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侵时期新马华人受害调查

日侵时期新马华人受害调查 张连红主编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序一 李业霖 近十年来,马新港三地的历史工作者,基于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指导思想,出版了十多种有关二战时期抗日战争的中英文著作,其中有史料汇编、回忆录和图片集,也有专题研究论文结集,从不同南度反映日据时期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建设 “ 日据时期历史 ” 这座大厦,具有添砖加瓦的作用。现在由孙建成先生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提供资料,オ促成《日侵时期新马华人受害调查》一书的出版,值得热烈祝贺。 1942 年 2 月 15 日,新加坡失陷,日军为了 “ 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需要 ” ,以铺天盖地之势,从 21 日至 23 日,进行全岛性大检证,数万华人惨烈牺牲在屠刀和枪弹下,尸骸遍野,哀号震天。接着在马来半岛的槟城、马六甲、吉隆坡、知知港、瓜拉比拉(瓜拉庇朥)、麻坡和振林山等城乡进行肃清大屠杀,数以万计的华人肝脑涂地,尸山血海,令人惊心动魄,日军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此外,日本军政府滥发军用票,当作货币流通市场;向华人勒索 “ 奉纳金” 5000 万元;征调 “ 勤劳奉仕”以作无偿劳动;拉夫到泰国建筑缅泰铁路 …… 在日本军政府统治下,华人备受剥削、劳役和压迫,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要搜集上述资料,仅靠文献档案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采访、调查、问卷来获得可靠的活资料。这些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耳闻者及其遗族与幸存者,他们提供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往往可补充、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可以纠正传闻的讹误。 孙建成先生是受害者,柯冰蓉女士是留日记者,受到正义的呼唤,出于历史的良知,他们不惜奔波跋涉,到通都大邑甚至穷乡僻壤去访问,跟传媒接触,使用唇舌去解释,希望获得社会的了解和支持。 经过多年努力,他们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战争受害者或其遗族的回忆录 222 份; 二、强迫押送建筑缅泰铁路的幸存者的经历陈述 126 份; 三、军用票受害者的诉求书 226 份。 这些资料是千百受害者悲惨经历的真实记录,血泪斑斑的历史,将会唤起人们的悲悯与良知,从而发扬正义,涤邪荡恶,激发人们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