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7, 2019的博文

峇株巴辖陈潮存口述历史

图片
峇株巴辖陈潮存口述历史 摘要:亚依淡耆老陈潮存讲述当地及峇株巴辖历史。 口述者基本资料: 口述者姓名:陈潮存 年龄: 71 岁 ( 生於 1930 年 4 月 29 日 ) 祖籍:澄海 移入大马:第 4 代 职业:商人 学历:曾经在私塾念不到一年的书,老师是教古文的 家庭背景与家庭成员:两个男孩,两个女儿,长孙在新加坡念中学 社会地位及社团职衔:峇株巴辖潮州会馆前任董事、亚依淡中华公会 1959 年创建,是筹委会负责人 政治活动及政党职衔: 1950 年加入马华公会到现在、担任马华区会执委。後来改为亚依淡区会,担任副主席。跟著换成四加亭马华区会,担任财政至今。 采访者:安焕然讲师、李文辉、林惠芳 采访日期: 2001 年 8 月 8 日 采访时间:晚上 9 时正 采访地点:峇株巴辖潮州会馆会议室 口述整理:李文辉 口述内容: 一、早期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     陈潮存表示,他们一家最早是住在峇株巴辖的班卒。曾祖父在班卒做过工头,管理树胶园。他的曾祖父名为陈和澄;公公则叫陈乾喜。以前,陈潮存的祖父是做园坵的,公公则种菜。他的父亲陈德如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後来回去中国,因为战争而没有回来。陈潮存是由他的一位叔父带过来的。来到这里後,就跟著公公种植蔬菜。 後来,他们才搬去亚依淡。     战前的班卒,人口稀疏,只有几户人家。当地主要的方言群是福建诏安人。陈潮存透露,班卒港主姚直臣的孙子姚国光和他们的关系十分热稔。据悉,姚直臣的店号名为“姚成记”。      1940 年,陈朝存一家搬到亚依淡。日据时期,也是在菜园种菜。战争结束之後,陈潮存便自己到外头做点小生意。陈潮存回忆道:“在我这一代,开始赚到钱:差不多到了 1950 年,还是做小生意。後来,紧急法令开始,我们就集中在新村。当时我二十多岁,曾经在新村里面做过保卫团和新村作战队。担任新村作战队是有津贴的,有 40 块钱。我是担任队长。那时在亚依淡有两队:一队叫飞鹰队 (Ragle) ,我是飞鹰队的:一个队伍,包括队长有 12 人,每人有一枝枪,这个就叫新村作战队,可以和马共对抗。”陈潮存表示,亚依淡的市区其实很...

四加亭林庆祥口述历史

图片
四加亭林庆祥口述历史 摘要:在四加亭,该村前任村长林庆祥进行访问,了解四加亭的经济、教育、社会等的发展。 口述者基本资料: 口述者姓名:林庆祥 年龄: 75 岁 祖籍:福建东山 移入大马:第二代 学历:小学毕业 家庭背景及家庭成员:育有 4 男三女 社会地位及社团职衔: 1956 年地方议会主席兼秘书、 1981 年四加亭村长、 1991 年退休 采访者:安焕然讲师、林惠芳、林佩珏、关月芬 采访日期: 2001 年 8 月 9 日 采访时间:下午 1 时正 口述整理:林佩珏 口述内容: 一、四加亭概况:     1920 年左右的四加亭还不甚开发。位置处於海边 ( 即大港 ) ,大港的河 (Sg Simpang Kanun) 直通到峇株巴辖、永平,早期在大河边是一片森林, Sullan Ibruhim 常来这里打猎,後来因看到回教堂放有两只象牙 (gading) ,苏丹觉得在这个地方竟有如此美丽的东西,便将之取名为“ Kampung gading” ,而象牙较後则由苏丹取走。另外,苏丹看到四加亭没有什么人前来发展,便在四加亭的下段路建了十多间的亚答屋,居民经营土产生意、开杂货店等。大多为潮州人 ( 约有十多家 ) ,杂货店有四家。这 4 家杂货店为:顺奇成 ( 潮州与福建人合开 ) 、业句 ( 潮人所开 ) 、李兴发 ( 李春妹所开 ) 、芝合 ( 杨德同所开,做杂货,收槟榔 )     其他尚有:林大肥 ( 开杂货店,潮人 ) 、彭亚尾 ( 开发地产,潮人 ) 、纪亚胜 (1917 年左右来四加亭,做园丘 ) 、杜木胜 ( 顺奇成号的理事兼管事 ) 。 二、四加亭教育:     1919 年左右,开始有私塾 ( 在一间小屋子里 ) ,以潮语授课,教导三字经,大约有 5 、 6 位学生。 1920 年左右,人数才逐渐增加。而当时的中华学校是以店屋当作课室,约有 30 、 40 位学生、 1930 年左右,学生人数增多,才买了校地 ( 原是住家 ) , 1934 年又扩建了两间校舍。有个时期组织了“三校联合”: 1. 中华学校 ( 四加亭 )2. 光南学校 (P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