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10, 2020的博文

砂拉越左翼运动史(1938—1990)~笫二章 左翼运动萌芽期(1938-1952)

图片
砂拉越左翼运动史(1938—1990) 笫二章 左翼运动萌芽期 (1938-1952) 1841 年到 1905 年布律克拉者王朝乘汶莱苏丹国力衰落,腐败贫穷引发人民不满情绪的机会,不断武力扩张领土。从 1841 年到 1932 年历时 91 年中,不断发生砂拉越最大民族——达雅族的反迫害抗争,这些抗争都是属于个别区域、孤立、自发性的、没有组织、没有统一领导和明确纲领为目标的单一民族的抗争。而布律克利用各地区民族的不合作,进行民族分化收编和用先进武器,进行个个击败。因此抗争都无法长期和有效打击削弱统治王朝。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移民大量南迁入砂拉越,首先是石隆门、古晋、西连、接着拉让江流域、较后种植向全砂各地散居,从西部的第一省到最东部的第五省都有华人垦荒建立家园,繁荣经济,进而推动砂拉越社会的发展(注 1 )。 中国移民增加,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也跟进,促进了地方发展,影响社会结构,为廿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左翼运动开辟了新格局。 一、华侨话剧研究社和抗日活动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的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几天内,沈阳、吉林、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先后沦陷,引发中华民族抗日愤情。 1936 年日本加紧侵华战争, 12 月发生西安事变,迫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主义 " ,同意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特别是 1937 年“ 7.7 ”事变后,海内外华人掀起抗日救亡民族激情。 1938 年,古晋一批华侨青年开展抗日活动。同年 7 、 8 月间,教育界青年包括:蔡木兴、杨克尼、张梅影、张虹、卢金水、李玉珍、梁玉仙等人发起成立《古晋华侨青年话剧研究社》。参与者还有:学生陈庆发、赖昌杰、林宝珠、梁月娟;商界青年丁秋明、林金泉、魏波零、蔡秋萍等。 成立话剧社主要宗旨是通过戏剧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筹赈抗日基金;团结各界华侨,开办义务夜校,为各界华侨提供受教育机会,提高文化,提高政治觉悟,激发抗日热情。 另外,号召和安排侨胞回国参加抗日救国(注 2 )。 1941 年 12 月,日军占领砂拉越后,话剧社暂停活动,社员分散各地潜伏,个别社员由于坏人出卖遭受日寇逮捕迫害和牺牲。 二、婆罗洲反法西斯同盟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