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3, 2025的博文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图片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纳西姆 · 尼古拉斯 · 塔勒布的著作《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该书中文版由万丹和刘宁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中核心概念 “ 黑天鹅事件 ” 指的是具有 意外性、 极端影响力 且 事后才可解释和预测 的事件。作者认为,人类倾向于 过度依赖已知经验 ,并 高估自身预测能力 ,尤其是在 “ 极端斯坦 ” 这种少数事件能产生不成比例影响的环境中,这导致我们忽视了这些 罕见而影响深远 的事件。文本通过 自传性插叙 和 历史案例,例如黎巴嫩战争和 1987 年股灾,批判了这种 证实谬误 和 叙述谬误 ,并强调了 怀疑主义 在理解不确定性中的重要性,建议读者应关注 “ 反知识 ” ,即我们所不知道的事物,而非仅仅局限于已知。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是纳西姆 · 尼古拉斯 · 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 )撰写的一部颠覆性著作,旨在揭示人类对随机事件的盲视,尤其是对那些极具影响力但难以预测的 “ 黑天鹅事件 ” 的无视。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挑战传统智慧,指出在现代复杂且循环性日益增强的环境中,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预测是多么不切实际。   作者将 “ 黑天鹅事件 ” 定义为满足三个特点的事件:   意外性(稀有性) :它在通常的预期之外,过去没有任何证据能确定它发生的可能性。 极端影响(巨大冲击性) :它会产生极大的后果。 事后可解释性 :虽然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使其变得可解释和可预测。   全书结构清晰,从心理学层面探讨人类的认知偏差,深入到商业、自然科学,最终探讨极端事件的数学模型,并提供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极端斯坦与黑天鹅现象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当前事件,以及存在的各种偏差。   第一章:自我欺骗的人类 本章探讨了人类在面对历史和社会演变时,普遍存在的 自我欺骗 倾向。作者指出,历史和社会不是缓慢爬行的,而是在一步步跳跃。 作者提出了 “ 三重迷雾 ” 来概括人类在对待历史问题时常犯的毛病: 假想的理解 :在复...

《毫无意义的工作》:现代职场的荒诞与精神困境

图片
  《毫无意义的工作》:现代职场的荒诞与精神困境     大卫 · 格雷伯的著作《毫无意义的工作》,该书及其推荐序探讨了 现代社会中大量存在的 “ 狗屁工作 ” 现象 。作者通过个人观察、民意调查结果和读者来信,指出 近 40% 的受薪工作被从事者本身认为毫无意义甚至有害 ,并且这种现象在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中普遍存在。文本还辨析了 “ 狗屁工作 ” 与 “ 狗屎工作 ” 的区别,前者通常高薪且看似体面但空洞,后者则是有用但待遇低劣。最终,作者希望这本书能促使人们反思并改变这种普遍的、使人压抑且毫无意义的工作状态。     大卫 · 格雷伯( David Graeber )的著作《毫无意义的工作》从一个引人深思的核心论点出发: 在富裕国家,高达 37% 至 40% 的工作者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甚至粗略来看, 50% 的经济活动由 “ 狗屁工作 ” ( Bullshit Jobs )或支持这类工作的工作构成 。这本书不仅是对这种现象的尖锐批判,更是对现代社会中劳动价值、人类动机与精神健康的深度剖析。   序言: 40% 的工作毫无意义   序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 “ 狗屁工作 ” 的概念,源于格雷伯 2013 年发表在《罢工!》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意外引发了国际轰动。他观察到许多看似专业、光鲜的岗位(如人力资源顾问、公关研究员、企业律师等)实际上毫无必要,而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也心知肚明。这种心照不宣的无意义感,被格雷伯视为 蔓延在社会中的 “ 可怕的心灵创伤 ” 。他大胆预测,大约 20% 的工作是狗屁工作,而随后的调查却显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 37% 至 40% 。这促使他撰写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系统化的论述,探讨这些工作的起源、影响及应对之策。   第一章:什么是 “ 狗屁工作 ”   本章的核心是定义 “ 狗屁工作 ” 。格雷伯通过库尔特为德国军方搬运电脑的荒谬案例,直观地展示了这种工作的特点: 如果把这个岗位砍掉,世界不会有什么看得见的变化,甚至可能变得更好 。他明确指出, “ 狗屁工作 ” 是 “ 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虽然...

