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民族运动史料选辑(上下册)

马来亚民族运动史料选辑(上下册) 编者的话 朱齐英 要搜集1945年到1948年的史料并不容易,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於,1948年6月过後的政局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曾经公开活动的党团以及它们的合法言行一夜之间变成非法党团和非法文件。即使国家档案局所保存的史科,残缺不全者难以计数,有幸存入菲林软片者也不很完整。 民间保存的史料更如九牛一毛,探索情况胜似海里捞针,凭的几乎就是运气。例如:1947年8月20日出版的『论联合行动』华文单行本,20年前才得以听到它的大名。20年来踏破铁鞋无觅处,最後幸得新加坡陈川波学长出手相助,终取得其影印副本。它原是陈育崧先生的椰荫馆丛书,其後转赠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保存。又如:同年11月出版的『马来亚人民宪章建议书』英文本,印刷2万册,竟然遍寻不获。若非在国家档案局偶遇前马来亚民主同盟领导人林建才先生,复蒙他老人家惠赠一份副本,实在不知当年确曾产生如此高水平的文献。据他老人家反映,这份文献起草人是郭炳清和约翰依伯,前者文笔一流,後者精通法律,双剑合壁,遂成绝唱。在此也忘不了感谢杨培根律师,蒙他见义勇为,将这份历史文献译为华文,最後又忍痛割爱,同意纳入本书。杨律师的译笔自是比『民声报』的华译本更接近於现代,足以跟英文版本相得益彰。 本书史料,绝大部份取自『民声报』;『战友报』和英文『民主报』的文字只占一小部份,这种现象无关主观取舍,而是国家档案局对後两报的存量确实少得可怜。它不仅对封禁的报刊收藏不多,即使是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的当年旧报,也不见踪迹。尽管如此,收集在本书的史料,也足以反映出当年我国各党团以及各阶层人民曾经在民主民族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唯一遗憾的是未能亲到新加坡常驻查阅『南侨日报』的存档,以致本书难免缺漏一部份重要史料。 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实,而史料则是会说话的证据。本书的史料虽然并不完整,却是以如实告诉有心人,在那激汤人心的岁月里,谁才是积极争取民族自决、议会民主的民主爱国人士。单是一套『马来亚人民宪章建议书』,便可以证明我国人民在1947年已懂得如何立国和治国,根本就不需要拉拉扯扯到10年後的1957年。本书的史料也反映出当年各民族人民在民主民族运动中所凝集的团结力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