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1, 2021的博文

大马的繁荣:谁受惠最多?

  当代马华文存 3 经济卷 •  80 年代 附录: 大马的繁荣:谁受惠最多 ? 陈志勤   陈志勤医生:   我们这里有一个由四位杰出经济和财务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今晚在这里参加座谈的有:第一位是丹斯里阿都拉阿育,他是前任国库总监,后来又担任民事服务首脑,也即是首席公务员。他不久前才退休,现在是公共服务仲裁庭主席。第二位是邱菲立先生,邱先生是位前公务员,后来他被聘任马来西亚制造厂商联合会的全职秘书,现在是和发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接下来是莫达淡明教授,他是马来亚大学的农村经济教授。最后一位是迪莱那旦博士,他现任阿拉伯马来西亚发展银行的经济组主任。我们现在就开始讨论。   自从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搞得有声有色。这项成就有多少是由于好运气,像 50 年代初因南北韩战争而出现的树胶好市,又有多少成份是由于政府推行的政策所带来的?我国是否真的可算是成功的自由企业制度的模范?迪莱那旦博士,你愿答覆这个问题吗?   迪莱那旦博士:   我同意好运气在马来西亚经济的迅速发展上扮演了一个重大的角色,但是我也认为,马来西亚的经济管理得相当好。我们的物产丰富,有锡、石油、天然气和木材等,这是天赋的条件。此外,我国地理和气候环境对于发展树胶、油棕、可可也是很有利的条件。开发矿藏和木材等资源是直截了当的,需要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有甚么特别才能。尽管如此,园丘业的发展和管理却是需要专业研究以及推行一套正确的政策,因为这些工业都需要相当长的孕育期,都有相当长的寿命,它们也要接受变化莫测的市场动力和企业周期循环的考验,况且又面对人造产品的激烈竞争。   我们的一些邻国或者浪掷了它们的天然资源,或者忽略了它们的原产品工业,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基本设施的建设、种植计划、土地垦殖计划等的良好政策,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甚至在工业化这个领域,我们也取得相当大的进展,我国 20% 的出口货是来自制造业的。但是,现有的成就还是相当微小的,需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的资源这么丰富,而进行有利可图的投资的机会又是那么多,政府一方面也大力推行重组社会的各项计划,这包括改革税务政策、公家投资计划、选择性的签分执照安排、限制某些企业领域的投资,以及严格管制私人工商界。凡此种种都使马来西...

〈1990经济政策大会〉结论列为今后拟定发展刍行 何财福

    当代马华文存 3 经济卷 •  80 年代 〈 1990 经济政策大会〉结论列为今后拟定发展刍行 何财福   为期 20 年的新经济政策将在 5 个月后届满,我国需要一项怎样的经济政策已成为目前国内的热门课题。   虽然负责草拟 1990 年后经济政策的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需在年杪才能完成其工作,但相信于昨日结束的〈 1990 年后经济政策大会〉所达致的结论,将成为该理事会所将拟定的 1990 年后经济政策的刍型。   1990 年后经济政策大会是由大马全国工商总会及大马经济研究学院联合主办,这项大会的主要主讲者及多名与会者都是国家经济理事会的成员。   被称为国家发展政策   这项为期 2 天的会议对未来的经济政策达致了多项的结论,包括认为 1990 年后的经济政策应被称为国家发展政策,同时兼顾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   在执行方面,大会针对 4 项领域达致了一致的意见,较引人注目的领域为大会针对成长与分配问题方面。   一致认为新的经济政策应着重于国家经济成长,以达致如大马经济学院所强调的至 2000 年时,每年平均 9% 的成长率,及彻底地解决赤贫问题。   在现有的新经济政策下,国家财富或公司股权的强制分配问题,曾被指是导致我国的经济无法大步向前跨的绊脚石,一些非土著商家在过去几年曾提出警告,指政府如过份地强调分配的问题,将导致我国经济停滞不前,届时即使政府强制执行分配政策,也会面对没有东西可分的问题。   但自 3 年前始因经济不景气及失业率弹升,政府也开始放宽管制,不再过份强调分配的问题,政府的这项决策立竿见影,在这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活动已日趋活跃。   上述大会认可了这项策略,因此强调未来的政策应着重激励经济成长,才是明智之举。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大会漠视土著拥有权的重要性,不过该大会认为非土著转移股权予土著应属自愿性的,而非目前规定至少 30% 固打制。   建议提供非土著优惠   为了鼓励非土著公司让出股权予土著,该大会建议给予适当的优惠,如公司税的优惠。该大会也强调应扶助更多的土...

