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笃生——一场腥风血雨落在文律

走过日据——120位幸存者的泣血记忆 冯笃生 ——一场腥风血雨落在文律 冯笃生出生于 1934 年。 1940 年,战火已蔓延整个中国,住在广东的冯笃生随妈妈乘船离开家乡到南洋。冯笃生说: “ 其实我是被日军赶来马来亚的。 ” 冯笃生的父亲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已到马来亚谋生,起初在吉隆坡苏丹街帮亲戚打理杂货店,后来辗转来到文律街场的巴刹附近(现在的巴士站所在地)经营杂货店。 冯笃生刚到马来亚的那一年,生活安稳。街上有一间专做日本人生意的日本妓院;也随处可见日籍小贩,有的卖面包,有的卖针线,大家各过各的生活,不见任何异样。 1941 年 12 月,新加坡遭日军空袭后,文律镇开始实行夜间灯火管制。为防灯光外泄,窗户都糊上黑纸,不点街灯(不开灯的意思),也不准露天抽烟,以免引来日军投弹。那段时间,一入夜,街上就漆黑一片。 英殖民政府当时并没有建防空壕,只交代人民在警报鸣响时,躲在树下或家里。而街上的日本人似乎在此之前就已收到消息,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冯笃生家里经营杂货批发生意,囤积很多货物,父亲用十多包米在店里搭了个防空壕,供家人避难。 大环境的动荡不安让大家惊慌不已,有人逃离文律 , 也有人从其他地方逃到文律。冯笃生一家三口连同杂货店的股东和伙计,一起逃往文律郊外的巴力吉打( Parit Getah )避难。冯笃生记得离开文律街场前,父亲还设法搬走一些货物。 为阻止日军南下,英军炸断了横跨文律与峇株巴辖的石灰桥以及距离文律约 4 英里的双兰河 (Sungai Sanglang) 上的桥 , 同时炸沉数艘渔船。 其实英军收到日军一路向南挺进的消息时,就已做好弃守的准备,因此日军入侵文律时,英军并没有正面迎战。 1942 年 1 月 29 日 , 文律沦陷。日军脚踏车队和大批坐军车而至的士兵抵达文律,但只逗留一会儿就南下;攻陷新加坡后,日军才折返文律,进而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当时文律已成空城,居民大都往郊外避难。 3 月 2 日,日军在文律 5 英里外的二河东 (Jelutong) 出现,并没伤人。这让文律侨领误以为只要对日军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