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之道——读严元章的《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第 10 卷第 4 期 2012 年 10 月 柔和之道——读严元章的《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李孔文 王嘉毅 (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严元章 (1909—1996) ,广东四会人,马来西亚、新加坡华文教育家。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专攻教育科,获金陵大学文学土、中山大学教育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土,师从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学者汉斯,博士论文题目为《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与政治因素比较中英两国的教育发展》,是对导师名著《比较教育:教育传统的研究》一书的发挥。严先生曾任四会中学校长、广州国光中学教务主任、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系副教授兼管训部主任、南宁师范学院教育学系教授兼教务主任、马来亚槟城韩江中学教务主任、麻坡中化中学副校长、峇株华侨中学 ( 今之华仁中学 ) 校长、马来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育顾问、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院院长、学生福利委员会主席、教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严先生从教 40 余年,致力于华文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生存发展,热心于儿童教育工作和平民教育运动,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层面的华文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均有建树。代表作《中国教育思想源流》在其前作《教育论》基础上发展而成,于主体论、宗旨论、材料论、方法论、体制论、师道论、效果论、本质论、观点论九个方面,即“严氏九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他的柔道教育思想。 一、柔道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严先生从教治学勤勉自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为柔道,实为柔和之道,或称柔和主义。柔道教育是严先生的教育理想,体现了他毕生的教育追求。追溯其柔道教育思想,前后发展 40 年,与其生活经历相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内地发轫期。 1951 年以前,教育家严元章的学习、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主要在内地与英伦。“柔道教育”的提法在他的教育著述中早有端倪,可从 20 世纪 40 年代大陆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着手了解。 1946 年春,他在广州发表一篇教育论文,首次提出“培养”的教育本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