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 在荒诞与痛苦中挣扎的艺术与生存

《习惯的力量》 —— 在荒诞与痛苦中挣扎的艺术与生存 奥地利作家托马斯 · 伯恩哈德的戏剧作品《习惯的力量》及其总序。总序部分详细介绍了 伯恩哈德的生平、创作风格、文学成就及争议性 ,强调了他 对奥地利社会的批判以及作品中对生存危机的探索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戏剧第一场则通过马戏团团长加里波第与杂耍演员的对话,展现了 马戏团的排练日常、人物关系及其对艺术和生活的看法 ,特别是加里波第 强迫团员排练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行为,揭示了 “ 习惯的力量 ” 对人的束缚 。 托马斯 · 伯恩哈德( Thomas Bernhard )是一位奥地利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生存危机的深刻描绘而著称。他展现了人们看到形形色色的生存危机,以及为维护自我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奋斗。这并非文学的新课题,但伯恩哈德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既非卡夫卡式的悖谬与隐喻,也非荒诞派要求回答意义与世界反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他把他散文和戏剧中人物的意图和行为方式推向极端,将那些总是受到威胁、质疑的绝对目标、典型的仪式,最终同失败、可悲或死亡联系在一起。人物时而妄自尊大,时而失落可怜。 在伯恩哈德的后期作品中,他常常运用夸张手法,导致怪诞,其中包含着巧妙的、具有挑战性的幽默和讽刺。这种夸张来自严重得几乎令人绝望的生存危机,反过来也是让世界和人变得可以忍受的唯一途径。伯恩哈德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表达,只有把世界和其中的生活弄得滑稽可笑,人们才能生活下去,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夸张也是克服生存危机的主要手段。 您提供的资料似乎节选自伯恩哈德的一部戏剧作品,其中包含了人物的对话和少量舞台指示,作品名称在源材料中以 “ 习惯的力量 ” 出现,豆瓣评分为 7.0 [ 来源标题 ] 。尽管介绍作品的大致情节实际上不能很好地说明伯恩哈德的作品,但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得以窥见他如何通过人物的互动和对白来构建其独特的艺术世界。 风格与语言: 伯恩哈德的语言风格极具个性,词语的选择和构造,发音和语调,都是典型的奥地利式的。他自己曾说: “ 我的写作方式在德国作家那里是不可想象的,顺便说一下,我当真很讨厌德国人。 ” 。他喜欢大量运用多级框形结构的长句,加上夸张、幽默和自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