中获得了手脚完全解放的自由,而且他的自身及其货物也可以免遭水浪的浸润了 ” 。 独木舟的发明者 : 关于谁是第一艘独木舟的发明者,这是一个 “ 既耐人寻味又无法破解的千古之谜 ” 。古代文献中流传着多种说法,如 “ 共鼓、货狄造舟 ” , “ 伏羲氏割木为舟,剡木为楫 ” , “ 番禺始作舟 ” , “ 轩辕作舟 ” , “ 工垂作舟 ” 。 独木舟的制作工艺 : 制作独木舟是艰苦的劳动,需要 “ 别木为舟 , 剡木为楫 ” 。具体做法是先砍倒树木,删除枝叶,然后用石斧、石刀等工具在树干上凿出长槽,再通过边烧边挖的方式,最终形成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