低智商社会:如何从智商衰退中跳脱出来

图片
  低智商社会:如何从智商衰退中跳脱出来   本书探讨了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 “ 低智商 ” 现象,作者通过剖析近年来日本经济、政治、媒体以及民众行为中的种种怪象,指出这并非是个人智力水平下降,而是集体思考能力的衰退。作者认为,这种衰退导致了日本在国际竞争中日渐式微,民众对复杂问题缺乏深度思考,易受情绪和表面信息影响。书中呼吁日本人重新唤醒思考能力,摆脱狭隘视野,并提出诸如发展核能等具体建议,以应对全球化挑战并实现国家繁荣。最终,作者希望读者能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改变现状。     本书作者大前研一通过 “ 集体智商 ” 这一视角,深入剖析了近年来日本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将其视为一种 “21 世纪的日本人论 ” 。作者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紊乱时期, “ 思考能力 ” 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以印度崛起为例,指出新兴国家依靠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再是仅仅依赖资源、人口或军事。作者旨在通过本书,警示日本社会 “ 低智商化 ” 的现状,并呼吁读者保持思考的警醒。   以下是各章节的详细书评:   第一章 “ 低智商社会 ” 的出现   本章开篇点题,指出日本社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 不进行思考的人 ” ,导致 整体智商显著下降 。作者将日本当前的状况描述为安于现状、缺乏紧迫感的 “ 影子国家 ” 。   智商衰退的表象: 教育领域: 不合格大学生增加,中小学生学习能力下降,这被认为是 “ 素质教育 ” 的后遗症。年轻人对工作和学习缺乏兴趣,加剧了中产阶级社会的崩溃。 信息依赖: 随着信息化发展,年轻人对手机和互联网依赖度高,导致思考和交流能力下降,甚至只关心身边 3 米以内的事情。 成人行为: 成年人盲目跟风,如媒体宣传纳豆减肥就抢购一空,对中国食品的恐慌性抵制缺乏主见。电视节目充斥着猜谜和笑话,使观众失去思考能力。 政治停滞: 政治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日本政治的停滞明显反映了 “ 集体智商的衰退 ” 。小泉纯一郎首相利用 “ 邮政民营化 ” 议题,将选民划分为 “B 层 ” (不清楚具体情况,只随大流和意气用事的人),并...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图片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的核心理念 ,该书旨在帮助读者摆脱焦虑、实现个人成长。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 部分深入剖析了人类大脑的结构 —— 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解释了人类 “ 避难趋易 ” 和 “ 急于求成 ” 的天性如何导致焦虑,并强调了耐心 在实现长期目标中的重要性。 “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 部分则讨论了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 等关键能力,介绍了 刻意练习、心流理论和消除模糊 等实用方法论,以期读者能更好地利用潜意识的智慧、提升元认知能力,最终成为自我人生的 “ 思维舵手 ” 。本书的核心在于 实践与改变 ,鼓励读者不断审视自我,克服天性,通过 系统的方法和持续的练习 ,实现真正的 认知觉醒 。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由周岭先生撰写,并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于 2020 年 9 月出版。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摆脱焦虑,实现个人成长。作者强调,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要求立足长远,保持耐心,并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本书的整体结构分为 “ 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 和 “ 下篇: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 两大核心部分,层层递进地探讨了大脑、潜意识、元认知、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等多个关键主题,并最终归结为 “ 早冥读写跑 ” 这套低成本的成长之道。   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本篇从内在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帮助读者理解焦虑的根源并学会如何应对。   第一章 大脑 —— 一切问题的起源 第一节 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作者详细介绍了人类的 “ 三重大脑 ” 理论:约 3.6 亿年前的 本能脑 (原始脑 / 爬行脑),约 2 亿年前进化出的 情绪脑 (边缘系统 / 猴子脑),以及约 250 万年前才真正成形、 7 万至 20 万年前才完善的 理智脑 (新皮层 / 理性脑 / 思考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运行速度极快(至少 11,000,000 次 / 秒),远超理智脑(仅 40 次 / 秒),且它们掌控着约八成的神经元。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