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正果”修来不易 (向早期尊孔的办学先贤们致敬!)

百年尊孔人与事 百年“正果”修来不易 (向早期尊孔的办学先贤们致敬!) / 李亚遨 一个世纪前,吉隆坡埠众在陆佑领导下筹办尊孔学堂。今年( 2006 年)正是尊孔筹办 100 周年纪念。这个 100 周年值得大书特书,原因有三:一,如果从 1902 年清廷颁赐《钦定学堂章程》算起,那么中国新式学校教育的历史迄今也只有 104 年;这就是说,尊孔几乎是与中国新式学校教育同龄的——具有这么悠久历史的华文学校,即使在中国大陆本身也不多见。二,尊孔虽然只是马来半岛上第二间新式华文学校(第一间是槟城的孔圣庙中华),但它却是当今马来西亚华文中学里头第一间跨过百年阑槛的,因此意义深长。三,尊孔建校以来所走过的道路,比较其它华校,可谓考验不断、崎岖无比,然而还是幸存下来,而且活过了 100 岁,这个“正果”修来不易,理应更加珍惜。 尊孔能够有今天,饮水思源,应该感激历年来曾经为它尽过力、出过钱、吃过苦、争过气的有名或无名的建设功臣们。我在这里要特别提及三个人: “慨捐 3 万以为之倡”的陆佑 现在还留存的最早尊孔校史(慕唯,《尊孔中学 32 周年纪念刊》, 1939 年)记载: 本校肇韌于民国纪元前 6 年(前清光绪 32 年,即西历 1906 年)。其目的在造成健全之国民,为强族兴国之基。首蒙陆公弼臣(讳陆如佑)慨捐 3 万元以为之倡。……其时适两广总督奏派之南洋视学员刘士骥君莅降,华侨开欢迎大会,并与商定办学方法。公推陆弼臣、陈秀连、叶隆兴、刘良颜及李广霖五君为办学总理;黄云帆……等为协理;张郁才……等为值理,负责筹备。由刘视学策划一切,并定校名曰尊孔学堂,租定金榜瓦塔街第 20 、 21 、 22 号三新屋为校舍。 “尊孔学堂”是尊孔创办时所用的校名,后来才改叫尊孔学校。 陆佑( 1846 — 1917 ) , 本姓黄,字弼臣。广东鹤山人。他自幼无亲无故,生活艰苦,被迫以“契约劳工”的身份远涉重洋南来。结果白手成家,成了大锡矿家,后来又在种植业、工业、商业、金融业等领域发展,成了马来亚的首富,也是华人社会的不二领袖。当时本地区流行一句话:“叶亚来打州府,陆佑建吉隆坡。”陆佑深获英殖民地政府的信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