参与经济政策民意调查

    当代马华文存 3 经济卷 •  80 年代 参与经济政策民意调查 陈锦松   为期 20 年,备受争议的新经济政策即将在 1990 年后届满,新经济政策的原意就是在于不分种族消除贫穷以及重组社会,这是 1969 年 513 事件后,政府有鉴于国内种族间不平衡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而决意采用此一政策来贯彻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其中的一个目标是使土著达到拥有 30% 股权。   20 年的时间不能算短,这之间新经济政策所引发的议论也不少,有关执行上出现的偏差常为人所诟病,此外过于强调股权的分配也普遍引起华商的不满,一些商团组织甚至大力反对新经济政策在 1990 年期满后继续延长,取而代之的应是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一些专家并且直陈新经济政策只是制造少数的马来权贵,大多数的土著并没有在此政策下受惠,同时,土著在这个财富分配的 “ 规则 ” 中早已达到了拥有 30% 股权,不应再隐瞒真相,大玩数字游戏。     为了听取民间的意见,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已于 1 月 19 日正式宣告成立,成员当中土著与非土著分别各占 150 位中的一半,包括了各来自不同的社团组织、商会、教育团体及政党的代表都参加了该理事会。可以相信,他们的步伐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异中求同,却是大家所期待的。这个理事会基本上是没有 “ 决策的权力”,它只是“意见的论坛”,因此充份表达立场与看法,提出大原则的方向是理事会成员的职责。   除了通过咨询理事会的管道传达学者专家及利益团体的看法之外,广大的市民也将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意见,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联合其他东西马主要华文日报、西报及杂志所展开的民意调查,通过报刊刊登调查问卷表格,让民众可以通过由学者专家所设定的问卷中填写自已的意见,经过商联会收集并统计,由经济学者加以分析,相信这将可以使到民间,特别是华社能更加集思广益,因此民间个人或团体虽无法加入成为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的一员,但参与这项广征各阶层的意见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将可以反映他们的看法。   其实,民意调查在国外已普遍的被采用,除了应用在选举以了解候选人受民众欢迎的程度,以及掌握选民的需求和动向,这类调查也应用在测定某些政策的社会反应。据知,在 60 年代末期,美国的报纸...

1990年后国家经济政策的协商与平行工作

    当代马华文存 3 经济卷 •  80 年代 1990 年后国家经济政策的协商与平行工作 张永新   正当巫统党争方兴未艾的时候,国阵成员党面临内外交困的时候,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此起彼落,日形剧烈与尖锐,而 1990 年又逼近眉睫,新经济政策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必须有一个交代。就在这样的一个时刻, “ 喜讯 ” 传来,政府同意成立 “1990 年后国家经济协商理事会 ” ,由首相署经济策划局 (Unit Perancang Ekonomi Jabatan Perdana Menteri) 策划与推动 , 在 1988 年 12 月下旬发出了邀请信,广邀各族、各阶层、各政党、各领域的团体组织代表以及对经济问题有研究心得和有一定贡献的个人参与理事会。今年 1 月 19 日,理事会的开幕典礼和第一次全体会议也隆重的在太子国际贸易中心召开。随后,根据新经济政策所涉及的各领域及各种不同课题,成立了几个委员会,进行进一步讨论,整个理事会的讨论工作将一直进行至今年杪才结束。   一些内外交困的政党,特别是奉行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政党,一些对既定社会模式存有幻想的人,一些看不到变革的力量、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将来的绝望者,忽然都跳了起来,如获天降甘霖,如沐春风,喜滋滋的歌颂阴霾散尽,阳光普照。   我国的政治经济决策者,在对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手段的确有其独到之处,有时也的确使他们的对手与朋友都不得不感到钦佩与折服。他们时刻都高瞻远瞩。当然,这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是站在最高的位置上。任何人如果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延续有一个具体与全面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内部长期以来的矛盾冲突有一个宏观认识的话,那么,将会预见到这个理事会在将来的日子里会成为一种在操纵全部与局部社会矛盾冲突中策略运用的灵活工具。   在首相署经济策划局发出的协商理事会形式与程序说明书的前言部份第二段中清楚说明 …… 政府希望经过了这个理事会的讨论,将来不会出现任何方面再埋怨他们没有机会表达对国家课题的看法与愿望。在说明书的第二部份,形式与程序的第二项中 C 和 D 条说明: “ 对经济现况以及 1990 年后的前景与可能出现的政策进行讨论,并且对 1990 年后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提供意见以供政府参考,...

