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的博文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后记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后记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是继《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及《薪传南院》之后,我的第三本集子。本来是应该先出版的,却因搜集资料花了太长时间,竟较后两本迟了一年才面世。本书收录了我由六十年代至今关于民族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一些言论及有关对于我和我所服务单位的一些评论。六十年代的资料因未妥善保存而显得很少,我个人觉得很遗憾。幸亏那个时代是华文教育挣扎求存时期,较少发展,资料本来就很少,但回忆和感想却有几篇。宽柔中小学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主要是由七十年代开始的。我的这一时期的文章、演词及记录等就比较齐全。进入了八十年代中期至今,我除了参与宽柔中小的发展和办学工作,也参与柔佛州及全国性的华教领导工作,因此讲的和写的也比较多一点,而且资料比较现成,所以就选出一些收入上述两本集子先出版了。有关技职教育和南方学院的部分剩下的或较后期的资料就一并收入本书,藉资保存下来。   本书稿件的编排居多是照日期的先后为序,因此对所发生的事情的记载查阅并不会困难。书中“言论摘录”因引用自报章所刊出者、各报对有关课题的看法重点不同,以致有些内容略有重复的,难以避免。对于被引用者如有失礼之处谨此致歉并希见谅。   承蒙萧畹香先生在前两本集子出版之前就为我写了本书的序文,并希望我“继续整理其他有关华教的篇章,付梓出版,以传诸久远”,因此就大胆地用其为本书的“总序”,而《薪传南院》则已用之为“序”。谨此向萧老先生致谢。另外,这本集子也蒙戴文光先生代为编排图片,以及吴中华先生设计封面,均此致以谢忱。   黄复生予新山 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黄复生捐五百本新著 供宽中筹募建校基金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黄复生捐五百本新著 供宽中筹募建校基金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三日 ( 星期二 )   《南洋商报》报导       日前,宽中董事长黄复生将其新著『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五百本捐赠予宽柔中学,并移交给筹募综合体育馆暨学生宿舍大楼基金筹委会主席拿督郭鹤尧局绅,以筹募该基金。       作者黄复生现任宽柔中学董事长,南方学院理事长,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技职教育局主任,对母语教育的维护及推动,不遗余力。本书阐述及分析华文独中所面对的—些问题,大马华文独中推展技职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培训所亟需的人才,华文独中师资在职训练,华文独中的时代使命等课题。       希望各界关心华文独中教育的热心人士到宽中事务处或贩卖邵购买,询问电话: 224655 ,本书售价马币五元正。  

黄复生赠500著作 为南院义卖筹款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黄复生赠 500 著作 为南院义卖筹款 30/6/1993( 星期三 ) 《星洲日报》报导       配合山东省残疾人艺术团“鹰之旅”全马巡回义演以为南院筹建校基金运动,南院理事长黄复生特将其著作“薪传南院”五百本赠南院并通过鹰之旅在各地义卖,所得献捐南院基金。       在“鹰之旅”全国筹委会主席黄耀松及征求组主任吴惠明局绅的见证下,黄复生将刚面世的“薪传南院”五百本交新山区工委会主席潘政锦代表接领。       黄复生历任宽中董事及副董事长、宽柔五校董事及副董事长、柔州华校董联会理事及正副主席、现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技职教育局主任、宽中董事长及南院理事长、数千年来对母语教育的维护,不遗余力。       创办南院经历荆棘,黄复生是创始人之一,由始至今,所经办之事务了如指掌。上述“薪传南院”一书,是将过去创院的史实,整理记载,以免误传及让后人更能了解过去的实况;此书也有助于激励后辈对南院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扶助南院的发展使之发扬光大。       “ 薪传南院”所论所述都言之有物,是一本有关记载南院可读性高的教育事业参考书,凡关心南院的热心人士,都应购买一本,定价十元。“鹰之旅”新山区工委会主席潘政锦吁请各界人士热烈购买,工委会定七月一日及二日晚在宽中义演现场推售,所得将献捐南院基金。

