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6, 2020的博文

边缘评论:吾土吾民

图片
  边缘评论:吾土吾民 安焕然 著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现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中文系教授、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星洲日报》专栏作者。著作有《文化新山:华人社会文化研究》、《南方侠客 —— 陈联顺传》、《古代马中文化交流史论集》、《本土与中国学术论文集〉》合著《宽柔纪事本末》、《公心与良心:郭鹤尧传》、《柔佛客家人的移殖与拓垦》、《远观沧海扩一海南历史综述》等。   自序 早安,马来西亚   返马至今,竟已二十多年。   我于一九八 0 年代末留学台湾。大学时代,正值曾庆豹和黄锦树在《大马青年》论争「侨生认同」问题,而旅台大马同学会的「学术报国论」也犹言在耳。唯对我冲击最深的,还是当时台湾整个时代的氛围。彼时,「本土意识」正以一股前卫的反制力量冲撞着台湾当下的「大中华」思维。   我的母校成功大学,偏处绿色的南方。历史系的师生群中,大多研究「台湾」、热爱「乡土」,象征前卫而狂野的新潮。但就在我大二那一年 ( 一九八九 ) ,发生成大民主墙事件,学生以真名或匿名,大骂台湾执政者,斥骂校方,还臭骂「侨生」 ( 矛头直指我们这些华裔留台生 ) 是「国民党的狗」。我怒火中焼,下课后去民主墙对面的文具店买了海报纸,写起了生平第一张大字报。   一九九二年,我直升成大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班。在林瑞明老师所教授的「台湾文学与文化」课的学期作业,写了长达四万字的〈内在中国与乡土情怀的交杂 —— 试论大马旅台知识群的乡土认同意识〉。后来这篇论文以上下两期的方式,刊载于华社资料中心出版的《资料与研究》。读台湾、思大马,当时的我,有很多想法,却没有太多杂念:我要回家。   我是在一九九五年年底返马的。回来不久,幸运地找到工作,就在南方学院任职,最初的职位是学术研究主任。我曾经是宽柔专科班马来学系的学生,或许是这份校友情缘,对南方有一份情。像个傻子,就这样转眼二十几年,从讲师到教授,当过九年中文系系主任,也接任过学生事务主任,现任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校长,经历过南方的风风雨雨,从学院到升格大学学院,春江水暖。而最可贵的还在于:教学相长。   也就在返马的第一年,被「拉夫」去当中学华...

边缘评论:文化漫步

图片
  边缘评论:文化漫步 安焕然 著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现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中文系教授、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星洲日报》专栏作者。著作有《文化新山:华人社会文化研究》、《南方侠客 —— 陈联顺传》、《古代马中文化交流史论集》、《本土与中国学术论文集〉》合著《宽柔纪事本末》、《公心与良心:郭鹤尧传》、《柔佛客家人的移殖与拓垦》、《远观沧海扩一海南历史综述》等。   自序 早安,马来西亚   返马至今,竟已二十多年。   我于一九八 0 年代末留学台湾。大学时代,正值曾庆豹和黄锦树在《大马青年》论争「侨生认同」问题,而旅台大马同学会的「学术报国论」也犹言在耳。唯对我冲击最深的,还是当时台湾整个时代的氛围。彼时,「本土意识」正以一股前卫的反制力量冲撞着台湾当下的「大中华」思维。   我的母校成功大学,偏处绿色的南方。历史系的师生群中,大多研究「台湾」、热爱「乡土」,象征前卫而狂野的新潮。但就在我大二那一年 ( 一九八九 ) ,发生成大民主墙事件,学生以真名或匿名,大骂台湾执政者,斥骂校方,还臭骂「侨生」 ( 矛头直指我们这些华裔留台生 ) 是「国民党的狗」。我怒火中焼,下课后去民主墙对面的文具店买了海报纸,写起了生平第一张大字报。   一九九二年,我直升成大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班。在林瑞明老师所教授的「台湾文学与文化」课的学期作业,写了长达四万字的〈内在中国与乡土情怀的交杂 —— 试论大马旅台知识群的乡土认同意识〉。后来这篇论文以上下两期的方式,刊载于华社资料中心出版的《资料与研究》。读台湾、思大马,当时的我,有很多想法,却没有太多杂念:我要回家。   我是在一九九五年年底返马的。回来不久,幸运地找到工作,就在南方学院任职,最初的职位是学术研究主任。我曾经是宽柔专科班马来学系的学生,或许是这份校友情缘,对南方有一份情。像个傻子,就这样转眼二十几年,从讲师到教授,当过九年中文系系主任,也接任过学生事务主任,现任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校长,经历过南方的风风雨雨,从学院到升格大学学院,春江水暖。而最可贵的还在于:教学相长。   也就在返马的第一年,被「拉夫」去当中学华语辩论比赛评审...

