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天街乃指天笃地 「睇吓来」出尽奇招
吉隆坡华人史话 指天街乃指天笃地 「睇吓来」出尽奇招 有关吉隆坡的开辟史中,陈泰阶先生谈到了八、九十年前的吉隆坡情景。 陈泰阶老先生已逾九十高龄,与陆佑先生也已有过东西家良好关系,也就是在东兴隆工作过一个时期。他当年在店中担任的工作,是内外勤都『一脚踢』,出勤时或步行,送货则踏脚车,几乎每天都走遍整个吉隆坡。後来他自己创业,诚义待人,更乐於参加社团工作,为大家献出力量,雪兰莪精武体育会,乃是信托人,他如泰山柱石,在精武会陷於经济危机之际,不受威迫利诱,卒能与众同心,共挽狂澜於既倒。 他说的所谓每天几乎走遍整个吉隆坡,确是并不夸张。因为,那时的吉隆坡,只有三条短短的街道,屋宇不过数百间,华人人口才三千多人,与今日的情况相比,何啻天壤。 当时的吉隆坡,除了一些板屋之外,也有多间砖瓦屋,而且还有一间是三层的。 吉隆坡那时不过是原产品特别是锡米的集散地,也是供应周围一带矿场米粮用品的枢钮。那几条街是,长不过百码的指天街,三条横街是茨厂街,谐街和苏丹街。虽然如此,由於工作繁忙,因此跑来跑去,脚酸腰疼,在所难免。後来,他也曾患上腰腿痛疾病,所幸在闲时打拳练武,结果不药而愈,他更成了精武会发起及创办人之一,与精武同寿至今。 他现在住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後的甘光亚答,这地方与苏丹街相距才不过二百码之遥。 他说,那时的甘光亚答,是荒无人烟之地,那有甚麽屋子。虽然,据说,较早几十年,也曾有人住过,那是作为小船集散於巴生河歇脚度宿之地。 甘光亚答就在巴生河边,当时的巴生河较今日阔深了好多倍,岸边长满了亚答树,所以一般人称之为甘光亚答。如今,名字依旧,景物全非了。 他说,那时的社团组织,除了惠州会馆之外,就是广肇会馆,後者亦於八四年达百岁之寿,而惠州会馆则早了十多年。 陈泰阶先生因患重听之故,因此,苏炳佳先生补叙了有关吉隆坡的一小段掌故。 当年的指天街,也就是现在的火冶大道(今天一段改为(敦)陈祯禄街)。通往巴生的火车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