对首相开明态度感到高兴 沈慕羽希望政府更积极发展华教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对首相开明态度感到高兴 沈慕羽希望政府更积极发展华教 一九九三年六月廿八日星期一《南洋商报》报导       教总主席沈慕羽今日对首相发表国人掌握国语不会因此而影,向各族母语的言论,以及他对民族教育所持有开明态度感到高兴。       他表示,鉴於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对华教事业持有的开明处事方针,他希望在教育法令通过之前,政府能把过去对华教采取的消极态度改为积极的态度。       他对本报说,那些思想狭窄、对国语抱着至上观念的人士必须改变他们的态度,因为提升华语水准并不会影响国语的地位,更不会与宪法一五二条文有冲突,反之却大大促进本地与华资的联系。       他说,首相近期到中国访问后,深深了解华文教育在亚太地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华文的价值也相应提升;因此,如果能在本地开放华文教育,这将对马、中邦交及实现二 0 二 0 宏愿大有帮助。       他指出,巫青团长拿督斯里纳吉曾公开表示中国是良性大国,所以华族也是良性民族,华文更是滋养,没有毒素。       “ 鉴於目前本地为积极招徕和吸引华资,因此华文应更广泛被应用;无论如何,华族本身也应如首相所说,加强其他语文水平,以便双方能达到全面的沟通。       沈慕羽是在今日为南方学院理事长黄复生两部新著《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及《薪传南院》主持推介礼后,接受本报访问时发表意见。       针对目前董总与马华暂无法打破僵局的问题,沈慕羽寄望马华新届领导层能对董教总能够恢复以往三大机构的合作精神,共同为华教事业争取应有的地位。  

元首加冕纪念章 获颁赐人士简介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元首加冕纪念章 获颁赐人士简介 1985 年 4 月 23 日《星洲日报》报导       新山社团领导人黄复生、黎人桢、黄拔祥、李秀珠、李寿章、陈首都及吴奕雄膺我国最高元首陛下颁赐加冕纪念勋章 (PPA) 。       黄复生       ●黄复生祖籍福建,现年六十三岁,为人和蔼可亲,幼承庭训,长受良好教育,蓄道德,能文章,精通华、巫、英及日文,数十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尤对教育工作更不遗余力,宽中有今天的发展规模,黄氏居中擘划之功是不可磨减的。       黄氏服务新山中华公会,宽柔中学及宽小五校董事会廿五年如一日。曾任三机构总务多届,现任新山中华公会总务,宽中副董事长及宽小五校董事会副主席,柔佛州中华总会正教育,柔佛州中华董教联合会财政,新山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及新山福建会馆理事等职。黄氏是新山永强文具百货有限公司,新山文勤有限公司及新加坡永强文具有限公司董事主席。      

三十一载教师生活回忆——杨步青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三十一载教师生活回忆——杨步青       作者一位已故挚友,即新山士古来辅士华文小学前任校长杨步青老先生于 1992 年 5 月 21 日逝世。杨老先生生前为人忠厚勤俭,热爱华教, 1980 年将所存珍贵书籍 190 册赠与宽中图书馆, 1982 年捐献宽柔中学课室一间一万五千元, 1984 年复献与宽中助学金五万元,存本用息资助贫寒学子完成学业。本文为其遗作。     作者识       我自一九三八年正月初,因上海沦于日寇,应友人之召,乘法邮大达尼号南渡星洲。       最初任职于柔佛文律埠 (BENUT) 巴力丁仔村泗水学校,该校为一乡村小学,全部工作由我一人包办;两年后,内子亦南渡,在同校任教。我俩生性内向,所以仍能安于职守,作一村之猴王。晨起听鸟语花香,晚饭后漫步路旁,我俩有说有笑,其乐也融融。       一九三九年末,获星洲中华书局之电召,邀我俩至印尼属廖内群岛之新及 (Sinkep) 岛华校任职,待我觅得适当人选替补后,即应约赴任,更蒙泗水学校加增我俩一个月的薪水。村民虽未受高深教育,然尊师重道,情意之深厚,可谓略胜都市人民一筹矣。       一九四二年初,日寇发动南侵,美其名曰东南亚共荣圈,不数月,全马沦于敌手,不久,星洲亦陷敌;所幸我俩有如未卜先知地逃过厄运,亦云幸矣。       闻文律当地居民事前抗日运动甚烈,因此日军到处屠杀生灵,死者数以千计,可谓惨矣!       查新及为一产锡之小岛,该岛除产锡外,别无长物以维民生,虽然荷兰当局事前存储食米甚丰,然来日方长,终不能长期维持下去,故居民都不得不趁机逃亡,以求生路,时学校已停办,我等不得不避居乡间,以待时机之来临。       二三月间,闻有渔船赴星,我俩遂决心跟前此由星来此避难的商务印书馆经理程雪门先生及其他难伴十余人...