马哈迪应拨开云雾展月亮

    当代马华文存 3 经济卷 •  80 年代 马哈迪应拨开云雾展月亮 顾兴光   贸工部长拉菲达最近在一家公司主办的〈 90 年代公司策略〉研讨会上的讲话,令人感到无比震惊。她说: “1990 年后的经济政策,将不会有什么重大改变。如果有任何改变,也无非是新政策将比现行的政策更灵活和更实际地被执行。 ” 这无异是在目前正在积极工作的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全体成员的脸上,重重掴了一巴掌!也证实了一些人对政府设立经询理事会之诚意的怀疑。   寻求合理解决方案   前些时候开始收集有关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资料,得到未经证实的消息说,首相署经济策划组,早在去年初已经拟订 1990 年以后的经济政策,一俟内阅批准,到时就付诸实施。我对此说虽疑信参半,但总是往好处想,认为政府没有理由在这样重大的课题上愚弄关心国家前途的善良人民。   如今听了拉菲达在“愚人节”前夕发表的这番谈话,我的信心不免动摇了。   本来,较早时消息传出,在经询理事会举行几次会议之后,非土著代表发现遇到的阻力很大,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许多政策上的难题不容易协调。而且,有人感觉到,经询理事会所探讨的不仅是 1990 年后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还概括了其他诸如文化教育和社会重组等课题。   我还觉得,这些消息如果属实,人们应该可以体会马华召集华裔经询委员共商大计的苦心。在经询理事会商讨过程中遭遇困难,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我们可以把问题提上会议桌争论,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只要彼此开诚布公,真正以国家和全民利益为依归,相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尤其乐于见到,经询理事会这副机器能够有效地操作,并期待着优良产品的面世。   如今,身为内阁部长的拉菲达,竟然无视内阁对经询理事会的任命,以及询委员们孜孜不倦的埋头工作,一句闲话,就对 1990 年以后的国家经济政策作出草率的结论。也就难怪行动党代秘书长李霖泰会怀疑 “ 政府早已心里有数,决定在 1990 年以后,继续实行与新经济政策大同小异的经济政策 ” 。   信心动摇的结果,我的疑信参半也就失去平衡,对政府设立经询理事会的动机,疑多于信;对关于首相署经济策划组早已拟订 1990 年以后的经济政...

1990年后经济政策

    当代马华文存 3 经济卷 •  80 年代 1990 年后经济政策 张燦泉   实行了长达近 20 年的新经济政策,即将在 1990 年期满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项正在积极规划中并且准备在 1990 年后加以推行的经济政策,即国家发展政策。由于这项制订中的经济政策,同样将深刻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各民族的经济利益,它的动向始终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密切关注。   新经济政策很快就要走尽它的历程,至于它是否已经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成功地达致它所预定的目标,却一直成为一项具有争论性的问题。它的推行过程所出现的种种行政偏差,特别是人为的因素所导致的诸多偏激倾向,不免使人觉得这项在多元种族社会实行的政策,或许仍然缺乏一种所需的公平基础,国内私人企业在经济建设领域中所以踌躇不前,其实并不意味这些企业家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漠不关心,而是由于这项政策在具体推行上,不是偏于强调一个族群的利益,就是过份夸大外来企业的作用有以致之,当地私人企业也始终存有被屏弃于国家经济发展主流之外的疑虑。   新经济政策强调不分种族消灭贫穷和重组社会的长远目标,本质上无疑是正确的,可是由于过份重视股权分配,特别是急于追求达致土著 30% 的股权,不仅忽视了必须从整体上设法达致消灭贫穷与重组社会的目标,而且由于政策推行过程所犯的种种错误,在客观上反而给原本是极为融洽与和谐的多元种族关系平添了紧张的因素,甚而产生了不利于各民族团结的种族多极化的危险,这确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隐忧。   经济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国有化经济,不论 . 是在东方或西方,几乎都逐渐走向没落,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经济政策下,为了加速达致土著拥用 30% 公司股权的目标,我们却在过去 20 年间,由国库拨出轻款,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许许多多预算案外的公共机构,从事各种工商业活动,结果由于所托非人和经营不当,非但绝大部份这类国营机构蒙受惨重亏损,许多未具优良素质的土著,也未能通过这项新经济政策成为如所期望的真正的企业家,反映了这项政策存在着诸多弱点的事实。   大马经济研究院执行主任卡玛尔沙列博士,不久前在一项〈国家经济展望〉的研讨会上指出, 1980 年代末期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