人民力量~一个不间断的传统

图片
  人民力量~一个不间断的传统 编辑 / 策略资讯研究中心资料组 策略资讯研究中心   人民力量 一个不间断的传统 编辑 / 策略资讯研究中心资料组 出版 / 策略资讯研究中心 Strategic Info Research Development ( SIRD ) sirdmalaysia@pd.jaring.my 发行 / 文运企业 Gerakbudaya Enterprise 11, Lorong11/4E 462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电话: /03-79578342 传真: /03-79549202 gerakbudaya@pd.jaring.my 印刷 /Ikhwan Sdn. Bhd. 定价 RM11:00 (西马) RM13:00 (东马) ISBN/983-40322-9-3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仅以此书献给那些为了争取民主公正而流泪以及英勇牺牲的人士     目录   《马来前锋报》罢工行动 亚沙汉长征 独立大学事件 47 天大罢食 华玲事件 打昔乌达拉事件 红泥山反辐射运动 比南人围墙抗争 反强奸及暴力运动 茅草行动绝食斗争 蕉赖收费站事件 ~ 立百病毒 双溪尼帕反搬迁事件 烈火莫熄   前言   “ 历中史是不断重演的。 ”   历史学家在研究人类文明进程时常常发现这个现象。他们发现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空下不断地重演。   在我国,人民不断斗争争取公正的历史片段也不断地重演着。一直以来,不平等、不公正的事件都不断地发生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以不同方式出现。在这种种的事件里,人民的反应都相当一致。他们的斗争目标相同,所付出的代价也不菲;不同之处只在于当时的人物、背景、地点及时间。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其中一些事件也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被淡忘。如今,是时候让我们重新记载这些斗争历史了,以免它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这本书里头,我们...

莱特~马共秘书长(1939–1947)

图片
  莱特~马共秘书长( 1939–1947 ) Yoji Akashi 著 日本名古屋 Nanzan 大学 杨柳斯译 30-1-2003   作者生平 Yoji Akashi [明石阳至] 研究 世界第二次大战时期、日本占领东南亚的历史专家。   1932 年 生于日本东京 1959 年 考获美国乔治敦大学硕士学位。 1963 年 考获博士学位,曾任堪萨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1970 年 获美国杰出研究与出版奖 1971 年 荣获 1971 年度美国优秀教师奖 1974 年 担任名古屋南山大学外国语言教授 1998 年 任名古屋爱智淑德大学信息学院荣誉教授。   内容   绪言 日军追捕马共领袖 日军擒拿莱特 莱特早年生活 充当间谍 莱特潜入新加坡 莱特制定马共新路线 准备抗日战争 莱特在肃淸中所扮演的角色 莱特叛变 围剿行动 莱特差一点暴露身份 当上三重身份间谍 莱特争夺领导权 莱特的下场 莱特失势 结语       绪言   在亚洲众多共产党领袖中,莱特显然是最神秘和朴朔迷离的人物。   虽然,已有不少学术硏究成果揭露他在日治时期 (1942-1945) 的活动,但是,在 1934 年尾或 1935 年初,抵达新加坡前后那段时间,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兼法国和英国的双重身份间谍所进行的活动,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于他的一些疑窦,至今还没得到解答。 他是在越南哪一个地方人?什么时候出生? 他是不是越南人?还是中越混血儿? 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他为什么,又是如何加入越南共产党的? 他在印支共产党中,扮演过什么角色? 法国情报局如何录取他为双重身份间谍? 替法国人效劳期间,他在破坏印支共产党方面,扮演过什么角色? 1930 年,他远赴苏联途中,遭张学良的巡警逮捕。当时,他到苏联去的目的是什么? 1939 年 9 月,伪满洲国事件爆发,他从满洲的监狱释放出来后,在中国做了些什么事? 他在上海曾经和中国共产党接触过吗? 他...