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15, 2020的博文

50年前的新山学运情怀 ——一位中学生如何投身于捍卫华教的学生运动浪潮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生运动史料汇编 ——纪念1957年11.14全国华校学潮五十周年 50 年前的新山学运情怀 ——一 位中学生如何投身于捍卫华教的学生运动浪潮中 郭仁德   (—)前言   2007 年初和几位老朋友一起,茶叙谈起 50 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全马华校生捍卫华教斗争的历程,那场前仆后继的大罢课,大家感叹诸多,良久不能忘怀。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来看, 57 年的那场大罢课斗争可说是一场空前规模、范围最大的捍卫华教运动,它掀起了全马历史上最久和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学生运动,迄今仍末见过我国有其他类似可予比拟的学生运动。当年那股热血沸腾、激昂澎湃的力量,那些刻骨铭心、令人永远难忘的事件,是国家历史上一段不容磨灭的记录。   但不知何故,还场可被视为从独立以来就为华教的生存和奋斗奠下了广大群众基石的运动,如今鲜少有纪书、也少被人提及,尤其是在过去维护华教运动的一些史录中,竟然空白。   当年成千上万的参与者和那些遭到迫害的华校生,如今都已步入高龄,都已白髪苍苍,老态龙锤,不复当年英姿了,但他们之中有许多曾经或仍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黙默地对国家、社会、民族作着有用的贡献。对于当年这些不惧强暴,奋起抗争,为华教的合情、合理要求作斗争而遭到不合理的迫害的前驱者,我们是不应该忘怀的;尤其是那些涉及反抗不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捍卫民族教育生存的轰动一时的史实,更不能不留下一些实录。   于是,这批来自各地本是互不相识的”朋友”就在这机缘下, . 突然走在一起,发起纪念 50 年前这一史实的活动了。   原以为举办了个纪念聚会,大伙共聚一堂,叙说旧事,缅怀旧日情怀就算了。想不到大家余情末了,昔日豪气又现,都希望能出部回忆录,将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些陈年旧事记录下来,以为记念。   向来懒散的我,也被这股激情所动,终于迫得也写下这篇〈新山宽柔一位中学生如何参与到这场全马维护华教的运动中来〉。   (二)我如何参与学生运动   1955 年初,我从宽柔小学毕业后,进入宽柔中学初中一就读,我从小个性弧独,爱静,不喜欢与人相聚。那时父亲突然病逝,家庭生活骤然突变,原由家父经营的,维持一家生计的咖啡...

往事不应仅是回忆 ——柔佛宽柔中学“11.21”罢课事件

图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生运动史料汇编 ——纪念1957年11.14全国华校学潮五十周年   往事不应仅是回忆 ——柔佛宽柔中学“ 11.21” 罢课事件 郭荣基   (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956 年,全国各地中学生响应全马华校教师公会(简称教总)主席林连玉老师的号召,积极参与 “ 火炬运动 ” ,下乡访问,吁请华裔将孩子送入华小就读,以实际行动维护华文教育。   在民族母语教育生死存亡系于一线的情况下,在白色恐怖气氛笼罩下,当时的华校生首次负起历史重任,走上街头,深入乡村。为民族教育的生死存亡,肩负起时代使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应。遭到痛击的英殖和联盟当局必然的反应是:在当年的年杪,采取强硬态度,在槟城开除了上百名钟灵中学和各校的学生。   但震慑性的行动警告,并不是殖民地政府教育部的唯一和最后手段,同时他们也颁布了中学改制,即令超龄车停学,私立华文中学须改制:(华文中学的高中部,除华文一科是华文之外,其他科目皆是英文本,并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其中拉萨教育报告书的要旨是,最终目标是这些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是英语及英文课本。   这一连串由当时的教育部所颁布的措施,从实施到最终目的,在在都赤裸裸的展现殖民地政府在撤出我国之前的 “ 图穷匕见 ” 的狰狞面目。   必须指出,当时由陈祯禄领导的马华教育局,与林连玉老师领导的教总及陈济谋先生领导的董总(全国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所组成的三大机构,因马华的重臣梁宇皋及陈东海是殖民地政府的宠儿,又是东姑阿都拉曼的心腹,陈祯禄纵有族人情结但在重重作梗下,徒呼奈何。   企盼三大机构能有一丁点作为的华社组织,在这种态势下,企盼也幻灭了,只存下 “ 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 ” 的林连玉,连续发表了数篇痛快淋漓的文告,严斥梁宇皋这批为了高官厚禄,出卖了华文教育的族群败类。   这样的反应,虽促成了末任钦差大臣,麦基弗莱爵士到尊孔中学亲访林连玉老师,且离开之际,公开表示:林老师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但却绝口不谈华文教育。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时是暴风雨前的沉寂,三大机构中的马华教育局,在其他两大机构,即董总与教总的一再催促下,只...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生运动史料汇编 ——纪念1957年11.14全国华校学潮五十周年

图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生运动史料汇编 ——纪念 1957 年 11.14 全国华校学潮五十周年     内容简介   廿世纪五十年代是个国际风云激荡的年代,也是个改天換地的大时代,亚洲这块古老的大地正酝酿着新与旧、进步与落后的严重冲撞。民族民主运动的号角响彻云霄,马来亚正处于这个动荡中的焦点地带,因此发生在那个年代的许多事件,或多或少地、间接与直接地都于当地角力中的冷战局势有关。   马来亚的华教问题不幸成为当年的新、老殖民主义者眼中的一枚芒刺,配合着冷战的战略需要,更迎合了当地买办封建集团的利益,他们非要把它抜掉不可。因此频频发生在那个年代的许多学潮,都关系到民族教育的生死存匸,还隐约存有上述潜议程在内,其中发生的华校学生中的 “ 捍卫华教 ” 的学潮,正反映了那个时代两股势力之间的搏斗。   1955 年钟灵 7.18 学潮, 8.11 (七君子)逮捕事件, 1956 年钟中 11.23 反改制大罢课, 1957 年 4.4 钟中、韩江、中华三校支援学潮,同年底更爆发了 11.14 反不合理教育制度的大学潮,学潮席捲全马各地,槟、怡等地的学生更走上街头,事件蔓延到怡保、金宝、芙蓉、新山、麻坡、马六甲、亚罗士打 …… 等全国各地;华校年前扑后继的罷课浪潮波瀾壯阔,整整延续了半个多月。   有关学潮的一些纪实忆事、来龙去脉、历史背景、时代意义、诉求和理念、情感和夙愿,书中有许多篇幅都有细緻的描述和诠釋,这本书提供了不少当时真实的情景和资料,让想了解那个时代学生运动的读者从中可以探窥当年的肘代命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生运动史料汇编 ——纪念 1957 年 “11.14” 全国华校学潮五十周年   出版:全马华文中学生捍卫华教运动五十周年工委会委 编委:郑文波、赵燊儒、伍安、陈永标、郭仁德(故)李容德、許元芳、郭榮基、翁隆胜、蔡亚汉、叶建国、陈家康、黄循营、李凤德、鄧耀增、杨景水、卢崇衡。 责任编辑:郑文波、杨景水。 封面设计:叶玉佩 打字排版:中美电脑打字排版中心 承印: Percetakan Advance Sdn. Bhd. ( 45169-k ) 定价: R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