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近代东亚的卫生与政治 张蒙

口罩近代东亚的卫生与政治 张蒙 该文本主要围绕 口罩在近代东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政治意义 展开。它探讨了 口罩从 19 世纪末的诞生,到 20 世纪初因鼠疫和流感等疫情在东亚国家的推广过程 ,并深入分析了 口罩作为一种防疫工具,如何与现代医学、政府政策及社会思潮相互作用 。文章特别聚焦于 伍连德医生在东北鼠疫期间推广口罩的作用,以及口罩在中日韩三国不同语境下的演变和认知 ,同时 引入人类学视角,将口罩视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 “ 面具 ” ,探讨其在 社会转型和 “ 卫生现代性 ” 构建中的深层含义 。 《口罩:近代东亚的卫生与政治》是一本深入探讨口罩历史及其在东亚地区复杂演变过程的专著,由张蒙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于 2025 年 5 月出版。该书的出版恰逢新冠疫情之后,提醒人们尽管口罩如今已深刻嵌入我们的生活和记忆,但在疫情爆发前,它却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卫生用品。本书旨在揭示口罩这件物品背后近现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史的沉重一角。 本书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五个国家的学者,从多维度和视角审视口罩这一全球化的卫生用品。它采用跨学科方法,借鉴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以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对口罩的研究。 一、导言:东亚的口罩世纪(张蒙) 导言部分首先指出了口罩在新冠疫情后受到的广泛关注,并回顾了疫情前对其研究的不足。张蒙提到,长期以来,口罩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卫生用品,即使在 “ 非典 ” 时期也未实现全民佩戴,在欧美国家更是鲜见。 导言梳理了口罩研究的历史脉络,指出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 1918 年大流感时期英美和日本的口罩社会文化史。 2000 年,有学者较早提出伍连德可能在 1910 年东北鼠疫时期发明了口罩,此后雷祥麟也提到了伍连德的贡献。然而,真正将东北鼠疫时期的口罩作为专题研究的是英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托 · 兰特里斯,他从人类学角度详细分析了口罩的 “ 面具 ” 作用。新冠疫情爆发后,口罩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重要研究议题。 导言强调, 伍连德很可能是近代第一个撰写口罩历史的学者 。他于 1926 年出版的英文专著《肺鼠疫论集》中,专辟一节 试图用图像工具佐证口罩从 “ 鸟嘴医生 ” 到 “ 伍氏纱布口罩 ” 的线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