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陈潮存口述历史

峇株巴辖陈潮存口述历史 摘要:亚依淡耆老陈潮存讲述当地及峇株巴辖历史。 口述者基本资料: 口述者姓名:陈潮存 年龄: 71 岁 ( 生於 1930 年 4 月 29 日 ) 祖籍:澄海 移入大马:第 4 代 职业:商人 学历:曾经在私塾念不到一年的书,老师是教古文的 家庭背景与家庭成员:两个男孩,两个女儿,长孙在新加坡念中学 社会地位及社团职衔:峇株巴辖潮州会馆前任董事、亚依淡中华公会 1959 年创建,是筹委会负责人 政治活动及政党职衔: 1950 年加入马华公会到现在、担任马华区会执委。後来改为亚依淡区会,担任副主席。跟著换成四加亭马华区会,担任财政至今。 采访者:安焕然讲师、李文辉、林惠芳 采访日期: 2001 年 8 月 8 日 采访时间:晚上 9 时正 采访地点:峇株巴辖潮州会馆会议室 口述整理:李文辉 口述内容: 一、早期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 陈潮存表示,他们一家最早是住在峇株巴辖的班卒。曾祖父在班卒做过工头,管理树胶园。他的曾祖父名为陈和澄;公公则叫陈乾喜。以前,陈潮存的祖父是做园坵的,公公则种菜。他的父亲陈德如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後来回去中国,因为战争而没有回来。陈潮存是由他的一位叔父带过来的。来到这里後,就跟著公公种植蔬菜。 後来,他们才搬去亚依淡。 战前的班卒,人口稀疏,只有几户人家。当地主要的方言群是福建诏安人。陈潮存透露,班卒港主姚直臣的孙子姚国光和他们的关系十分热稔。据悉,姚直臣的店号名为“姚成记”。 1940 年,陈朝存一家搬到亚依淡。日据时期,也是在菜园种菜。战争结束之後,陈潮存便自己到外头做点小生意。陈潮存回忆道:“在我这一代,开始赚到钱:差不多到了 1950 年,还是做小生意。後来,紧急法令开始,我们就集中在新村。当时我二十多岁,曾经在新村里面做过保卫团和新村作战队。担任新村作战队是有津贴的,有 40 块钱。我是担任队长。那时在亚依淡有两队:一队叫飞鹰队 (Ragle) ,我是飞鹰队的:一个队伍,包括队长有 12 人,每人有一枝枪,这个就叫新村作战队,可以和马共对抗。”陈潮存表示,亚依淡的市区其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