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 2020的博文

马耒西亚华族会馆史略

图片
  大马福联会 雪福建会馆资助学术文艺丛书   马耒西亚华族会馆史略 吴华著 东南亚硏究所出版   本书获得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雪兰莪福建会馆“文学出版基金 ” 一九七九年度 ” 学术组 ” 优秀奖,并由该基金资助出版。     目次 颜淸煌博士序 郑良树博士序   前言   第一章 各州地缘性组织 (1) 概述 (2) 槟城的会馆 (3) 马六甲的会馆 (4) 森美兰的会馆 (5) 雪兰莪的会馆 (6) 霹雳的会馆 (7) 吉打的会馆 (8) 砂朥越的会馆 (9) 柔佛的会馆 (10) 沙巴的会馆 (11) 彭亨的会馆 (12) 丁加奴的会馆 (13) 吉兰丹的会馆 (14) 玻璃市的会馆   第二章 各帮人士的地缘性组织 (1) 福帮的地缘性组织 (2) 广帮的地缘性组织 (3) 客帮的地缘性组织 (4) 潮帮的地縁性组织 (5) 琼帮的地缘性组织 (6) 三江帮的地缘性组织   参考资料       颜序 澳洲亚德烈大学亚洲硏究中心代理主任 颜淸湟博士   星马华人社会史的硏究,是近三十年来的事。第一部有系统而有份量的著作是田汝康博士的 " 砂朥越的华人社会 (Tien Ju-kang, The Chinese of Sarawak) ,本书于一九五三年在英国出版。田氏原是中国留英学生,在伦敦大学著名的经济政治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的人类系攻读博士。田氏曾在沙朥越作实地调查,利用社会人类学的理论与技术来硏究当地华人社会的组织,对星马区华人社会的地缘和血缘组织及功能的硏究作出很大的贡献。   继田氏而硏究星马社会史的英国学者有依特烈博士 (Alan J. A. Elliott) ,忽例曼敎授 (Professor Maurice Freedman), 勒哇博士 (DR. W. H. Newell) ,客伊博士 (DR. Barrington Kay...

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

图片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学术丛书第一种 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 吴华著 东南亚硏究所出版 本书获得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一九七六年度学术出版奖 本书由雪兰莪中华大会堂资助出版 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 编著者:吴华 资助者: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出版者:新加坡东南亚硏究所 承印者:新马出版印刷公司 76F/78F, Boon Keng Rd, Block 4, Singapore 12. 一九七七年五月初版 定价:叻币三元 目次 许云樵敎授序 一、地缘性组织 引言 1.中华公会 2.广肇会馆 3.琼州会馆 4.福建会馆 5.同源社 6.潮州八邑会馆 7.潮安同乡会 8.柔佛永德会馆 9.柔佛福州会馆 10.柔佛广东会馆 11.福淸会馆 二、血缘性组织 引言 1.颍州公会 2.蔡氏济阳堂 3.郑氏公会 4.林氏宗亲会 三、业缘性组织 引言 1.新山中华商会 2.新山树胶商会 3.新山京菓公会 4.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 5.新山公市鱼业商会 6.新山公市菜业商会 7.新山公市商业总会 8.新山小商公会 9.新山司机公会 10.新山百货布疋商公会 11.新山派报同业公会 12.新山世纪花园商业公会 13.新山什货零售商公会 14.柔南米粮批发商公会 15.柔南金饰商公会 16.柔南酒商公会 17.柔南汽油商公会 18.柔南药业公会 19.柔南煤油商公会 20.柔南屠业公会 21.柔佛州中华商会联合会 22.柔佛州出税车公会 23.柔佛华人建筑商公会 23.柔佛火锯厂商公会 25.柔佛州禽畜业协会 26.柔佛州汽车银业公会 27.柔佛州摄影商总会 28.柔佛州摄影商总会新山分会 29.柔佛缝业总会新山分会 30.柔佛轮胎商公会 31.柔佛州理发总会 32.柔南学生车公会 附录 1.柔佛古庙 2.新山明墓 3.新山绵裕亭义山 4.新山华侨殉难公墓 著者跋 许云樵敎授序 柔佛新山(Johore Bahru)开埠于1855年为时甚暂,即以柔佛一名而论,仅见于明代后期的载籍,郑和下西洋还不知这柔佛一名,他所用航海图内,并无柔佛,但有淡马铁(Temasik),那是新加坂,大家都知道。淡马锡的旁边有答那溪屿。《明史柔佛传》说:「柔佛一名乌丁礁林。」乌丁礁林我已考证为原名Ujong Tanah的对音(“丁”为“寸”之讹,“礁林”闽南方音作“答那”),可见答那溪屿便是柔佛,不过不是新山,而是旧柔佛(Johor...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

图片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科书   华文独中教科书~ 高中华文各册目录   编辑说明   1.   高中《华文》教材系根据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课程局所拟订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高中华文课程标准》编写。在拟订课程标准及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本小组也参考了我国教育部所颁布的中学新课程纲要 (KBSM), 以及世界各地的中等教育华文科课程纲要和教材。   2.   本教材在初中华文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内容包括下列五项:     (1) 阅读训练:加强阅读与理解古今各类文本的能力,透过阅读积累知识,培养正面的价值观。 (2) 写作训练:提高写作各种文体的能力,发挥创意,自主写作。 (3) 听说训练:加强接收、处理、提供口头信息的能力,学习演讲、访谈、辩论的技巧。 (4) 语文思维训练:学习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在阅读、写作和听说活动中同步展开思维活动训练。 (5) 语文知识应用训练: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华文化及文学史基本知识,提升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3.   本套教材共六册,供高中三年教学用,每学年两册。每册内容依据每周六节,每节四十分钟的教学时数编写。   4.   本套教材釆单元编排方式,每册五个单元,各单元以文体为纲编写,以阅读训练为主要目的。每册书于单元之外另含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和语文知识内容,分别编有教学材料和练习实践活动。   5.   每个单元编入三至五篇课文,其中一或二篇为选读课文 ( 目录中标 “*” 者 ) ,教师可视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处理。课文依据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挑选,涵盖中国古今文学及哲理作品、马新作家作品、中译外文作品等,具多元性和典范性。   6.   每篇课文设有下列项目: (1) 学习要求:简明列出该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2) 注释:采用汉语拼音及脚注式。 (3) 作者:简介作者生平和著作。 (4) 提示:包括题解、文体特点、写作背景、写作特点等。 (5) 练习与实践:强调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把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