白发的代价——致黄复生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白发的代价——致黄复生 录自李寿章著《生活之旅》诗集 (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出版 )   长满一头 ——如霜如雪的白发 不可想象的冷肃垂暮   自你曾叱咤过     风云过 欲夺眶而出的一颗太阳中 为华教赤胆耿耿 为独中献身之圣美 雄峙祖国半岛的南端   呼吸着大地之菁英 莘莘数千学子 吸取你涵养的精髓 两万个太阳东升又西沉 你咸风豪雨闯到头   从不诉疲劳后的辛苦 独中是你的第二生命     永恒如日月争辉 曾翻过一座 早期人烟稀少的水湄城 站在浪峰上笑向蓝天 曾翻过一座大山   看郁郁森林吞凶险     听斧的歌声吞春秋 曾用辉煌的岁月 遮过风沙,拭过眼泪 热烈鼓掌和欢笑 听血在沸腾歌唱   拥抱国粹最后的根而尽瘁 喜见桃李盛开灿烂的花 出类拔萃名扬海外的学者   和多少的社会英杰 予你以无寺的慰藉   予你以蜜乳酥油 你会心地微笑着 在多少个星光闪烁的夜晚 太阳从窗口 宛如一道一道之火焰   涌进你沉眠败胸中 把你的理想和希望照亮了 然白发以空间无语   白发以岁月无语   白发以浮云无语   白发以流水无语     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

黄江夏死亡边缘转回头化成黄复生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黄江夏死亡边缘转回头化成黄复生 《南洋商报》王锦发专访:发表于 1992 年 5 月 27 日该报“人物焦点”       当年升学理想的破灭,对年纪小小的他,是个沉重而残酷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消沉,极度沮丧的境地,一度萌生起自寻短见的念头………。       无论日常交谈,还是上台演讲,独中工委会技职教育局主任黄复生总是温声细语,而且往往脸泛笑容。因此,有幸认识这位长者这么多年来,总觉得始终是个温和、慈祥、达观的人。       去年杪应邀到宽柔中学去讲课,前后在新山逗留了五、六天,期间和黄先生有进一步的接触,才知道原来他也像俄国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所说的那样,是个没有童年的人,一度甚至走到死亡的边缘,想早早了断自己的一生——达观,完全是后来的修为。       童少年时期,家庭经济拮据,始终困忧着他,直到十岁那年,才有『福气』,踏进学校的门槛,在柔佛州振林山明德小学念“手拍手”。每天放学,他不会也不能迳直回家去温习功课,而得赶往地里帮助家人,锄锄这个,种种那个。总要忙到夜里,累得眼睛都快张不开了,才有机会坐下来,摸一摸课本,做一做功课。因此,初小阶段,成绩老是不理想。       更不幸的是,在那段日子里,他还常因经济问题而辍学。辍辍念念,念念辍辍,就是他童年的写照。   想念书想到要死       辍学的时候,他一早就肩起锄头,步行五、六英里路,到树胶园去,替人锄草,赚取微薄的工资来帮补家用。十二、三岁的他,锄一方格 ( 即日前后左右四棵胶树之间的面积 ) ,才得两分钱。       尽管如此,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修完高小的课程。在柔南华小毕业会考中,他名列前茅。       考获第一的他,本想去新加坡,半工半读念中学。无奈家境穷得实在不许可,他只好远离学校,走上社会,到笨珍县爪哇村当个小学教员,一个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