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船图》考证、中国船、中国木帆船

海交史研究丛书 ( 一 ) 《唐船图》考证 [日]佚名 绘 大庭修 著 朱家骏 译 中国船 [美] V.A. 索高罗夫 著 陈经华 译 陈延杭 王锋 校 中国木帆船 [美] I.A. 唐涅利 著 陈经华 译 陈延杭 王锋 校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编 海洋出版社 2013 年北京 出版缘起与编辑说明 “海交史”即海外交通史,作为中国历史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名称,如今已为学界所熟知。然究其名称之由来,倒要从 19 世纪欧洲学术界那场关于 zaitun 的辩论说起。所谓 Zaitun ,乃是中世纪西方旅行家交口赞誉的一个世界大港的名字。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但究竟属于哪个城市,该称呼是音译还是意译,却引起了无休止的争论。学者们或指泉州,或指漳州或他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以漳州之说最占上风。其理由是, Zaitun 即阿拉伯语 “ 橄榄树 ” 的意思,泉州并无此树,漳州则甚多见,且漳州的月港是 16 世纪时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为欧洲人所熟知。 直至 1915—1918 年,日本学者桑原骘 藏的名作《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之事迹》在《史学杂志》连载之后,漳州之说始被推翻。桑原氏认为, Zaitun 并非意译,而是泉州古代别称刺桐的音译。且 “ 据回教徒及耶教徒所记, Zaitun 为中国中古时第一商港。而征之汉籍,宋末及有元一代,沿海商港,无一能及泉州,则 Zaitun 非泉州而何。漳州于宋时尚非商港,在元代亦不能与泉州比盛。 ” 桑原此书虽为宋元之际侨居泉州的阿拉伯巨商蒲寿庚的生平传略,实则是一部资料丰富、考证翔实的中古泉州港史,堪称为国际学术界有关泉州港研究的开山之作。 盖因影响所及,这个沉寂已久的宋元大港,顿时成了学者们竞相探寻的“神秘之城”。 1926 年首批前来考古的学者有张星烺 、陈万里和德国人艾克等,他们见到了那座尚未被拆除的古城,还有那些星罗棋布的古街巷、古建筑、古塔、古桥梁,以及许许多多镌刻着各种外来文字与图案的宗教石刻,无不激动万分,如获至宝。随后发表的张氏《泉州考古记》、陈氏《闽南游记》,以及数年后在美国出版的艾克与戴密微《刺桐双塔》 (G. Fcke and P. De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