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松口述历史

林如松口述历史 摘要:林如松口述峇株巴辖 Sg. Simpang Kiri 沿岸张厝大港、顺天港等历史概况。 口述者基本资料: 口述者姓名:林如松 年龄: 82 岁 (1922 年生 ) 祖籍:饶平 移入大马:第二代 职业:实业家 采访者:安焕然讲师、李文辉、刘穗琼、陈玲丽 采访日期: 2002 年 5 月 18 日 采访时间:下午 1 时 10 分 采访地点:峇属中江江阳咖啡茶餐室 口述整理:陈玲丽 口述内容: 南院“搜集柔佛潮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口述历史小组,一行九人,在峇株巴辖潮州会馆代表冯笃生与赵楚生的引领下,於 2002 年 5 月 18 日,前往峇株巴辖的“张厝大港”进行考察。 我们来到一处位於中江七英里处三岔路口通往巴力士隆路上约 5.2 公里的 Kg. Kangkar Merlimau ,并且发现了一间荒废了的小神庙,庙的背後有一座水池。这间神庙已被一棵椿树给压倒了。庙的墙上还刻有一些宁,但看不清楚、据说,该庙位置与峇株巴辖的铁山只是一山之隔。传闻铁山附近於近期也发现了古墓,居住在那里的马来人在晚上时常会见到一些古怪的东西。 赵楚生听说这间神庙原本为峇株巴辖的张厝大港的人所祭拜,在港主制度结束之後便被废弃;距离小庙不远处有一条河,名为 Sg. Simpang Kiri ,赵楚生还表示,沿著这条河上溯,可以到达周德港,往上还可以通到三合港、但为求慎重,赵楚生特地安排了熟悉峇株巴辖地理环境的中江耆老林如松与陈木枝,接受口述历史小组的访问。 到了中江,我们立刻开始采访工作。林如松告诉我们所到达的古庙遗址是张厝大港。而顺天港则是在张厝大港的後面,但是如今却没有道路可通到那里。顺天港靠近昔县三合港。 林如忪还告诉了我们,以前抗日军成立第三独立分队进行游击抗战时,曾去到顺天港。而那里当时是一片树林。听说早期的人是坐船进去开发顺大港,他们在乘船的时候烧香,当香一旦烧完,船只到达之处就是神明指点开辟的地方。顺天港开拓时是种值甘蜜与胡椒,而土产都载到新加坡去。早期,顺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