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技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大马华文独中与及技职教育 独中技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前言 我国政府巳拟定目标要在公元二 0 二 0 年时使我国成功成为先进工业国,这是随着最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外资,促使工商业莲勃发展而改善了国家的经济地位后,所定下来的高瞻远瞩的国策,虽然,我国目前和先进国家所应具有的条件尚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尤其是科技人员的人数,目前韩国有我国的四倍,而日本则有韩国的五倍,每百万人口之中科技人员分别是:日本 6500 人,韩国 1300 人,马来西亚 180 人。可见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发展科技工艺教育和加强培训人才,才能缩短这距离而加速现代化。 我国的教育制度己经开始并且不断继续朝向这个大方向改进,过去训练通才的中学考试制度曾经使一些具有某些领域的天才的学生被摒弃出校门而丧失了成为专才的机会。今后应该加以补救。因此政府将在普通中学推广增强工艺教育的科目并在各校增设工艺室。中学综合课程纲要就是为了使每位学生了解本身的潜能以鼓励他们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掘及追求知识而不致于受到学校课本及例常活动过度的限制。 被誉为民间教育部的独中工委会也必须领导全国六十间独中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努力,除保持母语教育的坚定立场不变以外,必须及时大胆地自我改进和调整以适应我国于三十年内成先进工业国的大方向。 改革教育制度以适应工业化的需求 自从独立以来马来西亚是以农立国,胶、锡、棕油等是我国换取外汇的主要产品。制成品在过去只占次要的地位。但是经过了一九八五及一九八六年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突然增加之后,政府发觉了仅靠原产品的出口,易受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难有多大作为。因此就改玄易辙,吸取新兴工业国的发展工业经验,引进外资在国内大量设厂,放宽外国投资者股权的限制,采取经济自由成长政策,以制造业为主导而取代农产品的传统性出口策略,最近几年来,巳成功地引进了台湾、日本、美国、新加坡及其他投资者在本国内纷纷设厂,不过在市场一片繁荣的同时,也发觉到急速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技术人才,本国旧教育制度是无法应付的。那就是外国投资家在本国设厂后,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他们能带入本国的仅限于高层次的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层,其他中等以下的管理人和技术人才 ' 都必须在本地雇用,因此,在本国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